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7536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docx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docx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

教育的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

育人(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古代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主导)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六学二馆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崇文馆、弘文馆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七艺

三科:

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

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七技

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马永健猎枪骑诗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全球化、教的信息化、教育的科学化

教育学

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社会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改全体内幕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权决定教育目的、

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决定着教育体制、

制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社会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的政治作用)

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性作用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速结婚、转内容

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传承文化;改造(选择、整理、提升)文化;

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更新和创造文化

 

内法论(遗传决定论)内蒙四耳佛

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塞尔、霍尔

外铄论(环境决定论)外出寻找落花生

荀子、洛克、华生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

导向功能、激励作用、评价的重要标准、调控功能

个人本位论梦露佩服马斯洛

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斯洛

社会本位论

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巴格莱

教育无目的论(内在目的论与外在目的论)杜威

教育准备生活说斯宾塞

教育适应生活说杜威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首位、灵魂、方向、动力);智育(核心、认识和基础)

体育(物质保证);美育[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超美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学制(学校教育制度)

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学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西欧双轨制;英国

美国单轨制

苏联分支型学制

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

前制度化教育标志:

学校的产生

制度化教育标志:

近代学校(清末“废科举、兴学校”)系统的出现

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

库姆斯等人的“非正规教育概念”;伊利齐的“非学校化”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两基: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两全: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两重:

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架构及类型

四层次: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五类型:

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

初等教育=小学教育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大学之前的都是基础教育

 

教师职业的历史发展

非职业化阶段“学在官府”“以吏为师”

职业化阶段出现于奴隶社会标志:

私学的出现,中国第一个全职老师:

孔子

专门化阶段标志:

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师范院校的出现)

世界上最早的师范学校诞生于法国,

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1897年,南洋公学

专业化阶段

教师职业的特点

传道者角色(育人);授业、解惑者角色(教书);示范者角色;

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角色;

家长代理人、父母、朋友、知己的角色

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的角色

教师劳动的特点父闯连广常见猪狮个体和成群

复杂性、创造性、连续性、广延性、长期性、间接性、主体性、示范性、

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教师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职业的道德素养;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对待学生:

热爱学生(核心)

对待集体:

团结协作

对待自己:

为人师表

教师的知识素养:

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主体性知识)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

丰富的实践精神

教师的能力素养:

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

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以及最终体现就在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我的理想不仅有知识和能力,还有态度和人格

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自我的形成、专业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专业人格、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非关注”阶段(初中高)、

“虚拟关注”阶段(师范教育+实习、准老师)

“生存关注”阶段(新手教师,“我行不行”)、

“任务关注”阶段(怎样更好、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专家型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师范教育(起始和奠基阶段);入职培训;

在职培训;自我教育(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关键)

学生是教育对象的依据

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的表现

自觉性(最基本)、独立性、创造性(最高表现)

现代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2.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知识+情感)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小明跟小红不一样)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小明跟爸爸不一样)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有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主体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教师中心论儿童中心论

赫尔巴特卢梭、杜威

师生关系的内容

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

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存进的关系

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

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最理想)

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教师

良好的师生关系(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人际关系:

尊师爱生

社会关系:

民主平等

教育关系:

教学相长(学然后之不足,教然后知困—《学记》)

心理关系:

心理相容(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课程的类型

从学科固有属性划分:

学科课程(静态)

动态课程(动态)

从课程内容的组成方式划分:

分科课程(一个学科)

综合课程(两个及两个以上)

“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从学生学习要求的角度来划分:

必修课程(培养共性、一般发展)

选修课程(培养个性)

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或管理层次来划分:

国家课程(必修)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选修)

从课程任务来划分:

基础性课程(三基:

读、写、算)

拓展性课程

研究性课程

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划分:

显性课程(计划性,是区分显性隐性的重要标志)

(影响学生的方式)隐性课程(班风、校风、学风)

制约课程的因素/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社会、知识、儿童

主要课程理论流派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巴格莱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布鲁纳

永恒主义课程理论—赫钦斯

课程目标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

三维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绪情感与价值观

课程是学校教学的核心

目前,中小学课程主要有(完整的课程包括)

1.计划开设哪些科目(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

特征:

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小强扑鸡

2.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看到学科选课标

(教学大纲)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3.教材(印刷品+音像制品)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

新课程将教材视为“跳板”而非“圣经”

新课程结构的内容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形成双基:

基本技能、基本技巧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的知识之间的矛盾

教学过程以认识活动为基础,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不等于发展过程,它是实现发展的途径和手段

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教学过程由“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阶段构成,这一理论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39

教学原则145

教学方法148

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

夸美纽斯——最早阐述,奠定理论基础

赫尔巴特——进一步完善

凯洛夫——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我国——清末1862年京师同文馆(癸卯学制)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制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老师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58

教学评价的功能

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166

德育的性质

社会性、历史性(古今不同)、阶级性(奴隶社会)和民族性、继承性(古今相同)

德育的功能

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教育性功能

德育的内容177

德育过程的结构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79

德育原则181

德育模式184

德育的方法187

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班级管理的功能

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功能

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基本功能

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重要功能

班级管理的内容

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

班级教学管理(核心:

教学质量管理)、班级活动管理

班级管理的模式平常牧民

班级常规管理(规章制度)

班级平行管理(通过集体间接影响个人)马卡连柯平行影响

班级民主管理

班级目标管理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核心

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宗旨

有目的地培训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班风=社会心理公共体(心理氛围),是班集体形成的标志

 

班集体的特征

明确的共同目标(基础);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力的领导集体;

共同生活的准则,健全的规章制度

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宽松的个性发展空间

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

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方向和动力)

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基本条件、重要保证)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

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班主任工作的任务

首要任务:

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中心任务:

促进班级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203

课外、校外教育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而是必要补充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两社两科文体课

社会实践活动、学科活动(主体)、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

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课外阅读活动

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

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自愿领饭食

自愿性、自主性、灵活性、实践性、广泛性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选择研究课题↓

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

制定研究计划

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教育研究论文与报告的撰写

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必须具有以下特点

选题必须有价值

选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

选题必须明确具体

选题必须新颖、有独创性

选题必须有可行性

教育的研究方法

观察研究法(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调查研究法(最广泛的是问卷调查)

实验研究法(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

行动研究法(特点:

为教育行动而研究、在教育行动中研究、由教育行动者研究)

步骤:

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