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中考模拟四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7302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模拟四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模拟四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模拟四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模拟四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模拟四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模拟四历史试题.docx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模拟四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中考模拟四历史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模拟四历史试题.docx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模拟四历史试题

2021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模拟(四)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名号,分别隶属于郡。

这样的诏令当出自

A.汉高祖B.汉景帝C.汉武帝D.汉光武帝

2.观察《玄奘西行图》,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事件处于开元盛世②路线以长安为起点③此行承载文化交流④玄奘西行途经中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如图是某学校的历史研究小组收集的材料,可以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A.清朝前期的对外关系B.杰出的君主康熙大帝

C.康乾时期的君主专制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4.规定在各通商口岸“得自由从事各种制造工业”,对中国经济带来致命伤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5.“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为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规模抗战的开展……”与此相关的战役是

A.百团大战B.第三次长沙会战C.淞沪会战D.武汉会战

6.“11月8日,国民党冯治安部张克侠、何基沣两位军长在徐州东北贾汪、台儿庄地区率部起义。

我军迅即兵临徐州城下,切断黄百韬兵团与徐州的联系。

”以上这位解放军战士的日记记载的战事是

A.台儿庄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7.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

在下列农家春联中,能够反映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

A.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B.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8.据统计,小岗村农民1979年的粮食产量相当于1966年至1970年5年的总和,人均收入是1978年的20倍。

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小岗村农民

A.改良了农作物品种B.更新了耕作方式

C.改变了生产经营方式D.赢得了政策支持

9.“首陀罗或贱民以任何一部分肢体去打婆罗门的人,那么它必须被截去那部分肢体,如果议论婆罗门,则用沸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里。

”与这部文献诞生于同一地域的宗教是

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10.英国历史学家梅蓝德描述:

“最初,领主在某一年偶然不需要一项劳役,就征收一便士或半便士,以代替一次或一天的劳役。

之后,领主逐渐习惯每年征收定额的现金,以取代一定项目的劳役,但仍保留随时得恢复劳役的权利。

最后,双方达成协定,允诺农民支付定额的现金,以取代一切劳役。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阐述了欧洲封建制度瓦解的征兆B.描述的是欧洲中世纪自给自足的庄园

C.领主与农民间没有人身依附关系D.西欧庄园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劳役地租

11.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他为新大陆带去了启蒙思想和天主教,也带去了麻疹、破伤风、伤寒、白喉、天花等疾病,造成了数以千万计的土著人口死亡。

此段话的错误之处是

A.时间B.地点C.人物D.影响

12.罗斯福新政时期曾颁布某项法案,通过该法案的实施到1935年初“它使大约200万失业者有了工作;它帮助制止了通货膨胀的重新加剧;它有助于促进企业道德和提倡文明竞争……”。

该法案是

A.《全国工业复兴法》B.《紧急银行法》

C.《社会保障法》D.《全国劳工关系法》

13.有人认为: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对以上观点的评述哪项是客观的

A.完全正确B.有失偏颇C.可以考虑D.一无是处

二、综合题

14.宋代重文轻武

在宋初统一国家的进程中,赵宋君臣继承五代以来政治制度改革的趋势,着手重建中央集权收兵权”开始,改革中央禁军的统兵体制,建立了枢密院——三衙体制;同时,由中央逐步派遣文官担任知州、通判及转运使等,直接介入地方民政、军政、财政事务,逐步解决藩镇之患。

自此,宋朝走上了“崇文抑武”的道路,并最终构成赵宋“祖宗家法”的重要内容。

赵宋以后,中国历史上几乎再没有通过兵变或所谓“禅让”等方式篡取中央政权成功者;再没有严重的地方分裂割据局面发生。

但过度集权,造成北宋守内虚外、积贫积弱,1127年康之变,被金人灭国,偏安南方。

此后,一大批致力于收复中原的武将崛起,其中最著名的将领就是岳飞……此时,宋高宗赵构忧内之心,不减于忧外,甚至先于忧外。

战争旷日持久,再打恐兵连祸结,不知半壁江山落入谁家……为了收回兵权,办法之一,就是祖宗之法:

以文制武。

——赵剑峰《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

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题号后涂“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题号后涂“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题号后涂“未涉及"。

①宋初统治者派遣文官担任转运使掌管中央财政事务。

②宋朝为抑制武将,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开创了帝王与大尖“共治”天下的局面。

③赵构认为岳飞为代表的武将兵权太重,形成对朝延最大威胁

④南宋统治者认识到重文轻武的弊端,改变了祖宗之法。

(2)据材料,分析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并指出这一政策有何弊端?

15.数据中的历史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和财富。

下列是1700年到20世纪初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占世界百分比%)救据统计表。

(1)中、英国GDP占世界百分比的变化各自有何特点?

促进近代英国这种变化的主要政治制度因素是什么?

(2)为何美国1700年没有统计数据?

依据史实说明,导致1820年至1913年间美国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6.中国现代化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指出:

“人皆震惊于添口(岸)之多……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

——《复刘仲良中丞》

(1)李鸿章认为当时的国人最担心什么?

他自己又是怎么看的?

材料二“如果脱离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2)辛亥革命“结出了哪些果实”?

材料三“1917年—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3)这场“思想革命”指的是什么?

据材料指出这场革命有何局限性。

(4)如果从“中国现代化”视角观察,在上述

(1)—(3)的内容中应该加入一项重要的史实。

你认为加入哪项比较合适?

为什么?

(5)如果从中国农民阶级抗争外来侵略的角度观察中国近代史,应该选取哪些重要史实加以阐述?

(6)如果以“思想潮流引领近现代中国100年历史”为主题撰写小论文,某同学将列出一个论述提纲,请你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实行了“推恩令”。

因此C正确;ABD不符合史实,ABD错误。

综上故选C。

2.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行是在唐太宗年间,他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途经中亚,最终到达印度。

玄奘西行促进了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

②③④正确,C正确;玄奘西行是在唐太宗年间,而不是在唐玄宗期间。

①错误。

由此排除ABD。

综上故选C。

3.D

【详解】

材料中的伊犁将军、驻藏大臣以及台湾府设立等信息,均反映的是清朝巩固统一的举措,D符合题意;设立台湾府没有体现对外关系,A排除;设立伊犁将军的是乾隆,B排除;签订《尼布楚条约》没有体现君主专制,C排除。

故选择D。

4.C

【详解】

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材料中的得自由从事各种制造工业就是这一内容的体现,它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符合题意;《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A排除;《天津条约》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B排除;《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排除。

故选择C。

5.C

【详解】

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淞沪会战在抗日战争期间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C符合题意;百团大战是中国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A排除;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在淞沪会战之后,B排除;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D排除。

故选择C。

6.B

【详解】

从“徐州兵临城下”“黄百韬兵团”“解放军”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B符合题意;台儿庄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A排除;平津战役与徐州无关,C排除;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使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覆亡,D排除。

故选择B。

7.D

【详解】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开始走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符合题意;“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A排除;“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说的是土地改革的意义,B排除;“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这是“人民公社化”时期的情景,C排除。

故选择D。

8.C

【详解】

依据材料“小岗村农民1979年的粮食产量相当于1966年至1970年5年的总和,人均收入是1978年的20倍”,这些改变都发生在1979年。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在没有中央明确政策的情况下擅自实行分田到户,1979年,粮食获得大丰收。

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在一次重要谈话中公开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因而题干中小岗村的丰收是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所导致的,C项符合题意;ABD项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但不是导致题干反映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

故选择C。

9.A

【详解】

依据材料“首陀罗”、“婆罗门”等信息可知,该地域是印度,结合所学可知,印度产生的宗教是佛教,A符合题意;道教诞生于中国,B排除;基督教诞生于巴勒斯坦,C排除;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D排除。

故选择A。

10.C

【详解】

依据题干中“但仍保留随时得恢复劳役的权利”可知此时的领主和农民人身依附关系依然明显,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材料中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劳役地租,说明西欧封建制度下领主和农民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的逐渐松弛,预示着欧洲封建制度逐渐走向瓦解,材料中领主和农民的信息可知是欧洲中世纪自给自足的庄园,材料“领主逐渐习惯每年征收定额的现金,以取代一定项目的劳役”说明西欧庄园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劳役地租。

A、B和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D

【详解】

材料中论述的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影响。

导致数以千万计的土著人口死亡的是随后进行的殖民扩张导致,材料论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影响错误,故D符合题意;1492年哥伦布发行美洲大陆符合史实。

材料中时间、地点和人物都没有错误,排除A、B和C。

故选D。

12.A

【详解】

“它使大约200万失业者有了工作;它帮助制止了通货膨胀的重新加剧;它有助于促进企业道德和提倡文明竞争……”表明该法案是《全国工业复兴法》,其规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A符合题意;BC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故选择A。

13.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是受益最大的,这主要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或科技水平的差异)造成的,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是有失偏颇,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我们应该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应辩证分析,发展中国家要主动参与全球化,抓住机遇,趋利避害,所以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客观,排除。

故选B。

14.

(1)①错误②未涉及③正确④错误

(2)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权,藩镇割据的重现。

但过度集权,造成北宋守内虚外、积贫积弱。

【详解】

(1)①依据材料“直接介入地方民政、军政、财政事务”可知文官担任转运地方的财政事务,故①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为抑制武将,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的信息,故②未涉及;材料“宋高宗赵构忧内之心,不减于忧外,甚至先于忧外”说明赵构认为岳飞为代表的武将兵权太重,形成对朝延最大威胁,故③正确;材料中“最终构成赵宋‘祖宗家法’的重要内容”说明宋代的措施没有改变祖宗之法。

故④错误。

(2)原因:

依据材料“逐步解决藩镇之患”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权,藩镇割据的重现。

弊端:

依据材料“但过度集权,造成北宋守内虚外、积贫积弱”可知“重文轻武”导致过度集权,造成北宋守内虚外、积贫积弱。

15.

(1)特点:

中国一度世界第一后逐渐下降,英国逐渐上升并一度成为世界第一。

原因: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或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2)美国国家还没有诞生原因:

美国内战北方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美国进行两次工业革命鼓励科技创新;黑奴制度的废除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西部开发及《宅地法》的颁布,农民获得土地等。

【详解】

(1)根据所学和表格可知,中国一度世界第一后逐渐下降,英国逐渐上升并一度成为世界第一。

根据所学可知,促进近代英国这种变化的主要政治制度因素是,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推动了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2)根据所学可知,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根据所学可知,1820年至1913年间美国经济发展迅速,是因为,美国内战中,北方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美国进行两次工业革命,鼓励科技创新;黑奴制度的废除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西部开发及《宅地法》的颁布,农民获得土地。

16.

(1)担心:

国人担忧外商在华开设通商口岸。

看待:

李鸿章认为,中国之病在自己不能自强,不在通商口岸。

(2)果实:

推翻清朝,结束了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等

(3)革命:

新文化运动;局限:

全盘西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4)史实:

戊戌变法;理由:

写出中国现代化的基本路径,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思想的改造,戊戌变法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

或从史实出发,叙述戊戌变法的产生及其历史的地位。

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5)史实: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

(6)民族、民权、民生(或三民主义);民主、科学;邓小平理论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人皆震惊于添口(岸)之多……”可知,国人担忧外商在华开设通商口岸。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可知,李鸿章认为,中国之病在自己不能自强,不在通商口岸。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辛亥革命……不是不结果实的”可知,辛亥革命的果实有,推翻清朝,结束了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等。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1917年—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可知,这就是新文化运动;它的局限在于,全盘西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4)根据所学可知,应该加入戊戌变法;因为,中国现代化的基本路径,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思想的改造,戊戌变法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

(5)根据所学可知,农民阶级的反抗运动有,1851到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1898年到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6)根据所学和示意图可知,在思想成果中,民族、民权、民生(或三民主义)指导了辛亥革命;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后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