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评论教程笔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5554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新闻评论教程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新闻评论教程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新闻评论教程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新闻评论教程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新闻评论教程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新闻评论教程笔记.docx

《最新新闻评论教程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新闻评论教程笔记.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新闻评论教程笔记.docx

最新新闻评论教程笔记

新闻评论教程笔记

一、绪论

1.新闻评论学:

新闻评论学是应用新闻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熟练掌握新闻评论运作规律、发挥评论最大效用为主旨的一门科学。

2.新闻评论的重要性:

(1)由新闻评论在媒体上的地位所决定

(2)由当前社会发展和新闻传播的急迫需要所决定

(3)由做一个称职的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所决定

3.学习评论写作应有的态度:

(1)打破评论神秘的观念,树立苦战能过关的志向

(2)克服评论无学的思想,认清评论与政治及理论的关系

(3)改变眼高手低的情况,做评论园地里坚持练笔的耕耘者

4.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成,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5.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比较:

(1)反映内容:

报道向受众传播新的信息,提供新闻事件的事实真相,力求反映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当然也体现一定的思想倾向。

新闻评论则以新闻提供的事实为出发点,深深入挖掘事实表象所掩盖的本质所在,然后进行分析说理,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深刻揭示事实所蕴含的意义,直接阐明作者对事实或问题的评价与看法,反应传播的意图。

(2)写作目的:

新闻报道是以传播信息为主,由此在社会上形成舆论。

它在满足受众欲知未知目的的同时,发挥宣传政策、表彰先进、传播知识、激浊扬清等作用。

新闻评论则旨在使新闻内在的思想得以引申、提高与升华,直接阐明主张与思想观点,摆事实是其论证的手段,讲道理为根本目的。

(3)表达方式:

新闻报道以记叙为主,以讲清事实五要素为基本条件。

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讲究概念、判断、推理,要求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有逻辑性。

6.新闻评论与理论文章的比较:

(1)具有更强烈的时效性

(2)具有更鲜明的针对性

(3)具有更直接的现实性

7.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

(1)论题具有强烈的新闻性:

新闻评论要起到影响人们思想、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就必须要有强烈的时效性。

新闻评论要针对现实工作和实际生活中的某一个热点问题、某一类思想倾向写作。

(2)论理具有鲜明的思想性:

新闻评论是有的放矢、就事论理的问题,就是论析、析事明理是起根本任务;新闻评论要分析精当,说理明快,恰到好处。

力求正确的深刻的经实践检验证明是科学的道理。

(3)论说具有广泛的公众性:

一、所提出和解决的问题应该是那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是当前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广大民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同人们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是能反应人民群众要求和呼声的问题。

二、新闻评论要有广泛的公众性,不仅表现在所论之题来自公众,与公众切身利益有关,还表现在立论客观、公允,成为公众利益的代表者。

三、论述方式和语言表达上应该符合广大民众的特点和需要,尽量照顾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四、群众对于新闻评论积极参与。

8.新闻评论的分类:

一、按其主要性能来分:

(1)带有全面部署性的:

通过对全局性问题进行发言,及时传达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指示精神

(2)带有说理启发性的:

对党和政府不同时期阶段的重大部署和重要工作,对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的典型和倾向性问题,从理论上和思想上提高认识,带有理论色彩。

(3)带有业务指导性的:

针对某条战线某一方面的具体工作进行指导

(4)带有政治鼓动性的:

为配合重要纪念日重大活动外交礼节撰写的言论。

二、按其评述内容来分:

根据评述对象来划分,如政治评论、经济评论等等。

三、按其作者身份来分:

(1)由采编人员撰写的,代表编辑部集体意见的:

社论、本报编辑部文章、本报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述评

(2)由采编人员、专家学者、业余评论员、受众撰写的署名评论:

专论、思想评论、新闻时评、小言论、随感、杂文、文艺评论。

9.政论:

政论是个历史概念,先例来自王韬主办的《循环日报》。

政治性的论文均被称为政论。

政论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狭义政论专指论述政治性问题的论说文。

广义政论范畴更大,凡是从政治角度论述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论说文都可称之为广义政论。

10.新闻评论的稿件来源:

(1)主要由新闻媒体采编人员撰写的新闻评论,代表编辑部集体意见,相对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2)由作者个人撰写的署名评论,尽管也体现了编辑部的立场,但相对说来,郑重程度、理论观点、文章措辞要求比较宽松。

11.代表编辑部意见的评论形式:

(1)大型重型评论:

社论:

代表媒体编辑部和同级党委就国内外各个领域中的重大事件或重要问题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评论,及时表明某级党委的立场和态度,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注重政策性、思想性、指导性,文风庄重严谨鲜明。

社论是媒体的灵魂和旗帜,体现媒体的方向。

是最重要的评论形式,被称为当宝的元帅。

发表社论一般要经过同级党委或有关部门审定。

规格高影响大,坚持少而精。

编辑部文章:

专就当前国内外各个领域的重要问题或重大事件发表的理论性和政策性言论,有一定的权威性。

论述范围广泛具体,有浓厚的理论色彩。

代表媒体编辑部和同级党委对某一重大问题的立场和观点,其内容比一般社论更大,规格高于社论,更具有权威性。

必须经过同级党委或主管部门审定。

要慎用。

二、中型评论:

本报评论员文章:

论述内容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

大多根据党的方针政策

就当前工作的某一方面,进行比较集中深入的分析。

在选题和写作上比社论自由和灵活。

篇幅一般比社论短。

发表的郑重程度仅次于社论,不署名的直接代表编辑部集体意见。

以本报评论员或特约评论员署名的评论,名义上代表个人,实际上反映了编辑部的观点和倾向。

评论可以单独发表,但多半和有关新闻报道同时发表,有推广典型指导全局的作用。

一般不送审。

三、小型的评论:

短评:

为配合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或就当前社会的某些倾向、问题和现象,代表编辑部发表的评论。

在写作上论题单一,分析扼要,篇幅简短。

一般都配合新闻报道发表,针对性、思想性、时间性都较强,起突出重点的作用。

编者按:

编者对所发表的报道、文章进行提示、评论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大致分为政论性的何说明性的两种。

按语的写作,要求逻辑严密,文字精练。

也可以称之为编者的话,编辑简评等。

编者按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多采用于较为郑重的场合和必要之处。

作用在于引起受众注意和加强传播效果。

可以放在文前文后文中。

编后:

简要说明编辑部对有关新闻报道或文章的基本态度,多因事抒感,借题发挥,用于一些已做过多次宣传的主题,从新的角度或新的材料给予简单的必要的新说明。

一般都配合新闻报道、文章发表,起深化主题、突出重点的作用。

可以拟标题也可以没有。

12.作者个人署名发表的评论形式(通常称之为专栏评论)

(1)专论:

新闻媒体编辑部约请某一方面专家或权威人士,就他们深入研究或熟悉的某个专门问题发表意见的文章,是既有现实性又有理论性的一种评论形式,内容接近于编辑部文章,一般都发表显要位置。

由于其是个人署名的,权威性和郑重程度较编辑部文章较小。

(2)代论:

主要用于对人民内部某些认识问题的正面引导,以及对国际上某一有影响的新闻事件加以评述,帮助人们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开阔眼界。

往往以个人署名但反映的却是编辑部的立场和态度。

基本上已经不用。

(3)来论:

把读者写来的评论放在社论位置上发表以示重视,现在也已不用。

(4)新闻时评:

时评往往就社会关注度高的新闻事件,尤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事件,以及公众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做出及时准确深刻的评论。

注重议题的新闻性,观点的鲜明性,作者的广泛性。

一事一议,就事论理,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

(5)思想评论:

以思想认识问题作为主要评论对象,以帮助人们澄清是非,提高认识为目的。

(6)微型评论:

主要指论题单一,分析扼要,篇幅简短,运用灵活,占有固定版面位置一种小型评论形式。

13.掌握评论形式的重要性:

(1)有助于我们在特定情况下,得心应手地选择最恰当的评论形式,以便扬起所长,更有效地进行传播。

(2)有助于我们对各种评论形式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从而使我们在新闻传播中注意各种评论形式的配合运用,更好地发挥评论的特长。

(3)有助于避免评论形式单调的缺陷,使版面更加丰富。

14.新闻评论的具体作用:

(1)准确及时地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思想认识,使其变为广大干部群众的统一行动。

(2)切中时弊,扶正祛邪,为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15.新闻评论的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

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

分为总论点和分论带你。

(2)论据:

论点赖以形成的根据和用来证实说明论点的证据。

大致可分为事实性论据:

用事实作为根据、证据。

理论性论据:

用来源于实践并且业已被实践证明和检验过的正确的理论作为根据、证据。

包括,科学理论;国家的法律法令,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讲话;历代伟人的权威性言论;公认的道德规范,生活常识;古今中外各种著作中的精辟论述。

(3)论证:

从逻辑角度讲,就是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证实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从写作角度讲,论证过程就是把材料和观点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说理体系的过程。

16.中国新闻评论的缘起:

1815年出现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我国登载评论文章的开始。

虽然多为宣传宗教道德的文字,对政治经济所涉不多,但却是我国报刊言论的发端。

17.社会主义新闻评论的党性原则:

坚持站在党的立场上,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观察和处理问题,自觉维护党的利益,同损害党的言论和行为作斗争。

18.党性原则所要把握的三个方面:

(1)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首先必须做到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加强宣传的组织纪律性。

(2)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讲事实、讲真话、讲道理

(3)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

上下结合,即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点面结合,即评论部和编辑部相结合;内外结合,即报社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相结合。

19.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1)目光四射,触觉敏锐,具有政治家的眼光

(2)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具有理论家的头脑

(3)上天有路,入地有门,具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

(4)视野开阔,知识渊博,具有杂家的智能

(5)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具有作家的技巧

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程序:

选题、立意、论证、谋篇、文采、修改

20.选题:

新闻评论的选题,简而言之,即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评论的对象与范围。

21.为什么要选好题:

(1)写作评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种认识问题,对受众思想和实际工作起积极作用,所以作者对所确定的将来论述的基本思想是否正确或切中时弊,直接关系到这篇评论的根本价值

(2)评论写作的其他一些环节,诸如论题的分析论证,文章的谋篇布局,语言的恰当运用等。

也只有在论题确定之后,才能有所依据地进行文章写作。

22.如何选题:

(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最新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以及主要领导人的最新讲话精神,亟待进行舆论引导

(2)现实生活中刚刚涌现的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好思想、新人新事新风尚,亟待进行宣传倡导

(3)当前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或薄弱环节,亟待进行正面疏导

(4)人们共同关注而又迷惑不解莫衷一是的问题,亟待进行澄清

(5)社会生活中一些违反科学又习以为常的种种言行,亟待进行唯物论教育

23.好的论题应具备的条件:

(1)触及显示,富有新意

(2)面向全局,准而有当

(3)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24.立意:

作者对所评述的事物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见解。

也就是说,确定评论的主要意思已构成文章的中心思想。

25.立意的要求:

(1)论题要有新思想

(2)论理要有新高度

(3)论述要有新角度

26.立意的思维方法:

(1)正确的分析,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事物作出客观中肯切合实际的评价,反对任何主观随意性。

(2)深入的分析,善于透过事物的现象,着力分析其内部联系,揭示其思想意义,克服表面性

(3)全面的分析:

坚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矛盾进行恰如其分的评述,力戒片面化、绝对化。

27.论证:

运用事实、道理证实对某个问题的主张、看法。

28.论证的方式:

一般有两大类,立论和驳论

(1)立论:

从正面直接阐明客观事物的真理,以证明作者提出的看法、主张。

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都是直接阐明观点的论证方法。

例证法:

通过列举典型的具体事例,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

引证法:

用已被证明的、公认的道理原则或立论,来论证未被证明的个别的具体的道理和论点

比较法:

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以有力地证实某个论点的正确或错误。

分为类比和对比

喻证法:

用比喻来阐明事理的方法。

(2)驳论:

所谓驳论是以反驳别人的某种错误观点为主,在反驳错误观点的过程中传播真理。

驳论方法,只要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论证的三方面之一,就达到了驳倒对方的目的。

直接驳斥其错误观点

直接揭穿对方论据虚假或论据不足:

摆出典型事实、分析危害性

直接分析对方论证方法不合逻辑,进而否定其论点

反证法:

从反面间接地论证论题,证明与其相反的论点正确从而证明其错误

归谬法:

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其作前提,引出一个显然是荒谬的结论,从而以此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

29.常见的推理方式

(1)直接推理:

由一个直言判断为前提推导出另一个直言判断结论

(2)演绎推理:

三段论。

借助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直言判断联系起来,从而推导出一个新判断的三段论证推理

(3)归纳推理:

由个别或特殊性知识的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一种推理。

(4)类比推理:

由两个或两类事物的某些属性相同,推导出他们的另一属性也可能相同的一种间接推理

30.以上推理的基本条件:

(1)推理的前提必须真实

(2)推理的形式必须正确:

同一律: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与其自身保持同一

矛盾律:

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时是真的

排中律: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可能同时是假的,必有一真一假,没有中间的可能

30.谋篇:

也就是格局,是将思想成果见诸书面的阶段。

31.结构,谋篇布局见诸文字的外在形式,指的是文章各个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的安排,包括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

32.新闻评论标题与新闻报道标题的不同:

(1)新闻标题要求以事实为根据来命题,内容要具体,或者虚实结合;新闻评论标题比较自由,可以用具体的事实作为内容,也可以用抽象化的写法,但要以观点、态度为依据。

(2)新闻一般有主题,又有辅题,结构比较复杂;评论的标题比较简单,一般只有一行主体,特别重大的社论才可加副题。

(3)新闻标题的语法要求比较严格,而新闻评论的标题没有严格的要求。

33.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要求:

(1)准确贴切

(2)简明扼要

(3)鲜明生动

34.引论:

是新闻评论的开头,是整篇文章提纲挈领的部分,主要担负着提出问题或表明观点的作用,是全文的统率。

35.写引论的六种方法:

(1)开宗明义,点明题旨,提出作者的看法和主张

(2)以新闻事件为缘由,在开头先将新闻事件的经过或特点概括叙述,为下文的分析论证做铺垫

(3)说明原委,回溯来由,交代写作的动机

(4)摆出驳论的对象,亮出错误认识,使文章一开始就掀起论战的高潮

(5)用设问句直接点明论题,这些论题往往是国计民生中的重大问题或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6)用引语、经典、比喻、故事开头,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36.正论:

也较正文,是新闻评论展开论证说理的部分。

关键在于体现层次与层次、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即各个分论点与中心论点之间存在的内在的必然联系。

37.正文的六种段落结构:

(1)归纳论证结构:

围绕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在逐步论说分论点的基础上,归纳出总论点。

(2)证明论证结构:

现提出论点,然后运用论据直接证明

(3)排列论证结构:

先提出总论点,然后排列出几个并列的分论点,从几个方面对总论点加以阐发。

(4)递进论证机构:

提出总论点后,要求逐层分析,由小到大、由表及里、又由现象到本质,完整深刻地阐述道理。

(5)比较论证结构:

提出论点后,通过对事物本身各个发展阶段的纵向对比或与另一事物的横向对比,深入阐发道理。

(6)正反论证结构:

提出论点,先正后反,先反后正,从两面进行论述。

38.结论:

新闻评论的结尾部分,是全文论证部分的必然结果,也是文章思想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

39.几种结尾方式:

(1)精辟概括式结尾

(2)高昂激越式结尾

(3)余音绕梁式结尾

40.如何写好结尾:

(1)结尾与标题和开头一样,都是全文有机的组成部分,都是为主题服务的,要照应全文,首尾呼应

(2)用心写作,尽量生动

(3)因文而异,灵活写作结尾。

41.如何在新闻评论中发挥文采:

(1)叙议结合,谈论风生

(2)通情达理,情理交融

(3)起程转化,变化有致

(4)言之有文,辞达理举

42.文采运用中的修辞问题:

(1)语言要准确、简明、富有哲理

(2)善用形象化笔法与语言:

把描写的概括同形象化的具体描述结合起来,把所要议论的事物加以描写和渲染,使其栩栩如生;寓庄重于诙谐,通过比喻和拟人化等修辞方法,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可以生动地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平凡为神奇,运用通俗化的口语或成语民谚来说理。

(3)讲究修辞,巧用典故和文言古语

(4)多用有表现力的群众语言

43.新闻评论的大忌:

(1)忌空泛:

所谓空泛是指议论的空洞浮泛

(2)忌俗套:

所谓俗套指的是表现形式上的格式化、文风上的八股化。

一、开头结尾雷同;二、板着面孔说教;三、大话套话连篇

(3)忌跑题

(4)忌冗长

44.修改:

评论写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写作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45.新闻评论修改的几个环节:

(1)首先从政治、政策上考虑,确保正确引导舆论,确保服务大局

(2)检查核对引证材料是否有科学根据,文章中心内容是否突出,结论是否无懈可击

(3)注意全文结构的完整性、逻辑性,力求使引论、正论和结论完整而合理。

(4)进行文字上的修饰

46.社论:

社论是代表报社、刊物或通讯社编辑部就当前国内外重大事件、事变或问题表明立场的指导性言论

47.社论的任务:

(1)直接地、理论联系实际地阐述当前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即时传达党的指示精神,部署工作,提出任务。

(2)对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代表性与方向性的事物加以评述,表明编辑部对此的认识和态度,帮助受众认清这类事物和现象的实质,有时并阐明对我们当前工作的意义和影响。

(3)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依托,就全局问题发表议论,分析形势,提出任务,或为重要外事活动发表礼节性评论。

48.社论写作的三点基本要求:

(1)选择恰当的论题,提炼在政治上明确和尖锐的主题思想

(2)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把道理说得既深刻又透彻,让读者心悦诚服:

要善于进行抽象、概括,着力抓住问题的症结和关键所在

对抽象的道理,要善于在阐述中进行具体剖析

论证时材料和观点要统一,结论和论据要结合

(3)要树立正确的文风,力求把社论写的短而精粹、质朴感人

49.如何把社论写短:

(1)论题单一、集中,紧扣当前思想焦点

(2)分析单刀直入,坚持虚实并举

(3)打破惯用程式

50.如何把社论写精

(1)笔端饱蘸激情

(2)叙议结合

(3)修辞手段运用得法

51.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

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是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的一种议论形式,是中型的评论文章。

就某一问题或选择一个重要的侧面发表意见,作更深一层的分析。

有署名和不署名两种形式。

评论发表的郑重程度仅次于社论,直接代表编辑部机体的意见,反应编辑部的观点和倾向,一般不署名。

以本报评论员署名的评论,形式上虽不直接代表编辑部机体的意见,只表明是编辑部一个评论员写的文章,但在通常情况下,都是得到编辑部同意的。

一般不从正面全面论述某个重大问题,而是选择一个侧面单刀直入,对所要论述的问题进行比较集中、比较深入的分析。

52.采用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的时机:

(1)针对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某一方面问题,作方针性政策性的指导和评价

(2)在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过程中,及时地揭示出一个时期中心工作的具体方向或侧重点

(3)及时地灵活地针对某种社会思潮和一个时期的思想倾向,生动切实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4)联系媒体上发表的正反典型进行评论,兴利除弊,扶正祛邪。

53.连论:

由于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在选题和论述范围上的独特要求,在实际评论工作中,经常把重大问题分为几个方面、多种角度来一篇一篇地加以论述,即采用连论的方式,以示各篇评论之间的内在联系。

要精心策划

要紧密配合

要言之有物

54.对话体评论:

将对话主体与对话客体之间,对某一问题或某种现象的评论,稍加整理即予发表的一种体裁。

55.本报特约评论员:

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是从本报评论员文章发展起来的,是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形式。

冠以特约两字,用以加重文章作者的身份。

这类评论对象大多是事关全局的举足轻重的重大问题,专题性更突出,理论性更强,政论性更鲜明。

使用起来比评论员文章郑重,有时地位比社论还要高,甚至可与编辑部文章相提并论。

56.特约评论员文章与一般评论员文章的区别:

不像评论员文章那样选择一个侧面,论其一点,而是多侧面地、系统地就一些重大思想、理论和政策方面的问题展开论述,比较讲究论证的系统性和严密性,有比较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性。

57.短评:

一种短小精悍、运用灵活的评论形式,篇幅一般在600字左右,最长不超过1000字,内容单一,论题集中,分析扼要,往往以新闻报道或社会现象为依托,以新闻事实为立论根据,开门见山,一事一议。

有署名和不署名两种,署名的代表个人,不署名的代表编辑部集体意见。

不署名的短评多是配合新闻报道,进一步深化新闻主题。

58.短评的应用范围:

(1)为典型报道配发短评

(2)某种新的思想,新的观点,需要及时在公众中传播

(3)对某种时弊、倾向性问题或群众中的疑虑问题,需要及时针砭与解答

59.短评写作的基本要求:

(1)立论要具体,选题要集中

(2)问题要抓准,角度要新颖

(3)善于就实论虚,叙事出理

60.编者按:

编者按语是对媒体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简要的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一般采用于较为郑重场合和必要之处。

目的在于把新闻报道或文章中的精彩、结论性意见点出来,引起受众注意,提高传播效果。

61.按语分类:

政治性按语:

(1)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新闻报道和文章的中心思想点出来,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涵和意义,帮助受众理解报道和文章发表的意图,提高阅读效果。

(2)联系新闻报道或文章,及时传达党和政府有关的最新指示精神,交代或重申有关问题的政策界限

(3)肯定和赞扬社会生活中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严肃地批评错误的思想倾向和行为

(4)借题发挥,在新闻报道的基础上,将文章中所包含的思想在提高一步,使读者得到更多的理性认识,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