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85245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docx

《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docx

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

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

合肥市红十字会

救护培训部王仰扩

合肥市红十字会开展现场救护培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的法定职责,普及现场救护知识,掌握自救互救技能,需要大家积极参与。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维护全体公民健康,提高各族人民健康水平列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

为了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兴旺,国家已把健康看做一个重要的社会目标。

为此,卫生部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66条)。

在66条中,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此外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灾害的救助中,也可以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多需要掌握健康知识和现场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从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红十字会开展救护培训和社会群众接受培训的重要性。

在卫生部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66条)中,现场救护知识是公民健康素养重要内容。

第20条指出,遇到呼吸、心跳骤停伤病员,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第25条指出,发生创伤性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时,应立即止血、包扎、固定骨折,慎重搬动。

第48条指出,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

第60条指出,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是一种基本技能。

第65条指出,抢救触电者时,不直接接触触电者身体,会首先切断电源。

第66条指出,发生火灾时会隔离烟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会拨打火警电话119。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救助现场,救助人员在紧急救助时,需要规范的救护技能,北京宣武医院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凌教授,依据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要求编了脍炙人口的现场救护知识常识口诀:

 发现生命先送水,未能饮水快补液;清理口鼻头偏侧,呼吸通畅式原则;臀部肩膀往外拖,不可硬拽伤关节;伤口出血靠压迫,夹板木棍定骨折;颈腰损伤勿扭曲,硬板移送多人托。

这易记易懂的救护知识口诀,必将在大地震中现场救护中发挥重要的救人并保障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作用。

可见,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突发灾害事件时,人们都必须掌握一定的救护知识和技能。

这也是合肥市红十字会在上级红十字会领导下,致力于卫生救护培训的目的所在。

第一部分现代救护基础理论

一、救护新概念

1、新概念:

•现代社会发展,人类生活模式结构更新;

•危重急症、意外伤害,多发生在工作、学习、生活现场,与医疗机构存在距离;

•需要向公众普及救护知识,使他们掌握先进的救护理论和技能,成为能够在现场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护的“第一反应人”;

•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为安全生产,健康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

2、为什么提出救护新概念

•人们一直将抢救危重病人及意外伤害者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医院和医生;

•对现场救护的重要性、可实施性以及相关知识与技能认识不足,往往使处于生死之际的病人丧失最宝贵的救命黄金时刻;

•提出现代救护新概念,就是让人们有能力利用好救命黄金时刻。

3、是应对现代社会生活向救护提出挑战的理念

•人的寿命延长,疾病谱变化,心血管病人增多;

•人的活动空间增大,交通、劳务中意外伤害增多;

•天灾人祸、地震、海啸、水灾、火灾时有发生;

•面对生命奄奄一息的心跳、呼吸骤停者,现代救护知识能够让救助者把握救命的良机;

•第44届联合国大会针对全球灾害严重,已影响到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问题,决定把重视安全生产、生活,加强向民众普及救援、救护知识与技能,定为“国际减灾十年”的重要工作之一。

4、对付无形杀手,呼唤预防和急救

•马季、高秀敏、候耀文心源性猝死震惊国人;

•悲剧提醒世人,生命弥足珍贵,又如此脆弱;

•吃得好,运动少,血脂高使心梗风险增加,患者快速年轻化;

•在我国,88%猝死是心室纤颤所致,很多人发病前感觉良好;发病时身边人不懂急救;

•发达国家的城镇第一反应人为1/8-15,人们广泛认同CPR和心脏除颤理念,培训广泛;

•美国每年心脏猝死占36%,80%发生在家中,抢救生存率28.7%,而我国只有1%;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呼吁预防:

一手抓高血压,一手抓胆固醇,是预防脑卒中和心肌梗死两个致残、致死疾病的关键举措;

•著名急救专家李宗浩呼吁普及“生命链”:

多培训一些具有急救理念,掌握“生命链”中“四个早”和急救技能的第一反应人,给猝死者提供生存的机会。

5、现代救护的特点

•在事发现场,对病人实施科学、及时、先进、有效的初步救护;

•第一反应人实施救护对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并争取有利的继续救治时间十分重要;

•在危重病人发病及受伤害的现场,只有抓紧救命黄金时刻,正确抢救才有可能挽救生命;

•现代救援系统EMS必不可少:

*第一反应人;*全天候的专业通讯系统;*院前现场救护及进行转运中救护的救治机构。

6、第一反应人firstresponder

•参加过救护培训,掌握救护知识、技能;

•获得培训相关证书,能够在现场为他人提供紧急救护;

•具有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志愿无偿为社会服务的助人精神;

•现代救护仅仅靠医疗部门是不够的,需要在大救援观念下建立一个第一反应人群体;

•病人身边的亲属、同事、同学,救援医疗服务系统人员,警察、消防员、保安人员及公共场所服务人员都应当成为第一反应人。

7、红十字会是现代救护工作的重要力量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红十字会工作十分重视,赋予其开展救护培训的重任;

•国家主席担任名誉会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担任会长,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和关注红十字会工作和公民的生命健康;

•社会、公众、国际驻华机构及在华人员都充分肯定红十字会举办的救护培训成效,对培训所颁发证书的权威性和认同性也予以承认。

二、现场救护须知

1、现场评估

•到达现场,通过感受、眼看、耳听、鼻闻判断现场有无异常情况;

•察看引起原因、受伤人数及有无生命危险,自身、伤者、旁观人群是否身处险境,现场可利用资源,需要何种支援及可采取的行动;

•保障安全,注意危险因素,如电源、有毒气体、救护者自身体力、水性及能力等。

2、判断伤情病情

•意识:

观察神志是否清醒,意识是否丧失;

•气道:

梗阻者不能说话及咳嗽;

•呼吸:

正常12-18次/分,危重者变快,变浅,不规则,叹息样或停止;

•循环体征:

看皮肤、黏膜颜色是否苍白或青紫,正常脉搏60-80/分,心跳骤停大动脉搏动消失;

•瞳孔大小及反应:

判断有无颅脑损伤,脑疝、脑水肿或药物中毒;

•检查全身有无开放性损伤,骨折畸形、触痛肿胀和活动性出血;有无表情淡漠、冷汗口渴。

3、现场救护五要素:

D、R、A、B、C

•Danger-危险,首先判断现场有无危险情况;

•Response-反应,立即呼救,观察伤者并施救;

•Airway-打开气道,压额、举颏,祛除异物;

•Breath-人工呼吸,立即吹气两次;

•Circulation-胸外按压30次,恢复循环。

4、现场救助生命的原则

•保持镇定、沉着大胆、细心负责、理智科学;

•评估现场,应确保伤者和自身的安全;

•分清轻重缓急,先救命,后治伤,果断施救;

•尽可能采取减轻病人痛苦的措施;

•充分利用可支配的人力物力,协助救护;

•尊重伤员,保护隐私;

•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尽量使用呼吸膜、面罩、医用手套、眼罩等)。

5、现场救护的“生命链”chainofsurvival

•是由第一反应人开始,至专业急救人员到场的抢救系列所组成的链,四个“E”-Early(早期)

(1)早期救援通道:

本人或第一反应人呼救,救援系统尽快赶赴现场;

(2)早期CPR:

第一反应人实施,具有重要的基础生命(basiclifesupport)支持作用;

(3)早期心脏除颤:

•CPR之前进行胸外叩击,具有机械除颤作用,有可能恢复正常心律,使病人得救。

如无效,立即进行心脏挤压;

•专业人员到场后,用随车心脏除颤器除颤;

•部分行业(民航)已开展培训使用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有利于病人复苏;

•心脏猝死本质尚缺乏全面解释,但室颤是最直接杀手。

如现场有AED,将2个电极片贴在胸部两侧开机,AED自动分析心律,有室颤时即自动除颤,只需三分钟即可使70%病人幸免于难。

(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专业人员赶到立即实施心脏除颤是内容之一;

•使用相应急救技术、药物等可靠的生命支持;

(5)对四个“E”的保障

•1-2%的公众掌握现场救护知识和技术;

•重点人群CPR培训;

•完善社区急救网络和急救医疗系统;

•足够的救护车和相应装备;

•急救社会化、结构网络化、抢救现代化、知识普及化是发挥生命链应有作用的基本保障。

(6)高润霖院士谈普及AED

•首都机场等处挂着印有心型标志的黄色小盒子就是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

•我国心脏猝死每年42/10万,绝大多数为室颤。

北京每年发生4万人,1/2在医院外抢救成功率<2%,使用AED成功率可提高到30-70%;

•该设备能自动识别是否室颤,如果是,则自动放电,非常安全;

•操作简单:

去除胸部衣服,拉红色手柄打开包袋,撕下两电极片上兰色薄膜,分别将电极放在右上胸和左下胸部,按动开关。

如是室颤就会自动放电,一次不行可做多次,成功后立即送医院继续救治。

不成功则立即做CPR,等待专业人员到达。

(7)从死神手里抢回父亲

•一位老人习惯于晚饭后到儿子家里转转。

一天,正准备抱孙子时,突然捂住胸口,叫声难受而倒在地上。

儿子跑过去呼叫不醒,脉搏消失,立即拨打120。

救护站嘱咐做胸外按压,这才想起在部队学过的CPR技术;

•十分钟后,救护人员赶到,经全力救治,老人得救了;

•事后,老人感谢救护人员,而救护人员说,是儿子及时实施CPR技术,争取到了院前急救最宝贵的黄金时刻。

如果失去这个抢救时机,再高明的医生也是无回天之力的。

第二部分现场救护五项技术

一、现场心肺复苏cadiopalmonaryresuscitation

1、对CPR的认识

(1)被称为三个“最为”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最为推崇的医学技术;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最为普及的急救技术;

•是针对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一种最为紧迫的救命技术;

•06年,曾庆红副主席亲自在CPR模型上作心脏挤压操作,并指示要高度重视培训。

(2)一项并不复杂的伟大医学贡献

•1958年,美国医生彼德.沙发petersafar研究了口对口呼吸具有可靠的人工呼吸效果;

•1960年,考恩kouwenhoven发现胸外挤压可以维持血液循环;

•Safar确认了联合应用两项技术的重要作用;

•CPR模型的发明,为普及CPR技术推波助澜;

•挽救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技术的普及,使得瞬间危及生命的人有了得到及时初步救助的可能。

(3)实施CPR的紧迫性

•人体内没有氧气储备,心脏一旦停跳,血液循环即停止,全身脏器就会缺血缺氧;

•人的大脑对氧气利用最多,达20%,缺血缺氧4-6分钟,脑组织即发生损害,超过10分钟,损害即不可恢复。

此时即使救活,也会成为植物人或严重智障;

•这4-6分钟,是急救的黄金时刻,是必须4-6分钟内进行CPR的原因所在。

(4)CPR终止时间的确定

•涉及医疗、社会、道德、法律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不论什么情况,终止决定权在救治医生,或抢救组的首席医生;

•国际公认,包括高级生命支持在内的有效连续抢救>30分钟,仍无自主循环则停止。

如果被救者基本情况较好,猝死是因为意外事故,尤其是溺入冰水之中,可延长抢救时间。

2、认识呼吸

•婴儿降生的第一声啼哭,是呼吸的开始,也是新生命的宣言;

•呼吸是吸进O2,排出CO2保障生命活动的吐故纳新过程;

•人一旦停止呼吸,生命即岌岌可危,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就是送去唤起生命的春风。

(1)呼吸的生理过程

1)呼吸系统

•呼吸道:

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