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公共卫生学重点与考点11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4814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公共卫生学重点与考点1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兽医公共卫生学重点与考点1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兽医公共卫生学重点与考点1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兽医公共卫生学重点与考点1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兽医公共卫生学重点与考点1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兽医公共卫生学重点与考点111.docx

《兽医公共卫生学重点与考点1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公共卫生学重点与考点11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兽医公共卫生学重点与考点111.docx

兽医公共卫生学重点与考点111

兽医公共卫生学重点与考点第一篇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重点与考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P9):

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P9)1、非生物部分(无生命成分,即无机环境);2、生物部分(有生命成分,即生物群落。

3、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P11)主要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种。

4、食物链、食物网、生态金字塔的概念(P12)食物链:

是生态系统中以食物营养为中心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连锁关系;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取食关系错综复杂,使生态系统中各种食物链相互交叉、相互联结,形成网络,称为“食物网”。

生态金字塔:

生态系统中,把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每个营养级的有机体个体的数量、能量及生物量,按营养级的顺序排列起来并绘成结构图,称为“生态金字塔”。

5、生态平衡的概念(P16):

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流、物流、信息流的传递,达到了互相适应、协调和同意的状态,处于动态平衡中。

6、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P17):

1、物种改变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2、环境因子改变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满目开荒、资源利用不合理、环境污染);3、信息系统改变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7、臭氧层破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P21)1、皮肤癌增多;2、大气光化学氧化剂增加;3、免疫系统的抑制8、微生态系统的功能(P29)1、营养作用:

1)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2)促进抗营养因子的转化和脱毒;3)提高低质饲料的营养价值;4)合成微量营养物质。

2、微生态系统的免疫抗病作用:

1)竞争性排斥有害微生物;2)产生抗菌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3)免疫增强作用。

第二篇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重点与考点1、环境的基本特性(P67):

1)整体性;2)有限性;3)潜伏性;4)不可逆性;5)持续反应性;6)灾害扩大性2、环境污染的概念(P69):

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3、公害的概念(P70):

是指凡污染和破坏环境而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及公司财产等造成的危害。

4、环境污染物的分类(根据污染物的性质来分类)(P76):

生物性污染物、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还有成分复杂、难以分类的其他污染物。

5、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概念(P77):

是指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恩能够够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能沉积

到地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

6、兽药污染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P79):

1)对水环境的影响;2)对土壤环境的影响7、优先污染物的概念(P79):

是指在众多的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

8、生物浓缩的概念(P87):

是指生物机体或出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使生命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

9、生物积累的概念(P87):

是指生物从周围环境和食物链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度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

10、生物放大的概念(P88):

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的同一条食物链上,高营养级生物通过摄食低营养级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内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加的现象。

11、环境化学污染物对机体的联合作用(P90)1)协同作用2)相加作用3)独立作用4)拮抗作用12、靶器官的概念(P96):

是指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并不对机体的所有器官产生同样的毒性作用,而只是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性作用。

13、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P98):

1、环境污染对健康的病理损害作用:

临床作用、亚临床作用、三致作用(包括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致畸作用)、免疫损伤作用、激素样作用;2、环境污染引起的人类疾病:

传染病、寄生虫病、职业病、地方病;14、三致作用(包括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和致畸作用各自的概念)(P99)1、致癌作用:

是指导致人或哺乳动物患癌症的作用;2、致突变作用:

是指导致人或哺乳动物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作用;3、致畸作用:

是指作用于妊娠母体,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导致新生儿或幼小哺乳动物先天性畸形的作用。

15、环境污染的控制(P115)1、治理工业“三废”:

1)工业企业合理布局2)改革工艺、综合利用3)净化处理2、预防农业性污染:

1)合理使用农药2)加强污水灌溉农田的卫生管理3)防止畜禽养殖污染3、预防生活性污染4、预防绞痛性污染第三篇人兽共患病的监测与控制重点与考点1、人兽共患病的概念(P121):

是指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即人类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互相关联的一类疾病)。

2、人兽共患病应符合的条件(P121)1)病原体是微生物或寄生虫,如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或各种寄生虫等;2)同一种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能使人和某种(或多种)脊椎动物感染或发病,并可以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相互或单向传染;3)病原体在人和动物之间的传播方式可以是直接接触性的,也可以是间接接触性的。

3、人兽共患病分类(按照病原体储存宿主的性质)(P121)

1)以人为主的(人源性)人兽共患病;2)人兽并重(互源性)人兽共患病;3)真性人兽共患病;4)以动物为主的(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

4、人兽共患病的分类(按病原体的生活史进行分类)(P122)1)直接人兽共患病2)媒介性(中介性)人兽共患病3)周生性(循环性)人兽共患病4)腐生性(腐物性)人兽共患病。

5、自然疫源地的概念(P130):

有些疾病的病原体、传播媒介和宿主动物在自己的世代交替中无限期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组成独特的生态系统,其自然维持平衡状态,不依赖人和家畜的参与,其所处的地域称为自然疫源地。

6、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P136)1)流行特点:

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对本病易感,但自然界中的易感动物主要是犬科和猫科动物,以及翼手类和某些啮齿类动物;病犬和带毒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受该病毒感染的野生动物可攻击犬和其他家畜,病犬和其他病畜又成为人和其他动物的传染源;其主要以直接接触的方式传播,主要通过被患病动物或携带病毒动物咬伤、抓伤、舔吻或皮肤黏膜接触病毒而感染,还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胎盘感染。

2)防控措施:

预防:

捕杀野犬,对警犬、家犬及实验用犬应进行登记,做好预防接种,对患病动物、可疑动物和被狂犬咬伤的家畜应立即扑杀;对特殊职业的人和家犬、家猫进行定期预防接种;治疗:

对人采取对症处理和治疗,对动物采取扑杀后无害化处理,若有人被犬、猫或野生动物咬伤、抓伤应立即进行彻底的伤口处理和消毒处理,并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

7、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点(P142)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在荒野地区的野生温血动物间流行,人畜进入后才成为疾病链条中的成员;主要传染源是带毒动物,病人或隐性感染的人不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节肢动物(主要是蚊子)叮咬传播;其流行具有严格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夏末秋初;在心流行区,本病的发生无年龄差异,在老流行区,发病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的儿童。

8、牛海绵状脑病的病原特点、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P148)本病主要发生于牛,成年牛多发,奶牛比肉牛易感;病原体在动物体内的分布以中枢神经系统最高,其次是脾脏或淋巴结等淋巴器官;其传播方式主要为水平传染,人可能因使用病牛的肉、内脏或脑等而引起感染,本病呈地方性散发,无季节性。

9、人兽共患革兰氏阴性细菌病(鼠疫、布鲁菌病、沙门菌病、大肠杆菌病)各自的病原体和流行特点(P150、P151、P152、P154)1)鼠疫:

鼠疫耶尔森菌;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在特定生态系统的野生啮齿类动物中循环,人得鼠疫也来自疫源地野生动物;我国已知的油17中啮齿动物为鼠疫菌的储存宿主,有11种节肢动物为鼠疫菌的传播媒介;在鼠疫自然疫源区该病可从鼠传到其主要寄生蚤再传于人,也可经皮肤伤口和口腔黏膜使人感染。

2)布鲁菌病:

布鲁菌;本病的传染源是患病动物及带菌者,以妊娠母畜最为危险,它们可在流产或分娩时可将大量布鲁菌随胎儿、羊水和胎衣排出;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消化道但也可经呼吸道吸入气溶胶或破损皮肤与感染脏器的直接接触感染,吸血昆虫可传播本病;动物的易感性岁性成熟年龄的接近而增高;人得传染源主要是患病动物,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互相传播。

3)沙门菌病:

不同种沙门菌(包括伤寒、副伤寒和其他一些以肠炎为特征的沙门菌感染);患病畜禽是本病的传染源,其次为受感染的鼠类和其他野生动物;带菌的食品加工或零售人员也是重要的传染源,食物传播史人类沙门菌感染的主要途径;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多见;本病在畜群中发生后,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

4)大肠杆菌病:

致病性大肠杆菌:

人、猪、牛、羊、马、兔、家禽等动物对本病均易感;其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儿童、幼畜及带菌的人、畜,病原菌随粪便排出,污染食物、饮水、饲料和周围环境而引

起传播;人主要通过污染的食品、饮料及用具等经消化道感染;一般多见于夏、秋两季。

10、人兽共患革兰氏阳性细菌病(炭疽、链球菌病)的病原体(P159、P161)1)炭疽:

炭疽芽胞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体两端平直呈竹节状,无鞭毛;该菌在病畜体内和未剖开的尸体中不形成芽孢,但暴露于空气和适当温度下能在菌体中央形成芽孢;2)链球菌病:

链球菌的种类繁多,其中一部分对人和家畜有致病性,该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呈圆形或卵圆形,常排列成链,链的长短不一,短者成对,或由4~8个菌组成,长者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多数无鞭毛,需氧或兼性厌氧;多数致病性链球菌的生长要求较高,在普通琼脂上生长不良,在血琼脂中生长良好。

11、人兽共患原虫病—弓形虫病的病原体和防治措施(P189)病原体:

龚地弓形虫防治措施:

1)加强对人、家畜、家禽、实验动物、伴侣动物、经济动物和野生动物的弓形虫病的检测,一旦发现阳性或可疑者应及时隔离治疗;2)加强畜禽屠宰加工过程中弓形虫的检验,发现病畜或其胴体和副产品必须予以销毁;3)加强粪便管理,防止猫粪便污染环境、食品、饮水和餐具等;4)开展卫生科普教育,主意个人饮食卫生,肉类应充分烧熟煮透,不食生肉、生蛋和未消毒的乳,孕妇不接触猫;5)治疗应用磺胺类药物治疗。

12、人兽共患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特点(P195)感染的人、家畜和野生动物是传染源,本病多发生与夏秋季节,人群普遍易感;主要经皮肤接触。

疫水而感染,也可因饮用含有尾蚴的生水或接触有尾蚴的露水而感染13、人兽共患绦虫病—猪带绦虫病和猪囊尾蚴病的流行特点(P201)猪带绦虫病人是唯一传染源;人感染猪带绦虫主要因食入汗囊尾蚴的生猪肉、未煮熟猪肉或肉加工中生熟不分造成交叉感染所致;人体感染囊尾蚴的方式有3钟:

体内自体感染、体外自体感染、异体感染。

第四篇动物防疫检疫与食品安全重点与考点1、动物防疫的概念(P213)。

动物防疫就是指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2、动物防疫的任务(P213)动物防疫的任务包括平时的预防措施和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

平时的预防措施:

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疫病的传入2)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畜禽的抗病能力3)拟定和执行定期预防接种和补种计划4)定期消毒、杀虫、灭鼠,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搞好环境卫生5)加强动物检疫,以便及时发现并消灭传染源和病原体6)进行疫情的检测、分析和预报工作,以便有计划地进行疫病的净化、控制和消灭工作。

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1)及时发现、诊断和上报疫情,及时通报邻近单位和地区做好预防2)迅速隔离病畜禽,污染的地方随时消毒,对重要的疫病应采取封锁、扑杀、销毁等综合性扑灭措施3)用疫苗进行紧急接种,对病畜进行合理的治疗4)对病死和扑杀的畜禽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3、消毒的种类(P225)预防性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4、常用的消毒方法(P226)1)机械性清除2)物理消毒(阳光和紫外线、高温消毒)3)化学消毒4)生物热消毒法5、疫苗免疫接种的分类(P229)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6、疫苗免疫接种的方法(8种)(P229)注射法、刺种法、涂搽法、点眼或滴鼻法、口服法、饮水免疫法、浸嘴法、气雾免疫法7、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P233)疫苗的免疫结果,受接种方法、接种技术、疫苗保存、运输条件和接种动物本身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8、扑灭疫情时的措施(P238)1)报告疫情2)隔离3)封锁4)扑杀5)病畜禽尸体的处理9、动物检疫的概念(P245)动物检疫是指为了防止动物疫病传播,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由国家法定机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动物、动物产品的法定检疫对象进行认定和处理的行政许可行为。

10、动物检疫的作用(P248)1)监督作用2)防止患病动物和染疫产品进行流通3)消灭某些疫病的有效手段4)维护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对外贸易11、动物检疫对象的概念(P252)动物检疫对象是指动物检疫中各国政府或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应检疫的动物疫病12、动物检疫的分类(P257)1)产地检疫2)屠宰检疫3)检疫监督4)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动物检疫5)检疫审批13、动物检疫的方法(P261)1)流行病学调查2)临诊检查3)病理学检查4)病原学检查5)免疫学检查6)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查14、产地检疫的概念和程序(276、277)产地检疫是指为了防止动物疫病传播,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对出售或者运输的动物、动物产品在离开饲养、生产地之前,有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官方兽医,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对法定检疫对象进行认定和处理的行政许可行为。

程序:

1)申报检疫2)申报处理3)查验资料及畜禽标识4)临床检查5)实验室检测6)检疫结果处理7)检疫记录15、屠宰检疫的概念和程序(P289)屠宰检疫是指对被宰动物所进行的宰前检查和在屠宰过程中所进行的同步检疫程序:

1)入场监督查验2)检疫申报3)宰前检查4)同步检查5)检疫结果处理6)检疫记录16、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动物检疫的检疫要求(P295)1、有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即进行了产地检疫并取得合格证书。

2、向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并按规定取得输入地《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因此,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输入相关动物、动物产品要进行二次检疫17、进境动物检疫的程序(P299)1、检疫审批2、境外产地检疫3、报检4、现场检疫5、隔离检疫6、实验室检疫7、检疫放行和处理18、动物可追溯体系的概念(P333)动物可追溯体系是指对动物个体或群体进行标识,对有关饲养、对屠宰加工等场所进行登记,对动物的饲养、运输、屠宰及动物产品的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全过程相关信息进行记录。

19、我国动物与动物产品可追溯管理包括(三个系统)(P334)1、动物标识申购与发放管理系统2、动物生命周期全程监管系统

3、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20、动物诊疗机构的卫生要求(P336)1、动物医疗场所的卫生要求2、医疗废弃物的处理3、放射线防护要求21、医疗废弃物的概念(P336)医疗废物是指动物诊疗机构在诊疗动物疾病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动物。

22、动物诊疗机构医护人员的疫病预防措施(预防原则与预防措施两个方面)(P338)预防原则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传染病从病畜传至兽医人员,又防止因诊治上一头传染病病畜,再经兽医人员或诊疗机械传至另一头病畜3)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防止传染病传播预防措施;1洗手2戴手套3戴眼镜和口罩,并穿防护衣4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应及时处理5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23、动物诊疗机构医护人员卫生安全防护要求(基本防护与加强防护两个方面)(P338)基本防护1)防护对象:

在动物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疗人员2)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加强防护:

1)防护对象:

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操作的医疗人员;对重要人兽共患传染病进行诊疗的工作人员。

2)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防护镜、外科口罩、手套、鞋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