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初二物理上期中A版题号教师版.docx
《18年初二物理上期中A版题号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年初二物理上期中A版题号教师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年初二物理上期中A版题号教师版
18年初二物理上期中A版(题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
1.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B.
冰雪遇暖消融水烧开时冒出“白气”
C.
D.
草叶上形成“白霜”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答案】B
【解析】解:
A、冰雪遇暖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壶内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C、草叶上形成“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手上的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故选:
B。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我们能够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它们的音调不同
B.蒙上双眼仅凭声音也能大致确定声源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
C.文明城市要求植树种草,树木和花草不但美化了城市而且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
D.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
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是利用了大地传声比空气快
【答案】A
【解析】解:
A、我们能够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它们的音色不同,故该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和强弱以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我们用耳朵判断声源方位的重要基础,也就是双耳效应。
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树木和花草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固体传播声音比气体快,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3.学过物理后,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的实践活动,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符合实际的是( )
A.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5℃
B.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s
C.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15cm
D.成年人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36m
【答案】C
【解析】解:
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75℃.故A不符合实际;
B、一般课桌的高度不到1m,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较短,在1s左右。
故B不符合实际;
C、一支铅笔的长度在17cm左右,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略小于此数值,在15cm左右。
故C符合实际;
D、成年人步行的速度在1.2m/s左右,正常步行5min=300s通过的路程约s=vt=1.2m/s×300m=360m左右。
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
C。
4.在商场里,当你站在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关于你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的B.静止的
C.相对自动扶梯是静止的D.相对商场地面是静止的
【答案】C
【解析】解:
在商场里,当你站在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相对于自动扶梯,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人是静止的;相当于商场地面,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则人是运动的。
故只有C说法正确。
故选:
C。
5.星期天,小芳在家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她觉得锅里的水放少了点,于是又往锅里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的少).将水再次烧开。
如图中能反映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
由题意可知,原来水吸热升温,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
当她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降低,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据此结合图象可知A正确;
在BCD图象中,第二次水的沸点与原来水的沸点不同,故BCD错误。
故选:
A。
6.下列四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春天,清晨河面上淡淡的白雾
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
C.深秋,早晨的地面上出现白霜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答案】A
【解析】解:
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正确;
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B错误;
C、秋天,早晨的地面上出现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错误;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
A。
7.一把金属刻度尺受热膨胀变长,用这把尺子测量长度时,所测得数据比标准刻度尺测得的数据( )
A.小一些B.大一些C.相同D.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解:
由于金属刻度尺受热膨胀变长,分度值会变大,用此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测得的结果偏小,即所测得数据比标准刻度尺测得的数据小一些。
故选:
A。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可以利用超声波测地面到月亮的距离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D.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
【答案】D
【解析】解: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错;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地球与月亮之间是真空,因此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地面到月亮的距离,故B错;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故C错;
D、若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海底反射回来,记录收到回波的时间,再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利用速度公式可以求海底的深度,故D正确。
故选:
D。
9.如图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以下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在ab段之间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处于沸腾状态
D.c到d是熔化过程
【答案】B
【解析】解:
A、从图象上看,ab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故A错误;
BCD、在a点时达到熔点,开始熔化,在b点时熔化结束,所以在ab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在bc段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c点时达到沸点,cd段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是沸腾过程;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
B。
10.如图中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B.
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
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正在发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响
D.
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答案】A
【解析】解:
A、透明的玻璃板,在声源与人耳之间建立了一层屏障,减弱了噪声的传播,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
B、用力敲鼓,鼓面振动的幅度大,鼓声的响度大,声音的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来决定的,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随着向外抽出空气的进行,集气瓶中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小,故C错误。
D、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音调,因为弦乐器发出音调的高低与振动弦的长度有关,而其响度是由手拨动弦的幅度来决定的,故D错误。
故选:
A。
11.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
A.蜡玻璃沥青B.蜡铝玻璃C.冰铁铝D.冰铁沥青
【答案】C
【解析】解:
A、蜡、玻璃、沥青都是非晶体,都没有固定的熔点,故A不符合题意;
B、蜡和玻璃是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铝是晶体,有熔点,故B不符合题意;
C、冰、铁、铝都是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故C符合题意;
D、沥青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冰和铁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2.数九寒天,湿手去摸户外的铁块,发现手和铁块“粘到一起了”,其主要成因是( )
A.凝固,其过程放出热量B.汽化,其过程吸收热量
C.熔化,其过程吸收热量D.液化,其过程放出热量
【答案】A
【解析】解:
数九寒天,湿手去摸户外的铁块,发现手和铁块“粘到一起了”,其主要成因是手上的水遇冷凝固成固体,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
A。
13.如图所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净水器。
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凝固B.先汽化,后凝固
C.先汽化,后液化D.先升华,后凝华
【答案】C
【解析】解:
净水器中的水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
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瓶做的温室罩,液化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
故选:
C。
14.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答案】C
【解析】解: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
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B错误;
C、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即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故C正确;
D、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D错误。
故选:
C。
15.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
2,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
1,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是( )
A.3:
1B.3:
4C.5:
3D.4:
3
【答案】B
【解析】解:
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
=
=
×
=
×
=
;
故选:
B。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
共8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6.吐鲁番是全国有名的“火炉”,常年高温少雨,水贵如油。
当地流行使用坎儿井,大大减少了输水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
坎儿井由明渠、暗渠、竖井组成,如图所示,井内的水温在夏季约比外界低5~10℃.下列关于坎儿井能够减少水的蒸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降低了水的温度B.减慢了水的表面空气流速
C.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增加了水的质量
【答案】AB
【解析】解:
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在地下,井内的水温比外界低,可以减小水的温度、减少水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减慢水面空气的流速,从而减小水的蒸发。
综上所述,选项AB正确。
故选:
AB。
17.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AD
【解析】解: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A正确;
B、测量时出现误差,不等于出现了错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故B错误;
C、认真细致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C错误;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
AD。
18.右表列出了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小林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出一些结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4
78.5
铝
660
2327
碘
113.5
184.4
铜
1083
2595
水银
﹣38.8
357
A.660℃的铝可能是固态的
B.零下80℃的酒精是液态的
C.在零下40℃的北方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
D.用来熔化铜的容器可以用铝制成
【答案】AB
【解析】解:
A、铝的熔点是660℃,在660℃时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故A正确;
B、酒精的熔点(凝固点)是﹣114℃,所以下80℃的酒精是液态。
故B正确;
C、水银的凝固点(熔点)是﹣38.8℃,所以﹣40℃的水银是固的。
故C错误;
D、铜的熔点是1083℃,铝的熔点是660℃,用铝做熔化铜的器皿,铜还没有达到熔点,器皿(铝)就熔化、漏了。
故D错误。
故选:
AB。
19.一辆汽车A和一辆卡车B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它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车运动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BC
【解析】解:
由图可知,汽车A和卡车B在相等时间t内sA<sB,故A错误,B正确;
因为相同时间内,B通过的路程大于A通过的路程,故A的速度小于B的速度,故C正确,D错误。
故选:
BC。
三.填空题(共14小题,每空1分,共31分。
)
20.温度是指 ,液体温度计是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
【答案】物体的冷热程度;液体热胀冷缩
【解析】解: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故答案为:
物体的冷热程度;液体热胀冷缩。
21.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我市各中小学在日常防治工作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如图,体温计的示数为 ℃。
【答案】37.9
【解析】解:
此温度计一个大格表示1℃,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0.1℃,因此它的读数为37℃+0.9℃=37.9℃。
故答案为:
37.9。
22.我们每天背着书包上学。
如果说书包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放学走出校门时,若以教室为参照物,书包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人;运动
【解析】解:
背着书包上学,我们以人为参照物,书包的位置没发生改变,因此书包是静止的;以教室为参照物,书包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故书包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
人;运动。
23.护士帮病人打针前,通常会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处进行消毒,此时病人会感到该处 (填“热”、“冷”),原因是酒精涂在该处会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答案】冷;汽化(蒸发)
【解析】解:
酒精容易发生蒸发现象,它蒸发时会吸收热量,所以用酒精棉球擦过的皮肤会感到冷。
故答案为:
冷;汽化(蒸发)。
24.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的状态是 态。
炎热的夏天,铺有沥青的路面会变软,这是因为沥青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没有一定的 ,受热后会逐渐变软。
【答案】液;非晶体;熔点
【解析】解:
已知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所以温度为﹣115℃>﹣117℃,故此时的状态为液态;
沥青是非晶体,因此没有固定的熔点,当温度升高时,沥青就会变软。
故答案为:
液;非晶体;熔点。
25.有一句谚语说:
“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使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此过程会 (吸收/放出)热量;雪后寒是由于雪在 (物态变化名称)时需要吸收热量,因而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答案】放出;熔化
【解析】解:
(1)霜前冷:
霜的形成是由于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
(2)雪后寒:
雪熔化为水时,吸热,导致气温降低。
故答案为:
放出;熔化。
26.我们在打电话时,很容易听出熟人的声音,这是根据 判断的。
“小孩尖叫声刺耳”说明声音的 高,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而产生,并经过 传入人耳。
蝙蝠可以利用超声波导航,超声波是一种频率大于 Hz的声波,这种声音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
【答案】音色;音调;振动;空气;20000;不能
【解析】解:
(1)我们在打电话时,很容易听出熟人的声音,这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2)“小孩尖叫声刺耳”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3)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而产生;并通过空气传到人耳;
(4)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
20Hz~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
故答案为:
音色;音调;振动;空气;20000;不能。
27.用久了的电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先 后 的缘故。
【答案】升华;凝华
【解析】解:
钨丝受热由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产生了钨的蒸汽,是升华现象;
钨的蒸汽在灯泡壁上遇冷凝华为钨,附着在灯泡壁上。
故答案为:
升华;凝华。
28.把洗完的衣服展开晾在阳光下,并且挂在 处,这是为了加快水份的 。
【答案】通风;蒸发
【解析】解:
要使湿衣服干得快些,可以将衣服展开是通过增大衣服(水)的表面积来加快水的蒸发;
把衣服晾在阳光下是通过提高衣服(水)的温度来加快水的蒸发;
把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是通过加快衣服(水)表面的空气流动来加快蒸发。
故答案为:
通风;蒸发。
29.汽车在行驶中,司机看到图1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 h.如图2所示是一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的速度表,目前指示的车速 ,以这样的速度行驶40km,需多少时间 min。
【答案】0.2;80km/h;30
【解析】解:
(1)由交通标志牌知,在此路段上,汽车限速v=40km/h,标志牌到西大桥的路程s=8km;
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t=
=
=0.2h。
故答案为:
0.2。
(2)由速度表可知,目前车速是80km/h;以这样的速度行驶s=40km,需要的时间t=
=
=0.5h=30min。
故答案为:
80km/h;30。
30.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
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0.9s,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 m,汽车速度是 m/s。
(超声波速度是340m/s)
【答案】34;42.5
【解析】解:
(1)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
由v=
可得: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25s=85m;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15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0.15s=51m;
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
s′=s1﹣s2=85m﹣51m=34m;
(2)这34m共用了:
t′=△t﹣t1+t2=0.9s﹣0.25s+0.15s=0.8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v′=
=
=42.5m/s。
故答案为:
34;42.5。
31.如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答案】﹣2
【解析】解:
由图可知,温度计里的液面在0℃以下,分度值为1℃,所以示数是﹣2℃。
故答案为:
﹣2。
32.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
甲测量的结果是 ,乙测量的结果是 ,使用刻度尺 测量较准确。
【答案】2.8cm;2.80cm;乙
【解析】解:
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cm;甲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
5.0cm﹣2.2cm=2.8cm;
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乙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
5.80cm﹣3.00cm=2.80cm;
乙刻度尺的分度值小,所以乙刻度值测量比较准确;
故答案为:
2.8cm;2.80cm;乙。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
33.如图1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实验中宜用 (选填“较大颗粒”或“微小颗粒”)的固体。
(2)把装着某物质的试管放在烧杯的水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火加热试管,是为了使该物质 。
(3)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如图2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示数为 ℃,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则测得试管内物质的温度值 。
(填“偏大”或“偏小”)
(5)下表是一位同学探究某固体熔化,测量的数据和观察的现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熔化用了 分钟。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30
33
36
39
42
45
48
48
48
48
49
51
53
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
液态
【答案】
(1)微小颗粒;
(2)受热均匀;(3)B;48;晶体;(4)偏大;(5)48℃;4
【解析】解:
(1)微小颗粒受热均匀,因此实验中宜用微小颗粒的固体。
(2)把装着某物质的试管放在烧杯的水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火加热试管,是为了使该物质受热均匀。
(3)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由图2可知,读数方法正确的是B;
由图示温度计可知,其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48℃;
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是晶体。
(4)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则测得试管内物质的温度值偏大。
(5)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48℃,熔化用了4分钟。
故答案为:
(1)微小颗粒;
(2)受热均匀;(3)B;48;晶体;(4)偏大;(5)48℃;4。
34.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中:
(1)如图1,是小明同学根据观察画出的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选填“甲”或“乙”)。
(2)如图2,是小明画出的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由图象可知:
水的沸点是 ℃,此时大气压 (填“<”或“>”或“=”)1标准大气压;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
(3)小明觉得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太长,解决的办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
(1)乙;
(2)98;<;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减少水的质量
【解析】解:
(1)甲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缩小,所以是沸腾前的图象;乙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
(2)由表中数据和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98℃,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故此时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水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3)水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可以用初温较高的水开始加热;也可能是水量太多,可以减小水量;也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太小,可以增大火焰。
故答案为:
(1)乙;
(2)98;<;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减少水的质量。
35.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用丝线吊着一个乒乓球接触敲响了的音叉时所发生的现象。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是:
。
(3)加大力度敲打音叉,会看到 的现象,你得出什么结论是:
。
【答案】
(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使现象更易于观察;(3)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解析】解:
(1)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用轻质的乒乓球来放大音叉的振动,使现象更易于观察,这是转换法的应用,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
(3)加大力度敲音叉,会发现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越大,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
(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使现象更易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