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 局解 考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5940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7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局部解剖学 局解 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局部解剖学 局解 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局部解剖学 局解 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局部解剖学 局解 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局部解剖学 局解 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局部解剖学 局解 考点.docx

《局部解剖学 局解 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部解剖学 局解 考点.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局部解剖学 局解 考点.docx

局部解剖学局解考点

头部

翼点pterion

为额、顶、颞、蝶四骨汇合之处,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两横指处,多呈H形。

翼点是颅骨的薄弱部分,其内侧面有脑膜中动脉沟,沟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常伴有脑膜中动脉的撕裂出血,形成脑膜外血肿。

面静脉facialvein与颅内的静脉交通

属面部浅层结构,起自内眦静脉,伴行于面动脉的后方,位置较浅,迂回不明显,至下颌角下方,跨过颈内外动脉的表面,与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穿深筋膜,至舌骨大角附近注入颈内静脉。

*经眼上、眼下静脉与海绵窦相交通

*经面深静脉与翼静脉丛交通,继而与海绵窦相交通

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面静脉通常无瓣膜,面肌的收缩可促使血液逆流进入颅内。

腮腺咬肌区(大题!

属面侧区

腮腺,邀集,有关血管神经

1腮腺parotidgland

略呈锥体形,底向外侧,尖向内侧突向咽旁,可分为浅深两部,通常以下颌骨后缘或以穿过腮腺的面神经丛作为两者的分界。

1.1腮腺的位置和毗邻

腮腺位于面侧区,

上缘邻接颧弓、外耳道和颞下颌关节

下平下颌角

前邻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的后缘,浅部向前延伸,覆盖于咬肌后份的浅面

后缘邻接乳突前缘及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上份

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内及下颌支的深面

1.1.1腮腺床

与腮腺深面相邻的茎突诸肌和深部血管神经

包括颈内动静脉、IX~XII神经

1.2腮腺咬肌筋膜

颈深筋膜浅层向上的延续,在腮腺后缘分为深浅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

两层在腮腺前缘处融合,覆盖咬肌表面,称咬肌筋膜。

1.3腮腺管parotidduct

腮腺浅部前缘发出

在颧弓下一横指处,向前横行越过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急转向内侧,穿颊肌,在颊粘膜下潜行一段距离,然后开口于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处的颊粘膜上。

开口处粘膜隆起,称腮腺乳头。

1.4腮腺淋巴结parotidlymphnodes

位于腮腺表面和腮实质内p12

2穿经腮腺的血管和神经

纵行:

颈外动脉externalcarotidartery颞浅动静脉下颌后静脉retromandibularvein耳颞神经auriculotemporalnerve

横行:

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面神经及分支facialnerve

由浅入深:

面神经及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耳颞神经p12

3咬肌masseter

起自颧弓下缘及其深面,止于下颌支外侧面和咬肌粗隆

后上部为腮腺所覆盖,表面覆咬肌筋膜

浅面有面横动脉、腮腺管、面神经的颊支和下颌缘支通过

与颞、翼内外肌(翼内/外肌medial/lateralpterygoid)组成咀嚼肌,作用于颞下颌关节,受三叉神经第3支运动纤维支配

4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

下颌骨的下颌头与颧骨的下颌窝及关节结节构成的联合关节,易向前脱位p14

翼丛pterygoidplexus

面侧深区

位于颞下窝内,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的静脉丛

收纳与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汇合成上颌静脉,回流到下颌后静脉

翼丛通过眼下静脉和面深静脉与面静脉相交通

经卵圆孔网和破裂孔导血管与海绵窦相通

上颌动脉maxillaryartery(分段和主要分支名称)p16

面侧深区

平下颌颈高度起自刭外动脉,经下颌颈深面入颞下窝,行经翼外肌的浅面或深面,经翼上颌裂(颅骨颞骨的颞下窝位于上颌骨后方,其内侧壁上有位于上颌骨与蝶骨之间的裂隙,称为翼上颌裂。

)至翼腭窝。

以翼外肌为标志分成三段:

1下颌颈深面,起点至翼外肌下缘,主要分支:

下牙槽动脉inferioralveolarartery

脑膜中动脉middlemeningealartery

2翼外肌的浅面或深面,分支至咀嚼肌,另发颊buccal动脉。

3翼腭窝内,分支:

上牙槽后动脉posteriorsuperioralveolarartery

眶下动脉inferiororbitalartery

面侧区的间隙p18

咬肌间隙masseterspace

咬肌深部与下颌支上部之间的间隙

咬肌的血管神经通过下颌切迹穿入此隙,从深面入咬肌

前方紧邻下颌第三磨牙,牙源性感染可能扩散至此间隙

翼下颌间隙pterygomandibularspace

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与咬肌间隙仅隔下颌支

两间隙经下颌切迹相通

上界翼外肌下缘

下界翼内肌在下颌支附着处

前界颞肌颊肌

后界腮腺和下颌支后缘

内容:

下牙槽神经血管,LCT(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注入此间隙)

交通:

向前与颊间隙相通

向后隔颈深筋膜浅层与咽外侧间隙相邻

向上与颞下间隙相通

颅部·颅顶·额顶枕区层次及每层临床特点(可简答)

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颅顶肌和腱膜下LCT颅骨外膜

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合称头皮

1皮肤

厚而致密1)大量毛囊汗腺皮脂腺2)丰富血管

2浅筋膜

DCT  脂肪组织(分隔成小格)

许多CT小梁使皮肤和帽状腱膜紧相连

感染时渗出物不易扩散,早期压迫神经末稍引起剧痛

血管被固定,断端不易自行收缩闭合,出血多,常需压迫或缝合

3 帽状腱膜epicranialaponeurosis

前后连枕额肌额、枕腹,两侧变薄续于颞筋膜,厚实坚韧

4 腱膜下间隙/腱膜下LCT

范围广,前至眶上缘,后达上项线

5 颅骨外膜

DCT,与颅骨表面易剥离,与颅缝筋膜附着,骨膜下血肿常局限于一块颅骨范围。

颞区层次p21

皮肤 浅筋膜 颞筋膜temporalfascia 颞肌temporalis 骨膜periosteum

四组板障静脉diploicvein

额frontal眶上静脉—上矢状窦

颞前anteriortemporal颞深前静脉—蝶顶窦

颞后posteriortemporal颅外浅静脉—横窦

枕occipital枕静脉—横窦

颅部·颅底内面·颅中窝·蝶鞍区p23

位于蝶骨体上面,为蝶鞍和周围区域。

1 蝶鞍sella

包括前后床突、交叉前沟、鞍结节tuberculumsellae(前)、

垂体窝、鞍背dorsumsellae(后)

2垂体hypophysis

蝶鞍中央的垂体窝内,借漏斗和垂体柄穿过鞍隔与第三脑室

的灰结节相连

3垂体窝hypophysealfossa

顶为硬脑膜形成的鞍隔,前上方有视交叉、视神经

底隔一薄层骨壁与蝶窦相邻

两侧为海绵窦

4海绵窦cavernoussinus(相关都可考,可出大题)

 结构:

重要硬脑膜静脉窦,由硬脑膜两层间的腔隙组成

    窦腔分隔成许多小腔隙,血流缓慢,两侧经鞍隔前后的

    海绵间窦交通

 位置:

蝶鞍两侧 前达眶上裂内侧,后至颞骨岩部尖端

 外侧上至下排列IIIIVV

(1)V

(2)

临床:

1前端与眼静脉、翼从、面静脉和鼻腔的静脉交通,面

部化脓感染可扩散至海绵窦引起炎症、血栓形成

2海绵窦病变压迫4神经,麻痹与神经痛结膜充血

3内侧壁上部与垂体相邻,垂体肿瘤压迫IIIVI引起

眼球运动障碍,眼睑下垂,瞳孔开大,眼球突出,

内侧壁下部菲薄骨壁邻蝶窦,故蝶窦炎引起海绵体血栓

4后段在颞骨岩部尖端分别于岩上下窦相连,岩上窦-〉

横窦或乙状窦,岩下窦-〉颈静脉孔-〉颈内静脉

后连基底静脉丛-〉椎内静脉丛-〉体壁静脉,故腹膜

后隙感染可蔓延至颅内

颅中窝外侧部

眶上裂内有IIIIVV

(1)VI眼上静脉走行

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常考简答题)p27

1通过面部静脉与翼从交通

2通过导血管的交通途径

1)顶导静脉parietalemissaryveins

颞浅静脉--顶孔—上矢状窦

2)乳突导静脉mastoidemissaryveins

枕静脉—乳突孔—乙状窦

3)髁导静脉condylaremissaryvein

4)额导静脉frontalemissaryvein

3通过板障静脉的交通途径见前

头部断层解剖

1经松果体,核团多

壳核和尾状核头靠近,苍白球居其内侧,背侧丘脑为大块灰质核团,其内可见内髓板

2经鞍上池

鞍上池居蝶鞍上方,由大脑纵裂池、外侧窝池、交叉池、脚间池、环池或桥池组成。

鞍上池内可见第三脑室的漏斗隐窝,隐窝两侧壁为下丘脑和视束,后方有左右乳头体,前方为额叶,后方可见中脑大脑脚。

 

颈部

表面解剖

甲状软骨thyroidcartilage

构成喉的前壁和侧壁,由前缘相互愈着的呈四边形的左右软骨板组成

位于舌骨体下方,上缘平对C4椎体上缘,即颈总动脉分叉处,前正中线上的突起为喉结laryngealprominence

环状软骨cricoidcartilage

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是喉软骨中唯一完整的软骨环,由前部低窄的环状软骨弓cricoidarch和后部高阔的环状软骨板cricoidlamina构成。

环状软骨弓两侧平对C6横突,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标志,可作计数气管环和甲状腺触诊标志

锁骨上大窝greatersupraclavicularfossa

是锁骨中1/3段上方的凹陷,窝底可扪到锁骨下动脉的搏动、臂丛和第一肋

锁骨上臂丛阻滞麻醉在此窝内进行,一般在锁骨中点上方1~1.5cm进针。

神经点nervepoint

体表投影

颈丛皮支浅出颈筋膜的集中点,约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

是颈部皮神经阻滞麻醉的部位

颈丛皮支名称

浅层结构

枕小神经lesseroccipitalnerve

耳大神经greaterauricularnerve

颈横神经transversenerveofneck

锁骨上神经supraclavicularnerves

颈筋膜(简答/名解)

颈筋膜cervicalfascia=颈深筋膜deepcervicalfascia

位于浅筋膜和颈阔肌的深面,围绕颈、项部诸肌和器官,并在血管和神经周围形成筋膜鞘和筋膜间隙

可分为浅中深三层

1颈筋膜浅层superficiallayerofcervicalfascia

/封套筋膜investingfascia

围绕整个颈部,包绕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形成两肌鞘

向后附着于项韧带及C7棘突

向前在正中线延续

向上附着于颈上界骨面

向下附着于颈胸交界处骨面

在下颌下三角和腮腺区分为两层,分别包绕下颌下腺和腮腺形成两腺筋膜鞘。

在距胸骨柄上缘3~4cm处分为前后两层,分别附着于胸骨柄的前后缘,形成胸骨上间隙,内有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颈前静脉下段、颈静脉弓、淋巴结和脂肪组织等

2颈筋膜中层middlelayerofcervicalfascia

/气管前层pretracheallayer/内脏筋膜

舌骨下肌群深面,包绕咽、食管颈部,喉、气管颈部,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等器官。

前下部覆盖气管,称气管前筋膜pretrachealfascia,

向上附着于环状软骨弓,甲状软骨斜线和舌骨,

向下包绕甲状腺形成甲状腺鞘/甲状腺假被膜

越过气管前面及两侧入胸腔与纤维心包融合

后上部覆盖颊肌和咽缩肌,称颊咽筋膜buccopharyngeal

颈筋膜中层向两侧延续,包绕颈总A,颈内VA和迷走神经形成颈动脉鞘carotidsheath.上起自颅底,下续纵隔,周围借LCT与颈筋膜深浅层融合,内有纵行纤维隔分VA。

3颈筋膜深层deeplayerofcervicalfascia

/椎前层prevertebrallayer/椎前筋膜prevertebralfascia

位于椎前肌和斜角肌前面,

上附着于颅底,

下续前纵韧带和胸内筋膜,

后覆盖颈后肌并附着于项韧带

下外方包绕腋血管及臂丛形成腋鞘,又名颈腋管

腋鞘axillarysheath包裹腋动脉、腋静脉和臂丛周围的结缔组织膜称为腋鞘,向上与颈部椎前筋膜相延续,充填腋窝蜂窝组织。

腋窝内感染沿着蜂窝组织间隙和腋鞘,向上可蔓延至颈根部,向下可达臂部,向后经三边孔和四边孔蔓延至肩胛区、三角肌区,向前可至胸肌间隙。

临床作锁骨下臂丛麻醉时,可将药液注入腋鞘从而麻醉上肢。

筋膜间隙

气管前间隙pretrachealspace

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内有甲状腺峡,气管前淋巴结,甲状腺下和最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头臂干和左头臂静脉,小儿有胸腺上部

此间隙感染、出血或气肿时可蔓延至上纵隔,前纵隔的气肿亦可沿此间隙进入颈部。

气管切开时必须经过此间隙

咽后间隙retropharyngealspace

位于颊咽筋膜与椎前筋膜之间,间隙内充满蜂窝组织

上达颅底,下通后纵隔,外侧为颈动脉鞘,延伸至咽壁侧方的部分称咽旁间隙,内有淋巴结和LCT

颈前区·舌骨下区·颈动脉三角carotidtriangle

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

浅面皮肤浅筋膜颈阔肌颈筋膜浅层

深面为椎前筋膜,

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

内容颈总动脉和分支颈内静脉和属支舌下、迷走、膈N颈深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supraclavicularlymphnodes

沿颈横血管排列,位置恰好在锁骨上大窝内,其中位于左侧颈根部静脉角处的淋巴结又称Virchow淋巴结,胃癌或食管下部癌转移时常可累及该淋巴结,临床检查时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和锁骨上缘的交角处触到肿大的淋巴结。

甲状腺thyroidgland

位于颈前部,棕红色,呈H形,分左右两侧叶,中间以甲状腺峡相连

1甲状腺被膜

气管前筋膜包绕甲状腺形成甲状腺鞘sheathofthyroidgland

自身外膜呈纤维囊fibrouscapsule

甲状腺两侧叶内侧和峡后,假被膜增厚并与甲状软骨,环状软

骨,气管软骨环的软骨膜附着形成甲状腺悬韧带suspensory

ligamentofthyroid

2位置毗邻

甲状腺两侧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颈部前外侧

上极平甲状软骨中点,下极至第六气管软骨

峡位于2~4气管软骨前方

前面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前筋膜、颈筋膜浅层、舌骨下肌

群和气管前筋膜,侧叶的后内侧与喉和气管、咽和食管以及

喉返神经等相邻,侧叶的后外侧与颈动脉鞘和椎前筋膜内的

颈交感干相邻。

甲状腺肿大

向后压迫气管食管引起呼吸吞咽困难

压迫喉返神经,声音嘶哑

向后外压迫交感干:

Horner综合症——患侧瞳孔缩小,上睑

下垂(muller肌受交感支配),眼球内陷,面部潮红无汗

3甲状腺上动脉superiorthyroidartery

多数起自颈外动脉起始部的前壁,伴喉上神经外支行向前下方,至侧叶上极附近分为前后两腺支。

4喉上神经superiorlaryngealnerve

迷走分支

起自迷走神经下神经节,沿颈内动脉与咽侧壁之间下行,在舌骨大角分内外两支。

内支伴喉上动脉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外支伴甲状腺上动脉行向前下方,在距侧叶上极约1cm与动脉分开。

故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应紧贴腺上极进行,以免伤喉上神经使环甲肌麻痹,声音低钝、呛咳

5甲状腺下动脉inferiorthyroidartery

多数起自锁骨下动脉甲状颈干

6喉返神经recurrentlaryngealnerve

迷走分支,

左勾主动脉弓,右勾右锁骨下动脉,沿气管与食管之间的沟上行,进入喉内称喉下神经inferiorlaryngealnerve,支配除环甲肌的喉肌,感觉支分布于声门裂以下喉粘膜。

远离甲状腺下级结扎甲状腺下动脉。

7甲状旁腺parathyroidgland

两对扁圆形小体,表面光滑,棕黄或淡红色,包括一对上甲状旁腺和一对下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的真假被膜之间。

胸锁乳突肌区sternocleidomastoidregion

1范围

胸锁乳突肌所在区域。

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起自胸骨柄前面,锁骨头起自锁骨内1/3段上缘,行向上后外方,止于乳突外面以及上项线外侧1/3

2内容

1)颈动脉鞘carotidsheathp60

2)颈袢ansacervicalis1~3颈神经前支

3)颈丛cervicalplexus

4)颈交感干cervicalpartofsympathetictrunk

斜角肌间隙scalenefissure

颈深肌外侧群,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的空隙。

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副神经accessorynerveX

自颈静脉孔出颅,经二腹肌后腹深面,颈内静脉前外侧,在胸锁乳突肌上部前缘穿入,并发出肌支支配该肌

本干在胸锁乳突肌上中1/3交点处进入枕三角,有枕小神经勾绕,是确定副神经的标志。

静脉角

在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锁骨上三角,锁骨下静脉在前斜角肌内侧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二者之间形成向上外开放的角称静脉角。

 

胸部

胸骨角sternalangle

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的角。

两侧平对第二肋软骨,向后平对T4椎体下缘。

上下纵隔的分界标志

主动脉弓与升降主动脉的分界

气管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胸导管由右转向左行

奇静脉向前弯曲形成奇静脉弓注入上腔静脉

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形成形成食管第二个狭窄

乳房悬韧带suspensoryligamentofbreast/Cooper韧带

乳腺叶间脂肪组织包于乳腺周围,称脂肪囊,其内有许多一端连与皮肤及浅筋膜浅层,另一端连于浅筋膜深层的结缔组织纤维束,称乳房悬韧带,两端固定,无伸展性。

乳房淋巴引流(简答题)

女性乳房淋巴管分为浅深两组

浅组位于皮下和皮内,

深组位于乳腺小叶周围和输乳管壁内

两组广泛吻合

主要引流至腋淋巴结,部分回流到胸骨旁淋巴结、胸肌间淋巴结和膈淋巴结等

1)外侧和中央:

腋淋巴结胸肌淋巴结主要途径

2)上部:

腋淋巴结的尖、锁骨上淋巴结

3)内侧:

一部分胸骨旁淋巴结,一部分与对侧淋巴管吻合

4)内下:

膈上淋巴结前组,与腹前壁上部和膈下淋巴管吻合,从而间接地与肝上面的淋巴管联系

5)深部:

经乳房后隙注入胸肌间或尖淋巴结

锁胸筋膜clavipectoralfascia

胸前、外侧区的深筋膜分成浅深二层,深层位于胸大肌深面,上方附于锁骨,包裹锁骨下肌和胸小肌,并覆盖在前锯肌表面,其中位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上缘的部分称锁胸筋膜

有头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和胸外侧神经穿过。

肋间隙intercostalspace

相邻两肋之间的间隙

抽液最低点肋膈隐窝第八第九肋间隙背部下位穿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前锯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膜胸内筋膜壁层胸膜

抽气第二肋间隙从前面穿,背面是肩胛骨--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大肌肋间外膜肋间内肌胸内筋膜壁层胸膜

阻滞麻醉还需封闭上个间隙的下位和下个间隙的上位

外侧、前面穿中间,后面穿下位

膈·中心腱centraltendon

膈中央部为腱膜,各部肌纤维向中央移行于此,称中心腱

主动脉裂孔aortichiatus

位于T12平面,由膈的左右脚和T12椎体围成,内有降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esophagealhiatus

在正中矢状面左侧2~3cm处,位于主动脉裂孔德左前方,约在T10平面,有食管和迷走神经前后干通过。

腔静脉孔venacavalforamen

食管裂孔右前方,约在T8平面,居正中矢状面右侧2~3cm处,有下腔静脉通过。

可有膈神经穿过。

胸膜pleurap87

脏胸膜visceralpleura被覆在肺的表面,与肺紧密结合,伸入叶间裂

壁胸膜parietalpleura黏附于胸内筋膜内面、膈上面、纵隔侧面,上突至颈根。

根据配布部位不同分4部

肋胸膜costalpleura

膈胸膜diaphragmaticpleura

纵隔胸膜mediastinalpleura

胸膜顶cupulaofpleura在锁骨内1/3上缘向上突2~3cm

胸膜隐窝pleuralrecesses

壁胸膜和脏胸膜之间大部分相互贴近,故胸膜腔是潜在性腔隙,但有些部位壁胸膜相互转折处的胸膜腔,即使在深吸气时肺缘也不能到达其内,这些部位的胸膜腔称胸膜隐窝。

肋膈隐窝costodiaphragmaticrecess

肋纵隔隐窝costomediastinalrecess胸骨左侧4~5肋后方,心包前

膈纵隔隐窝phrenicomediastinalrecess仅存在于左胸膜腔

肺下界

平静呼吸时,在锁骨中线与第6肋相交,在腋中线越过第8肋,在肩胛线与第10肋相交,近后正中线平对T10棘突

肺裂

两肺斜裂自T3棘突向外下方,绕过胸外侧部至锁骨中线与第6肋相交处的斜线。

右肺水平裂自右第4胸肋关节向外,至腋中线与斜裂投影线相交的水平线。

肺门hilumoflung

肺纵隔面中部的凹陷,有主支气管、肺动静脉、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肺丛(交感、副交感)等出入,又称第一肺门。

肺根rootoflung

出入肺门的各结构外包胸膜形成。

前向后:

上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下肺静脉

支气管肺段bronchopulmonarysegments

气管在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principalbronchus,是气管分出的第一级支气管,在肺门处分支为肺叶支气管lobarbronchi,即第二级支气管,经第二肺门入肺叶,再分为肺段支气管segmentalbronchi,为第三级。

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布的肺组织构成支气管肺段。

简称肺段pulmonarysegment

纵隔mediastinum(分布、内结构)填空

左右纵隔胸膜之间全部器官、结构和CT的总称。

胸腔正中偏左,上窄下宽,前短后长。

前界为胸骨和肋软骨内面

后界为脊柱胸段

两侧为纵隔胸膜

上为胸廓上口

下为膈

分区

四分法

胸骨角至T4下缘的平面为界,分成上纵隔和下纵隔

上纵隔又以心包前后壁为界分成前中后纵隔

1)上纵隔superiormediastinum

前层胸腺、左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

中层主动脉弓、三大分支、膈、迷走神经

后层气管、食管、胸导管、左喉返神经

动脉导管三角ductusarteriosustriangle

主动脉弓左前方有一个三角形区,称动脉导管三角,

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

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心浅丛

临床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左喉返紧贴动脉韧带左侧,向后绕主动脉弓凹缘的下方后上升,也可作为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2)下纵隔inferiormediastinum

前纵隔anteriormediastinum

中纵隔middlemediastinum

心包前后壁之间的区域,内有心、心包、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心包膈血管、奇静脉弓、心神经丛和淋巴结等。

心包裸区

纤维心包的前部,大部分被左右肺前缘和胸膜覆盖,但在左侧第4~6肋软骨之间胸膜前界形成心包三角,使心包直接与左侧第4~6肋软骨内侧部、第4、5肋间隙及胸骨下部的左半相邻,这个区域称心包裸区。

浆膜心包serouspericardium

分为脏层和壁层,两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相互移行,壁层与纤维心包紧密相连,脏层(即心外膜)紧贴心肌表面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外面

能分泌少量浆液,减轻心脏搏动时摩擦

心包腔pericardialcavity

浆膜心包脏壁两层互相移行围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