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洪中学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七年级历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7523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4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兴洪中学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七年级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省兴洪中学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七年级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省兴洪中学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七年级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省兴洪中学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七年级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省兴洪中学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七年级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兴洪中学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七年级历史.docx

《江苏省兴洪中学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七年级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兴洪中学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七年级历史.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兴洪中学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七年级历史.docx

江苏省兴洪中学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七年级历史

江苏省兴洪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七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

”开创了蒙古帝国的基业,为元朝建立奠定基础的是()

A.成吉思汗B.阿保机C.忽必烈D.阿骨打

2.“澶渊之盟”后,京城里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

这反映的是北宋与哪一民族政权的关系()

A.蒙古B.金C.辽D.西夏

3.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过五个政权,第一个政权是( )

A.后梁B.后唐C.后汉D.后周

4.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这一年是()

A.公元5世纪初B.公元5世纪末C.公元6世纪初D.公元6世纪末

5.唐朝时,有外国商人在拜见一位唐朝官员时,能透过官员身上的五件丝绸衣服看见他身上的痣,这说明()

A.这位官员很冷B.唐朝的丝织技术粗糙

C.这位官员很富有D.唐朝的丝织技术高超

6.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四段,最南边的一段是()

A.江南河B.永济渠C.通济渠D.邗沟

7.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

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

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

”下列成就不能支持此结论的是( )

A.造纸术的发明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D.指南针用于航海

8.“有容乃大”体现了唐朝超越前朝特有的文化气派。

以下能说明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④三次征辽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下列历史贡献中不属于隋朝的是()

A.创设科举制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实现南北重新统一D.创立殿试制度

10.穿越是指某人从所在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物理学上也称为“时间旅行”或“时空旅行”。

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盛唐时期,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瓷器商店中看到越窑的青瓷B.在“瓦肆”里听说书

C.在长安大街上遇见外国商人.D.在长安城东市贩卖货物

11.盛唐时期的社会风气体现出的特点有()

①兼容并蓄②昂扬进取③积极向上④重文轻武

A.①②③B.②C.③④D.②③④

12.假如你是宋朝时期一个富贵人家的女儿,那么下列情况和史实相符的是( )

①你家有大片稻田 ②你有一些棉布衣服 ③你家摆着一些景德镇的瓷器 

④你们一家有时坐海船去观光游览 ⑤你哥哥在澎湖巡检司工作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13.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是在()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14.“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这首名为《传说》的歌曲中的主人翁成吉思汗被牧人传扬的“恩德”是()

A.统一蒙古B.建立元朝C.修筑长城D.开发江南

15.唐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主要是因为()

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政治制度在当时是先进的

C.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路线D.统治者以开明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

16.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思维导图。

你认为方框内“E”表示的“从根本上动摇了唐朝腐朽统治”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黄巢起义D.五代十国的建立

17.元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对东南沿海岛屿的管理而设立的机构是()

A.澎湖巡检司B.市舶司C.海关D.宣政院

18.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由此采取的改革措施不包括()

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B.提升武将的政治地位

C.控制对军队的调动D.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19.某导演精心制作了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梦回大唐》,再现了大唐的盛世辉煌。

下列场景,你认为在剧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皇帝从长安去洛阳乘船,经大运河到江南余杭体察民情

B.大臣们上朝时,见到魏征向太宗皇帝进谏

C.房玄龄和唐太宗皇帝一起讨论合并州县的事宜

D.武则天很喜欢诵读苏东坡写的词

20.下侧诗句反映的史实是()

A.秦朝暴政B.赤壁之战C.贞观之治D.安史之乱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四大题,共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

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

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通过考试选拔政府官吏的制度,为中国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员。

材料二:

“大业三年设十科举人,中有‘学业优敏,文才秀美’一条,或即进士科之始。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1分)

(2)材料二中“进士科”的创设有何标志性意义?

(1分)

材料三:

请你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3)如图描述的是(水利工程的名称)。

(1分)

(4)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A.涿郡指今B.余杭指今(2分)

(5)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B点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

(2分)

 

(6)此河开通有什么作用?

(1分)

 

22.唐朝是中国古代国力最强,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开创了多个繁荣局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材料一与哪位皇帝有关?

在他执政之后,出现了怎样的统治局面?

(2分)

 

材料二:

毛泽东评价唐朝一位皇帝:

“她的确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她为自己立了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2)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是谁?

她大力提倡科举,请举出她完善科举的一项措施。

(2分)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3)材料三描述了唐朝繁荣与富庶的景象,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盛世局面称为什么?

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2分)

 

(4)唐朝初期的三位有作为的皇帝在治理国家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1分)

 

23.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6分)

材料一(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

“孔子曰:

‘有教无类’,若赦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

”上卒用彦博策。

(1)材料一中的“上”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

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再举一例。

(2分)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2)从材料二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2分)

 

材料三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

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反分裂国家法》

(3)根据材料三,指出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根本目的。

(1分)

材料四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密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十九大报告

(4)古往今来,各民族为我国繁荣发展都做出了贡献。

元朝时期,各民族交融,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名称是什么?

(1分)

 

24.(9分)材料一:

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辩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

初三晚,大军哗变,将士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1)材料一中描述的显德七年发生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随后的“杯酒释兵权”的目的是什么?

(2分)

 

材料二:

在宋一代,文士地位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曾有过的……宋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

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

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也大都由文官担任的。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

这一政策有何积极的作用?

(2分)

 

材料三: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3)材料三中“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说明了什么现象?

市舶之利最厚指的是宋朝为鼓励海外贸易而设立的哪一机构?

请分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原因?

(3分)

 

材料四: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元史》

(3)材料四体现的是哪一王朝的兴起?

“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指的是什么事件?

(2分)

 

学校班级姓名考号

江苏省兴洪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七年级历史答题纸

1、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四大题,共30分)

21.(8分)

(1)“他”:

(1分)

(2)标志性意义:

(1分)

(3)水利工程的名称:

(1分)

(4)A.涿郡指今

B.余杭指今(2分)

(5)经过:

(2分)

(6)作用:

(1分)

22.(7分)

(1)

皇帝:

统治局面:

(2分)

(2)女皇帝:

完善科举的措施:

(2分)

(3)

盛世局面:

皇帝:

(2分)

(4)共同之处:

(1分)

 

23.(6分)

(1)民族政策:

一例:

(2分)

(2)主要信息:

制度:

(2分)

(3)根本目的:

(1分)

(4)新的民族:

(1分)

24.(9分)

(1)

历史事件:

目的:

(2分)

(2)政策:

积极作用:

(2分)

(4)

现象:

机构:

原因:

(3分)

(5)

王朝:

事件:

(2分)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发动了大规模的夸张战争,为之后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阿保机建立了辽国;忽必烈建立了元朝;阿骨打建立了金国。

所以BCD项与题意不符,A项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贡献,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为元朝建立奠定了基础,忽必烈建立了元朝。

2.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

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军币。

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为“澶渊之盟”。

故正确答案为C。

ABD均不符合史实,故选C。

3.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黄河流域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统治,合称五代,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那时候,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还有十个国家,总称五代十国。

所以五代中的第一个政权是后梁,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4.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世纪是100年,年份化世纪的简单方法就是把年份除以100,取整数加1,581÷100=5,再加1,是6,所以是6世纪,一百年中的前20年属于世纪初,后20年属于世纪末,选项D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D。

5.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唐朝的丝织技术高超,织出的丝绸薄如蝉翼,透明度高,所以“能透过官员身上的五件丝绸衣服看见他身上的痣”,故D符合题意;ABC项与题文主旨不符应排除;所以本题选D。

6.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

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故正确答案为A。

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此题需要掌握隋朝大运河的组成部分。

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7.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宋代,人们发明了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而我国在西汉末年就发明了造纸术,A项不能说明“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这一结论,符合题意;BCD三项都能说明这一结论,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是否定性选择题,做这种题型时,一定要将“错误”、“不正确”、“没有”、“不支持”、“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词语勾画住,提醒自己不要选成“对的”。

还需熟悉宋代居于领先世界科技成就的表现,逐项进行分析,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

8.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有容乃大”,可知本意是比喻像大海一样的宽广胸襟,这里是指和平交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唐太宗时期,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促进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交流;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促进汉族与藏族的民族交融;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促进中日文化的交流;所以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④隋朝三征辽东,是发动辽东战争,与和平交往不符。

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9.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立殿试制度的是武则天,不属于隋朝的史实,选项D符合题意;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选项A不符合题意;隋炀帝为了巩固统治,605年开凿大运河,选项B不符合题意;为了实现南北重新统一,589年隋朝灭陈,完成了国家统一,选项C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10.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肆,瓦肆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勾栏是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场所,故B不可能在唐朝经历,故B符合题意;经历唐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制度先进,文化昌盛,与亚洲各国友好交往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唐长安城的布局,分为宫城、皇城、商业区即“市”、市民居住区即“坊”,东西城设东、西两市;唐代手工业发达,越窑的青瓷闻名,故ACD可能在唐朝经历,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盛唐时期,不可能经历”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11.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是我国的繁盛时期,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呈现了盛唐的特点,社会风气开明大方,兼容并蓄、昂扬进取、积极向上,①②③符合题意;例如重文轻武是宋朝时期的社会特点,宋太祖吸取了唐朝末期的藩镇格局的危害,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C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两宋时期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普遍推广,水稻在宋朝居于粮食产量首位;南宋时棉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质类较多,出现一些棉布衣服;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为著名的瓷都;宋朝造船业发达,能造出大的海船。

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故可以坐海船去观光游览。

①②③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合题意;元朝时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在东南地区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⑤错误,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数字组合体用排除法简便快捷。

依据题干“宋朝时期一个富贵人家的女儿”,据所学可知,元朝时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在东南地区,中央政府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⑤与史实不相符,其余选项①②③④都是对宋代社会生活的正确描述。

13.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设置了宣政院,从此以后,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蒙古族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蒙古族为了争夺财富,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是成吉思汗,A符合题意;建立元朝的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忽必烈就是元世祖,B不符合题意;修筑长城的是秦始皇,C不符合题意;江南开发不是成吉思汗的事迹,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B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文化发达,所以引起了各国对唐帝国的向往和敬仰,唐朝通过陆路、海陆积极对外交往,唐朝和亚非欧各国的友好交往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

本题ABCD都是唐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的原因,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唐朝经济的繁荣,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A。

16.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A项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还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唐朝的统治;B项安史之乱后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无力控制,但也不至于带来致命威胁。

C项唐朝后期,由于唐朝政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加上赋税沉重,连年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领袖黄巢率军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致命打击,符合题意。

五代十国是在唐朝灭亡以后出现的政权,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A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元朝统一全国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广大疆域的管理。

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A项符合题意;宋朝时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B项不合题意;海关是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机关,C项不合题意;元朝时设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点睛】

题干中“元朝”“加强对东南沿海岛屿的管理而设立的机构”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元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在地方设行省;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为了管辖西南地区的西藏,设置了宣政院。

18.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时期,他吸取唐朝末期的藩镇割据的危害,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ACD三项的内容是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而采取的改革措施,不符合题意;提升武将的政治地位不是宋太祖的措施,B项符合题意;故选B。

19.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开凿于隋朝,故A可能在剧中出现;魏征是唐太宗时期著名的谏臣,故B可能在剧中出现;房玄龄是唐太宗时期的宰相,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是唐太宗的统治措施之一,故C可能在剧中出现。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不可能在唐朝剧中出现。

故正确答案为D。

ABC均可能在在剧中出现,但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

20.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杜甫的诗句其意思是,由于战乱,致使我们弟兄分散在各地,连消息都极难得到;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甫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诗句中的战乱指的是当时的安史之乱。

AB项不符合杜甫生活时期;C项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景象,与题意不符;D项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是知道杜甫是唐朝中晚期的诗人,由此排除AB项,然后根据诗句含义,可以知道当时处于战乱时期,由此排除C项,即可做出正确的选择。

21.

(1)杨坚.

(2)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隋;大运河

(4)北京;杭州

(5)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6)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

”“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通过考试选拔政府官吏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

杨坚即是隋文帝。

589年,他派杨广率大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

因此“他”指的是杨坚。

(2)根据材料“进士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3)根据图片描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下令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运河两端城市涿郡指今北京;余杭指今杭州。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B点余杭,即今杭州到洛阳去,可能经过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杨坚建立隋朝。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科举制的创立。

解答第三问需要识记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解答第四问的主要是识记大运河连接的城市;解答第五问的主要是识记大运河连接的四段;解答第六问的主要是认识隋朝大运河的开通的意义。

22.

(1)唐太宗;贞观之治

(2)开明;文成公主入藏

(3)武则天;殿试

(4)开元盛世;唐玄宗

(5)任用贤才;减轻百姓负担,重视农业生产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唐太宗有关。

材料的意思是:

君主就像船,老百姓就像水,水可以载着小船,也可以将船掀翻。

唐太宗执政之后,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2)依据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依据材料三“毛泽东评价唐朝一位皇帝:

‘她的确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