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4939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docx

《论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docx

论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

论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广西博白县顿谷镇盘古村小学

冯奕静

内容摘要: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框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这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难”问题,却长期得不到根本的解决,一直困扰着教育界。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缺乏改革与创新,这需要教师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去重新认真的审视这个问题,而且必须去思考去尝试改革与创新。

从教育发展的观点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有利于改变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传统的教学行为,纠正种种不良倾向,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改革与创新

Abstract:

thethesisteachinginprimaryschoollanguageteachingandeventheentirefoundationeducationframeworkplaysanveryimportantrole,saythisisthefactthatdoesnotdispute.Howeverthe"primaryschoolChineseteachingcompositionto,butnotthefundamentalsolution,long-termhavedoggededucators.Primarylanguagelackthecompositionteachingreformationandinnovation,thisrequiresteachersbaseduponpredecessorstoseriouslylookatthisproblem,andmustbetothinktotrytoreformandinnovation.Fromthepointofviewofeducationdevelopment,thethesisteachinginelementaryschoolinstudents'innovationconsciousnessshouldstrengthenthecultivationofbeneficialtothechangeofteaching,teachersandstudentsofthetraditionalteachingbehavior,correctvariousbadtendencyandconducivetoimprovingthequalityofthethesisteaching.

Keywords:

primarycompositionteachingsituationreformandinnovation

前言

从世界发展的趋势来看,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经济的社会,知识的创新与应用是其最根本的特征。

世界各国为了在未来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纷纷把自己的发展战略调整到科技教育上来。

它们不但加大教育投资的力度,而且对教育进行全面改革,这项改革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以最终达到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因为他们都清楚地认识到知识的创新是未来社会的竞争的基础。

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说的那样: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为适应全球性的竞争,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奏响了21世纪中国基础改革的进行曲。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关于作文教学改革的新精神、新理念、坚决摒弃传统的模式化作文教学的桎梏,高扬起个性化的旗帜。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深感到,儿童处在智力与思维的起始阶段,培养其创造个性的任务尤为重要,而小学作文教学又是培养小学生创造思维的最佳手段与途径。

因此,如何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目前作文教学中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多数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问题:

为什么小学生的作文会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呢?

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到哪里去了?

原因何在呢?

我认为原因就在于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作文命题脱离生活实际

纵观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实际,我们将会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活动并不是“真实的作文”,而是“编造的作文”,学生的作文活动不是出于一种表达的需要,而是为文而文,不少学生为了编造作文,学生仿、抄、改,这样生搬硬套的作文如何谈得上创新?

如在一次语文测试中,作文的题目是《我最尊敬的一个人》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不是捕捉身边发生的真人真事,写出真情实感,而是编造一些谎言不是写妈妈半夜三更还在织毛衣,就是写爸爸是在公共汽车上与小偷搏斗,甚至英勇牺牲。

………如此种种,不得不令人震惊,不能不让人反思。

作文教学呼唤真实,真实是创造个性的源泉,它能激发一个人不断发现新事物,产生新感受,获得新认识。

而小学生作文中的虚假现象是对真实的一种反叛,因而必将遏制小学生作文创造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

都不说自己想说的话,都不知怎样才能说出自己的真心话,而展示出的是与大家一样的自己,其结果只能是大众化机械化。

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作文命题常常和学生生活实际脱节,创新能力的培养便失去了源泉。

(二)、背作文、应付考试

为了应付考试,教学生背优秀的作文,这早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公开秘密。

由于以往大纲中只规定学生写简单的记叙文,于是有的教师布置学生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作文各背几篇,以应付考试。

有的教师还想出移花接木的“绝招”——教学生将背下来的作文进行改头换面地套用,以便一篇作文能应付多个题目。

这是一种典型的应试教育,这种做法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也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受到了人为的限制。

作文教学的目的,除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独特的发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由于作文可以走“背”这条捷径,并有可能获得好的成绩,于是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放松了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这样做不仅丢失了作文这块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窒息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而且助长了学生的投机心理,扭曲了学生的人格。

(三)、重模式,轻能力

在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

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不经意间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致造成学生作文因思维的简单僵化而形成的思维的公式化,语言的模式化,以及思想的板结化,这种模式在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压抑其独具匠心的棱角,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

最后作起文章来却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而且助长学生的少年的老成“八股”。

比如作文构思方面。

说表现爱国主义,大凡都要和共和国挂号―――不知看到谁先写了两名:

“纺织女工织着共和国的经纬”,“女排脸上挂着共和国的微笑”,于是一窝蜂地都来了:

“我妈妈在共和国的田野上劳作”,“我的爸爸在共和国的学校里上课”,“我在共和国的教室里上课”,……咳呀呀,我真担心,有一天学生会说:

“我早上吃的是共和国的奶水,晚上喝的是共和国的茶水.”据说这是深化主题,实则不是深化,而是简单化。

再如手法的雷同。

不知从那里看到这样的诗句:

“妈妈摇着纺车,摇着日月,摇着辛酸,摇着希望……”于是我们的学生又一窝蜂地写道:

“儿童排着积木,排着憧憬,排着明天,排着理想……”,“一个红领巾在擦着墙上的污点,把校园擦得漂漂亮亮,把人的心灵擦得漂漂亮亮……”如此“两段式”遵循着同一思维轨迹,同一训练方式,得以代代相传,阵阵相同,于是一种僵固的思维定势,就这么无意识的形成了。

小学生作文始于模仿无可厚非,但不能止于模仿,止于模仿便误入沼泽。

(四)、重书面,轻口头

作文教学应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训练两个部分。

写和说都是表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然而现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过分强调书面作文,对口头训练则置之惘然。

这种“重文轻语”的倾向,导致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普遍下降,甚至影响人际交往。

就说我那班的学生吧,有几个同学书面表达文采斐然,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文字,每次作文都得优,然而一到口头说话,例如讲解题目或班会课发言,则结结巴巴,条理不清,语句不顺,听来也烦。

这种现象归根到底还是与小学“重书面,轻口头”的作文教学分不开。

(五)、重课堂,轻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每一个学生的生活都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

只有留心观察,积累了生活中的宝贵材料,学生才会“有事可写”。

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然而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为了学生安全,学校、教师不得组织春游、夏令营、外出参观等校外活动,谁审批、谁组织谁负责,更不用说组织学生去那些为学生免费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了。

学生进了校园如同小鸟关进了笼子,什么游戏都不能做,生怕学生出什么问题老师自己受连累。

这样致使小学生天真好动的天性受到扼杀,整日只能重复着单调的学生四部曲:

上学——放学——写作业——睡觉,即使是节假日,学校也得按上级指示与学生及家长签定安全责任书,以限制学生的假日活动——即最好哪里也别去,就呆在家里写作业。

长此以往,学生几乎与世隔绝,又怎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呢?

(六)、精批细改,忽视主体

学生作文评改,目前仍未摆脱以教师评改为主的窠臼,没有发挥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没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写作规律,提高写作兴趣和水平,因而收效并不明显。

由于传统观念作祟,人们长期的思维定势,学生作文,老师评改,天经地义。

相当多的学校领导和家长迷信精批细改,使得教师既厌恶精批细改,又不得不操持精批细改的方法。

二、小学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究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教学方式的总和。

小学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作文教学过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这个总体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教学方式。

为了达到这个总体目标,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广积素材,丰富文库

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写作文,有不少人不是套用作文,抄袭作文,作文无中生有,胡编乱造,无病呻吟,就是望题兴叹.分析这些现象不难看出,学生畏惧作文,究其根源就是缺少积累。

要解决作文难的问题,本人认为必须从积累抓起,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1、知识积累

俗话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

所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十分重视课内外阅读。

(1)、课堂教学注重积累

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的关键要靠背诵对文笔优美、立意新颖的文章,要熟读、吟诵、背诵,并勤于做读书笔记,写随笔、勤积累才能将其化为自己的语言。

在小学语文课中,不论是意境优美的散文、含蓄隽永的诗歌,还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学生写作的典范。

因此,教师平时注意要求学生不能只是泛泛而读,要深入进去用心读,且多读、多背,以读取代繁琐多余的分析和问答,以背取代机械的抄写和练习,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渲染。

(2)、课外加强阅读积累

鲁迅说过:

“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因此,要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图书,相关的报纸杂志以及让学生把自己的图书“贡献”出来放在班级“图书角”中,并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多读课外书籍,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

为调动学生读书积极性,可以举办读书读报活动,如“成语接龙”、“歇后语接龙”比赛、故事会、演讲会、朗读会等,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生活面、知识面、信息面。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注意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指导学生在专门的本子上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学习其中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材料仓库。

要求学生坚持利用每天的晨读课或午读课,朗读背诵自己积累的内容。

这样在不知不觉的课外阅读中,丰富了写作素材,增强了自主作文的能力。

2、观察生活、注重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一个作家没有生活的体验,写不了好的作品;一个演员没有生活的体验,演不出好戏;一个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好的作文。

只有让他们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在各种活动中动脑、动情、动手,才能积累作文的感性材料。

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的。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学生写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

“文章犹如溪水,泉眼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联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家里的人和事,学校的各项活动,五彩斑斓的大自然等等,都是学生习作的好素材,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留心观察生活,多参加实践活动,才能积累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

(2)、指导观察活动

指导观察活动,首先要在观察前向学生交代清楚观察对象、范围和任务,让学生知道观察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我还特别注意在学生观察后,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以多种形式练习说话。

如初步观察说、按顺序观察说、、小组互说、整体练说,还有在老师指导下用生动的语言说等等,并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评说。

这样引导学生积累,学生才会对要写的内容和要求更加明确,思路更加开阔,下笔才会有神。

(3)、课外练笔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

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可以成为学生笔下的话题,但生活又是瞬息万变的,闪光的素材要捕捉否则就会失之交臂。

自己还浑然不知。

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写日记,周记,作读书笔记等等。

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作文时思路就宽广了。

3、情感积累

“情动而辞发”,情是文章的灵魂。

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

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学生才会乐于写,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有感染力。

如何引导学生“积累”情感呢?

一条途径是多读名家名篇。

另一途径是丰富孩子们的生活,让孩子热爱生活

(二)、拓宽渠道,提高学生自主作文的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

学校应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教师要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从优化作文教学的环境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认识生活,练习表达,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

1、在训练的时间上,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的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

学生的习作冲动绝不会只等到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把学生的习作规定在作文课上,学生也许因为缺乏兴趣而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

因此,教师应灵活掌握学生作文时间,改变过去两节课定时作文的教条安排,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就及时地纪录下来。

作文课上,再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训练空间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自主作文的积极性。

(1)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供写作的素材,指导学生进行续写、改写等,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如在《乌鸦和狐狸》续写中,有的学生写了乌鸦受骗后用尖刺当做肉,让贪心的狐狸上当;有的学生写了狐狸又去骗乌鸦大婶嘴里的肉,被曾经受骗的乌鸦识破,狐狸的阴谋落空;有的学生写了乌鸦家族为了维护家族的声誉,集体讨论,设计惩罚狐狸……(2)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征文比赛。

如在教师节开展“老师,我对您说”征文比赛。

再如“快速作文比赛”,规定作文内容,看谁写得又快又好;“最佳描写比赛”,让参赛者各自写出指定同学的外貌,看谁描写的最象…….(3)积极鼓励学生尝试写儿童诗、童话等。

(4)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加强应用文训练。

如写表扬稿、请假条、留言条、书信等,为产品写广告词,为学校设计形象语,为班级撰写班训等。

(5)利用手抄报、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等活动阵地,刊登、朗诵学生的优秀作文,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鼓励学生自当编辑,将自己的优秀作文汇编成册,定书名、画插图、绘花边,请老师、家长题词、写序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3、大胆想象、激发情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

“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黑格尔也说:

“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大胆想象是创新的翅膀。

如:

我在上《凡卡》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学完课文、理解课文之后,我出了一道作文题《凡卡的梦》,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合理想象。

想象凡卡睡熟以后,做了一个怎样的梦;想象凡卡的爷爷收到了他的信,把凡卡接回乡下时的情景,凡卡是多么高兴;也可以想象凡卡回到乡下以后,怎样跟爷爷一起过着快乐的生活的情景。

平时经常进行这样想象的作文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写作能力,激发情趣,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自主作文的质量。

(三)、强化创新思维训练,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

这与学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1、命题求新训练

教师应具有开放意识。

将习作命题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题目,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话。

有一次作文训练项目是写一种自己喜爱的植物。

可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虽然见识了许多植物,但是他们却没有留心观察这些植物。

如果就这样单纯地将题目给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很难。

上课伊始,我从近阶段的饮食入手,和他们聊起蔬菜。

他们分别说出了自己喜欢吃的一些蔬菜。

我问他们为什么喜欢吃这些蔬菜?

他们根据各种蔬菜的特点又谈了蔬菜各自的作用。

我接着说这些蔬菜不仅给人带来了许多营养。

而且许多同学都很喜欢,你们想不想进一步了解这些蔬菜。

于是请同学回去仔细观察这些蔬菜,然后将自己喜欢的蔬菜带回来与同学们一同交流。

第二节课学生带来了各种蔬菜并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他们从颜色、形状、特点等介绍了自己所认识的蔬菜,甚至有的将蔬菜的味道都讲了出来。

于是我便顺水推舟地说:

“大家对蔬菜了解真不少,今天就请大家选择自己喜爱的蔬菜,自拟题目自选题材,写一写蔬菜。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我们写的文章是给读者看的,题目是文章的题眼,一个好的标题,就能一下子抓住读者吸引力,可见标题的重要了。

所以像这次作文,学生摆脱了那种单纯命题的作文要求,焕发出强烈的自主命题意识,他们所定的作文题目非常新颖:

《蔬菜王国的故事》、《谁的营养高》、《会说话的红萝卜》、《诱人的草莓》…….

2、选材求新训练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创新作文需要有创新题材。

对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要写得有新意,就必须注意创新材料的选择。

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话题可以选择的材料很多,有个同学选用了这样的三个例子:

高射炮可以把飞机打下来,打蚊子就远不如用蝇拍;拳头可以致人于死命,而跳蚤则只能是自己吃亏;人干渴于沙漠之中一口水能够救命,而所携带的千斤黄金则只能成了累赘。

这里三个实例可谓生动通俗、新鲜活泼、寓里于趣味之中,道理论述得清楚明白,而且没有一点空泛说教的味道。

就是同一题目也可以多角度选材。

如写《我的妈妈》,大多数学生只是写妈妈怎样关心自己的事,往往千人一面。

因此,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

3、立意求新训练

个性化创新作文,重在思维的独特个性。

个性思维,体现在立意出新,就需要打破陈旧的认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要用正确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使其作文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次选拔创新要有独特的角度。

如写作《我最尊敬的人》,不少学生会写一个班上刻苦学习的同学,或是敬爱的一位老师等。

如果能换一个角度立意,写生活中一个爱管“闲事”的老人,平时言语不多,不讨人喜欢,但却在关键时刻,他为了维护群众的利益,敢于同坏人作斗争,则就比较能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富有时代气息,从全新的角度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素质。

(三)、转变评改方法,培养自改能力

怎样的作文评改方法才能尽可能地促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要树立作文能力在自改中提高的理念,帮助学生掌握自改的办法。

实践证明,教师批改作文的收效不大,学生关心的是分数,对教师精心批改的地方则不大看;教师精心批改,又使教师不堪重负,不得不减少作文的次数而为之。

大家都明白,作文是自改出来的,不是教师改出来的,同时,没有写作一定的量,就没有作文质的飞跃。

为了保证一定的作文训练量,就必须教会学生自改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修改加工作文。

学生修改作文,教给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组织好自改也是十分关键的,既不能让学生凭兴趣胡改,也不能让学生之间因为改作文闹矛盾。

学生自改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自己修改、同学互改、组组互改、班班互改等。

不管哪一种形式,刚开始时宜粗宜慢,稳步提高。

教师指导学生自改要全程监控,不能因为学生自改,而忽略自己的职责,或是借自改之名,行偷懒之实。

(四)、完善激励机制,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

学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只有获得这种欢乐,才能激励他们再行动的动力。

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完善哪些有效的激励机制呢?

1、分数激励

作文评分中的一个普遍的问题是评分太紧,总觉得作文不像数学,很难打高分,更难打满分。

相当一部分学生成了习作中的“贫困户”——长期处于60—70分之间。

差生的作文分数不及格,更是司空惯见的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主张实行高分政策。

分数是教师判断学生作文质量优劣的一个标志,也是鼓励学生作文的一种动力。

给学生作文评分时我把学生作文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划分三个等级的分数段,对中、差等级的学生作文给予分数倾斜,激励后进生写好作文。

如有位学生写《我的家乡》,把家乡的很多变化像记流水帐一样写出来,平铺直叙,没有重点,我给他60分,并在作文上写上眉批,当面指导他进行修改。

他第二次交来,作文明显好多了,我给了70分,他看见了进步,尝到了积极进取的甜头。

出乎我的意料,他第三次写出的作文达到比较高的水平,我给予85分。

从此以后,他养成作文认真选材、注重修改的习惯。

2、评语激励

由于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作文的过高要求,再加上教师评语的生硬、刻板,模式化、概念化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觉得作文是一件很难的事,很苦的事。

其实,小学生写作文只是初学初练,他们的作文多半是半成品,缺点、毛病自然很多,这是很正常的。

我们不能用文学的标准去要求学生。

学生每次完成作文之后,都有希望得到老师肯定和表扬的心理。

激励性的评语能鼓励学生奋发向上,据说一位著名的作家在给他小学语文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

是您多次在我的作文评语中写下激励我不断努力的话,我至今还记得您说我会成为作家的话,是你的话让我做起了作家梦,没想到现在梦成真了,我要感谢您的鼓励。

这就是作文评语的魅力。

有时老师在学生作文中写下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所以在作文评语中要多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

如:

“这次作文通过你自己认真的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