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平时作业2参考答案.docx
《国际金融平时作业2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平时作业2参考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金融平时作业2参考答案
国际金融平时作业
(二)
1.查看近两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并分析,了解我国国际收支现状、特点。
(20分)
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继续增长。
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4261亿美元,同比增长15%。
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项目顺差3607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118亿美元,收益项目顺差314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458亿美元。
2008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90亿美元,同比下降74%。
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943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427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出1211亿美元。
我国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
2008年末,外汇储备资产较上年末增加了4178亿美元,达到19460亿美元。
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4.5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增幅较2007年回落25个百分点,与同期GDP之比为105%,较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
国际收支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其中,经常项目顺差4261亿美元,增长15%,增幅较上年下降了32个百分点;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90亿美元,下降74%,2007年为增长近10倍。
2008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9460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4178亿美元,比2007年少增441亿美元。
各主要项目情况如下:
1.货物贸易顺差小幅增长
2008年,我国货物贸易总体上保持平稳增长,但四季度开始,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下滑,以及国内经济增长的放缓,出口和进口增速呈现不同程度回落,而且由于进口回落速度快于出口,贸易顺差止跌回升。
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全年货物贸易出口14346亿美元,进口10739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8%和19%,增速比2007年下降8个和1个百分点;货物贸易顺差3607亿美元,增长14%,增速比2007年下降了31个百分点。
2.服务贸易逆差增长
2008年,服务贸易收入147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0%,支出1589亿美元,增长22%,逆差118亿美元,增长49%。
服务贸易逆差增长主要是由于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顺差下降,而保险服务及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项目逆差增加。
3.收益项目净流入继续增加
2008年,收益项目净流入31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2%。
主要是由于我国对外资产规模扩大,利润利息等投资收益继续增长,2008年投资收益净流入250亿美元,增长17%。
同时,我国海外务工人员的劳务收入继续增长,全年职工报酬净流入64亿美元,增长47%。
4.直接投资顺差下降
2008年,直接投资顺差943亿美元,较上年下降22%。
其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1478亿美元,增长7%,绝对规模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535亿美元,增长215%,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
5.证券投资项下净流入翻番
受境内机构(主要是银行部门)对外证券投资回流影响,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证券投资项下呈净流入态势。
2008年延续了这一趋势,证券投资净流入42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28%。
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84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5%。
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贸易项目顺差2493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287亿美元,收益项目顺差287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348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5日公布了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
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
2009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含净误差与遗漏)1091亿美元。
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365亿美元。
数据表明,2009年我国国际储备资产增长3932亿美元。
其中,外汇储备资产交易增长3821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特别提款权增加108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增加3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自本次平衡表起,按照国际惯例,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外汇储备资产数据只记录交易变动数据,因汇率、价格等非交易因素引起的储备资产价值变动将通过国际投资头寸表反映。
国家外汇管理局将按这一口径追溯调整近年平衡表数据。
2.查看我国近十年来净误差与遗漏的情况并记录下来,了解其产生的主要原因;(10分)
我国近十年来净误差与遗漏的情况并记录下来,了解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我国近十年来净误差与遗漏的情况
单位:
亿美元
年份
差额
贷方
借方
2001
-49
0
49
2002
78
78
0
2003
184
184
0
2004
270
270
0
2005
155
155
0
2006
-6
0
6
2007
116
116
0
2008
209
209
0
2009
-435
0
435
2010
-597
0
597
误差与遗漏是指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因资料不完整、统计时间和计价标准不一致以及货币换算等因素所造成的差错和遗漏,它是为使国际收支核算保持平衡而设置的平衡项目。
根据复式记账原理,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借贷双方应相互平衡,两者之差应该等于零。
当贷方总计大于借方总计时,差额数列在“误差与遗漏”的借方,当借方总计大于贷方总计时,差额数则列在“误差与遗漏”的贷方。
(二)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误差与遗漏偏大的原因
1.贷方记录大于借方记录
(1)高报低出
出口货物货值上的“高报低出”现象多发生在一般贸易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骗取更多的出口退税。
货物出口的贷方数据来源于海关的报关记录,借方数据来源于银行的结汇记录,由于出口商利用候单据虚报价格,会导致该笔交易的贷方数额大于借方数额。
1995年国家税务总局在20个地区进行的出口退税重点检查中,曾查出涉嫌骗税款179亿元人民币,而由此导致的贷方虚增数额则在20亿美元以上。
(2)低报高出
进口货物的价格是征税的基础,海关已经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价格审查制度,所以企业很难在进口价格上做文章,但仍有一些不法分子在数量上以多报少,从而达到少交进口关税的目的。
这样海关统计的进口额记人该笔交易的借方,银行在付汇时的进口额记人该笔交易的贷方,由于低报的部分最终还是要付给外商,所以导致了借方数额低于贷方数额,从而使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借方。
据外经贸部的统计.1996年我国从香港进口金额为550亿美元,而港方的资料则表明香港向大陆出口的金额高达618亿美元,可见由此产生的误差与遗漏不可低估。
(3)外资与外债重复记录
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外债余额的变化即反映出我国当年债务的发生额。
近几年来,我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从母公司的贷款规模迅速扩大,而有些部门和地方把这部分流人的外资既统计到资本项目下负债一栏的贷方,又统计到资本项目下外国在华直接投资一栏的贷方,从而人为地扩大了误差与遗漏。
还有一些部门为了突出自己在引进外资方面的政绩,故意夸大外商的投资额,也会产生上述结果。
2.只有贷方记录没有借方记录
(1)利用候报关单骗汇支付走私款
走私分子的惯用伎俩之一就是利用候报关单,以进口付汇的名义从银行骗汇支付境外的走私用款。
如果银行内部有人从中作梗,或者没有及时对候报关单进行二次核对,往往就会给走私分子以可乘之机。
由于银行售汇时统计进口额要记入该笔交易的贷方,而海关的数据库中却没有相应的记录记人该笔交易的借方,这样就只能由误差与遗漏进行帐面上的平衡。
1996年海关的统计为例,当年走私商品价值达lO.8亿美元,占误差与遗漏项目的7%。
贸易项下不正常的逾期未收汇现象主要有:
①出口企业有意将出口贷款存放境外,擅自做境外投资或其它不法用途,其目的是逃避国家对这笔外汇的管理;②个别亏损严重的出口企业有意将出口贷款另外入帐,虚报未收汇原因,并编造企业亏损或破产以达到逃避银行和其他债权人的追索;③个别外商投资企业与合资外方私下协议,通过出口不收汇使外商抽回资本金,从而达到套取国内优惠政策的目的。
这样海关虽然有出口的记录可以记人贷方,但由于未能结汇,银行则不能提供借方的数据,造成误差与遗漏。
(3)假外资
由于我国对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为了享受这些政策优惠,一些国内企业通过非法途径将资本转移到国外后又经港澳台地区流人。
漉出时借方没有记录,流人时借方却有记录,从而夸大了外商在华的直接投资额,产生了误差与遗漏。
3.数值估计不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旅游项目的统计。
旅游项目的贷方数据来源于国家旅游局的抽样调查,相对准确;但借方数据缺乏,主要靠估计得到。
估计方法是用公安部统计的外境人数乘以在外平均逗留天数再乘以平均每天的支出。
而近几年来,一些涉外旅游公司为了私利,一方面用琳琅满目的的出国旅游景点招徕游客,另一方面申请可同时到几国旅游的签证,尽可能多地购汇。
但实际情况是他们往往不按原定路线旅游而是把结余的外汇截留在境外。
以上三个方面阐述了造成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误差与遗弱偏大的具体原
3.查看有关资料,了解欧美国家为什么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国际收支有何影响?
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20分)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普通居民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逐步走高对老百姓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可以从支出方和收入方两个角度来衡量。
从支出角度来看,人民币汇率的上升会刺激中国的进口需求,扩大人民的消费支出。
因为当消费者购买国外进口消费品的时候,这些消费品的定价是在国外以外币的形式完成的,并最终在国内以人民币的形式体现出来。
在国外消费品生产成本和关税水平给定的前提下,汇率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消费品的人民币价格。
而从收入角度来看,其对中国居民收入的影响则通过不同行业的收入影响而决定。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连续25年9%以上的增长速度,意味着中国以及中国的企业和居民都变得越来越富有,而作为反映经济“晴雨表”的中国证券市场却反其道而行,从2001年陷入慢慢熊市之后,一蹶不振,直到2006年,才被世人发现,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存在大量被低估的股票,从此中国股市上演了一部史无前例的神话,上证指数从2006年开盘1163.88点直接上涨到2007年末收盘5261.56点,短短两年之间指数上涨4000多点。
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有可能成为影响股票市场的不稳定因素。
汇率与股票市场存在很大的正相关关系:
本币升值——外资流入——有价证券价格上涨(尤其是股票价格)——投资收益大幅上涨——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加大升值压力,这将带来人民币汇率螺旋式上涨。
从短期来看,这将形成证券市场的利好消息,大量资金涌入证券市场,将带动证券价格上涨。
但长期来看,当人民币的升值的预期得到完全释放,资本市场的泡沫严重时,这些“热钱”会迅速将股票变现,将资本汇回本国,从而引起股票价格大幅下跌,国内投资者损失惨重,这将给中国的证券市场带来重大灾难。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影响0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价值提升,所以房地产作为不动产,将随着人民币升值而同步升值。
在资本自由流动的前提下,预期人民币升值的海外游资会选择具有保值增值的中国房地产作为重要的配置资产。
随着我国人均GDP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住房改革的商品化和房地产供给的有限性等等的原因导致我国房价持续10年的上涨,这为外资流入之后的大幅增值提供了条件。
由于预期人民币汇率和房价的双重上涨,大量的外资进入我国的房地产行业,而外资购买房产的动因仅仅是投机——短期赚取房屋买卖差价进行套利,由于房地产行业供给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性形成了矛盾,导致房价不断上涨,真正需要房屋的消费者无力支付高昂的房价。
对于我国而言,人民币升值后,外资将通过从事房地产开发、直接购买国内的不动产、向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甚至虚假进出口等方式进入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如果不能较好的控制国际国内大量资本的冲击,对房地产市场是一场灾难。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
中国纺织行业全国平均利润率很低,基本保持在3%—5%左右。
人民币的升值会使纺织出口企业面临两难困境:
保持出口价格不变,则人民币升值3%—5%的时候就会使企业濒临亏损的境遇;提高出口产品价格,则会直接导致国外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降低,其结果仍将是使企业净利润降低,在其他国家的产品和中国的产品是完全可替代产品的情况下,提价将会导致中国企业失去所有市场份额。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产品业的影响
与纺织出口产品一样,中国农产品业面临着同样的境遇。
中国出口的农产品主要为初级、低附加值产品,这些产品虽然出口数额巨大,但是最终形成的收入和利润却很低。
人民币汇率的迅速大幅上升将会直接影响这些产品的国际需求,降低这些企业的利润率。
这些行业多数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全行业利润率的下降和收入的减少又会直接影响行业的生存甚至社会的稳定。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影响
对于处于“净进口”状况的钢铁行业而言,人民币升值的宏观经济背景却将会是一个好消息。
中国众多钢铁企业均对进口铁矿石有较高的依赖性,人民币升值可能使进口原材料的价格下降,降低了钢铁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中国钢铁行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调控的影响
中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大量套汇资本流入,使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而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导致央行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增加,流通中货币过多引起物价持续上涨,通货膨胀风险加大。
为解决流动性过剩给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央行通过上调银行基准利率、发行央行票据、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和下调活期存款利率等手段进行调控流通中的货币,但效果不佳。
为配合央行的宏观调控,财政部连续7次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从货币市场回笼货币,有助于减少央行对冲流动性的压力,从而对当前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格局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经济有利也有弊,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人民币汇率的坚挺地位和稳步上升对于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人民币汇率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其将逐步在亚洲货币体系中扮演核心货币之一的角色,人民币国际影响的不断增强也将不断增加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影响。
我们有理由预见,将来的国际货币体系版图中人民币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4.查看我国近五年来的外汇储备情况和相关资料,谈谈你对我国外汇储备的看法(结构与总量)?
(20分)
中国2009年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两万亿美元,达到2.399万亿美元,领先全球各先进国家。
报道称,全球经济在2009年逐步恢复,各国外汇储备亦显著回升。
据统计,中国外储占全球储备比重达到30.7%,相较G7国家多不少。
综合各地储备数字,金砖四国(即中国、俄罗斯、巴西及印度)位居前列。
储备总和达到3.307万亿美元,占全球储备比重42.3%,而G7则只有1.24万亿美元;难怪新兴市场在2010年仍然是全球基金的投资焦点。
报道称,中国2009年外储增幅超过23%,约2.399万亿美元,相当于G7的1.93倍。
作为G7成员国的日本,储备约有一万亿美元,是第二丰厚储备的国家。
根据调查,在全球十大储备国家中,亚洲地区占有七席。
至于美国,外汇储备只有454亿美元,较尼日利亚(430亿美元)仅多出24亿美元。
背景资料
中国外汇储备总体规模在2006年2月底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foreignexchange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
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
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等。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我对外汇储备的看法:
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急剧扩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1、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
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流入代表着相应规模的实物资源的流出,这种状况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增长。
如果中国的外汇储备超常增长持续下去,将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
2、带来利差损失。
据保守估计,以投资利润率和外汇储备收益率的差额的2%来看,若拥有6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年损失高达100多亿美元。
如果考虑到汇率变动的风险,这一潜在损失更大。
另外,很多国家外汇储备构成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若美元贬值,则该国的储备资产将严重缩水。
3、存在着高额的机会成本损失。
中国每年引进大约500亿美元的外商投资,为此国家要提供大量的税收优惠;同时,中国又持有大约一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闲置不用。
这样,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俭用借钱给外国人花,其潜在的机会成本不可忽视。
4、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
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央行负有无限度对外汇资金回购的责任,因此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外汇占款投放量不断加大。
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不仅从总量上制约了2004年以来宏观调控的效力,还从结构上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并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
5、影响对国际优惠贷款的运用。
外汇储备过多会使中国失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优惠贷款。
按照IMF的规定,外汇储备充足的国家不但不能享受该组织的优惠低息贷款,还必须在必要时对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其他成员国提供帮助。
这对中国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
6、加速热钱流入,引发或加速本国的通货膨胀。
中国的外汇储备作为国家资产,由中国人民银行下属的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部分实际业务操作由中国银行进行。
1.币种构成
中国外汇储备的结构没有对外明确公布过,目前属于国家金融机密。
依据来自于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路透社的报道,据估计,在中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70%左右,日元约为10%,欧元和英镑约为20%。
2.外汇储备结构原因
之所以中国的外汇储备结构以美元资产为主,有以下几方面历史和国际金融理论原因:
1、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活动要以国内经济为主,虽然美国占国际贸易的比例很大,但是与美国庞大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远远低于日本、德国、瑞士的相应指标,后者三国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外向型的,其货币价值容易受到国际资本流动的干扰而大幅波动,不利于保值;
2、除美国外,日本、德国、瑞士的央行拒绝其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扮演更重要的作用;
3、美元是历史形成的国际支付手段、交易中介、价值储藏手段;
4、国际贸易中2/3以美元结算;
5、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批发交易绝大多数以美元交易,各国央行的金融操作也是主要采用美元;
6、各大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资产;
7、国际银团贷款和国际债券市场的绝大多数交易都是美元或美元债券。
3.储备成本
由于中国外汇储备结构中美元资产较多,在2000年之后的美元大跌过程中,中国外汇储备在账面上贬值严重。
有观点认为,2003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账面损失约200亿美元,2004年上半年账面损失约400亿。
4.流动性风险
“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特别强调安全性和流动性,这决定了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国际市场上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中国的外汇不是拿着一些外国的现钞放在那里,而是买了外国的一些高收益、低风险、非常安全的债券”。
然而约占60%比例、高达数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美国国债和债券形式存在,使得外汇储备的流动性不足,受到中美关系、美国国债市场规模的威胁。
5.非常规使用
2004年1月,国务院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以充实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资本金。
这次注资行为不属于外汇储备的常规运用范畴,2003年12月16日成立的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执行人的角色。
6.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
截至2006年2月底,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总额为8537亿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汇储备),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截止2008年4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到1.76万亿美元,比东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外汇储备的总和还多,有学者认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世界主要7大工业国(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简称G7)的总和。
随后,中国的外汇储备持续上升,截至2008年9月末,达到创纪录的19056亿美元。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美元、欧元、人民币汇率的波动,2008年10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已降至1.89万亿美元以下,为自2003年年底以来首次下降,截至2008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已达19460.30万亿。
有观点认为,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外汇储备以GDP的10%左右为好,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水平明显偏高。
亚太区国家的外汇储备额占GDP的比例平均上都要比西方国家高出很多,这个现象并非中国所独有,而且高外汇储备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也是有帮助的。
有些观点认为,考虑到中国的银行坏账情况比较严重,适当的增加外汇储备不但是必要的,而且现在的储备水平还太低。
人民币汇率曾经采用盯住美元的做法,在人民币/美元购买力平价失衡、全球预期人民币将会相对美元升值的情况下,大量美元热钱涌入中国换取人民币,以求收买廉价资源并获得汇率波动收益。
中国央行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不得不大量买入美元,加剧了中国外汇储备问题,导致了通货膨胀的风险。
统计表明,2004年约有1000亿美元热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
人民币的汇率2005年7月21日改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另一方面,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9月底,中国已超过日本,持有美国国债达5850亿美元,成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
有学者认为,不应再用中国外汇储备来买美国国债,因美国未来的形势不明,应尽快实现分散投资。
中国的外汇储备还可能在协助解决金融危机上扮演更多新角色,更重要的是,中国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外汇储备不能再以每年3000亿元的速度增长。
5.查看有关黄金储备的变动情况及相关资料,分析其变动的原因,谈谈你对黄金储备的看法?
(10分)
(1)各类黄金研究报告中,首先都要研究分析世界各国的官方黄金储备,主要一个原因是来自官方公布的黄金储备数据非常透明准确,便于研究分析,同时也可以了解黄金在各国政府官方眼中的地位。
但这容易造成黄金投资者的理解误区,会误认为现在的黄金市场价格受到官方机构的左右,这种认识在理论界和一般研究者当中非常盛行。
投资黄金必须首先要明白的是,虽然世界黄金总量的很大一部分是储备在各国政府手中,但这并不是当前世界黄金市场的主流,当前世界黄金的价格走势趋势并不由各国政府的意愿所左右,各国政府的售金意愿或买金意愿并不能改变黄金价格走势的大趋势。
现在世界黄金市场的参与主角是民间力量。
主要是各种类型的投资基金,其中起主导力量的是一些商品市场基金,还有就是国际大财团、大银行、大保险公司等,还有数量最庞大的人群就是各类黄金投资经纪商下面联结的分布在世界各国的散户黄金投资者。
这些黄金市场上的民间投资力量构成了当前世界黄金交易量的95%以上。
可以说不仅是我国的黄金价格由国内民间市场力量决定,而且世界黄金价格现在由全世界民间市场力量决定。
(2)黄金成为了可以自由拥有和自由买卖的商品,黄金从国家金库走向了寻常百姓家,其流动性大大增强,黄金交易规模增加,因此为黄金市场的发育、发展提供了现实的经济环境。
黄金非货币化的二十年来也正是世界黄金市场得以发展的时期。
黄金开始由货币属性主导的阶段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