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员培训练习题新.docx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员培训练习题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员培训练习题新.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员培训练习题新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员培训练习题
1、单选题
1.《安全生产法》将()写入了第三条。
2.A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B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C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D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3.《安全生产法》第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4.A主要B全面C综合D协调
5.《安全生产法》第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
6.A行业标准B企业内部标准C地方政府标准D地方政府部门标准
7.《安全生产法》第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委托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负责。
8.A本单位B提供服务的机构C上级主管部门D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9.《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除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0.A超过三百人B超过一百人C超过二百人D超过四百人
11.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除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2.A两百人以下B一百人以下C三百人以下D四百人以下
13.《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主管的()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
14.A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B综合部门
C地方人民政府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15.《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应当有()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16.A安全评价师B注册安全工程师C安全主任D安全总监
17.《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
18.A行业标准B企业内部标准C地方政府标准D地方政府部门标准
19.《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制度。
20.A淘汰B检修C保养D保护
21.《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申报危害项目,接受监督。
22.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23.B卫生行政部门
24.C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部门
25.D工商部门
26.《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七条规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由()制定。
27.A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28.B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29.C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30.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31.《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32.A安全防护装置
33.B报警装置
34.C逃生出口
35.D安全线
36.《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的(),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37.A维护、检修
38.B检查、保养
39.C维护、保养
40.D维护、检查
41.《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定期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42.A职业卫生档案
43.B职工个人档案
44.C养老保险档案
45.D劳动合同
46.《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履行()的义务。
47.A报告
48.B如实告知
49.C检查
50.D检测
51.《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52.A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53.B接受安全知识培训
54.C安全教育
55.D三级安全教育
56.《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承担。
57.A劳动者
58.B用人单位
59.C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60.D职业病防治机构
61.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作为社会法的法律规范范畴,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具有()和科学技术性双重属性,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62.A政策性
63.B强制性
64.C综合性
65.D严谨性
66.安全生产法律特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我国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包括()、专门法律和相关法律等。
67.A宪法
68.B基础法律
69.C国务院条例
70.D地方法规
71.取得操作证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复审,复审的时间一般每()年一次凡超出复审期限未经有关部门同意,不得继续从事特种作业。
72.A3
73.B4
74.C5
75.D6
76.防护用品类标准是为了控制生产劳动防护用品质量,使其达到工作中职工的安全与健康要求劳动防护用品通常分为七大类,即头部防护类;呼吸器官防护类;眼、面防护类;()防护类;防护服装类;手、足防护类;防坠落类。
77.A视觉器官
78.B听觉器官
79.C感觉器官
80.D触觉气官
81.安全生产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加大对伤亡事故经济赔偿、建立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保障工伤保险经费、奖励政策和加大处罚力度规定。
82.A建立提取安全费用制度
83.B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84.C建立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85.D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86.追究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形式有三种,即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在现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中,《安全生产法》采用的法律责任形式最全,设定的处罚种类最多,实施处罚的力度最大。
87.A经济责任
88.B主要责任
89.C民事责任
90.D直接责任
91.刑事责任是指责任主体违反安全生产法律规定构成犯罪,由()依照刑事法律给予刑罚的一种法律责任。
92.A政府机关
93.B公安机关
94.C司法机关
95.D安全监管局
9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共六章四十六条,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以第493号公布,()起施行。
97.A2007年3月28日
98.B2007年6月1日
99.C2007年7月1日
100.D2007年7月19日
10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中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内设机构,其工作人员都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02.A专职
103.B兼职
104.C专职或者兼职
105.D外聘
106.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的从事非危险性较大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07.A根据需要
108.B不必
109.C应当
110.D适当
111.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112.A职业资格
113.B操作资格
114.C上岗资格
115.D准许资格
116.人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中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在各类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中,()%以上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117.A40
118.B60
119.C80
120.D100
121.安全心理素质是指个人行为、情感、紧急情况下的反应能力、事故状态的个人承受能力等人的心理素质取决于人的()特征。
122.A生理
123.B身体
124.C心理
125.D生理和心理
126.气质主要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点,人的气质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四种类型。
127.A抑郁质
128.B外向型
129.C内向型
130.D内外兼备型
131.政策与规则是实施控制的重要方式,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可预测性的特征。
132.A可变性
133.B稳定性
134.C持续性
135.D前瞻性
136.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内,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经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同意,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时间可以延长至每()年1次。
137.A三
138.B四
139.C五
140.D六
141.随着岗位、工种的改变,转岗、变换工种后和“四新”出现时均需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四新”是指()、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
142.A新工艺
143.B新技术
144.C新员工
145.D新厂房
146.以下不属于非机械性危险危害因素是()。
147.A电击伤
148.B静态危险
149.C噪声危害
150.D电离辐射危害
151.设备的()是指一般水平的操作者在判断失误或误操作情况下,生产系统和设备能自动保证安全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能自动发现并自动消除,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152.A自动报警装置
153.B漏电保护器
154.C绝对安全化
155.D本质安全化
156.()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157.A安全预评价
158.B安全验收评价
159.C安全现状评价
160.D安全专项评价
161.安全评价的原则有()。
162.A合法性、科学性、公正性、公开性
163.B合法性、科学性、公正性、针对性
164.C合法性、公平性、公正性、针对性
165.D合法性、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
166.安全评价程序主要包括:
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等。
167.A过程监控
168.B结果评估
169.C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170.D安全演练
171.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临界量的单元。
172.A小于
173.B等于
174.C超过
175.D等于或超过
176.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危害因素分为()类。
177.A8
178.B10
179.C13
180.D16
181.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
182.A安全生产责任制
183.B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184.C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85.D事故隐患排查制度
186.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IS0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
187.A60年代
188.B70年代
189.C80年代
190.D90年代
19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以着名的戴明管理思想为基础,即“戴明模型”或称为PDCA模型其中,“A”表示()。
192.A计划
193.B行动
194.C检查
195.D改进
196.《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规定,()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197.A生产经营单位
198.B生产经营单位单位主要负责人
199.C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
200.D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人
201.机械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零部件按一定规律装配组成,能够完成一定功能的装置由()、传动部分、控制系统及辅助系统、执行部分四部分组成。
202.A电动机
203.B发电机
204.C原动机
205.D柴油机
206.通常所说的触电,指的是电击电击是()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害,是最危险的一种伤害,绝大多数的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由电击造成的。
207.A电流
208.B电压
209.C交流电
210.D直流电
211.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电击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
212.A低压触电
213.B高压触电
214.C三相触电
215.D跨步电压触电
216.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有IT系统(保护接地)、TN系统(保护接零)和()。
217.A绝缘
218.BTT系统
219.C屏护
220.D间距
221.安全电压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不危及生命安全的电压我国规定工频有效值的额定值有()、36V、24V、12V和6V。
222.A50V
223.B48V
224.C45V
225.D42V
226.静电的危害主要有引起爆炸和火灾、静电电击和()等。
227.A静电间接电击
228.B静电电伤
229.C静电机械伤害
230.D静电妨碍生产
231.电力变压器是变配电站的核心设备,按照绝缘结构分为()变压器和干式变压器。
232.A油浸式
233.B自耦式
234.C双线圈式
235.D三线圈式
236.电力电容器是充油设备,安装、运行或操作不当即可能着火甚至发生爆炸,电容器的残留电荷还可能对人身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电容器所在环境温度一般不应超过()℃。
237.A20
238.B30
239.C40
240.D60
241.低压控制电器主要用来接通、断开线路和用来控制电气设备,包括刀开关、()、减压启动器、电磁启动器等。
242.A电动机
243.B发电机
244.C变压器
245.D低压断路器
246.接触器的额定电流应按电动机的额定电流和工作状态来选择接触器的额定电流应选为电动机的额定电流的()倍。
247.A~
248.B~
249.C~2
250.D~3
251.下列不是燃烧的三要素()。
252.A燃点
253.B可燃物
254.C助燃物
255.D点火源
256.高处作业是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有可能发生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高处作业包括在作业场地的作业,也包括作业时的上下攀登过程。
257.A1米以上(含1米)
258.B2米以上(含2米)
259.C3米以上(含3米)
260.D5米以上(含5米)
261.()被称为高处作业“三宝”,对保护人身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262.A人字梯、安全带、安全网
263.B安全帽、人字梯、安全网
264.C安全帽、安全带、人字梯
265.D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
266.安全带在使用时绝对禁止()。
267.A水平拴挂
268.B高挂低用
269.C低挂高用
270.D外观检查
271.禁止使用紫铜、银或含铜量超过()的铜合金制造与乙炔接触的仪表、管子等零件。
272.A50%
273.B60%
274.C70%
275.D80%
276.以下不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是()。
277.A化学因素
278.B物理因素
279.C生物因素
280.D环境因素
281.职业病的诊断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以下不是职业病诊断依据的是()。
282.A职业接触史
283.B遗传
284.C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285.D劳动现场调查
286.粉尘是指能较长时间呈浮游状态存在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粉尘叫作工业粉尘其种类不包括()。
287.A无机性粉尘
288.B有机性粉尘
289.C综合性粉尘
290.D混合性粉尘
291.以下窒息性与刺激性气体不是无色的是()。
292.A一氧化碳(CO)
293.B氯气(Cl2)
294.C硫化氢(H2S)
295.D光气(COCI2)
296.窒息性与刺激性气体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
297.A消化道
298.B呼吸道
299.C皮肤
300.D眼睛
301.噪声控制的根本途径是()。
302.A佩戴耳塞
303.B降低声源噪声
304.C在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
305.D卫生保健措施
306.事故发生原因不尽相同,通过大量事故剖析,运用系统工程观点方法分析可知,每一种事故发生都取决于一些基本因素,即()四个要素。
307.A人、物、环境、管理
308.B人、物、环境、信息
309.C人、物、财、管理
310.D人、物、财、信息
311.预警系统应能全面收集与事故相关的各类信息,据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过程地分析事故的发展态势这是事故预警的()特点。
312.A快速性
313.B准确性
314.C完备性
315.D连贯性
316.建立事故预警的原则和要求不包含()。
317.A及时性原则
318.B全面性原则
319.C高效性原则
320.D公正性原则
321.预警信号一般采用国际通用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安全状况,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分别代表安全、一般、严重和特别严重四种级别(Ⅳ、Ⅲ、Ⅱ、I级)对于预警管理活动,蓝色和黄色应用价值最大。
322.A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323.B黄色、橙色、红色、蓝色
324.C橙色、红色、蓝色、黄色
325.D红色、蓝色、黄色、橙色
326.预警的目标是实现对各种事故现象的早期预防与控制,并能对事故实施危机管理控制是预警的落脚点,预控对策一般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和()三个活动阶段。
327.A事故调查
328.B事故处理
329.C事故分析
330.D事故危机管理
331.()属于安全色种类。
332.A白
333.B黑
334.C蓝
335.D橙
336.预防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有()。
337.A绝缘
338.B屏护
339.C间距
340.D以上三个都是
341.就带电部位对地电压而言,工频()以下的电压为安全电压。
342.A110V
343.B60V
344.C50V
345.D36V
346.职业性有害因素可能对人体造成有害影响()。
347.A出现职业特征
348.B抗病能力下降
349.C引发职业病
350.D以上都有可能
351.根据国家标准,现有旧生产车间、厂房工作环境最高噪音(按8小时计算)应不超过()分贝。
352.A95
353.B92
354.C90
355.D85
356.防止作业场所噪声危害的根本措施是()。
357.A降低噪声的频率
358.B从声源着眼,降低它的噪声辐射强度
359.C采取隔声措施
360.D采取吸声措
361.矽肺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含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362.A纤维化
363.B硬化
364.C结节化
365.D堵塞化
366.为防止有害物质在室内扩散,应优先采取()的措施进行处理。
367.A全面通风
368.B局部排风
369.C屋顶通风
370.D个人防护
371.下列金属()列入金属毒物类。
372.A铅
373.B钢
374.C铜
375.D铁
376.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毒物最主要是通过()途径进入人体的。
377.A呼吸道
378.B消化道
379.C皮肤
380.D指甲
381.车间内噪声源数量较多,而且声源在车间内分布得较为分散时,宜优先采取()。
382.A隔声间
383.B隔声罩
384.C吸声处理
385.D消声器
386.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387.A1小时内
388.B2小时内
389.C4小时内
390.D立即
391.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392.A国务院
393.B省级
394.C地市级
395.D县级
396.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397.A3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