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成本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docx
《论成本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成本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成本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
目录
前言……………………………………………………………………1
一.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
1.成本管理的意识淡薄………………………………………………3
2.成本计算工作的随意性……………………………………………3
3.成本管理措施不够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4
二.成本对企业管理的作用和重要性…………………………………4
1.成本对企业管理的作用……………………………………………4
2.成本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6
三.企业降低成本的对策………………………………………………7
1.降低物资采购成本…………………………………………………7
2.降低原材料成本……………………………………………………8
3.提高领导和员工的管理意识及技能………………………………8
4.创新是节约成本的源泉……………………………………………9
四.提高经济效益与加强成本会计管理的关系………………………10
1.提高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10
2.降低消耗对提高经济效益的影响………………………………11
五.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12
六.参考文献……………………………………………………………15
论成本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
内容摘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获取效益,而效益是由收入和成本之差决定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逐步确立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多数商品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产品供过于求,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竞争不仅使有利可图的行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也推动着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
为了占领市场,企业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生产出性能更高、价格更低的产品。
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取得最大化利润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降费用。
关键词:
企业管理成本控制经济效益
前言
现代化企业生产经营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
因此,在建立现代化制度中强调成本管理尤为重要。
一、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本管理的意识淡薄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有些企业在经营决策时,往往不考虑经济效益,重生产管理轻经营管理,重数量指标轻效益指标,加上职工经营意识、效益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比较淡薄,时至今日,一说成本超支,要么归于物价上涨原因,要么归于上级计划不周,只讲客观,而不从自身粗放的成本管理中找原因,寄幻想于上级成本支出计划的调整,怕过紧日子吃亏,怕承担成本管理风险,层层向上伸手,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思想。
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和观念上的滞后,严重阻碍了成本管理工作的改善和加强。
(2)成本计算工作的随意性
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来,企业与职工个人利益同企业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宏观上缺乏有效的控制机构,企业行为日趋短期化,反映到成本计算上是少计或多计成本。
如:
随意提高费用开支标准,扩大成本开支范围;该摊的费用不摊或少摊,该提的费用不提或少提;不转或多转在产品成本,少转专项工程费用等。
这种视本单位利益需要人为地调整成本的现象,是司空见惯的。
(3)成本管理措施不够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
长期以来,企业在成本管理工作中顾虑太多,习惯于“中庸之道”,在收入分配上不敢真正拉开档次,不敢使那些工作突出、贡献大的职工先富裕起来,未能使他们名利双收。
对超支、损失浪费,不敢在“否决”上动真的,尤其是没有按规定真正将成本控制目标完成情况与政绩考核、职务和工资晋升很好地结合起来,考核时往往心慈手软,讲客观、讲情面,迁就照顾,奖罚不分明,使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无法形成。
没有真正下决心剥离和清除依附在主业身上的“寄生”公司,没有根治其它经济实体挤控主业的现象,缺乏“碰硬”的保证措施,遇到关键性问题总是下不了决心和狠心,致使这些问题成为成本管理不能落实的主要障碍。
二、成本对企业管理的作用和重要性
1.成本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1)强化成本意识是做好企业管理的前提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
成本指标是企业管理的一项综合性指标,它涉及到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生产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强化成本管理要有系统观念、全局观念,必须在把主要精力用在放眼市场,打开销路,占领市场的同时,还要抓管理、降成本、增效益。
为此,企业应广泛深入地强化成本管理宣传教育。
把市场竞争的压力,转化为全体职工的压力,真正做到从我做起,事事、时时、处处都要对产品成本有明确的反映。
实行全员、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如果有了这样的成本意识,这样的自觉行动,企业降低成本的潜力就有可能得到充分的挖掘。
(2)夯实成本管理基础工作,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成本管理基础工作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首先要齐抓共管。
做到单位第一管理者组织抓,财务主管具体抓,具体工作人员协同抓,有关部门配合抓,同心协力强化成本管理基础工作,做到成本费用真实可靠,为领导经营决策提供详实的资料。
其次要健全内部各种规章制度。
完善各种管理办法,从调查研究入手,学习先进经验和办法,制定出适合自身实情的规定和措施,同时要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使成本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
其三要加强法制教育。
端正领导班子的经营思想和行为,做到依法经营和管理,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堵塞因管理不善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造成的成本管理中的漏洞。
其四应加大财务监督、内部审计力度。
财务监察、审计人员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及时检查、掌握、反馈财务管理的负面信息,对违规、违纪现象采取有效措施,严肃查处,决不手软。
把日常财务监督、审计工作与加强成本管理、净化运营成本紧密结合起来,强力推进成本管理工作规范化。
(3)改革成本计划管理体制
成本工作的地位与作用同成本计划管理体制有直接的关系,近几年来,成本指标已不再下达,只是在成本报表上保留了何比产品成本降低率“这一徒具形式的栏次,连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也是只包利润指标,而不包成本指标,无形中增长了企业领导只重视利润,忽视成本管理的倾向。
为获得更多的盈利,千方百计在产品价格上做文章,而功夫不是下在成本管理上,使相当部分企业的经济效益靠涨价或变相涨价取得,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标准亦越来越失真。
因此,应改变现行的成本计划附属于财务计划的做法,将成本计划单独纳入计划管理体系,同财务计划平行,在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中作为指令性计划指标考核。
尽管目前对成本指标有不少争议,从实际情况看,”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可比性强,便于分析,仍以此作为成本考核指标为宜。
(4)认认真真落实成本责任制
成本工作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每个人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成本水平,经济效益的高低。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未达到各取所需”的极其发达生产力水平以前,经济利益、物质利益原则始终是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为了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必须认真落实成本责任制,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即:
按责任归属确定价值指标数据,计算指标完成情况,定期考核,奖惩兑现。
使企业从领导到职工群众,人人有成本责任目标,个个讲求经济效益,增强其紧迫感、责任心,真正将成本责任制落到实处。
(5)举措创新,强化管理
在管理中,应紧紧抓住效益这个中心不动摇,抓住成本不松手,抓住成本否决不留情,强化成本控制,让市场机制进入车间、班组,成本指标分解到人,模拟市场价格,进行成本倒算,实行成本一票否决制。
首先,针对企业薄弱环节和降低成本的关键问题,制定本企业管理制度、降低成本目标和具体措施,层层明确指标,人人落实责任。
其次,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各单位降低成本目标完成情况与领导政绩相挂钩,同职工利益相挂钩,激励职工眼睛向内真抓实干,讲究实效。
最后,精心组织,在向成本要效益活动中,重视一个“实”字,即指标实、措施实、成果实;力求一个“细”字,即指标分解的细,责任明确,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精打细算;在考核中突出一个“严”字,即从严要求,从严把关,做到全员抓、全面抓、全过程抓、全方位抓,不留死角,不留真空地带。
通过以上举措,可有效地提高企业全面成本管理水平。
2.成本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一个企业成本水平的高低是企业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的强弱,盈利能力的大小。
(1)企业成本的定义。
企业成本一般包括①材料成本:
采购、运输、仓储成本,还有材料损失等;②加工成本:
设备的损耗、水电费材料浪费、废品损失等;③劳动力成本:
职工工资,管理费用;④销售成本:
宣传费用,销售所花的人力物力,运输费及售后服务的费用等。
(2)降低成本的重要性。
成本是补偿生产的尺度。
为了保证企业再生产不断进行,必须对生产耗用,即资金耗费进行补偿。
企业是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其生产耗费是用自身的生产成果,即销售收入来补偿的。
而成本就是衡量这一补偿份额大小的尺度。
企业在取得销售收入后,必须把相当于成本的份额划分出来,用以补偿生产经营中的资金耗用。
这样,才能维持资金周转按原有规模进行。
如果企业不能按照成本来补偿生产耗费,企业资金就会短缺,再生产就不能按原有的规模进行。
因此,降低成本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目的。
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使得利润增加;在收入增加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使利润更快增长;在收入下降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抑制利润的下降。
可见,成本作为补偿生产耗用的尺度,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3)成本是企业生存的保障。
成本控制是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
在企业内部低成本可以降低企业的产品价格,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如果企业的经济正处于萎缩阶段,那么降低成本对企业的继续生存更为重要。
通常提高售价会引发经销商和供应商相应的提价要求,而降低成本可避免这种外部压力。
企业降低成本的各种活动,都是为了实现经营战略设定的目标利益而进行的,实施成本策划,正确运用价值分析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从而实现利益目标。
因此,成本策划作为改善成本手段的同时,也是实现利益目标的手段。
(4)降低成本对决策的影响。
降低成本对企业的决策具有一定的影响。
努力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的客观要求。
要做到这一点,企业首先必须进行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
而进行生产经营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成本是其中首先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
这是因为,在价格一定的前提下,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盈利的多少;而较低的成本,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5)成本是控制发展的基础。
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把成本控制在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上,才有迅速发展的基础。
成本降低了,而售价不变,那么企业的利润就会有大幅的增加,企业的经济基础就会更加稳固,企业就有力量去提高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寻求新的发展。
许多企业的经济状况处于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没有进行成本策划的情况下盲目地发展,如果在促销和开发新产品上盲目进行,一旦决策失误或市场行情发生变化,企业经济基础较差的话,那么企业就面临着倒闭的危险。
由此可见,降低成本对一个企业盈利、生存、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怎样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是一般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面临和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企业降低成本的对策
1.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严格控制采购成本。
一要分析供货市场,调整采购策略。
根据企业年初计算的全年材料预算,提前冬储工作合理避开原料需要高峰,避开高价采购时间区域,通过采购时间差,降低采购成本。
二要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如电子商务,搜寻市场信息,查询市场价格,指导成本核算、指标确定和目标控制工作。
通过信息网站等查询价格,搜寻市场信息及时调整成本控制指标,指导采购成本控制工作。
三要稳定老客户,立足长远发展。
在保证资源基本需求的同时,要与一些长期合作、信誉良好的企业建立长久合作关系,能够在今后的物资采购中获得一定的折扣,以此来降低成本。
2.降低原材料成本
在企业的产成品中,原材料成本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因此,企业应当降低成本。
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成本的降低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材料采购的多少。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成本降低了,而产品的价格不变,那么企业的利润将会大大的增加。
一要制定产品的单位材料消耗定额。
即确定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制造单位产品或完成工作量所需消耗某种材料的数量标准,它一般为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及燃料的消耗定额。
二要编制完工预算,并据此向供应部门下达材料采购计划,同时生产部门依据图纸和生产图预算再编制生产预算,制定材料消耗定额,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各种物资,因此实行限额领料管理制度。
在材料领用方面,要严把材料消耗定额关,根据产品产量和消耗定额对材料进行限额控制,填写限额领料单。
而且,企业生产部门也应加大考核力度,对超定额领料的生产部门,除了扣其奖金外,还要扣生产部门负责人的年终分红等。
通过这样层层把关,严格管理,可以大大降低材料消耗、降低材料成本,从而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
3.提高领导和员工的管理意识及技能
许多企业领导认为,降低企业成本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更无法体现他们在任期内的政绩。
因此,企业单纯追求产量,将产值作为经济责任的主要任务。
对于抓管理特别是成本管理,认为难度大,不易奏效,不能持之以恒,效益不好时就抓,效益好时就放松,甚至不抓,没有真正把加强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主体。
而只是作为增加效益的附属工具,这种管理意识的结果,必将使降低企业成本的任何方法或途径失效。
为提高企业领导及职工的管理意识,降低企业成本,一要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意识,特别是企业领导的意识,反复强调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性,使降低企业成本的工作真正得以落实。
二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
一个企业要想取得好的业绩、高的营业利润,只有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4.创新是节约成本的源泉
在传统经济环境中,节约开支、修旧利废、堵塞漏洞、降低消耗都能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但是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仅从这些方面降低成本,效果有限,只有创新才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途径,是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不竭源泉。
科技进步使先进的设备、工艺及材料应用于生产领域,依靠技术创新,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降成本、增效益的有效途径。
一方面生产出竞争力强并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优质产品,提高了生产率,包括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另一方面,也节约了人力、能源及原材料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要实现现代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必须狠抓技术进步。
要做好这项工作,企业不但自己要注重科技开发工作,而且应与科研单位紧密配合,将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去,使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同时,要搞好技术引进工作。
另外,在技术开发和引进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使技术进步有利于降低成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比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表:
经济增长方式
具体内容
结果
粗放型(外延型)
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即增加固定投资、扩大规模、增加人员与设备的方式,增加国民经济的总量
经济效益不高,资源浪费严重
集约型(内涵型)
在外部规模不扩大,人员设备不增加的前提下,主要依靠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改进机器设备与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的方式,增加国民经济总量
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综合指标。
当今企业经济效益偏低主要表现为产品质量低、成本高、浪费严重、技术设备力量落后。
能否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四、提高经济效益与加强成本会计管理的关系
1.提高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
(1)经效益是企业生产总值和生产成本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生产总值是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一年为期),所生产出的使用价值总量,即劳动成果,用价值表示就是企业生产总值。
生产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及各种资源的消耗,通俗地说就是生产过程中人力和物力的消耗,用价值表现,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
生关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及各种资源的消耗,通俗地说就是生产过程中人力和物力的消耗,用价值表现,就是企业的生产成本。
正确理解经济效益的含义。
应该把握利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2)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表:
企业利润
生产成本
经济效益
增加
不变
提高
增加
降低
提高
增加幅度大于
增加幅度
提高
保持不变
降低
提高
减少幅度小于
减少幅度
提高
增加幅度大于
增加幅度
降低
减少幅度小于
减少幅度
降低
增加幅度等于
增加幅度
不变
减少幅度等于
减少幅度
不变
为零
增加、减少、不变
为零
由上表可知,企业利润增加经济效益不一定提高,但如果企业不盈利,也就无所谓经济效益,作为企业来说要追求利润,但更重要的是提高经济效益。
无论是从宏观经济管理,还是从微观经济管理上分析,企业耗费水平的高低,实际是成本会计管理的综合表现。
就我国现实状况看,在企业物质消耗中,材料费用一般要在产品成本中占70%以上的比例,且单耗水平和成本水平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据统计,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幅度,总是低于同期总成本的上升幅度,且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是负值。
虽然其间存在着原材料普遍涨价的客观因素,但不重视成本会计管理、不重视材料消耗控制,应该是众多原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在企业亏损原因中,人们较多地注意价格因素,却较少顾及本企业的生产成本,有些企业领导人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这本无可非议),但忘记了发动工人群众参与管理,忽视成本会计经济核算是目前企业仍然普遍存在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应该说,提高经济效益是一切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提高经济效益的实质,应该是劳动时间的节约,是“投入产出”关系的最优组合。
2.降低消耗对提高经济效益的影响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和技术基础比较落后,物资和资金又十分短缺,节约一切物力、人力和财力,就显得更有必要。
再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看,我们的节约使用和对物力、财力、人力的有效使用,就为子孙后代多留点物质发展基础和可开发的资源。
所以说节约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大事,决不可只图一时享乐而忽视产品成本。
虽然产品成本只是反映了劳动耗费水平,并不代表经济效益的全部内容。
但从产品价值实现和价值补偿角度看,若价格确定,产品成本高,其收益就少;这形象地说明产品成本同经济效益之间的联系。
再者,从企业劳动消耗、劳动占用同劳动成果的相互关系看,消耗水平低的劳动成果就多,消费水平高者其经济效益就差。
因此,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然降低消耗(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而降低消耗就是节约。
降低成本就体现了提高经济效益的实质,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重视和加强成本会计管理,必须加强成本会计工作并提高成本会计水平,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业务水平、专业技能以及组织和分析的综合能力。
五、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下面分析财务管理、降低成本、其它途径这三方面具体谈谈它们对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1.财务管理,是预测分析企业的经营方针、财务目标、成本控制等管理职能的活动,它是企业管理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子系统,是企业管理的中心。
它管理的目标是企业财富的最大化;管理对象是现金的循环和周转;它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投资和股利的决策。
因此加强财务管理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1)要加强资金管理。
强化投资管理。
首先必须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分析并做好投资前的预算;充分考虑时间价值和风险程度;准确比较项目的投资回收率和筹资成本率;充分考虑企业偿债能力并防止盲目举债。
加大货币回收力度、加大清欠力度,加大销售,使产品适销对路,以销定产,加大现款订货的优惠力度;执行“不付款不发货”以控制新欠的发生,制定清欠对策和方法,组织各方面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催收货款。
合理控制仓储量,有效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2)全面预算管理是以对市场需求的充分研究和科学预测为前提,以货币或其他计量形式对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时期的生产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运作活动作为系统的预计,是用来分配企业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的一种系统和管理方法。
全面预算管理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
经营成果预算,可以促进收入增长,降低成本,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财务状况预算,可以盘活企业资产;投资预算,可以掌握投资总量与企业发展方向,以获取最大投资效益;劳动力成本预算,可以掌握人员信息及企业的劳动力水平;现金流量预算,可掌握现金流动信息,降低债务及资产负债率,平衡资金余缺,提高资金利用效益。
要加强全面管理预算则需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加以控制及调整并建立考核奖罚制度。
(3)提高财务信息的使用价值。
财务信息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企业内部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在财务信息上均有体现,利用财务信息,有利于发现、解决企业内部问题,优化生产、组织结构;财务信息也能折射出市场信息,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2.降低成本的主要方法有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
通过引进新的技术,先进的生产工艺、购置新的机器就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产品质量的提高也降低了售后服务的费用。
管理手段即实行成本管理。
例如供应过程中成本管理,包括采购、物资保养、物资筹集成本管理等。
(1)先施行成本合理预算,再对其进行限额制度。
通过实际成本与预算的比较分析,找出原因,解决问题,对额度进一步调整。
(2)通过建立赏罚制度,调动职工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3)将降低成本融入企业内部宣传和企业文化之中。
如可以张贴一些提倡节约的标语,宣传栏中写一些降低成本的小方法,使全企业逐步建立成本意识。
3.其他一些途径。
如要增加销售,可以通过建立一支能力强的营销队伍,通过传媒宣传,为奖赛提供奖品,礼品赠送,社会公益活动等。
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可以对人员进行进行培训、进行合理分配,合理确定生产规模,改善生产条件,对职工实行奖罚制度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此外顺应国家政策,生产绿色产品或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以取得政府的支持;通过兼并、收购、融资等方式有时也可以比较明显的提高经济效益。
在管理中,应紧紧抓住效益这个中心不动摇,抓住成本不松手,抓住成本否决不留情,强化成本控制,让市场机制进入车间、班组,成本指标分解到人,模拟市场价格,进行成本倒算,实行成本一票否决制。
针对企业薄弱环节和降低成本的关键问题,制定本企业管理制度、降低成本目标和具体措施,层层明确指标,人人落实责任。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各单位降低成本目标完成情况与领导政绩相挂钩,同职工利益相挂钩,激励职工眼睛向内真抓实干,讲究实效。
最重要的是,精心组织,在向成本要效益活动中,重视一个“实”字,即指标实、措施实、成果实;在考核中突出一个“严”字,即从严要求,从严把关,做到全员抓、全面抓、全过程抓、全方位抓,不留死角,不留真空地带。
通过以上举措,可有效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水平。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企业经营追求的核心目标是利润,因为利润是企业经营的血液,如果没有利润,企业就无法紧跟社会的发展而长期改进生产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为社会做贡献等等,进而终究被淘汰。
因此,企业要获得盈利就要谈到经济效益。
总之,通过合理和有效的方法,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很多企业具备提升经济效益的空间,进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参考文献
1.尹继东,《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变革与趋势》,《当代财经》,2001年第11期。
2.黄尚勇,《市场经济条件下降低成本的战略思考》,《会计研究》,2002年第2期。
3.[日]西村明作、陈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