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5304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最新】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可用作保护气和制造多种用途电光源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2.“五月粽香飘万家”,能闻到粽香的原因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3.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小赵做了以下实验,不合理的是()

A.步骤①B.步骤②C.步骤③D.步骤④

4.如下图是X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X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A.X元素的符号为Mg

B.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3

C.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g

D.X原子失电子后形成的离子是X3+

5.新鲜芋艿(俗称毛芋)在去皮时会出现一种白色的汁液,在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贰,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止痒效果最好的是()

A.食盐水B.食醋C.米酒D.纯碱

6.归纳和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4Cl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类

D.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呈碱性

7.教材中的图表、数据等能给我们的学习提供许多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判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B.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某些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C.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表,是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依据之一

D.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判断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的数目

8.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食盐作为咸味剂B.食醋作为酸味剂

C.甲醛作为防腐剂D.小苏打作为膨松剂

9.下列各组离子在pH=10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Cu2+、NO3-、CO32-

B.K+、NO3-、CO32-

C.Ba2+、Cl-、SO42-

D.NH4+、Cl-、NO3-

10.下列图像与对应的表述相符的是()

A.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铜粉

B.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水

C.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

D.向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二、选择填充题

1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涉及化学变化的是(______)

A.棉纱织布

B.粮食酿酒

C.指南针应用

D.________

12.某同学在体检后发现体内缺少维生素C,医生建议该同学在饮食中需适量增加的食物是(______)

A.水果

B.植物油

C.牛肉

D.________

13.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新技术,该技术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发生反应,生成甲烷等物质,从而减少碳排放。

该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

A.纳米镍粒子的质量分数

B.碳原子的数目

C.氢元素的化合价

D.________

1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1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D.用________方法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15.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除杂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______)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鉴别化肥硫酸铵和氯化铵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除去Fe中的Fe2O3

加适量的稀硫酸后过滤

C

除去N2中的少量O2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D

鉴别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________

三、填空题

16.H、N、O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1)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________;

(2)能支持燃烧的气态单质________;

(3)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________;

(4)属于盐的物质________。

1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锅碗瓢盆”和“柴米油盐”中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厨房用品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

A.紫砂锅B.陶瓷碗C.塑料水瓢D.不锈钢盆

(2)下面是某校营养餐食谱:

主食米饭,配菜:

红烧肉、排骨汤,你认为食谱中还应添加________。

A.炒鸡蛋B.牛肉干C.炒白菜D.红烧鱼

(3)生活中常接触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其中的“碘”和“钙”应理解为________。

A.元素B.原子C.单质

(4)大家在田边看到农民正在使用化肥NH4NO3,于是联想到NH4NO3不能和熟石灰混合施用,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

四、简答题

18.据报道,全球每年浪费掉的粮食约有1000亿吨,其中,约300亿吨是加工过的食品。

如图是一包烤花生的图片,图中的脱氧剂在食品防腐保鲜,特别是对延长含高油脂食品的保质期有着重要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脱氧剂的作用原理是脱氧剂中的铁粉与氧气、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据此判断脱氧剂对食品具有防腐保鲜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a.脱氧剂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b.脱氧剂吸收水分,使食品保持干燥

c.脱氧剂吸收氧气,防止食品发生缓慢氧化

(2)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写出工业上炼铁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3)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清洁球,就是用不锈钢丝制作的,最好不要用来擦洗铝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金属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4%,防止金属腐蚀具有重要意义。

答出一种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________。

五、流程题

19.实验室里有一包含有NaCl和CaCl2两种固体的混合物,现准备将它们分离开,设计如下方

案.请完成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加适量试剂是________。

(3)在步骤④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六、推断题

20.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一种常用建筑材料,E为黑色固体,H为蓝色沉淀,这些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_,物质D的用途________。

(2)化学反应常伴有能量变化,物质B与水反应时会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写出E→G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4)写出D→F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__。

七、实验题

21.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仪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D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_,(选填装置编号)。

为防止气体从发生装置泄漏的必要措施是________。

(3)F装置有多种用途。

用于气体干燥、除杂时,气体应从________处进入(选填导管口编号)。

干燥二氧化碳时,瓶中液体可以是________;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时,瓶中液体可以是________。

八、科学探究题

22.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碱石灰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如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1

2

3

4

5

实验

现象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20天后镁条变黑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2中,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

(填编号)

(4)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_______。

23.小华同学在实验室中用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于是他对不变浑浊的原因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CO2既不与AgNO3溶液反应,也不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作出猜想)①澄清石灰水已经变质。

②制得的气体中除CO2外含有其他成分。

(实验探究)活动一:

为了验证猜想①,该同学做了一个对照实验:

把稀硫酸滴入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猜想①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活动二:

将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得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观察到有________产生,说明制得的气体中含有HCl气体。

(实验反思)制得的气体中含有HCl的原因是________;澄清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又是因为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除杂装置导管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

九、计算题

24.某氢氧化钠样品中混有少量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称取5g样品,加入27g水完全溶解后,缓慢加入稀盐酸,同时测定溶液的pH=7时,刚好用去10%的稀盐酸36.5g,试计算:

(1)将100g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2)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支持燃烧,不能作保护气和电光源,错误;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不能作电光源,错误;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充入灯泡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用作保护气和制造多种用途电光源,正确;D、二氧化碳既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不能作电光源,错误。

故选C。

2.C

【详解】

A、人们能够闻到粽香,与分子由原子构成无关,选项A不正确;

B、人们能够闻到粽香,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无关,选项B错误;

C、分子在不断运动,粽子中含有的香气分子通过不断的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粽香,选项C正确;

D、人们能够闻到粽香,与分子间有间隔无关,选项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

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加热时碳酸分解,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所以实验中不合理的步骤是步骤3,故选C。

4.D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3,表示原子序数为13。

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是铝。

其元素符号为Al,错误;B、由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无法确定其核内中子数,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错误;D、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失电子后形成的离子是X3+,错误。

故选D。

5.B

【解析】

A、食盐水不能和皂角反应,食盐水止痒效果不好;B、食醋中含有醋酸,能和呈碱性的皂角反应,食醋止痒效果最好;C、米酒中的物质不能和皂角反应,米酒止痒效果不好;D、纯碱显碱性,不能和呈碱性的皂角反应,肥皂水止痒效果不好。

故选B。

6.D

【解析】

A、对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不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错误;B、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酸与碱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错误;C、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NH4NO3中不含金属离子,但含有铵根离子,属于盐类,错误;D、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正确;故选D。

7.D

【解析】

试题分析:

A、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序可以作为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故正确;B、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某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可确定混合溶液的分离方法,故正确。

C、因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为生成物中是否有水、沉淀、气体生成,利用“酸、碱和盐溶解性表”可判断物质的溶解性,因此,“酸、碱和盐溶解性表”是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依据之一,故正确;D、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推断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中子数没有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现,故D错误。

故选D。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酸碱盐的溶解性;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8.C

【解析】

试题分析:

A.食盐具有咸味可用作咸味剂,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正确;B.食醋具有酸性,具有酸味,能用作酸味剂,具有调味的作用,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正确;C.甲醛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可保存生物标本,而不能作为食品防腐剂,错误;D.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可以使食品变得疏松,能用作疏松,正确。

故选C.

考点:

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

9.B

【解析】

pH=10的溶液中存在OH-离子。

A、Cu2+、OH-会结合产生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且铜离子的水溶液呈蓝色,错误;B、K+、NO3-、CO32-、OH-彼此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正确;C、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NH4+、OH-会结合产生氨气和水,不能共存,错误。

故选B。

点睛:

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在特定离子的颜色。

10.D

【解析】

A、根据化学方程式2AgNO3+Cu==Cu(NO3)2+2Ag,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铜粉,每加入64份质量的铜,会析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的质量会减小。

图示中溶液的质量是增大的且反应没有立即进行,错误;B、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水,溶液的质量应是不断增大。

图示中溶液的质量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大,错误;C、稀释稀盐酸时,溶液的酸性减弱,pH升高,但是不能升高到7,更不能大于7,图中溶液pH是一直升高,错误;D、盐酸的pH值小于7,滴加氢氧化钠时,溶液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到7,然后大于7,正确。

故选D。

点睛:

图像题要弄清横、纵坐标的含义,起点,终点及变化趋势是否合乎题意。

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变化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分析变化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是解答问题的基础。

11.B烧制陶器

【详解】

A、棉纱织布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指南针应用,只是指南针指针的运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烧制陶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补充:

烧制陶器。

12.A蔬菜

【解析】

A、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需适量增加,正确;B、植物油中富含油脂,不含维生素C,不需增加,错误;C、牛肉中富含蛋白质,不含维生素C,不需增加,错误;D、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需适量增加。

故选A;补充:

蔬菜。

点睛:

维生素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中

13.B元素的种类或纳米镍粒子的质量

【详解】

A、反应中,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质量分数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了改变,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碳原子的数目不变,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H2+CO2

CH4+2H2O,反应中根据化合价原则可知,反应前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反应后甲烷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错误;

D、反应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元素的种类不变;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故选B;补充:

元素的种类或纳米镍粒子的质量。

14.B加入物质甲或降低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

【解析】

A、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时要说明其温度,温度不确定不能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错误;

B、从图像可以看出,t℃时甲、乙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此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正确;

C、从图像可以看出,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相同质量的水溶解制成饱和溶液,所需乙的质量大于甲的质量,错误;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用加入物质甲或降低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方法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故选B;补充:

加入物质甲或降低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

点睛:

学会分析图像的方法,一般看转折点和曲线的走势,记住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15.C加热观察是否熔化

【解析】

A、熟石灰与硫酸铵和氯化铵反应都能生成氨气,不能用加入熟石灰研磨的方法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错误;B、Fe和Fe2O3都能与适量的稀硫酸反应,会把原物质(Fe)除去,错误;C、铜会与氧气反应,不会与氮气反应,所以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可以将氧气除去,正确;D、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分别具有热塑性、热固性,鉴别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可采用加热观察是否熔化的方法。

故选C;补充:

加热观察是否熔化。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6.N2O2H2O2NH4NO3

【详解】

(1)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氮气,化学式是:

N2;

(2)能支持燃烧的气态单质是氧气,化学式是:

O2;

(3)过氧化氢能分解产生氧气,化学式是H2O2;

(4)硝酸铵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组成的盐,其化学式是NH4NO3。

17.CCA2NH4NO3+Ca(OH)2=Ca(NO3)2+2NH3+2H2O↑

【解析】

本题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运用,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分析。

(1)紫砂锅和陶瓷碗无机非金属材料,不锈钢盆属于金属材料,而塑料水瓢是由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C;

(2)由营养餐食谱可知,从营养学的角度看,食谱中还缺少的营养素是维生素,还应添加蔬菜,故选C;

(3)“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钙、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A;

(4)硝酸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硝酸钙、水和氨气,NH4NO3和熟石灰混合施用会放出氨气,影响肥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H4NO3+Ca(OH)2=Ca(NO3)2+2NH3+2H2O↑。

18.4Fe+3O2+6H2O=4Fe(OH)3bcFe2O3+3CO

2Fe+3CO2铝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铝的进一步被氧化保持铁制品干燥(或涂油、刷油漆、镀其它金属等)

【解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和工业炼铁的原理。

(1)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化学方程式:

4Fe+3O2+6H2O=4Fe(OH)3;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铁能吸收包装袋中的氧气和水分,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故选bc;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CO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高温2Fe+3CO2;

(3)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清洁球,就是用不锈钢丝制作的,最好不要用来擦洗铝锅,其原因是铝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铝的进一步被氧化,用不锈钢丝擦洗铝锅会破坏氧化膜,影响铝锅的使用寿命;

(4)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是保持铁制品干燥(或涂油、刷油漆、镀其它金属等)

19.Na2CO3+CaCl2═CaCO3↓+2NaCl过滤HCl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详解】

试题分析:

(1)NaCl和CaCl2两种固体都易溶解于水,如果将它们分离,必须先转化为沉淀,,因为钠盐易溶解于水,所以应该把CaCl2转化为碳酸钙沉淀,故加入Na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Cl2═CaCO3↓+2NaCl通过过滤可以把难溶解于水的固体与液体分离

(2)因为向混合物A中加入了过量的Na2CO3溶液,所以溶液B中有剩余的Na2CO3溶液,要把它转化为NaCl溶液,故加入稀盐酸(3)蒸发时要用到玻璃棒,它的作用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考点:

物质的分离、化学用语、基本实验操作

20.CaCO3改良酸性土壤放出CuO+H2SO4=CuSO4 +H2O复分解反应

【解析】

本题是框图式推断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A-H是初中常见的物质,E是黑色固体,能与硫酸反应生成G,且G能与F反应生成蓝色沉淀H,则G是硫酸铜,F是氢氧化钠,E是氧化铜,D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所以D是氢氧化钙,A能高温反应生成B,B和水会生成氢氧化钙,则A是碳酸钙,B是氧化钙,所以C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因此:

(1)A是碳酸钙,化学式是:

CaCO3;物质D是氢氧化钙,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

(2)物质B是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会放出热量;

(3)E→G是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H2SO4=CuSO4+H2O;

(4D→F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21.集气瓶2KClO3

2KCl+3O2↑AD加入药品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和多功能瓶的使用,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D中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所以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收集装置是D;为防止气体从发生装置泄漏的必要措施是加入药品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F装置有多种用途,用于气体干燥、除杂时,气体应从长管(C管)进入,浓硫酸有吸水性,干燥二氧化碳时,瓶中液体可以是浓硫酸;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与一氧化碳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