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衡水中学高二历史预习资料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4703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4 衡水中学高二历史预习资料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04 衡水中学高二历史预习资料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04 衡水中学高二历史预习资料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04 衡水中学高二历史预习资料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04 衡水中学高二历史预习资料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4 衡水中学高二历史预习资料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

《04 衡水中学高二历史预习资料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 衡水中学高二历史预习资料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4 衡水中学高二历史预习资料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

04衡水中学高二历史预习资料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衡水中学高二历史预习资料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古代中国科技

1.四大发明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名称

发明

外传

世界贡献

造纸术

①考古文物证明,西汉已经发明;

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纸的普及

8世纪(唐朝)传入阿拉伯,以后经过阿拉伯人传往欧洲。

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进步

指南针

①战国出现“司南”

②北宋文献记载了人工磁化制成的指南鱼和指南针

③宋代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

12世纪末13世纪初由海路传到阿拉伯,再传入欧洲。

①应用于方向测定,对军事、经济尤其航海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②为明代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证

火药

①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

②东晋葛洪《抱朴子》提到火药(唐代有现今最早的火药配方记载)

③唐末至送出开始使用火药箭,火药武器产生

④明朝发明自动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12、13世纪传到阿拉伯,后传到欧洲

(用于采矿等,发展生产;制造烟火,丰富生活)

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印刷术

①隋唐出现雕版印刷,如《金刚经》卷子

②宋代毕升发明胶泥制作的活字印刷技术

③元代王帧发明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

④明代铜活字更多应用

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加速了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为欧洲走出黑暗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四大发明①对中国:

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②对世界:

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

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不同效果说明说明:

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作用的发挥。

2.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特点:

(1)重视社会人文问题,忽视对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

(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即重视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

3.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

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障。

②各朝代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

③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不断吸收来自外部的先进成果充实和发展自身,在历史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富有创造力;

⑤相对封闭独立的地理环境,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保证了中华文明免受外来势力的冲击;

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易于在社会上传播。

4.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①固守农耕经济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

②科举制度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③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④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封闭禁锢的社会结构,以及环境气候、语言与文字、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⑤没有成熟的市场

5.启示:

①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②明清科技滞后是农耕经济与工业文明较量的必然。

6.科学著作

《九章算术》

《授时历》

《齐民要术》

《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7.16世纪以后,中国为什么没能产生近代科学?

根本原因:

腐朽的封建制度。

①经济: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阻碍了科技发展;②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科技发展失去了动力;③思想:

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

二、古代中国文学

1.春秋战国——《诗经》和楚辞《离骚》

(1)《诗经》

①内容:

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的诗歌。

分风、雅、颂三部分。

②地位: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离骚》

①特点:

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②《诗经》和楚辞的体裁都是诗歌,但文学风格不同。

《诗经》主要是现实主义,楚辞是浪漫主义。

比较内容

诗经

楚辞

反映时代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公元前四世纪产生(战国)

语言特点

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句式灵活,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达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创作手法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代表作品

《风》平民生活揭露压迫

《雅》贵族生活和感情

《颂》祭祀典礼用,歌颂祖先和当权者功德

《离骚》政治抒情诗等

后世影响

“风”“骚”对后世文学产生重大影响;诗经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楚辞还促进汉赋产生

2.汉赋

(1)特点:

半诗半文、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散文与韵文并用的文体。

(2)背景:

汉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大一统局面形成

(3)代表:

时代

代表作家、作品

特点

西汉早期

贾谊《吊屈原赋》、《鹏鸟赋》

借物抒怀,意境深远

汉武帝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气势恢弘、辞藻华美

西汉后期

杨雄

东汉时期

班固、张衡

东汉后期

短篇的小赋兴起,意境更为清新活泼

 

3.唐诗

(1)唐诗繁荣的原因:

①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奠定基础

②庶族地主地位的上升

③科举制以诗赋取士的推动

④民族融合、南北、中外交往频繁提供丰富的营养素材

⑤唐政府较为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

⑥对前代诗歌的继承发展

(2)代表成就:

初唐陈子昂,盛唐诗人多,中唐白居易,晚唐小李杜

姓名

时代

风格

李白

盛唐

浪漫主义

杜甫

唐朝由盛转衰

忧患意识和人道主义;严整格律、沉郁顿挫

4.宋词:

(1)宋词繁荣的原因

①随着商业城市的繁荣,扩大的市民阶层需要更多精神食粮

②宋代阶级、民族矛盾尖锐的影响

③词比诗形式更自由,更适合表达丰富深刻的情感

④苏轼、柳永等人对词的改革

(2)代表:

代表作家

时期

风格

柳永

北宋

以切身感受、市井风光、清浅婉约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词,用白描的笔法,不避俚俗,铺叙绘写,极状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

苏轼

北宋

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描写广阔社会人生,清新俊逸,刚健奔放

李清照

两宋之交

(晚年)蕴含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

辛弃疾

南宋

强烈的爱国情怀,豪放词派集大成者

5.元曲

(1)元曲:

包括散曲与杂剧,其中散曲又包括套曲和小令。

①散曲特点:

在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而且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散曲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等

②杂剧:

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

代表作家和代表作:

关汉卿《窦娥冤》

(2)流行原因:

元代城市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和适应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

瓦肆、勾栏及农村戏台提供场所;

开封、大都、杭州等城市兴起为杂剧提供了依据;

农村的节日和庙会是演出日,一些著名演员也经常到各地作场。

保持了戏曲在发展过程中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元朝的疆域广大,交通发达,密切了国际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北方诸民族乐曲的传播,对杂剧的兴盛也有一定的作用;

元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百姓怨怒已极,有口难言,要求在艺术上得到反映;

元初废科举,许多文人与民间艺术相结合,从事杂剧创作;

元杂剧本身是—种很易为人们所接受的形式。

 

6.明清小说

(1)背景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了强化阶段;②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地出现;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

(2)多数作品的共同主题:

反封建、反礼教,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

(3)代表:

时间

特点和成就

代表作

元末明初

产生章回形式的长篇白话小说;

为后来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创作树立楷模

《三国演义》

《水浒传》

明代中后期

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空前

短篇白话对社会风俗和人情世界的描绘更加精彩

《西游记》

“三言”“二拍”等

清代前期

描绘人生世情方面有更为成功表现

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红楼梦》揭示封建盛衰

晚清

小说创作与近代政治生活创作密切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三、古代中国艺术

1.汉字发展脉络

(1)书法艺术:

①含义:

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②特点:

以自由多样的线条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③演变:

时代

字体

特点或地位

代表作品或书法家

石器时代

陶器刻画符号

中国文字的起源

商代

甲骨文

比较成熟的文字

周代

金文

刻在青铜器物上的铭文

秦代

小篆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李斯

秦汉魏

隶书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居延汉简

汉末始

楷书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唐代欧阳询、颜真卿、

柳公权,元代赵孟頫

形成汉末

盛行晋代

行书

兼有楷书和草书长处,即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王羲之《丧乱帖》等

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起源汉初成熟东晋

草书

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怀素、张旭等

①演变趋势:

由简到繁

②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书圣”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中国画:

①形成过程:

石器时代:

陶器图形

先秦两汉:

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

逐渐成熟

②基本特点:

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③分类以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在表现技法上,中国画有工笔与写意。

④山水画的特点:

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⑤文人画的艺术特点:

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文人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3.中国戏剧

(1)渊源:

①秦汉魏晋南北朝:

乐舞百戏;

②隋代:

四方散乐;

③唐代:

杂技歌舞;

(2)产生:

宋朝杂剧和南戏

(3)成熟:

元杂剧

(4)繁荣:

明传奇(其中昆山腔形成水磨调,即昆曲产生)和清京剧

(5)京剧:

①来源:

以徽戏和汉戏为基础,吸收昆曲、秦腔等一些剧种优点

②形成:

始于乾隆年间的四大徽班进京

正式形成于道光二十年以后(1840年)

③特点:

音乐属于板腔体,二黄、西皮;

角色为生旦净丑等

④地位:

比较全面集中提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国粹”之一。

 

【课后习题】

1.1262年,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主持编订了《授时历》,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

《授时历》其名取意于“敬授民时”。

这主要说明()

①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农业科技特色②统治者重视天文立法是“重农”政策的体现③中国古代很早就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通过天文历法知识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

关键要准确理解科技与农业的关系

由上图可知,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是为了农业发展,而“重农”又是为了巩固统治。

 

2.毛泽东在他的《沁园春·雪》中写道: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这首词中所说的“风骚”本指()

A.唐诗和宋词B.《诗经》和楚辞C.楚辞和汉赋D.《诗经》和汉赋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它们分别代表了《诗经》和楚辞的最高成就,并且在文学史上也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是个传统,故选B项。

3.下列对于汉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骚体诗演变而来B.汉武帝时的赋作篇幅较长,气势恢弘

C.东汉时期短篇小赋增多D.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短小清新

答案:

D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

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的他的《子虚赋》应该篇幅较长,气势恢弘。

4.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

曲中唱道,“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A.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

C.严厉斥问题颠倒黑白的世界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一个无所畏惧、毅然赴约的英雄形象,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可知,关汉卿借用关羽独赴单刀会的典故来吊古抚今,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从材料“大江东去浪千叠”,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风格有类似,体现的是豪放派,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