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习题精选第八十二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5338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9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习题精选第八十二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习题精选第八十二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习题精选第八十二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习题精选第八十二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习题精选第八十二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习题精选第八十二篇.docx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习题精选第八十二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习题精选第八十二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习题精选第八十二篇.docx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习题精选第八十二篇

2019年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习题精选第八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曾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右图是毛泽东给蒋介石的回复电文原稿。

在该电文中,毛泽东()

有误

A、戳穿了蒋介石假和谈的骗局

B、指出了美帝国主义的阴谋

C、答应了蒋介石赴重庆的邀请

D、批判了国民政府的反动政策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相比,相同点是

A、政权组织原则

B、土地政策

C、军队性质

D、主要分布地域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

下图是1949年毛泽东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图片,毛泽东能够成为备受关注的《时代》周刊人物的原因主要是有误

A、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引发中国社会巨变

B、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C、开创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1974年,邓小平全面阐述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

他指出,“从国际关系的变化看,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着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

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

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

”这一理论表明中国政府()

A、抛弃阶级斗争思想来思考问题

B、外交方针和政策出现重大变化

C、突破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

D、从国际格局变化出发来调整外交战略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毛泽东机动灵活、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被人们赞叹为“用兵真如神”。

其典型是

A、打退国民党对中央根据地的三次围剿

B、四渡赤水,打乱了国民党得追剿计划

C、平型关伏击,取得抗战以来首次胜利

D、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③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

④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列宁晚年强调,要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使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必须

A、长久地坚持新经济政策

B、大力发展大机器工业和电力工业

C、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培养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各种专门人才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邓小平在1977年给中央的一封信中说:

“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

”从当时的背景看,他的主要意图是()

A、全面整顿国民经济,纠正“文革”中的某些错误

B、主张实行对外开放,大力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抵制“左”倾错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D、强调民主法制,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初步构想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歌曲《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歌词中的“圈”指的是()

A、开放海南岛

B、开放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

D、改革开放政策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家庭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C、我国土地所有制性质即将改变

D、农民将失去土地承包权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重用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1927年9月,毛泽东创作了《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这首词创作时毛泽东已

A、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B、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

D、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答案】:

【解析】:

第14题【单选题】

邓小平指出:

“1977年和1978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其主要原因是()

A、“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

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

【答案】:

【解析】:

第15题【单选题】

1927年9月,毛泽东创作了《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这首词创作时毛泽东已

A、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B、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

D、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答案】:

【解析】:

第16题【单选题】

列宁领导实行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领导实行改革开放,两者本质上的共同点是

A、发展社会生产力

B、允许私有制发展

C、采用先进科技

D、活跃市场经济

【答案】:

【解析】:

第17题【单选题】

《资本论》是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理论著作之一。

下列相关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恩格斯无私的经济援助是马克思撰写《资本论》的基本保证

B、《资本论》凝结着马克思、恩格斯的心血和汗水

C、恩格斯研究的第一手资料给马克思创作《资本论》提供了巨大帮助

D、《资本论》第二、三卷的内容都是由恩格斯亲自撰写的

【答案】:

【解析】:

第18题【单选题】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金融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答案】:

【解析】:

第19题【单选题】

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发表了重要演说。

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的这一演说的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

A、要坚决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统治

B、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然后去实行土地改革

C、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D、提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

【解析】:

第20题【单选题】

近期,欧洲某收藏者所收藏的一张第一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合影被高价拍出。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这张照片的价值在于它可以用来研究()

A、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历史

B、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

C、欧洲无产阶级联合斗争的历史

D、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的历史

【答案】:

【解析】:

第21题【单选题】

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

下列报刊或著作是列宁参与创办或写作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火星报》

②《国家与革命》

③《四月提纲》

④《论粮食税》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答案】:

【解析】:

第2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

材料二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而其第一步现在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而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材料三:

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

我们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较丰富,物价和货币是稳定的。

……我们对农民的政策不是苏联的政策,而是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材料一中,毛泽东当时提出了什么思想?

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它包涵哪些内容?

""

材料二中,毛泽东当时提出了什么理论?

毛泽东所指的中国革命的第二步是什么?

""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并提出要吸取苏联的教训,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毛泽东否定了苏联的哪些做法?

""

根据以上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程,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

【答案】:

【解析】:

第23题【材料分析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述】农民革命是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一生高度重视农民革命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贫农)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

没有贫农阶级(照绅士的话说,没有“痞子”),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到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

农民问题只是一个贫农问题……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材料二: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在土地改革过程中,毛泽东非常强调“普遍发动群众”、“整顿基层组织”作为土改的第一个阶段和“一个最基本的环节”,反对恩赐,……实现“土地还家”。

这种改革,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而是通过推翻旧政权,代之于人民政权,彻底砸碎旧秩序,重构了中国几千年的农村社会结构。

……我们已经在北方约有一亿六千万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要肯定这个伟大的成绩。

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

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

——龚云《毛泽东与中国农民问题》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对农民革命问题的主要认识。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有了哪些发展?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主要依据。

材料三中毛泽东认为应如何引导农民革命?

这一策略对中国革命有何重大作用?

【答案】:

【解析】:

第2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

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

”……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

“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

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

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

——《邓小平文选》第2卷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

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

分配的问题大得很。

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

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材料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概述材料一,二的内在联系。

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什么变化?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综合上述材料,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

这最主要反映了邓小平的什么品质?

【答案】:

【解析】:

第25题【材料分析题】

在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问题上,古今中外的政治家作出了各自的努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中国历史学家一向在褒贬品评人物,在临到秦始皇头上则觉得题材之大,牵涉之多,不容易随便处置。

他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如何可以不受谴责?

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能不加仰慕?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他(甘地)写道:

“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永远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取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不愿向英国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

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要高明的多。

”“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落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三:

1980年1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干部会议上说,八十年代我们要做的主要是三件大事:

一,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二,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三,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为什么黄仁宇认为对秦始皇的评价“不容易随意处置”,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印度“非暴力比暴力要高明的多”?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针对“三件大事”邓小平分别提出了哪些政策或方案。

请用一句话概括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地位?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