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名师课堂实录两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5490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祝福》名师课堂实录两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祝福》名师课堂实录两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祝福》名师课堂实录两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祝福》名师课堂实录两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祝福》名师课堂实录两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祝福》名师课堂实录两篇.docx

《《祝福》名师课堂实录两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祝福》名师课堂实录两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祝福》名师课堂实录两篇.docx

《祝福》名师课堂实录两篇

《祝福》名师课堂实录(两篇)

师:

上课。

(师生问好)

师:

(板书:

“祥林嫂死了!

”感叹号写得很夸张,上面如一把匕首,下面似滴着鲜血。

上一堂课,我们从鲁迅先生笔下获知,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了。

一个人死,无非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自然死亡,二是意外死亡,三是自杀,四是他杀。

这堂课我们讨论一下,祥林嫂属于哪一种死亡?

生:

(感到新奇,交头接耳)

师:

有结论的同学站起来说一说。

生1:

这还用说,肯定是他杀。

师:

是他杀?

那么,谁是凶手?

(板书:

“谁是凶手?

”)

生2:

鲁四老爷呗!

生3:

还有四婶。

生4:

柳妈也是的。

生5:

卫老婆子多少也沾点儿边。

生6:

别忘了祥林嫂的婆家人。

生7:

我看“我”也脱不了干系。

(众笑)我这个“我”可是带引号的,你们别瞎笑。

(又笑)

生8:

总之,鲁镇的一群鸟男女呗!

师:

(笑)鲁镇人统统是凶手?

我看你们得说说理由。

生9:

鲁四老爷肯定是凶手。

祥林嫂初到鲁镇的时候,他皱了皱眉,讨厌她是一个寡妇,祥林嫂被婆家抢回,他一句“可恶!

然而……”多少带了点支持的味道。

祥林嫂再到鲁镇,他说她“败坏风俗”、“不干不净”,祝福时不让她沾手;就是祥林嫂死了,他还骂她是个“谬种”。

他在精神上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了死路。

生10:

这个家伙自私伪善、冷酷无情。

生11:

鲁四老爷还有一个帮凶,就是四婶。

生12:

我赞成。

“你放着罢,祥林嫂!

”四婶一声喝令,把祥林嫂在死亡边缘挣扎的勇气和希望都给粉碎了。

师:

我打断同学们一下。

“你放着罢,祥林嫂!

”是个怎样的句式?

生13:

感叹句。

师:

好。

这是从语气上说。

从语序上说呢?

生14:

倒装句。

师:

对了。

这一倒装,就突出了四婶要祥林嫂赶快放手的迫切心情。

这里要注意,感叹号要放到句子的最后,而不是中间。

请大家继续发表高见。

生15:

祥林嫂的婆家人也是杀人犯。

他们强迫祥林嫂改嫁,改变了她的命运。

生16:

柳妈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让她害怕,把她推向了恐怖的深渊。

生17:

“我”没有正面回答祥林嫂关于“灵魂有无”的问题,也有一份罪责。

师:

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18:

我觉得柳妈不是凶手。

因为她自己也和祥林嫂一样,是鲁四老爷家的帮工,阶级出身决定她的阶级意识,她不会残害祥林嫂的。

生16:

那她为什么要讲阴司的故事给祥林嫂听?

还给祥林嫂出“捐门槛”的馊主意!

生18:

讲故事是因为她自己也相信;出主意则完全出于善意。

师:

我来说吧,从总体描写上看,柳妈还是同情祥林嫂的一个。

同情祥林嫂的人,也把祥林嫂推向深渊,更显示出悲剧之可悲。

就算柳妈是凶手,也是无意识杀人。

你们同意我的说法吗?

生:

(点头)

生19:

“我”不是凶手。

他是同情祥林嫂,憎恶鲁四老爷的。

他只是没有办法救祥林嫂于死地。

师:

用你们历史书上的话来讲,这叫什么?

生20: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阶级局限性。

师:

很好。

现在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21:

有。

师:

你认为“我”也是凶手?

生21:

不,我认为祥林嫂不是他杀。

师:

(笑)杀出程咬金来了。

好,你说说你的观点。

生21:

我认为祥林嫂是自杀!

生:

(一片哗然)

师:

讲讲道理。

生21:

(振振有词地)如果当初祥林嫂不从婆家逃出来,是不是也就不会改嫁?

生22:

(自发起立反驳)我认为还是会被迫改嫁。

——就是不改嫁,也会被虐待而死。

生21:

那她再到鲁镇之后,鲁四老爷家还是收留她的,不让她沾手祝福,她不沾手就是了。

——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生23:

这不是心理承受能力差与不差的问题,这是精神打击,比肉体折磨更痛苦!

生21:

捐门槛也是她自己要去捐的。

生24:

不捐门槛她会更痛苦。

生21:

那她沦为乞丐,也可以到鲁镇以外的地方去呀,幸许李镇、王镇什么的,还能让她谋到一份帮工呢!

生25:

你以为。

“天下乌鸦一般黑”,李镇会有李四老爷,王镇会有王四老爷。

(众生笑)

[经过一番激烈辩论,21号同学开始处下风。

师:

打住,请你们打住。

这其实已经牵涉到小说的一个重要问题——当时的社会环境。

你们说是不是?

生:

(齐)是。

师:

请大家把小说开头两小节齐读一遍,想一想当时是怎样的一个社会环境。

[生齐读。

生26:

当时是辛亥革命以后。

师:

你怎么知道的?

生26:

因为鲁四老爷大骂新党。

新党也叫“维新党”,辛亥革命前后,用它称呼革命党人和拥护革命的新派人物。

师:

注意到了课文注释,很好。

生27:

文中说“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我想是有深意的。

师:

什么深意?

生27: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而制作“福社”的却是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她们“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劳动。

师:

很好。

女人除了劳动,当时还要受到“三权”的统治,这“三权”就是,神权、族权、夫权。

女子有“七出”,也就是说七种被丈夫休弃的理由。

无子当然是一条,生重病也是一条。

你看,这是多么可怕的遭遇!

这样看来,祥林嫂之死是被杀是毫无疑问的了,不知道刚才那位同学还有没有意见?

生21:

(害羞地摇头)

师:

可是,元凶——我是说元凶——到底是谁,却值得大家认真地思考一下。

生28:

是封建礼教。

师:

为什么?

生28:

正因为有了封建礼教,鲁四老爷才会那么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地逼迫祥林嫂。

生29:

也正是因为有了封建礼教,柳妈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用迷信思想把祥林嫂往悬崖边推了一把。

生30:

还是因为有了封建礼教,祥林嫂教务长挣脱不了命运的绞索。

师:

祥林嫂和命运抗争过吗?

生31:

抗争过的。

师:

请你详细说说。

生31:

先是逃出婆家,到了鲁镇;后是头撞香案,抗拒改嫁;再又捐了门槛,试图赎罪;最后是问“我”灵魂有无。

师:

说得很好。

确实是这样,这一“逃”一“撞”一“捐”一“问”构成了祥林嫂追求生活、抗争命运的发展图。

可惜的是,她的追求最后是幻灭了,她的抗争当然也徒劳。

这是因为,封建礼教害人太深了。

正像丁玲同志所说的那样:

“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我提议,我们下一堂课公开审理“祥林嫂被杀”一案。

届时请同学们对包括罪魁祸首封建礼教在内的凶手提起“公诉”,并下达“判决书”。

生:

(跃跃欲试)

师:

这堂课就上到这里。

下课

李镇西老师讲《祝福》时间:

2005年3月25日星期五中午三四节

  内容:

《祝福》

  过程:

  李老师:

昨天晚上我们讲了下周是我们班的自治周,以后我们要多次搞这个自治周,不是自治州,是自己管理自己的自治周。

我发现余鑫有一个特点,喜欢同情弱者,他说你也掌握一门医疗技术好了。

好,接着说,我说了,班上要设置一个分置,量化一下。

一个星期过去了,看有多少分。

写好了没有?

我们欢迎汪老师给大家讲课。

  汪洋:

今天我们讲的是《鹊桥仙》,首先我简单地介绍一下作者,作者秦观,字子由,他是北宋著名的诗人,这首诗大家一定很熟悉,尤其是最后两句: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我们知道,传说中牛郎和织女一年才能见一次面。

这首诗里用得最好的一个字是传字,整首诗含蓄地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真挚爱情的向往。

我下面把这首诗读一下。

(汪洋读)谢谢大家!

  

  李老师:

你要领着大家读一遍。

  (汪洋领读)

  李老师:

读这首词觉得现代人真是幸福,发个伊妹儿,不用,打个手机就行了。

  (这是课前语文活动。

李老师称讲诗的同学是“汪老师”,体现了充分的尊重。

“传”字为什么用得好,学生应当有说明,李老师也没有点出来)

  我们今天学《祝福》,我想问哪些同学把课文完整地读过一遍?

还有同学没有读完。

还不到一半,不要紧的,读了一遍的同学再读一遍,没有读的这节课先看。

李老师想过在课前让你们读,但是想到你们负担比较重。

大家把让你们若有所思,或者有想法的地方做个记号,不认识的字查一下。

读了以后有什么问题也做个记号。

读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预计用三节课研讨这篇课文。

用二十分钟完成这件事情,读了以后书上要有读过的痕迹,李老师在这儿没有设置任何问题,你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受。

(严忠孝拿辞典)看,严忠孝去拿辞典了,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学生自读,李老师板题)

  (对李老师的这段话我很有感慨:

一个好老师对学生是理解的,尊重的。

当下不少课堂是要求学生快速浏览的,公开课甚至只有一两分钟的阅读时间,就要求学生迅速进入讨论状态,制造表面的热闹活跃。

好老师从容有气度。

  李老师:

可以准备一段发言,从全篇也可以,从某一个细节出发也可以。

我希望我们班每一个同学都能发言。

  (学生继续读)

  李老师:

好,很多同学都读了一遍,大家看李老师的书,里面有读的时候写的心得。

你看这当中虽然没有批语,我做了勾画。

我举一个例子,第10页最后一个自然段,第四行,“因为在  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

”我就想,这句话有它的意思,又比如12页倒数第二自然段:

“直着眼睛”,“日夜不忘”,我就划出来,假如我要发言,我就把它提出来。

14页倒数第四自然段,倒数第二行,“急得流泪”,我都勾画出来。

你们不一定画出这些,你们可以勾画出来你们自己有感触的。

我们这个时代习惯于形象化,越来越失去了阅读文学作品的品味,鉴赏,共鸣,这是人类的悲哀。

你要找结局,只有一句:

祥林嫂死了。

好了,我们来交流一下。

读这篇小说以后,我不知道同学们理解到什么程度,感受到什么程度?

你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哪位同学说一说,鲁迅的作品离我们比较远,有一些障碍,我想知道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读出些什么东西。

  (对于高中生李老师还能这样做示范阅读,真真是有耐心。

但这个指导是不是该在阅读之先呢?

李老师也很随性,有感受立马要说出来,这一点我也是。

性格使然。

风格了。

呵呵。

  小龙:

这篇文章我觉得鲁迅有些话我读不懂。

我觉得这篇文章像一部电影,先从现在说起,展示一个结局,然后产生一个回忆,是怎么发生的,他主要是用叙述,记叙很详细,例如他们的对话和行动,还有他对人形外貌的描写。

  李老师:

说得非常好。

我说他非常好有两个含义,一是他读懂了结构。

二是他读出了描写。

他原来不发言,现在小龙变大龙了,今天他第一个发言,而且说得很好,下一次李老师再出灵魂的搏斗的时候,你谈一谈怎么?

  (李老师的及时点评抓得准,及时鼓励很重要。

我听课经常发现有老师在学生发言后忘记叫学生坐下,或者不说学生答对了还是错了就一挥手让他坐下了。

学生显然是个配角。

  晓梅:

我读了以后第一感觉是愤怒。

而且还有对祥林嫂的同情,我愤怒的是当时制度的残酷及人情的冷漠,她的悲剧与当时的社会有很大关系。

  李老师:

比如--

  晓梅:

比如没有遵从他的愿望就把他嫁人。

就因为他是寡妇就歧视她。

他遭受了许多悲剧以后那些人不但没有同情而且对他嘲讽,如果人们不这样,安慰她,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诞生。

  李老师:

张长春。

  长春:

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是沉重。

  李老师:

我这儿追问一下晓龙同学,如果你用一个词,怎么形容。

  小龙:

他题目是祝福,他题目与表达的感情是不相吻合的。

  李老师:

你读后感觉?

  小龙:

我很平静。

  李老师:

他没有像晓梅一样深入人物内心。

不要紧,学了以后,就不平静了。

  长春:

虽然封建时代过去了,但是在农村依然占据人们的思想。

因为文中所描写的四婶,就是因为要避讳,祥林嫂是个寡妇嘛,所以就不允许他动筷子之类的,祥林嫂就不愉快,后来又回到她家里,四婶就更看不起她了。

在文中有一句话:

不迟不早,偏偏这时候死,可见是一个谬种。

祥林嫂后来想拿祭品,四婶就说,你放下罢,他就像受了炮烙似的。

这就描写了祥林嫂当时的心理状态。

人们不断地对他抱以歧视的眼光。

所以在这时候,祥林嫂的精神就彻底崩溃了。

后来她就麻木了,头发花白了,我读到这里就觉得正是这些把人逼向了绝路。

  汪洋:

我觉得是悲哀。

她不仅是祥林嫂一个人的悲哀,而且是整个社会的悲哀,那时候的人已经非常麻木了,对什么事情都没有想法了,就是那个短工对她的死都是很淡然的。

里面有一段: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我根本想象不出来,现在四十岁的人根本看不出来,而祥林嫂已经没有悲哀了。

她的眼睛转才显示出是一个活人,仿佛行尸走肉似的。

  李老师:

对,外貌上没有任何表情,实际上是说他彻底绝望了。

我们所说的对什么东西的诅咒都没有,可以说是--

  学生:

万念俱灰。

  裴丹:

这篇文章是鲁迅替祥林嫂写的控诉书。

我觉得是祥林嫂用一生的血泪写成的,她是一个非常质朴善良的人,勤劳能干的人,有吃有住的人,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

  李老师:

我插一句。

鲁迅说过,历来的中国人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想做奴隶而不得,另一种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祥林嫂是哪一种?

  (适时的资料补充,把思考推向更深处)

  学生:

想做奴隶。

  李老师:

对,他对于人的权利,自由是没有什么奢望的。

接着说。

  裴丹:

他丈夫死了,她就帮工。

后来再嫁,那时候再嫁是被歧视的,那些人专门用她的伤口伤害她。

小说中的我--我想不是鲁迅--被问,是不是有魂灵?

所以我想这是一个悲剧。

  李老师:

她控诉谁呀。

  裴丹:

控诉冷漠的社会。

  魏铭江:

我觉得是虚伪。

题目是祝福,所谓的祝福是指一种祭祀,但是从后面讲,魂灵有没有存在,“我”知识比较丰富都不知道,但人们却麻木地对不存在的人加以祝福。

  李老师:

我觉得他说得非常好,对天上的寄予祝福,对身边的人却充满冷漠。

  魏铭江:

所以我觉得人很虚伪。

  李老师:

实际上曾经嘲笑过她的人,将来也可以与她的下场一样。

同学们发表意见以后,我再把自己的意见提出来。

好,下课。

  板书:

  平静

  愤怒

  沉重

  悲哀

  虚伪

  (第一课时李老师主要是让学生交流初读文章后的感受。

并把学生的理解都板书出来,包括那个错误的理解。

可见为师的对学生的尊重。

  

  第二课时

  李老师:

刚才我们听课的老师关于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读错的字,刚才纤云应该读什么?

  学生:

纤。

  李老师:

刚才还有炮烙。

好,我们接着来交流。

我们请李文思谈一谈。

  李文思:

我读出了讽刺。

我觉得写法上是鲁迅一贯的晦涩,他揭示和批评了那个社会,让人们对那个时代不幸的人产生了同情。

我想祥林嫂的形象不是一个人或者身边的人形成的,他是整个社会还有传统文化综合造成的。

  李老师:

所谓不幸,是他自己愿意做但是做不到。

那这叫什么?

  李文思:

悲哀。

  黄咏:

我总觉得祝福之前与读之后的感受,读之前我想文章肯定写得很幸福的事情。

  李老师:

打断一下,这里的祝福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学生:

名词。

  李老师:

  (这里李老师有意识地在引导学生思考标题的意义。

学生读之前和读之后感觉不一样,原来是对“祝福”的词性理解不同。

  黄咏:

我觉得祥林嫂真是一个很善良朴实的人,但在社会里却被那些人嘲笑,对祥林嫂来说十分的不值,我很同情他。

  李老师:

刚才你谈到祝福,我就在想,题目与内容不是很吻合的。

那么鲁迅用祝福做标题和那有没有联系?

  学生:

有、

  李老师:

就是说,这一切事件的背景是在祝福的背景下发生的。

到年底这么一个背景,还有没有联系?

祥林嫂很多不幸的遭遇,他所受到的冷遇和嘲讽,都和祝福有关,祝福时他想做这做那,人家不要他做。

  朱雅兰:

我读了很难过,还有一些疑惑。

难过的是他很悲惨,他自己的孩子死了--

  李老师:

我想每一个有良知的人读到这儿都会难过。

  朱雅兰:

虽然说开始的时候人们都和他一样的难过。

但是我觉得第一次难过也不对劲,文章说“满足地去了”,这不是真的悲哀,而是满足自己的某种感觉。

但她非常勤快,第12页,四叔还是用了一句话,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我在想,她没有对不起大家,为什么要说不干不净呢?

还有第13页形容柳妈是一个善女人,但是我觉得一个善女人是不会去吓别人的。

  李老师:

我们给她鼓掌,她不杀生,但是杀了周围的人。

  (这一句很陡,不知学生听懂老师的意思没有?

  晓梅:

我觉得他本意是无意的,不能说他本人是有意的。

  李老师:

对,这就是鲁迅深刻的地方。

我没说你们就想到了,你们以后可以做鲁迅研究专家。

  王兰兰:

我读出的是惆怅,在那时,人与人之间难道真的就没有同情吗?

许多人嘲讽,包括主人家都用这样一种看电影的心态看她,还有她的婆婆把她弄回去,完全把他当牲畜买卖产。

  王卓:

我觉得特别孤独,仿佛有一个很大的箱子,把所有的人装进去,然后那些人又造了一个箱子,把祥林嫂装进去。

  李老师:

比喻得非常好,那个箱子是什么?

大家都接受了,谁不接受,谁就是另类

  王兰兰:

祥林嫂被接纳,有片刻的高兴,后来孩子死了,大家看笑话,她可以不理会他们,但他很想找个人倾诉,他看到一个小孩子就想到自己的孩子,但是没有任何人理解她,大家都在排斥她。

大家并没有想,你的孩子死了,你很难过。

  李老师:

那些人,你们也是母亲呀。

  王兰兰:

后来与柳妈聊,感觉到柳妈仿佛是关心她,后来看到柳妈的眼神,就想到柳妈可能提到他伤心的事情。

后来她听了柳妈的话,拿了那么多钱去捐门槛,她很希望大家体谅她,她不是一个肮脏的人,她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和大家一样的人。

之所以最后祥林嫂变成那样的人,就是在那种情况下,大家还不了解她,她彻底绝望了。

  李老师:

我注意到她提到的细节,她有过希望,在捐了门槛之后,她觉得我终于把自己换回来了。

他没有任何思想顾虑。

但是:

“你放着吧,祥林嫂”,因此她才像炮烙一样。

后面还有,听了这句话以后,也不敢再去取烛台,失神地望着,从坦然到失神,这个变化很明显。

我这儿要请舒畅提一个问题。

  (请一个有点思想深度的学生提问,目的是推进讨论)

  舒畅:

我读出了批判。

当时鲁迅说的妇人和现在的女人相比,现在的女人幸福多了。

中国古代的女人很不幸福。

她家的主人把鸣凤送给别人做小老婆。

  李老师:

大家听,他说,鸣凤比祥林嫂要高一些。

  舒畅:

他们共同的愿意,是当了奴隶,但是只当一个人的奴隶。

  李老师:

你刚才提出了一个疑问,鸣凤惨还是祥林嫂惨一些?

  舒畅:

差不多。

  李老师:

可你刚才说祥林嫂要惨一些。

  同学一:

我觉得不一样,鸣凤结过婚,与主人比较熟悉,她比祥林嫂要好一些,毕竟有人与他交心。

  汪洋:

我觉得鸣凤的命运比祥林嫂要好一些,她有过爱情,她爱老三。

  李老师:

老三是谁呀。

  学生:

觉慧。

  汪洋:

我觉得觉慧也是爱她的,她还享受过爱情。

还祥林嫂没有感情,她与第一个丈夫不知道,与第二个丈夫也只是交易。

  李老师:

对,别人说她交了好运了,这个交好运,不过是指有了一个依靠,并不是说有了爱情。

  晓梅:

鸣凤要勇敢得多,她敢捍卫自己的爱情。

她宁愿离开人世。

  李老师:

我来谈谈我的看法,他们两个是有一些不同,但有两点共同的,他们的地位都是一样的,所谓不同,鸣凤选择了自杀。

那我要说,祥林嫂是自杀还是他杀?

  (引出名著中相同地位的人的对比,意在更深地理解作品,也顺便带出了主题的讨论)

  学生:

都是。

  李老师:

什么都是?

哪些同学赞成自杀,哪些赞成谋杀?

哦,还有一种自然死亡,饿死等。

被谋杀的可能基本不存在。

实际上有两种情况,刚才我听张长春发言,他用了一个词,冻死街头。

这不是可能性的问题,书上至少提供了线索。

一般讲这篇课文都要问,谁杀死了祥林嫂?

我们说的杀是指有人把他逼上了绝路,大家先看一下,我们再统计一下。

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自由讨论)

  李老师:

现在我们统计一下,举手就知道了,哪些认为是自杀,举手。

(学生举手)多数,23个同学认为自杀。

还有13位同学认为是非自杀的。

两派把方位换一下,13位同学坐在这一边,认为不是自杀的坐这边。

(学生换地方)我们两边的同学都先准备一下理由。

我们先请认为自杀的这边陈述他们的观点。

  (我发现李老师上课是相当率性哈,不知道是不是事先安排好了,要是我们这样上,立马一锅粥。

  黄咏:

刚开始就问一个问题,人死以后有没有魂灵,我不跟她说或许,她就走了,我从她问话的角度讲,她有想死的欲望。

  李老师:

你们这边还有没有?

等他们发言。

  学生:

还有一句,死掉了的人会不会见面?

  晓梅:

如果她捐一个门槛就可以赎罪,但是没有,她就绝望了,死亡可以减轻自己的罪。

  李老师:

她这句话让祥林嫂产生了想法。

  学生:

不迟不早,偏偏在这个时候。

第七页上面有一句话,四叔说的,,可见是一个谬种,如果是自然死亡,就不能说是谬种。

  金薇:

他不是问我吗?

如果从法律上讲,她已经有自杀的动机,如果非亲非故,她不可能问这个问题,她现在也不是很把握自己的意见。

我这样一说,她觉得可能还有点希望,于是她就自杀了。

  晓梅:

偏偏两个字,就是说明他的死是突然的,如果是自然的,就不会惊讶。

  李老师:

下面访你们讲了。

  李翔:

我觉得如果她要自杀,应该在孩子死了以后就自杀。

那个时候她已经对生活绝望了,因此是自然死亡。

  戚西川:

我觉得她要死,就可以一头碰在墙上,后面说她老了,死了,我就觉得是老死的。

还有,前面祥林嫂问我,有地狱吗?

我就觉得她肯定想死,又怕死。

因为我觉得他对死充满恐怖。

  学生:

我就觉得不迟不早,偏偏在这个时候,她明知道习俗是说不能在那时候死的,而且这个时候他一定会为以前的丈夫与孩子进行祝福。

  李老师:

你提出这个理由是什么意思?

  学生:

魏铭江:

现在的人,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死。

而且说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就是说他找不到工作。

  余鑫:

我看到前面那句话,那里面提着竹篮,分明已经分明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这要饭都没自杀,就说明她不想死,那两天是冬天最冷的几天,她是一个乞丐,在街上没有地方住,应该是被冻死饿死了。

  李老师:

我理解余鑫的意思是她还想活,只是没吃的穿的。

  汪洋:

一个人要选择自杀的话,说明对生活非常厌倦了。

但是祥林嫂对生活已经完全麻木了,没有任何感觉了,所以我觉得她不会自杀了。

  李老师:

你刚才说,她对生活麻木了,生与死已经没有感觉了。

  汪洋:

但是为什么她以前不死,为什么现在去死?

而且她去问鲁迅,绝对不可能问这句话才死,还有捐门槛,正是怕死。

  郑毓秀:

先不说躯体,精神上是被封建礼教害死的,这群人全是被礼教害了的。

  李老师:

李运有什么说的。

  李运:

我从两个方面说,一方面从伦理,一方面从宗教方面说,从伦理而言,祥林嫂其实是一个普通而胆小的女人,不一定有勇气。

如果就从鲁迅这一句话里鼓起勇气的话,那后面还没有勇气。

只不过她死的不吉利。

如果她是自杀的话,大家还可能把她谈论一下。

从宗教来说,她比较信仰佛教,佛教教义是不能自杀的,如果自杀,对自己有很大的罪孽。

  李老师:

你从哪儿看出她信佛教?

  李运:

  朱雅兰:

其实我是有点中立的。

  李老师:

朱雅兰的发言往往有

  朱雅兰:

捐门槛是说明她信这个。

我觉得她的死不可能用自杀或者天然死亡来说,如果说自杀不可能,如果说冻死饿死也不可能,快过年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做善事,怎么可能让他饿死?

  李老师:

  金薇:

我首先反驳李翔,虽然儿子死了,但她对人世还有希望。

  李翔:

既然有希望,为什么自杀?

  金薇:

正因为有希望,后来四婶的一连串打击,他彻底绝望了。

过年的时候,每逢佳节倍思亲,他就趁过年的时候与丈夫与儿子见面。

  学生:

她说趁过年想和儿子丈夫见面。

但这些应该由有阴间支撑。

但是文章中说不清楚。

  李老师:

好,我说了。

他是怎么死的,我是不知道的,我不可能准确判断,我赞成丁玲一句话:

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他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他往死里赶,是一样给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或者说,祥林嫂是被逼死的,或者是被逼出去,结果找不到工作,冻死饿死了,或者逼她自杀了。

现在看是哪些人把她逼死了?

从柳妈到四婶都有。

这些人都参与了把祥林嫂逼上了绝路,你要找出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