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与护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7645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与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与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与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与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与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与护理.docx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与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与护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与护理.docx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与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与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文献报道,如无预防措施,普通外科手术患者DVT发生率为10%-40%,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一旦确诊为DVT,轻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重者可并发PTE,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早期识别、及时治疗DVT,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一、诊断

(一)临床可能性评估

1.依据临床表现评估急性下肢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突发肿胀、疼痛等,严重者可出现股青肿,患者下肢极度肿胀、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

若患者近期有手术、严重外伤、骨折或肢体制动、长期卧床、肿瘤等病史,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小腿后方和/或大腿内侧有压痛时,提示下肢DVT的可能性大;但当患者无明显血栓发生的诱因,仅表现为下肢肿胀或症状不典型时,易出现漏诊、误诊。

2.Wells评分Wells血栓风险评估表是由加拿大专家Wells等学者于1995年设计并用于评估门诊患者DVT风险的工具。

Wells在2003年将危险因素简化为10项,发生DVT风险等级改为不太可能(<2分)和很有可能(≧2分)(见表1-1)。

危险因素

得分

癌症(过去6个月内接受癌症治疗或目前正在接受姑息治疗的患者)

1

下肢瘫痪、麻痹或近期石膏固定

1

近期卧床≧3d,或在过去12周内有全身或局部麻醉的大手术

1

沿深静脉系统延展的局限性压痛

1

全肢型肿胀

1

小腿肿胀比无症状侧下肢至少粗3cm

1

下肢存在凹陷性水肿

1

浅静脉侧支循环形成(非静脉曲张)

1

VTE病史

1

可替代DVT的诊断

-2

2003版Wells血栓风险评估表(表1-1)

(二)辅助检查

对于下肢DVT的诊断,无论临床表现典型与否,均需进一步进行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1.血浆D-二聚体血浆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复合物溶解时产生的降解产物。

导致血浆D-二聚体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如血栓形成、术后、恶性肿瘤、妊娠等。

D-二聚体具有血栓敏感性较高而特异性差的特点,可用于急性DVT的筛查以及特殊情况下DVT诊断、疗效判断和DVT复发的危险程度评估。

2.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确诊DVT的首选方法,其敏感性准确性均较高,在临床应用广泛。

该检查对股、腘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的准确率高,对小腿静脉丛血栓形成和髂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的准确率较低。

3.CT静脉成像(computedtomographyvenography,CTV),CTV主要用于下肢主干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准确性高。

4.核磁静脉成像(magneticresonancevenogram,MRV)进行MRV,无须使用对比剂,能准确显示髂、股、腘静脉血栓,但不能很好显示小腿静脉血栓。

尤其适用于孕妇,但对于体内含有金属植入物及心脏起搏器患者,不可实施此项检查。

5.静脉造影静脉造影诊断DVT的准确率高,可有效判断患者有无血栓、血栓部位、范围、形成时间和侧支循环情况,目前仍是诊断DVT的金标准。

缺点是该检查有创,需要使用对比剂,可能引起对比剂肾病等。

二、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DVT的基本治疗方法,可抑制血栓蔓延,利于血栓自溶和血管再通,降低PTE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抗凝药物有UFH、LMWH、维生素K抗剂和新型口服抗凝剂(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Xa因子抑制剂等)。

对于高度怀疑DVT的患者,如无禁忌,可先进行抗凝治疗,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抗凝。

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使用UFH、直接Xa因子抑制剂。

(1)UFH:

剂量个体差异较大,使用时必须监测凝血功能,一般持续静脉给药。

每4~6h根据活化凝血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调整肝素剂量,使其延长至正常值的1.5~2.5倍。

使用肝素期间,警惕HIT发生。

(2)LMWH:

常见药物如那屈肝素钙、依诺肝素钠、达肝素钠等,出血不良反应少,使用时大多数患者无须监测血小板计数。

临床按体重给药,每次100U/kg,每12h给药1次,皮下注射,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维生素K拮抗剂:

常见药物如华法林等,是长期抗凝治疗的主要口服药物。

服用华法林期间需监测INR。

治疗剂量个体差异较大,药效易受多种食物和其他药物影响。

治疗初始常与低分子肝素联合使用,服药2~3d后开始测定INR。

当INR稳定在2.0~3.0,并持续24h后停LMWH,继续华法林治疗。

华法林对胎儿有害,孕妇禁用。

(4)直接Xa因子抑制剂:

常见药物如利伐沙班等,该药33%通过肾脏代谢,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正常使用。

使用利伐沙班期间不需监测凝血功能。

(5)直接Ⅱa因子抑制剂:

常见药物如阿加曲班等,分子量小,静脉用药能进入血栓内部。

对凝血酶抑制能力强于肝素,主要适用于急性期、HIT患者及存在HIT风险的患者。

2.溶栓治疗非手术的溶栓治疗主要指经外周静脉全身性应用溶栓药物,操作方便,但易引发出血。

常见溶栓药物包括尿激酶、链激酶、阿替普酶(alte-plase,rt-PA)等。

(1)尿激酶:

直接作用于内源性蛋白溶解系统,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所溶。

后者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亦能降解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

尿激酶对新形成的血栓起效快效果好。

静脉滴注后,患者体内纤溶酶活性明显提高,停药几小时后,纤溶酶活性恢复原水平,但血浆中纤维蛋白原降低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可持续12-24h。

(2)链激酶:

作用原理是将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

纤溶酶一方面可以迅速降解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不能参与纤维网形成,从而阻得血栓的形成;另一方面纤溶酶可以直接降解纤维蛋白,引起血栓溶解。

链激酶通过静脉给药,进人体内后迅速分布于全身、15min后分布在肝(34%)、肾(12%)和胃肠(7.3%),在血浆中的浓度逐渐衰减。

(3)rt-PA:

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新型溶栓药物,溶栓效果好单次给药有效,使用方便,不需调整剂量,且半衰期长。

但该药物较为昂贵

3.其他药物治疗

(1)静脉血管活性药物:

包括黄酮类、七叶皂苷类等。

黄酮类(如地奥司明)具有抗炎、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作用,从而改善症状。

七叶皂类(如马栗种子提取物)具有抗炎、减少渗出、增加静脉血管张力、改善血液循环保护血管壁等作用。

(2)类肝素抗栓药物:

如舒洛地特,具有较强的抗血栓作用,同时具有保护血管内皮、抗血小板和抗炎作用。

4.物理治疗主要包括间歇充气加压、梯度压力袜应用等。

DVT术后患者虽然静脉恢复通畅,但患者下肢仍有不同程度肿胀,物理治疗不仅可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同时可预防远期并发症PTS。

对于已经出现PTS患者,物理治有助于减轻或改善症状。

(二)手术治疗

1.腔内治疗

(1)经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directedthrombolysis,CDT):

是指将溶栓导管置入血栓侧肢体静脉内,经导管直接使用溶栓药物,从而到达溶解血目的。

CDT优势明显,能显著提高血栓的溶解率,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为临床首选的溶栓方法。

(2)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

主要是采用旋转涡轮或流体动力的原理打碎或抽吸血栓,从达到迅速清除或减少血栓、解除静脉阻塞的作用。

PMT安全、有效,与CDT联合使用能够少溶栓药物剂量、缩短住院时间。

(3)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和支架植入术:

在CDT或手术取栓后,对髂静脉狭窄患者可以采用PTA和支架植入术)等方法予以解除,以利于减少血栓复发、提高中远期通畅率,减少PTS的发生。

(4)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腔静脉滤器可以预防和减少PE的发生。

但是对于单纯抗凝治疗的DVT患者,不推荐常规应用腔静脉滤器。

对于抗凝治疗有禁忌或有并发症,或在充分抗凝治疗的情况下仍发生PTE的患者,建议置入腔静脉滤器。

由于滤器长期置入可导致下腔静脉阻塞等并发症,为减少这些远期并发症,建议首选可回收滤器或临时滤器,待发生PTE的风险降低后取出滤器。

2.开放手术治疗

(1)切开取栓术:

切开取栓术是清除血栓的有效治疗方法,可迅速解除静脉阻塞。

对于病史7d以内的中央型或混合型DVT患者,全身情况良好,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可使用Fogarty取栓导管进行手术切开取栓。

(2)截肢术:

DVT患者若不及时治疗,疾病发展到股青肿时,会引起肢体缺血,可能发生肢体坏死,严重者需进行截肢手术。

三、护理

(一)术前护理

1.活动指导急性期(发病时间14d以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非急性期(发病时间>14d)如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可室内适当活动。

2.肢体护理

(1)动态评估患肢肿胀情况,可使用皮尺测量双下肢周长并记录,测量部位一般选择髌骨中点上缘15cm和髌骨中点下缘10cm处。

(2)患者卧床休息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20~30cm。

(3)告知患者避免剧烈翻身、热敷及按摩挤压肿胀肢体,以防血栓脱落,导致PTE。

3.疼痛护理

(1)由于静脉回流障碍,血液淤积,引起肢体胀痛,于站立时加重。

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静脉压力,适当缓解因肿胀引起的疼痛。

(2)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指导其看书、听轻音乐等,分散注意力。

(3)做好疼痛评估,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4.抗凝护理

(1)出血观察与护理:

在抗凝药物使用前,应充分评估患者有无出血风险和使用禁忌。

患者使用抗凝药物期间,观察其有无出血倾向,如患者牙龈、鼻腔、皮肤、胃肠道、泌尿系统等有无出血的表现,同时注意患者有无头痛、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的表现。

定期监测患者血小板、肝功能、凝血时间。

静脉输液或静脉采血结東后按压时间延长至10min。

(2)口服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正确服用抗凝药物,对于10mg剂量的利伐沙班,由于其生物利用度高,可在餐前或餐后服用。

对于15mg或者20mg剂量的利伐沙班,由于其生物利用度不能达到100%,建议与食物同时服用,以延长其在胃内停留的时间,以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

(3)腹部皮下注射预灌式低分子肝素的护理:

预灌式低分子肝素针头为嵌入式,注射前检查预灌式低分肝素针管乳头部位有无裂纹,取出过程中避免方法不当导致针头弯曲。

皮下注射深度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皮下脂肪厚度决定,患者腹部系皮带、裤带处不予注射。

注射时,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拇指及示指提捏皮肤,注射全程保持皮肤皱褶高度不变。

5.术前准备

(1)向患者讲解治疗的目的,手术的必要性,麻醉方式,手术方法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

(2)指导患者床上轴线翻身和床上排便的方法。

(3)饮食指导:

行腔内手术者一般采用局部麻醉,术前可正常饮食。

行手术患者,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等,术前需禁食水。

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Committee,ASA)颁布的2017版指南推荐,对于易消化的固体(指面粉及谷类食物,如面包、面条、米饭等),术前禁食至少6h。

对于不易消化的固体(主要是指肉类和油炸类食物),因含有脂防和蛋白质比较高,故术前至少禁食8h。

对于清饮料如清水、糖水、无渣果汁等至少禁饮2h。

(4)皮肤准备:

嘱患者手术前一天进行手术部位皮肤清洁,医护人员于术前30min予皮肤准备。

行腔内手术治疗患者,如穿刺入路为股静脉,需行双侧腹股沟、会阴部皮肤准备。

穿刺入路为腘静脉,需进行大腿、小腿处皮肤准备。

切开取栓部位一般为股静脉,需行双侧腹股沟、会阴部皮肤准备。

外科手术消毒范围一般以手术部位为中心向周围扩散至少15cm。

因此,截肢手术患者根据截肢高度不同进行相应部位皮肤准备。

(二)术后护理

(1)饮食护理:

局部麻醉术后患者无不适即可正常进食。

患者若无心、肾功能不全,术后早期建议多饮水,以利于对比剂的排出。

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禁食水6h,6h后遵医嘱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等。

(2)伤口护理:

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位,术侧肢体制动6~12h,如果伤口有渗液,延长肢体制动时间,非术侧肢体可自由屈伸。

嘱患者咳嗽时勿过度用力,避免腹内压升高引起伤口出血。

(3)活动指导:

卧床期间指导患者双足行踝泵运动,术后24h病情允许者可在医护人员协助下下床活动。

如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或伤口出血,需延长卧床时间。

(4)置管溶栓护理妥善固定导管,防止导管移位:

溶栓药物是通过导管末端的侧孔均匀灌注到血栓处。

如果导管移位,不仅延误治疗,而且容易导致导管周围血栓形成。

因此,妥善固定导管,同时告知患者在置管溶栓期间保持术侧肢体制动,注意患者足跟和脚踝部皮肤的保护,可给予软枕适当垫高,防止压力性损伤。

(三)出院指导

1.伤口护理嘱患者保持伤口整洁。

行开放手术的患者,可根据伤口情况及时换药。

2.用药指导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

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做好出血观察。

服用华法林患者,应定期抽取血标本监测INR指标,一般INR控制范围为2~3。

3.饮食指导指导患者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素饮食。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

4.活动指导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日常活动,平时多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登山等。

最初开始运动时可每日运动15~30min,视个人体力而定,以后每隔2-3周逐渐增加运动量,以不引起疲劳为宜,并尽可能持之以恒。

截肢术后患者注意患肢功能锻炼,如进行抬腿运动、肌肉等长收缩练习等。

因其他疾病需要长期卧床患者,可床上行主动或被动肢体活动。

5.建立良好健康行为严格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血压、血糖;避免久站久坐,坐位时,避免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防止压迫血管,影响静脉回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