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财经大学省级特色专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5976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0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财经大学省级特色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山西财经大学省级特色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山西财经大学省级特色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山西财经大学省级特色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山西财经大学省级特色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财经大学省级特色专业.docx

《山西财经大学省级特色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财经大学省级特色专业.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财经大学省级特色专业.docx

山西财经大学省级特色专业

 

山西财经大学省级特色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建设情况

自查报告

 

工商管理学院

二〇一四年五月

 

一、项目建设现状

自2012年6月立项以来,我院紧密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山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的需要,以培养企业转型急需的实用型、创新型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为目标,在后现代主义等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指导下,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与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制定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别定位,工商管理专业力求使所培养学生成为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专业基础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与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同时,继续在实践“1+2+4”的人才培养模式上积极探索。

在“工商管理专业”成为山西财经大学校级特色专业、山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基础上,学院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在巩固和发展工商管理专业已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稳定专业建设方向,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建设期间学院认真组织,加强专业建设和组织管理,积极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创新管理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

具体建设途径沿“教”与“学”两条路径展开,一是“教”,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教师深入企业实践解决现实问题,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把现实问题纳入课堂教学,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实行学校与企业的双轨教学机制;二是“学”,倡导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教师帮助解决问题,或让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以塑造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着力点,加大学生的行为训练和文明习惯的养成,加强学生的企业实践,把“学校培养-企业实践-学生自我锤炼”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原有晋商精神熏陶、ERP实验模拟、管理案例大赛、营销策划大赛等培养路径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拓宽发展新方法,以现有的实验、实训基地为基础,拓展和完善实践、实验、实训、实习的多元实践平台,强调科研与教学互动,强调教师与学生互动,强调学校与企业互动,学校教育与社会经济需求有效对接,通过全方位实践加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形成以“实践导向、能力导向”为基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引领山西省工商管理专业建设。

两年来的建设工作规划主要包括:

1、成立特色专业建设领导组,专门召开全体专业教师动员会

2012年工商管理学院成立学院特色专业特色专业建设领导组,成员如下:

组长(项目建设总负责人):

宋瑞卿

成员:

郜军、兰丕武、张星阳、梅莉、张晓霞、马燕翔、米俊

同时领导组组长宋瑞卿组织领导组成员对工商管理专业建设规划进行了讨论,内容涉及建设规划书的形成及规划内容分工落实到责任人和时间安排,要求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和学校特色专业建设要求,认真落实实施。

2、明确了特色专业三年建设期中各项目的责任人及时间计划(见表1)

表1:

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规划及步骤

时间

建设内容

负责人

2012年4月

成立特色专业建设领导组,专门召开全体专业教师动员会

宋瑞卿

2012年11月

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模式的培养质量进行社会、企业、教师、学生深入调研,与企业共同研究形成特色专业发展方向、人才培养方案、模式的建设意见

梅莉

2012年12月

完成“学校培养-企业实践-学生自我锤炼”为内涵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案论证,并组织实施

张晓霞

2013年5月

制定“学校培养-企业锻炼-学生自我锤炼”为内涵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马燕翔

2013年7月

完成特色教材的编制计划,落实时间及责任人

梅莉

2013年7月

聘请6-9名地方知名企业家或高层管理者为校外兼职教授,并组织讲座6-9次

宋瑞卿

2013年8月

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校、学术会议相关学习培训交流

梅莉

2013年8月

组织优秀专业学生到实习实训基地短训或长训

米俊

2013年9月

新建3-5个地方有影响的企业实习实训基地。

梅莉

2013年11月

对特色专业间计划落实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自查,并反馈学校及省教育厅

宋瑞卿

2014年9月

对已基本形成的特色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模式全面推广并跟踪完善。

马燕翔

2015年3月

完成特色专业计划编写的教材。

梅莉

2015年8月

完成特色专业预期成果中预完成的课题研究

宋瑞卿

2015年10月

基本完成特色专业建设计划的各项指标

宋瑞卿

2015年12月

完成特色专业建设总结

宋瑞卿

3、把提高特色专业的教学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比数量的问题更显得突出。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和最高目标,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内涵发展比规模扩张更紧迫,必须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来。

根据特色专业的验收标准,学院着力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与完善、实践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保障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素质教育、专业改革、课程改革和模式改革。

根据我校办学特色,我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应定位于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第一,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以实用性强的课程为主,选择适用性强的内容,难度适宜,反复加强训练,争取使大部分同学掌握管理体系的的基本知识和获得相应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适当管理学的知识点,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第二,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

重视实验、实践、实习、实训,分别设置课程实训、学年实训,校内外实训实践,以使学生对企业整个管理工作有全面的认识。

4、重视建设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教师队伍教学团队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企业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授,逐步形成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的机制;重视教师的工作作风和科研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地方经济服务;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培训。

5、着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提高实验、实训、实践、实习四个关键环节在特色专业建设中的地位,提高实践性教学在总学时的比重,积极与双合成、同至人商业集团公司、振东集团有限公司、绿地集团、娃哈哈集团等企业建立实践基地,并进行长期深入合作,科学规划实践性教学体系,将集中实训实践和分散实训实践结合起来。

创造仿真模拟实训条件,积极开设实验实训课程,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6、建立运行良好的保障体系

特色专业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

①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建立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②要着力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③要致力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职业能力培养;④要建立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建立相应的评价、考核、激励制度。

通过两年的建设,学院逐步突出了专业的建设特色----以培养企业转型急需的实用型、创新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为目标,在后现代主义等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指导下,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别定位,制定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打造有特色的优质教师队伍,优化课程体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实验、实践教学,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建立学校与企业的双轨教学机制。

在学校中期考查、2012年度、2013年度的考核中均考核合格。

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实施

1、通过专业教师讨论、企业调研、高校交流、专家论证等环节,修订完成山西财经大学本科专业工商管理专业(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

2、根据山西财经大学本科专业工商管理专业(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专业实施方案以及学科共同课《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建设方案。

3、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学院以原有工商管理专业“山西省工商管理‘1+2+4’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

验区”为依托,遵循学校“特色+综合”的办学特色,发挥我校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优势,促使非主干学科向主干学科靠拢,优化课程体系。

首先将经济学与管理学通过通识课程组打通,强化经济学、管理学以及财经法学的通识教育,使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具有基本的财经人才学养的同时,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注重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训练与创新导引有机结合,摸索形成以“学校培养-企业实践-学生自我锤炼”为内涵的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发展型、开放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经费匹配与使用

学校在省教育厅特色专业专项建设经费30万元经费支持基础上,还专门出台了《关于给与2011年山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经费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

“设立本科特色专业专项建设经费,专门对申报立项的省级特色专业划拨配套经费5万元。

每个本科特色专业第一年投入建设启动费2万元,建设期间所需经费专题申报,学校审批。

主要用于建设特色专业有关的费用支出,包括教学资料、设备的更新和添置,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教师培训等。

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经费严格管理,专款专用,经费的使用要有预算、决算,学校要定期审计,确保经费使用效益。

特色专业建设经费按年度完成情况使用,学校每年考核特色专业建设,考核合格方可使用当年建设经费,使用经费由学院提出申请,教务处统一审批使用。

教务处负责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核,凡将建设经费挪作它用者,一经发现立即扣回全部资助经费,并追究挪用者的责任。

本科特色专业建设期中,学校将每年组织自评与督促检查,以评促建,以查促改,以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符合评估验收的标准。

对于已发现的问题,限期不予整改的将中止本科特色专业建设资格,停止划拨建设经费和下一轮该学院同类项目的申报资格。

”截止目前,特色专业按照学校管理规定,每年省、校支持7万元经费开支建设,5年建设期共计35万元。

2012-2013年考核合格,经费支出情况如下表2:

表2:

2012-2013特色专业建设经费支出情况

支出科目

(含配套经费)

金额

(万元)

计算根据及理由

1

专业建设

 1.5

日常管理及建设费用

2

课程建设

2

自编教材建设费

3

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

1

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硬件、软件、

工业企业沙盘模型购置费

4

科研机构建设

0.5

课题申报、论文打印装订等费用

5

教材与图书资料建设

1

教材与图书资料购置费

6

师资培训、教学研讨与学术讲座

0.5

师资培训、引进、学术交流

7

专业竞赛活动经费

0,5

管理案例大赛、营销策划大赛每年各一次

合计

7

四、建设成效与标志性成果

(一)在特色专业建设中积极创新管理机制

1、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创新

我校普通全日制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对实践教学有了新要求、新变化,工商管理学院围绕方案中实践教学要求,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在现有山西省工商管理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基础上,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实践教学的新路径,根据学院三个专业的“特色+综合”、“理论+实践”、“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原有工商管理专业“山西省工商管理‘1+2+4’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依托,遵循学校“特色+综合”的办学特色,发挥我校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优势,优化课程体系,首先将经济学与管理学通过通识课程组打通,强化经济学、管理学以及财经法学的通识教育,坚持注重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训练与创新导引有机结合,摸索形成了以“学校培养---企业实践---学生自我锤炼”为内涵的创新型、发展型、开放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模式为依托,工商管理学院制定了针对各年级学生实践教学的分层实践原则,即:

一年级注重学业教育、二、三年级注重专业教育、四年级注重职业教育。

根据此原则,学院在实践教学方面做了以下探索创新。

2、培养目标以能力为导向,注重学生就业需求

学院在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上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的培养,强调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沟通技能的培养,以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并认真对培养目标进行细化,构建了专业能力结构图,使学生入学初就能系统认识其在四年的课程学习、实践训练和能力培养关系,以便进行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的系统学习。

3、明确以实践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原有工商管理专业“山西省工商管理‘1+2+4’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依托,遵循学校“特色+综合”的办学特色,学院摸索形成了以“学校培养-企业实践-学生自我锤炼”为内涵的创新型、发展型、开放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培养路径是:

通过人才培养目标高位引领,围绕“教”与“学”两个层面展开,在完成校内通识课、学科共同课、专业必修课、方向专业选修课基础上,借助原有晋商精神熏陶、ERP实验模拟、管理案例大赛、营销策划大赛等培养路径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拓宽发展新方法,以现有的实验、实训基地为基础,拓展和完善实践、实验、实训、实习的多元实践平台”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如下图1)。

图1:

工商管理专业“学校培养-企业实践-学生自我锤炼”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一个核心。

学院致力于培养山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中能适应企业转型发展需要的实用型、创新型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其次夯实“教”与“学”两个基本面。

“教”就是打造一支坚持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师队伍,构建以人为本、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完备的课程体系,建立学校、企业双轨培养机制,积极进行基于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的课堂教学改革,逐步摸索“开始耳目一新,过程生动逼真,结果真实可信”的教学模式,走出“好听,管用”的教学新路。

“学”就是倡导“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使学生不仅“会学”、而且“能用”。

再有为师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平台。

该平台要在现有的晋商精神熏陶、ERP实验模拟、管理案例大赛、营销策划大赛和实验、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和完善。

以问题为导向,有效地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通过实验、实训、实践、实习、大学生创新与创业项目等,有效地检验学生所学知识与能力,促使其在理论和实践学习中进一步自我完善。

4、在校内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探索企业、专业教师双师课堂教学模式

学院创新性地提出并实践了“师生•企业•课堂”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模式(如图2)。

该模式以学生培养与教师教改创新并重、课堂理论学习与企业家走进课堂并重、研究企业管理实践与用研究成果反馈改进实践并重,并力求在师生、企业和课堂之间保持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

通过师生与企业家一起在课堂围绕企业带来的管理、营销等现实问题的专业讨论,加深了师生对实践问题的研究兴趣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其后在学院举办的案例大赛、营销策划大赛中、社会实践周活动再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专业建议与实践操作的有机衔接,实现了企业、教师、学生的学习互动、三方共赢。

这样的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的模式使教师、企业、学生从互动循环的实践中不断汲取创新的养分。

学院现已与娃哈哈集团山西分公司、振东集团有限公司、同至人商业集团公司、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等企业进行了课堂互动合作探索,效果良好。

同时学院积极探索课堂教改,宋瑞卿院长在课堂上以企业管理实践问题为导向,积极进行问题式教学方法探索实践,使得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上。

另外学院开设的《企业文化》课程不仅授课教师任志宏老师在教学中积极进行教改实践,还组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构建班级文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不仅促动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而且班级凝聚力得到较大提升。

图2:

“师生•企业•课堂”互动循环图

5、、加强校内、课下实践训练,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运用能力

工商管理学院在课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至今已经与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完成十届山西财经大学营销策划大赛、五届管理案例大赛,大赛的活动宗旨是传播管理、营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经济学问题洞察与分析解决的能力;提倡新思路、新理念,力争将活动成果推向社会实际运用中去;提高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大赛活动有效引导了我校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对经济发展敏锐的观察力、对企业管理问题的洞察力和把握市场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赛事每年举办一次,全部费用由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实训基地或企业家赞助。

本赛事自举办以来校内外反响强烈,一方面,学生兴趣浓厚、参加踊跃,每届均有500名左右的学生报名参加,通过学生案例展演,学生管理实践及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企业、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认识和评价,为学生就业、企业用人搭建了交流平台,大赛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企业、学生与企业的横向联系,是一项学校、企业双赢的赛事。

2014年的山西财经大学第十一届“振东杯”营销策划大赛已经进入筹备阶段,此项赛事将扩大影响,在全省范围内邀请高校参加,进行校内比赛、校际比赛,并通过线下、线上媒体扩大影响,为山西财经大学学生就业创造更好的宣传与展示平台。

6、与校外实践实训基地深入合作,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工商管理学院积极与省内知名企业联系,为每个专业相对固定两个实习实训基地,与现有实习实训基地如同至人商业集团、振东集团有限公司、娃哈哈山西分公司进行深入合作,首先从2013年暑期开始通过积极和学院的实习实训基地沟通联系,开展了在校生分专业定点到企业顶岗实践的活动,通过企业定岗、学生自愿报名、企业选择的形式共派出来自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各专业的60余名学生,实践时间达到1个月以上,三个专业的学生分别在同至人商业集团公司、娃哈哈集团山西分公司、振东药业集团物流公司进行了顶岗实践,本次在校生暑期定点企业实践是工商管理学院多年办学中的一次新尝试、新突破;这种顶岗实践优于一般的企业参观、见习,学生通过独立顶岗、亲身参与具体工作,对专业知识的体会更深,实践锻炼效果更好,专业学习的兴趣更浓厚。

今后学院将在每学期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为企业人才选择和学校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对接平台。

其次,派出学院7名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同时还承接了基地企业的企业培训、社会责任报告编写、基础管理研究、企业文化研究等项目,研究项目成果得到企业、社会高度评价。

目前学院正在积极建设美特好等企业的山西省就业基地,这些基地的建成将为学院学生提供更加深入、更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

7、开办振东实验班,探索校内外双路径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4年3月4日,经过充分准备,我校振东管理实验班正式开班,并开始正式上课。

振东管理实验班区别于校内其它实验班,振东管理实验班是工商管理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举措,旨在通过校企合作,将用人单位的岗前培训前置,提升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该班学生是通过学习成绩考核、两次专家面试在全校范围内挑选的优秀学生,授课教师全部为振东集团有限公司高层管理者和企业一线优秀管理者,课程包括与行业紧密结合的专业训练课程、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态度的学习课程,学生课程学习结束后将全部在振东集团实习,学生的行业就业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希望有效缓解学生找工作难、用人单位招人难的矛盾,实现学校和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振东实验班的开设为校企合作创造性地实现“三赢”局面,一方面加强了学校的毕业实践环节,另一方面也为企业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学生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今后将继续根据本院各专业建设提出的实用型、创新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坚持“学以致用”的实践教学设计思想,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和路径探索,强化在实践中课上和课下、校内、企业的实践环节,构建包括实验、实训、实践、实习和企业合作多渠道、多路径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课程学习、课程实验、实训、暑期社会实践、管理案例大赛、营销策划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创业竞赛等与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其既能够正确理解掌握理论,又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专业素养。

8、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开办国学讲座、振动大讲堂,振东大讲堂具体讲座内容见表3:

表3:

振东管理大讲堂内容

振东管理大讲堂内容

序号

时间

题目

主讲人

1

2013年4月19日

《振东管理模式探析》

李安平

2

2013年5月30日

《管理创新与对称化管理——势科学暨信息动力学视角》

李德昌

3

2013年6月21日

《公民教育的文化内涵与现代管理》

王啸

4

2013年9月6日

《现代人才甄选技术》

田效勋

5

2013年9月27日

《儒家思想与现代管理》

马涛

6

2013年10月25日

《用理论指导管理实践——如何学以致用》

邢以群

7

2013年11月8日

《德鲁克对管理的贡献》和《组织的知识治理》

罗珉

8

2013年11月29日

《跨国公司与中资企业管理实践》

王文铎

9

2014年2月28日

《中国零售业经营模式创新》

陈立平

10

2014年3月21日

《精益管理之创新》

齐二石

11

2014年4月18日

《转型期中国企业战略选择研究》

蓝海林

12

2014年5月9日

《如何更好的成长成才》

丁如

9、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建设

在现有的2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和近20位校外兼职教授的基础上,积极建立长期稳定的行业代表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工商管理专业与同至人商业集团对接实践,积极进行大学生进入企业短训或长训的模式探索,2013年7-8月暑期有60余名学生进入同至人顶岗实习,同时与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探索三方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同时工商管理专业与同至人商业集团公司合作完成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第五届“同至人”杯管理案例大赛。

与企业座谈交流,与同至人、娃哈哈、振东集团签订的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协议、毕业实习协议,并制定寒暑假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周参观实践、毕业实习方案,有效组织实施。

、于2013年4月24日宋瑞卿院长在郑州与绿地集团签订人力资源战略合作协议书。

并于2013年11月8日在山西财经大学举办了绿地集团校园宣讲活动。

10、探索教师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提升路径

为加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2012-2013年先后派出薄香芳等7名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

11、以先进教育理念为引领,加大教学研讨

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后现代教育先进理念学习、开展讨论式、问题式教学研讨,并在全院开展公开课活动。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我院以管理学校级教学团队为依托,在专业及教学研究方向方面实现了基本全覆盖。

2、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在教学梯队中的比重有所提高,学院鼓励35岁以下教师考博,截止2013年底学院5为教师考取博士,在读博士共7名,同时引进博士1名,现有教师中已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在读博士7人,使我院的教学梯队进一步趋于合理。

3、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以产学研共建为指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

因此必须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此,学院采取了“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培养战略,一方面,鼓励35岁以下教师考博,另一方面通过教师自我学习以及教师深入企业实践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