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整理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5845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论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语文教学论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语文教学论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语文教学论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语文教学论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论整理版.docx

《语文教学论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论整理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教学论整理版.docx

语文教学论整理版

题型

数量

总分值

备注

填空题

20

20

时间、人名、理念

判断题

5

5

方法规律的判断

名词解释

3

12

论述题

2

大概20~30

课上强调的重点、例子、感性、理性

技能题

40

主观分析归纳,看技能要求答题

绪论

1什么是语文课程教学与教学论2研究的对象

3研究的方法4性质5三大家:

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的著作及理论

第二章

《新课标》新在哪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第三章

1语文的得名什么是语文(叶圣陶的观点)

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体系(一个核心、三个维度、五个方面)

第四章

语文教材定义语文教材的功能(重点)

语文新教材的特点(重点)新教材的使用(重点)

第五章

语文教材方法(常用的方法)

新方法(钱梦龙、魏书生)

自主合作探究式(重点)

第六章

阅读的定义

阅读的能力

中的甘老师的五步三课“反刍式”单元教学法

导入的定义

第七章

新课标作文教学理念

话题作文定义

作文的批改原则

作文的训练方式

第八章

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

综合性学习的内涵、特点

口语交际训练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第九章语文课程测试与评价

没什么重点

第十章

语文教师的素养

新课标改下教师角色(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研究者)填空

1、语文教学论性质、对象、研究方法及其性质的把握

性质:

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理论学科。

(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

理论性:

研究现象,揭示规律,上升为理论体系,而不仅是具体教学方法的经验总结。

(除本学科外,开设语文教育心理学,班主任案例教学等。

实践性:

自觉联系实际如选教例来正式理论;应用于实践,开展微格教学训练、录像观摩、试讲、完成练习、写教案等;在实践中观察,去中小学进行教学实习、调查,听课,说课评课。

综合性:

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语文学等密切联系

研究对象(三大块):

课程论、教学论、教师论

课程论:

研究为何教学和教学什么,包括语文教程的性质、目的、内容、教学原则、方法、过程等。

教学论:

研究怎样教学,包括语文读写、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评价、贝壳、自学能力培养等。

教师论:

研究什么人教学。

研究方法

A:

观察调查法:

观察法可分题目分阶段,但随意性大,要坚持做记录;调查法要拟定计划和问卷,展开调查,分析资料,写报告。

B:

实验实证法:

拟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研究和总结提升。

C:

历史文献法:

查找资料,推陈出新。

D:

经验总结法

E:

比较法:

古今、新旧、中外。

步骤有收集资料,找出比较点,寻求共同点揭示规律。

三大家的著作及理论: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是为了不教”

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传统语文教育再探》《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精要,好动,有用”的语文知识教学原则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语文文字教学的研究也是语言研究工作份内的事情”

其为语言学界一代宗师

1.具有代表性的理念转变,设科后的变化、时代

设科后(1904年后)

1、“教授法”

1897年,南洋公学师范院首开教授法,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设师范馆,教育学中各科教授法一章中涉及国文教授法。

课件,处于萌芽阶段。

因为:

学科附于教育学,未独立;当时教师不重视,未普及。

2、“教学法”

五四后,陶行知,曾留学美国,学习杜威“实用主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主张做与学相结合)主张“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主张将教授法改为教育法,是划时代的大事。

现在统一称为教学论(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

1924年,黎锦熙《新著国语教学法》是一教学法命名的第一步语教法专著。

3、“语文教材教法“

1939年《师范学院分系必修及选修科目表施行要点》定名”学科教材及教法研究”;1949年师范院校相应开设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和中学语文教材教法,重视教材研究,增强了学科特色。

4、1978年后名称不断变化;文革时少有建树。

易名为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原理、语文教学论(1986开始)、语文教育学等

5、“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简称“语文教学论”)

四个特点:

研究的普遍性、研究的社会化、改革意识增强、国内外交流频繁

著名的教育学家:

吕叔湘:

当代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

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语文作为课程名称由他首提。

主张语文教育的目标在于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语文是生活的工具、表达思想的工具、学做人的工具(语文工具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是思想精髓,同时又主持课本编写工具。

张志公:

《传统语文教育初探》《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等

一是重视批判继承传统语文教育经验

二是倡导语文学科科学化、现代化

三是主持教学语法系统的制度

“精要、好懂、有用”的语文知识教学原则写进了大纲

朱绍禹:

《中学语文教育概说》《语文教育学》

2005主编《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周庆元评:

是新中国第一代语文教育专家,是当代中国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一面旗帜。

于漪:

《于漪语文教育论集》

提出语文学科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学必须弘扬人文精神,是情感派代表。

名言: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倪文锦:

华中师大任教,对语文教育改革有很多实际的作用(前沿及时能与国际教育接轨,是语文教学领域的第一个博导)

钱梦龙:

《导读的艺术》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影响深远

名言:

镜里朱颜无计驻,为伊心上留春住。

魏书生:

《语文教学探索》语文教育民主观、科学观、整体观,电视剧《一介书生》

2.性质与目标,对语文内涵的解释和定名

语文课程的内涵:

由学习言语作品和训练言语行为入手,进而掌握语言文字,提高言语能力。

定名:

确切的说:

语文=语+文=口头语文+书面语言=言语(广义语言)不等于言语。

多年来认为语文就是语言,教材编排和教学中强调完整的语法系统,源于西学东渐,西方语言学研究成果使国人眼红,以为这是西方强盛的原因,而韩语难学造成国民愚昧,难学原因是缺乏理论指导,最先引进的是马建忠《马氏文通》,防西方建立语法体系。

1949年,平常的说语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

叶圣陶:

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语文

张志公:

国语十国文=语文

3.基本特点,2011年对语文性质的把握

基本特点——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整个过程要理解)

(一)工具性: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二者密不可分,语言既是语言学科又是思维学科);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语言是传递(记载、传播、学习)文化的最重要工具

语言的工具性决定了中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

语文课程的目标、方法、内容等都离不开实践。

着眼培养学生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加强积累。

语言与交际是人类特有的,语言与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传递文化的最重要工具。

(二)人文性(着眼于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

1、“人文”及语文学科人文性的提出

--《周易》:

“文明认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体现在:

A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

B热爱学习;

C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D热爱祖国情感。

--语文学科人文性的提出时间: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展开重建人文精神的大讨论。

2、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体现:

(教学内容、过程、目标)

--语言实际运用具有人文性:

个性化阅读、写作、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汉语言字中所蕴涵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民族感情。

--引导学生认识汉语汉字的人文价值,体验汉族人独特的语文感受,学习民族优秀文化。

--尊重和发展个性,培养健全人格。

3、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的表述: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具有多种性质特点,工具性着眼于培养语文能力的实用功能,人文性着眼于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简明概括了二者的关系,代表了时代对语文课程的认识和要求,也使工具性和人文性之争告一段落。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4.目标体系的构成(如何确定教学目标)一个核心、三个维度、五个方面

(一)按时间范围是一个多级系列,由大到小有:

总目标——阶段——年级——学期——单元——课文——课时

(二)总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个核心——基本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高中语文目标: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

(三)阶段目标(分九年义务和高中)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下分四个学段(1-2,3-4,5-6,7-9),分别提出“阶段目标”(纵向)

--五个方面(横向):

每学段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提出要标。

--高中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分别提出了五方面目标。

总目标与阶段目标是总分关系,各学段互相联系、螺旋上升,最终达成总目标

(四)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三个维度(纵横交融):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

设计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

1从三个维度整体考虑,不必机械分开,一一表述。

2扣紧学习实际、单元目标和文体特点。

3表述要简洁得体

4设计要突出学生行为,呈现层次性。

5.纲领、教材(了解)(代表性纲领)(新世纪课标理念)

解放前:

课程标准、课程纲要

解放后(1952-2000):

教学大纲

2001-2003——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课标新理念

一,一个根本出发点: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语文课程性质的二元融合:

对语文课程的质和地位作了新表述

三,语文课程目标从三个维度来计计,提出了语文课程的新理念。

四,提出四个基本理念:

(结合实例)

A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核心理念)

B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C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人文性、实践性、生活化、民族性、重视语感培养

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普通高中课标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注重育人功能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

促使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6.新课标的“新”,2001年与2011年语文课标的变化(新在哪?

A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做了新的表述。

B新课标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综合性学习:

为了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去学习

D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主义内涵b语文教育强调学生的实践性

c加强语文琚生活的联系,语文学习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d民族性:

首先要尊重理解本国民族文化和语言,也要尊重了解其他国家语言的特点

f重视语感培养和思维创新

e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A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B遵循共同基础与多种选择相统一的原则

7.教材(功能),资源(了解),发展

教材功能:

凭借功能:

教与学的最主要的凭借(教和学的桥梁)

示范功能:

着眼于工具性,是思想表达语文运用语文训练的实例

教育功能:

从思想情感审美去把握

发展功能:

语言积累和知识扩展

发展

1古代语文教材的四类组成蒙学教材选学教材经学教材作文教材

2近代语文教材(设科——1949)《国文百八课》最具特色初中语文课本

3现代语文教材

1956年分科教材虽短,但开创教材分科先例1958年后“浮夸风,共产风”使教材变成政文读本。

文革时,更是失去了语文课本性质。

4当代教材

文革后人教社合编型教材,人教社分编型实验教材(阅读与写作分开)人教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课程资源

概念: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即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

语文课程资源能够转化为语文课程并服务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各种因素与条件的总称

资源领域和开发:

1学校资源(教师、学生、教材、校本)

2家庭资源(电脑、报刊电视、家长)

3社区资源(人才、文艺场所、环境、活动、文化等)自然资源(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

4网络资源(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中学语文教与学,中学语文)

8.实验教材、新教材特点、使用

(实验教材)新课本:

江苏版、人教版、语文版

新世纪语文教材的特点:

对现代教材有什么看法,有什么不足?

1、时代性增强,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体现在:

改变了许多陈旧的内容,选入大量符合现代的时代美文,如环境、科技等。

把工具性和人文性联系起来,从现代角度去解读文言文,而不能单理解文言字词或单从历史角度去解读。

2、弘扬人文精神,关注“个体”发展。

A重视人文精神,但不能过份而忽视了语言的工具性(语言文字等)

B致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尊重个体发展、个性化体验。

3、突出语文实践、综合性学习成为亮点。

以人教版初中教科书为例

2001年试验2004年在全国推开

主要特点:

1.构建全新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体系

编排上的特点是:

A突出“综合““实践”B结构特征是“一条主线三大板块三个阶段两个部分”

“一条主线三大板块”——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主线

三大板块:

“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

“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

“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

·“三个阶段”——教科书由高到低,由易到难分成三个学习阶段。

七年级:

培养对课文一般阅读能力。

完全按生活专题编排单元、文言与白话、诗歌与文章、文学作品与一般文章混编。

八年级:

培养对文章的阅读能力,按专题兼顾文体编排单元,文言与白话分编。

九年级:

进行文学教育,文言与白话分编,按专分编单元。

“两部分”——“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大综合,属专题活动。

例如:

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祖国”。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小综合,强调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

例如:

八年级下第二单元“感悟自然”。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同:

“都是为了在语文事件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异:

1)“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小综合,以写与口语为主带动综合性学习,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大综合,旨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口语与写作能力

2)“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一般安排三次

3)“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紧密联系生活

2.选文突出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世界性、实用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选文的特点:

①新课文占70%

②选文关注现代意识、时代意识、文质兼美。

③科技文反应最新成果

④古代文作品占35%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

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

新教材的使用:

1.审慎选材,领会编辑意图。

(意图:

一纲一【一个大纲,多本教材】、一纲多本、多纲多本)

①根据主观条件(教师爱好、特长,首先问“我能教好什么”,然后才会是“我要教好什么”)

②根据客观条件(社会、学校、家庭)

③根据教材结构、原则和特点等。

2.总揽全局,点面统筹:

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关系。

3.依纲守本,用活教材。

充分发挥师生自主性和创造性,弹性使用,教师在用教材的方法方面也要适用,对传统的经典的篇目,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将其生活化,老师对课文可以设计,但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4.总结反思,研究教材。

教师要转换角色:

被动的教教材——主动把握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9.80年代以来的语文教学模式、名师

1.上海市育才中学“八字教学法”:

读读、议议、练练、讲讲。

2.钱梦龙“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是一种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学习方法的教学

三主: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四式:

自读课——教读课——作业课——复读课。

导读法:

诱发动机;开启思路;授以方法;活用教材

3.魏书生课堂教学“六步法”:

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10.教学方法,常用的有哪几类?

1讲授法(最传统,用得最多,受批最多)

包括:

讲述,讲解,评析,串讲,评点法

2诵读法:

包括朗读、背诵、吟诵(语感的培养)

3议论法(最受欢迎,教学民主):

讨论法

谈话法

4练习法(提纲,复述,摘抄,作业)

5观察法

.观摩法

演示法

参观法

12、学习方法,掌握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式(重点))

学习方法:

1.预习法步骤:

审题、整体把握、读写结合、运用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质疑

2.课堂学习法专心上课,做课堂主任,适当做笔记

3.课后复习方法:

过度法,纲要法‘过电影法’比较法,图表法

4.练习法(先复习后联系,认真审题,寻求多样解答,审查答案)

新的学习方法

一、合作学习

特点:

有共同目标而分工明确;互相合作;团队意识

形式:

同伴之间;小组合作;全班合作

注意点:

1、小组规模4—6人较合适,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

2、不是所有的问题又要讨论

3、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归纳

4、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

二、研究性学习: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模式:

内→外研究方向由文本、课内向课外、校外拓展;

外→内研究方向由课外、校外向文本、课内集中

三个层面:

课堂渗透、活动提升、课题研究

特点和误区

1)探究性,不只是优生参与。

不能一味扩大其学习功能

2)开放自主性,不只是变换一下教学方法,学生自主组织

3)语文性,不能凡事都研究,或脱离文本搞研究,偏离语文教学目标

三、自学能力培养

(一)概念:

学生在已有的语文素养的基础上自觉、独立、正确地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获取新的语文知识并用之于理解、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叶圣陶指出: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

最终目的为:

自能读书,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二)意义:

有利于语文教学过程的改革

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一世的培养

有利于终身学习手段的掌握

(三)培养方法

1、引发自学方法(兴趣):

提高理论认识,榜样引发,诱发热情,培养习惯,提供反馈

2、改革语文教学过程:

转变师生关系和教学方法,留给学生自学的时空

3、指点自学方法:

听说读写,随机积累,阅读,资料检索法

注意:

学习方式不能机械理解和运用(参考《背影》教学设计)

11.阅读教学,概念(阅读能力),阅读过程教学,对对话教学作理解

阅读:

从书面言语中获取信息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是读者对文本信息进行吸收、加工、重构和再创造的过程,读者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心智对话的过程。

阅读能力:

1.认读能力。

2.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的核心,阅读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

它是指在认读的基础上,把连续感知的文字符号联系起来,通过直觉、联想、想象以及逻辑分析和综合判断的思维活动,确认其所表达的思想意义的能力。

3.欣赏能力,读者对作品的思想意蕴及艺术形式的感受、领略、品味、体验的能力,它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4.评价能力

阅读教学的本质,运用阅读教学技能(实际运用)

定义:

从书面言语中提取信息的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

复杂性是读者对文本信息进行吸纳,加工重构再创作的过程。

心智活动是读者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心智对话的过程。

本质:

“两类主体的对话”(读者—【文本】—作者)

从读者与读物的视角看,阅读是因为得意的心理过程

从读者与作者的视角看,阅读是缘文会友的对话过程

从读者与社会的视角看,阅读是书面文化的消费过程

从读者与自身的视角看,阅读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

“主体间性对话”:

读者与作者以文本为媒介发生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问答。

这种碰撞和问答,现代阅读理论称为“主体间性对话”.读者与作者互为主体。

第一层:

作者是文本的写作主体(郑愁予说:

“诗是写给二己,一是自己,二是知己”)

第二层:

读者是阅读行为主体:

1知人论世,据言寻义2披文入情,审美鉴赏3知入知出,切己体察

各类阅读教学,结合文本特点安排教学步骤(实际运用)

记叙文:

(传统的)(P112~P116)

1.理清线索

2.划分段落

3.分析内容要素

4.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

(新课标理念下的)

1.把握标准,明确目标

2.创造氛围,激发兴趣

3.体验感知,真题把握

4.活用策略,深入体会

议论文教学:

(P119~P122)

1.提炼中心论点,把握思想内涵

2.分析文章思路,体会内在逻辑

3.把握论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说明文教学:

(P123~P127)

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2.弄清说明顺序

3.分析说明的方法

4.品味说明的语言

文学作品教学

诗歌:

(P131~P133)

1.语言鉴赏

2.意境鉴赏

3.情感鉴赏

4.节奏鉴赏

散文:

(P134~P135)

1.语言分析

2.情感分析

3.意蕴分析

小说(P136~P138):

1.人物形象分析

2.写作手法分析

3.情节结构分析

4.环境描写分析

戏剧(P138~P139):

1.鉴赏戏剧人物

2.把握戏剧的冲突

3.品味戏剧的语言

文言文(P143~P146):

读译思背

 

12.写作教学,写作教学的理本理念过程训练(方式及其特点)

理念:

新理念:

写真实情感,是核心理念;个性化写作,这是从内容来说。

(理解论述,从什么方面去实施。

1.降低难度,重培养兴趣。

(鼓励学生多练、多写)

2.强调作文与育人、生活的联系。

(要求学生说真话,心里话,实话)

3.鼓励自主写作和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融入生活,写出自我,提升自我)

4.重实践、重过程(怎么写,有无修改)

5.对写作能力提出具体的要求

6.有读者意识

作文批改

方法:

批:

旁批(对作文某个部分而言);尾批(对总篇文章综合评价)

改:

增、删、调、换

方式:

老师批改、师生同改、学生批补

“三多三少原则“(多就少改、多批少改、多表扬少批评)

写评语:

①力求实事求是,褒贬得当,切记不要夸大其词

②针对性强,突出重点,尤其是尾批:

根据作文要求的重点来突出批语的重点。

③简明概括,有启发性。

④书写规范,不要写错别字,潦草字。

⑤写出个性,写出文采(用你、我之称,拉近师生距离)切忌模式化。

评分:

根据作文训练和考试。

评价(要有充分的准备和灵活的评价方式)方式:

①综合讲评——考试作文、新老师摸底作文

②专题讲评——根据训练要点、重点、普遍性问题进行专门讲解。

③典型讲评——个别的。

eg:

主题好的或某方面特别不好的。

④对比讲评——原稿和修改稿。

⑤交流讲评——将好的文章汇集起来,传阅、展览、办刊物等。

要求:

1作文评讲要有计划,充分准备。

2要让学生充分参考,调动其积极性。

 

13、综合性学习(了解,不作要求)按新课标理念设计教学(实际运用)综合性学习的内涵、特点

内涵(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语文及其他学科和生活实践联系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认识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