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废水处理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4238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废水处理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医院废水处理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医院废水处理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医院废水处理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医院废水处理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废水处理技术方案.docx

《医院废水处理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废水处理技术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废水处理技术方案.docx

医院废水处理技术方案

150床医院废水

处理工程

 

第一章概述

1、工程概况

医院污水水质比较复杂,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和一些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有些还含有放射性。

医院每日排放的污水量与医院的规模、医疗内容、设备条件、住院和门诊人数、地域、季节、人的生活习惯和管理制度等因素有关。

一般大型医院400〜600L/(床.d),变化系数为2〜2.2;中型医院300〜400L/(床.d),变化系数为2.2〜2.5;小型医院250〜300L/(床.d),变化系数为2.5;排水通常在上午8〜10时,下午16〜18时出现2次高锋。

医院共有床位150床,是一家综合性的中型医院。

具有比较完善的设施和科室,拥有住院部、门诊、宿舍、食堂等。

该医院比较重视环保,特委托我公司进行污水环境治理的方案设计与报价,废水经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一级标准。

第二章废水处理设计

1、设计条件

1.1工程名称

医院综合废水处理工程

1.2编制范围

本说明书的编制范围为:

150床医院综合废水

150

1.3设计规模

工程设计规模:

根据相关交流提供的资料表明需要处理的外排污水为

床医院废水,废水量按最大排量计算为60吨/天。

根据建设方要求,建设污水处理站运行时间12h,即每小时处理水量约为5m3

1.4编制依据

(1989年12月)

(1996年5月)

GBJ10-89

GBJ9-87

GB50052-9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工业与民用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国家、省市及当地有关环境保护、治理规划的政策及文件;

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文件资料;

我公司在医院废水处理工程的实践经验。

1.5标准与规范

本工程说明书报告编制执行的国家专业技术规范与标准如下(有更新的则以

更新版本为准):

(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2)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93)

(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J15-88)(97年版)

(4)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6)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7)

《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153-92

(8)

《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定》

(HG/T20513-2000

(9)

《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

(GB50046-95

(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

版)

(11)《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50069-2002

(12)《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

(JGJ/T16-92)

(1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1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

(15)《工业企业照明设计规范》

(GB50034-92

(16)《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接地的设计规范》

(GBJ65-83

(17)《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GB50055-93

(18)《仪表供电设计规定》

(HG/T20509-2000

(19)《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HG/T20573-95)

(2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2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2、项目水质现状

水质状况不明确,根据类似医院污水情况大致如下:

名称

废水污染物浓度:

mg/L),个/L,倍数)

CODcr

BOD

SS

PH

浓度

<350

<200

<200

6〜9

3、排放标准:

经处理的污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具体参数如下:

名称

废水污染物浓度:

mg/L),个/L,倍数)

CODcr

BOD

SS

PH

浓度

<100

<20

<70

6〜9

4、处理后污水、污泥的处置

4.1处理后污水的排放

经过处理的污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4.2处理后污泥的处理

污水处理工程产生的污泥要妥善处理。

经污水站处理后产生的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浓缩后,经压滤机脱水后定期外运,无害化处理。

第三章工程内容

1、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1.1设计原则

(1)工艺流程先进、成熟、可靠,工艺参数在允许范围内留有余地,适应水质变化,确保出水达到排放要求;

(2)充分的考虑到冲击负荷的影响,处理效果稳定;

(3)采用先进优质的处理设备和设施,质量可靠,经济合理;

(4)布局合理,结构紧凑,节约占地;

(5)方便操作管理,降低运行费用,节省工程投资;

(6)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及构筑物,以节省工程投资。

1.2设计范围

本工程工艺设计的设计范围包括:

工程的工艺流程设计,各处理建筑物单体设计以及工艺设备的技术参数确定等。

1.3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

1)污水处理站的工艺设计包括生产性构筑物的设计、辅助生产建筑物设计以及

污水处理站的总体布置。

站区总平面布置遵循如下规格:

1功能分区明确、构筑物布置紧凑,减少占地面积。

2考虑近远期相接合,便于建设,并使工程相对集中和完整。

3流程力求简短、顺畅、避免巡回重复。

4配电间布置在既靠近污水处理站进线又靠近用电负荷大的构筑物处,节

约用电。

5交通顺畅,管理方便。

2)污水处理工艺选择

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进站污水水质,出水要求,处理规模,污泥处置方法以及当地温度、工程地质、环境等及资金投入情况。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保护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意识的增强,各项环境治理技术得到了大力发展,水处理水平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各种污水处理工艺相继出现并得以应用发展。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污水处理事业亦发展很快,采用的处理工艺亦多种多样。

实践证明,许多处理工艺均有着良好的处理效果,但各种工艺又都有适用条件。

本工程工艺设计追求的目标是技术先进成熟、运行效果稳定,投资经济、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简便。

本工程工艺设计方案是经各方面技术总结,经济比较及结合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多重优化提出。

根据院方提供的资料了解到,污水水质比较复杂,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和一些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有些还含有放射性。

,属于污染物浓度较低,污染物成分较简单,属易于治理的废水之一。

结合处理站规模、用地条件、管理

A-O(水解酸化+生

水平等综合条件,本设计基于废水性质的考虑,对废水采用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

1.4污泥处理工艺选择

本工艺处理后所产剩余污泥均排至污泥浓缩池,对污泥压滤脱水后,卫生填

埋或外运无害化处理。

1.5工艺流程图

废水

I格

沉砂调节池

|泵

水解酸化池

生物接触氧化池

1

泵1

平流式沉淀池

―>污泥处理系统

»1

消毒池

外运无害化处理

1

清水池

达标排放

管线图例:

”污水管线"污泥管线

图1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1.6工艺流程说明

废水由院方自流经格栅后进入沉砂调节池,泵入水解酸化池,通过水解酸化作用使大分子有机污染物分解成小分子易处理的有机化合物。

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的微生物通过接触氧化最终将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转变成自身营养物质和水。

污水经消毒池消毒杀除污水中的大肠杆菌后排入清水池缓冲排放。

整个过程产生的活性污泥用泵抽取进入污泥池泥水分离,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污泥经压滤机脱水后卫生填埋或者运送垃圾处理站。

水解酸化:

水解是指有机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前、在胞外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

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

酸化是一类典型的发酵过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各种有机酸。

从机理上讲,水解和酸化是厌氧消化过程的两个阶段,但不同的工艺水解酸化的处理目的不同。

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中的水解目的主要是将原有废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性有机物,特别是工业废水,主要将其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

考虑到后续好氧处理的能耗问题,水解主要用于低浓度难降解废水的预处理。

混合厌氧消化工艺中的水解酸化的目的是为混合厌氧消化过程的甲烷发酵提供底物。

而两相厌氧消化工艺中的产酸相是将混合厌氧消化中的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分开,以创造各自的最佳环境。

处理过程:

一、厌氧生化处理的概述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

厌氧生化处理过程:

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

水解阶段、发酵(或酸化)阶段、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1、水解阶段

水解可定义为复杂的非溶解性的聚合物被转化为简单的溶解性单体或二聚体的过程。

2、发酵(或酸化)阶段

发酵可定义为有机物化合物既作为电子受体也是电子供体的生物降解过程,在此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被转化为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的末端产物,因此这一过

程也称为酸化。

3、产乙酸阶段

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上一阶段的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4、甲烷阶段

这一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

二、水解酸化分析

高分子有机物因相对分子量巨大,不能透过细胞膜,因此不可能为细菌直接利用。

它们在水解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为小分子。

例如,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为纤维二糖与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质酶水解为短肽与氨基酸等。

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够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膜为细菌所利用。

水解过程通常较缓慢,多种因素如温度、有机物的组成、水解产物的浓度等可能影响水解的速度与水解的程度。

酸化阶段,上述小分子的化合物在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

并分泌到细胞外。

发酵细菌绝大多数是严格厌氧菌,但通常有约1%的兼性厌氧菌存在于厌氧环境中,这些兼性厌氧菌能够起到保护严格厌氧菌免受氧的损害与抑制。

这一阶段的主要产物有挥发性脂肪酸、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硫化氢等,产物的组成取决于厌氧降解的条件、底物种类和参与酸化的微生物种群。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BiologicalContactOxidation)又称“淹没式生物滤池”、

“接触曝气法”、“固着式活性污泥法”,是一种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创的污水处理技术,其技术实质是在生物反应池内充填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

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

在填料上布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

生物接触氧化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及生物膜法的特点,池内的生物固体浓度

(5~10g/L)高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可达

2.0~3.0kgBOD5/m3.d),另外接触氧化工艺不需要污泥回流,无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较活性污泥法简单,对水量水质的波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好氧生物膜法工艺,接触氧化池内设有填料,部分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着生长在填料表面,部分则是絮状悬浮生长于水中。

该工艺兼有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二者的特点。

池内加设适宜形状和比表面积较大的生物膜载体填料,这样在填料表面形成

生物膜,由于内部的缺氧环境势必形成生物膜内层供氧不足甚至处于厌氧状态,这样在生物膜中形成了由厌氧菌、兼性菌和好氧菌以及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形成的长食物链的生物群落,能有效地将不能好氧生物降解的COD部分厌氧降解为

可生化的有机物。

2、单元设计

1)格栅井

池体尺寸:

2.0X1.0X2.0m

数量:

1座

设备配置:

格栅1台。

2)沉砂调节池

池体尺寸:

6.0X5.0X2.0m

有效容积:

54m3

数量:

1座

设备配置:

提升泵2台,一用一备。

污泥泵1台。

3)水解酸化池

池体尺寸:

5.0X4.0X2.0m

数量:

1座

有效容积:

36m3

4)生物接触氧化池

池体尺寸:

6.0X5.0X2.0m

数量:

1座

有效容积:

54m3

设备配置:

鼓风机两台,一用一备。

5)平流式沉淀池

池体尺寸:

2.0X5.0X2.0m

数量:

1座

有效容积:

18m3

设备配置:

污泥泵两台,

一用一备。

6)消毒池

池体尺寸:

2.0X2.0X2.0m

数量:

1座

有效容积:

7.2m3

设备配置:

一氧化氯发生器一台

7)清水池

池体尺寸:

2.0X2.0X2.0m

数量:

1座

有效容积:

7.2m3

8)污泥池

池型尺寸:

2.0X1.0X1.5m

数量:

1座

有效容积:

3m3

设备配置:

(1)螺杆泵,

1台;

(2)压滤机,

1台。

9)设备间

现场待定。

3主要构筑物及设备材料表

主要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构筑物名称

尺寸(mi)

数量

备注

1

水解酸化池

4.0X5.0X2.0

1座

2

生物接触氧化池

6.0X5.0X2.0

1座

3

平流式沉淀池

2.0X5.0X2.0

1座

4

消毒池

2.0X2.0X2.0

1座

5

清水池

2.0X2.0X2.0

1座

6

污泥池

2.0X1.0X1.5

1座

4工程界面说明

1、工程用电:

业主负责将电源线接入及该工程设备的电线接入。

2、系统出水:

业主负责将废水输入处理站、处理后水接至排放地点。

3、污泥外运:

污水处理站污泥外运由业主负责。

4、设备基础:

业主负责所有设备基础。

5、构筑物:

业主需按方案设计尺寸建设所有构筑物。

第四章工程投资估算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工程投资范围

本工程项目投资范围包括有:

设备仪器仪表购置、非标设备制造、安装工程、

工程设计、运行调试以及其他有关费用,从方案编制、施工图设计、施工准备、

工程建造至交付使用时的交钥匙全承包工程有关费用,但不包括站内三通一平,站外管网和动力电源工程。

设备材料投资明细表(单位:

元)

序号

项目名称

数量

单价(元)

价格(元)

1

人工格栅

2

提升泵

3

咼效生化填料

4

填料支架

5

沉淀池斜管

6

斜管支架

7

鼓风机

8

曝气头

9

曝气管

10

沉淀池布水系统

10

二氧化氯发生器

11

液位控制系统

12

电缆线

13

电控设备及仪表

14

管道阀门

15

菌种

总价

投资估算明细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投资(元)

备注

1

设备

2

设备运安费

3

设计费

4

调试费

5

税金

合计

2运行成本:

运行一天总耗电量约30度,电费以1元/度计算,故每吨水消耗电费为:

30*1.0/60=0.5元。

第五章建筑结构设计

1设计依据

1.1自然条件

基本风压:

0.5KN/m2;

基本雪压:

0.2KN/m2;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1.2设计主要规范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13-88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11-89

《建筑软弱地基基础规范》GBJ10-1-90

2结构设计

该污水处理构筑物均为蓄水构筑物,本设计整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并按自身墙体抗渗透考虑,并作防渗透处理。

本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不低于100Kpa,地下水位低于1.00m,达不到设计要求时,须按施工规程要求做地基加固处理。

由于现无详细的地质勘探数据,所以本设计说明书在土建报价未包括地基处理费用,费用另计。

3建筑材料和施工条件

当地的砖、水泥、砂均可按要求标号供应,满足一般要求。

具有三级施工资质且熟悉水池施工的建筑、市政施工公司可承担一般结构施工,根据当地地质情况,切实执行现行施工规范。

交通运输主要靠公路汽车运输。

4设计原则

混凝土:

垫层C10,墙体C20。

钢筋:

HPB235级钢(一级),HRB级钢(二级)。

砖砌体:

土0.000以上为M7.5混合砂浆;土0.000以下为M10水泥砂浆,

MU10砖。

第六章电气设计

1设计范围

本污水处理系统电气设计包括污水处理站内的动力、照明设计,主要内容如

下:

⑴本污水处理站用电设备的电气负荷计算。

⑵低压供、配电系统设计。

⑶设计界限以厂区电缆进入动力配电柜为界。

2设计依据

⑴污水处理系统常规处理要求。

⑵本设计工艺对设备运行的要求。

⑶以下设计规范: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范》(GB14285-93)

《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技术规程》(SDJ9-87)

3负荷计算

本污水处理系统所有用电设备均为380/220V低压设备。

4动力配电

环境特征:

本工程部分单元生产介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要求所有布置在生产装置的用电设备均应具有相应防护结构,外壳防护等级室内不低于IP54,室

外不低于IP55,并具备防中等腐蚀能力。

部分线路沿电缆沟(沟内电缆架上敷设方式)或穿保护管埋地敷设。

5电气照明

各区域照明箱电源由变电所低压开关柜照明回路配出,配电电压为380V/220V,三相四线。

照明灯具取相间电压:

220V,并尽可能按三相负荷平衡布置。

腐蚀环境内灯具的选型及其接线应符合相应规范的规定和要求。

6防静电、接地

污水处理内主要生产生产装置内所有金属构件、电气装置外露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导电部分应可靠接地。

所有可能产生静电的可燃气体及液体管道、容器和管架均应可靠接地。

室外接地干线采用-40X4镀锌扁钢,接地支线则采用-25X4镀锌扁钢。

接地极采用/50X5镀锌角钢。

所有接地线相互联接,构成全厂接地网,室外接地线及接地极埋深为0.8米。

各生产装置设总等电位联结,操作室设局部等电位联结。

低压接地保护采用TN-S系统。

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电子设备接地共用一个接地网,接地电阻W4欧姆。

第七章安全保证措施

树立“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辩证思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

为主”的基本方针,落实各项工作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1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执行国家和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制度。

2、明确项目经理是项目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明确安监员对安全生产具有一票否决权,安监员有权决定停工整改。

3、现场设置专职安监员,负责以下工作:

施工现场巡视检查,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按期消除隐患。

检查电气线路开关和漏电保安装置是否都整齐有效。

监督施工人员遵守操作规程,制止违章作业。

检查夜间施工及场内道路的照明设施。

按建设部的安全检查评分标准的八种表格和公司现场安全管理各种表格,要

求及时填写安全资料档案,搞好安全生产内业管理。

4、定期进行安全交底和安全教育;安全交底由技术负责人主持。

每一分项

工程作业前由施工员下达书面安全交底,班组签字后才能施工。

5、进场的工人均进行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工人持证上岗。

6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禁止穿拖鞋。

7、出现安全事故及未遂事件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查明原因,处分责任人,吸取教训。

2工程施工安全措施

1、施工用电支线搭设:

施工用电采用三相四线制。

配电箱的电缆线应有套管,电线进出不混乱,大

容量电箱上进线加滴水管。

支线绝缘好,无老化、破损和漏电。

支线应沿墙或电杆架空敷设,并用绝缘子固定。

过道电线应采用硬质护套管埋地并作标志。

室外支线应用橡皮线架空,接头不受拉力并符合绝缘要求。

2、现场照明

一般场所采用220V电压。

危险、潮湿场所和金属容器内的照明及手持照明机具,应采用符合要求的安全电压。

照明导线应用绝缘子固定,严禁使用花线或塑料胶质线,导线不得随地拖拉或绑在脚手架上。

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或接零,单相回路内的照明开关箱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

室外照明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3m,室内距地面不得低于2.4m,太阳能灯固定架设,要保证安全。

安装高度宜在5m以上,灯线不得靠近灯具表面。

3、架空线

架空线必须设在专用电杆(水泥杆、木杆)上,严禁架设在树上。

架空线应装设横担和绝缘子,其规格、线间距离、档距等应符合架空线路要求,其电杆板线离地2.5m以上应加绝缘子。

架空线一般应离地4m以上,机动车道为6m以上。

4、车辆、机械设备

各种车辆、机械设备实行定机定员,所有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严禁任何施工机械擅自上交通公路,严禁无证人员操作,严禁违章作业。

5、安全标志、路障、防护设施

在施工区域及交通要道、沟槽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和路障以及必要的安全防

护设施。

&操作规程

各种施工机械必须制定相应详细的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夜间作业时,施

工现场及道路必须有足够的照明设备。

7、检查

机械操作人员要熟悉所操作机械或车辆的性能保养及操作方法,运转后要认

真检查,必须保持技能状况良好装备齐全有效。

8、治保

♦加强对所雇外地民工的管理,积极配合当地派出所申报暂住人口,严防违法犯罪分子混入现场,并针对所掌握每个人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教育,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施工现场不准酗酒、赌博、打架斗殴。

建立门卫和巡逻护场制度,制定防范措施、防止发生盗窃、破坏和治安灾害事故。

♦施工现场发生各类案件和灾害事故,应立即报告并保护好现场,配合公安机关进行侦

破。

第八章工程实施

工程进度

该废水处理工程工作计划如下表所示:

废水处理站工程进度计划表

说明

1、前期工作包含:

地质资料提供、相关的商务合同签订。

2、本计划未考虑不可抗力及人为因素,实施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总工期约为90天左右,根据现场及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工程管理机构

工程管理实行项目经理制,全面负责工程的时间进度、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