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3889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含答案.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含答案.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含答案)

说明:

1、带※号的题为重点

2、试题的类型和分值

单选题20分(2×10)多选题20分(2×10)

辨析题30分(10×3)综合分析题30分(15×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C)

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

B、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

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D、关于人和人生问题的学说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运动性

B、规律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4、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本质和现象的关

5、对哲学的物质范畴作了明确规定和深刻阐述的是(C)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6、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句话是指(D)

A、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B、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8、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C)

A、矛盾特殊性原理

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

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

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

※9、“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B)

A、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否定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11、新生事物是指(A)

A、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前进方向的东西

B、从旧事物中产生出来的东西

C、在形式和现象上都新的东西

D、一经产生就是强大、完善的东西

※1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A、对抗性矛盾决定的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共同决定的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共同决定的

1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人类认识起源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的是(B)

A、生活方式

B、社会劳动

C、思维的产生

D、大脑发育程度

※1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唯有实践才是(A)

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B、客观的活动

C、能动的活动

D、能产生具体实际结果的活动

※15、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C)

A、地理环境

B、社会存在

C、生产方式

D、人口因素

16、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A)

A、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础形式

B、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

C、它是一种人们不能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

D、它的实体就是客观自然界

17、社会存在的含义是(B)

A、人的客观的活动

B、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以生产方式为主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全部社会关系

D、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18、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C、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19、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文化标准

20、杰出人物是指(D)

A、各阶级的领袖人物

B、统治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

C、同情劳动人民的历史人物

D、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历史人物

21、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B)

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

B、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

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

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

※2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唯有实践才是(A)

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B、客观的活动

C、能动的活动

D、能产生具体实际结果的活动

23、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

A、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础形式

B、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

C、它是一种人们不能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

D、它的实体就是客观自然界

※2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在于(D)

A、人脑的主观创造

B、人脑的客观反映

C、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体选择

D、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2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D)

A、感性认识飞跃和理性认识飞跃

B、从感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和从实践到感性认识的飞跃

C、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

D、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和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C)

A、诡辩论

B、实用主义观点

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27、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B)

A、社会历史现象的知识总汇

B、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C、生产发展的理论

D、经济关系的学说

※28、在生产关系体系中,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是(D)

A、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B、交换关系

C、产品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

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29、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是指该社会(B)

A.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D.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的统一

※30、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31、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32、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D)

A、物质或精神

B、物质和精神

C、存在

D、具体的物质形态

※33、意识的本质是(D)

A、人脑分泌的一种物质

B、客观事物

C、一种特殊的物质

D、人脑的机能,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34、“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他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B)

A、唯心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35、辩证法所说的否定是指在事物发展中(B)

A、简单地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

B、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C、要对旧事物采取全盘否定、抛弃的态度

D、要对一切现存事物都特怀疑的态度

※3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C)

A、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真理

B、真理发展中的两个阶段

C、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

D、可以独立存在的真理

37、“任何具体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是(D)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38、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B)

A、社会历史现象的知识总汇

B、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C、生产发展的理论

D、经济关系的学说

※39、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和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在于(D)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B、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D、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4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B)

A、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历史前进

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C、人民群众的行动就是社会规律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者

41、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D)

A、人力、风力、畜力等之和

B、各种力量之和

C、各种知识之和

D、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42、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D)

A、一定历史阶段上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

B、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

D、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4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C)

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

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

C、以前者为基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D、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

4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4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D)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个不同的劳动过程

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是简单劳动,抽象劳动是复杂劳动

D、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46、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盈利,必须使其商品的(C)

A、个别价值等同于社会价值B、社会价值提升为个别价值

C、个别价值降到社会价值之下D、个别价值提升到社会价值之上

47、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所以叫不变资本,是因为(A)

A、它在资本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中不起任何变化

B、它的价值不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C、它的价值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但价值量不发生变化

D、它的实物形态不发生任何变化,永远存在

48、产业资本循环是(A)

A、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成的统一

B、使用价值生产和价值形成的统一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

D、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49、对产业资本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B)

A、流通阶段B、购买阶段C、生产阶段D、销售阶段

※5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

A、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B、生产严重不足

C、生产绝对过剩D、群众消费不足

51、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A)

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B、贮藏手段和价值尺度

C、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D、价值尺度和世界货币

52、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A)

A、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

C、年剩余价值率D、平均利润率

※53、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A)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部分 

C、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  

D、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争 

54、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B)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国际垄断同盟 

C、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D、殖民地和宗主国 

5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C)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56、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C)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工人工作日不变,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57、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58、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最重要的途径是(D)

A.增加劳动力投入

B.增加生产资料投入

C.提高劳动强度

D.提高劳动生产率

59、剩余价值率是(A)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C.剩余劳动时间与全部劳动时间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60、.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B)

A.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B.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C.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同时实现

D.缓和与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61、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与(B)

A个人联合B参与制C代理制D企业联合

※6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B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民主集中制

63、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

A.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C.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64、经济全球化的后果是:

(D)

A只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益

B只对发展中国家有益

C结果会导致资本主义全球化

D是充满矛盾的过程,积极影响和消极后果同时存在

65、“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之间的关系是(A)

A后者是对前者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描述

B前者是对后者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描述

C前者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

D后者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

66、下列选项未体现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是(D)

A阶级消亡

B国家消亡

C“三大差别”消失

D工业活动和农业活动将没有任何差异

67、马克思是在下列哪篇著作中,把未来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C)

A、《共产党宣言》

B、《法兰西内战》

C、《哥达纲领批判》

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68、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生产资料公有制

C、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高度发达的生产力

69、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这是由(A)所决定的

A、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B、人类对未来社会的努力追求

C、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

D、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共同演绎的结果

※70、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认识论

C、实践

D、唯物史观

二、多选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这是因为()

A、它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的重要观点

B、它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

C、它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

D、它把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汇集起来

E、它把现代社会科学的成果汇集起来

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BC)

A、历史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先验唯心主义

E、绝对唯心主义

※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两个成语说明时间的()

A、主要特点

B、相对性

C、一维性

D、不可逆性

E、有限性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有()

A、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B、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C、一定的方法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

D、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直接联系

E、方法论就是世界观

※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A、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B、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C、人们感觉的复合

D、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E、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东西

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联系体现在()

A、感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面的、内部联系的认识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片面的、外部联系的认识

C、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必然要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透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

E、理性认识产生感性认识

7、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所描写的东西决非出自想象和虚构,而是无处不存在,无处不发生的东西。

他说他自己不过是一个客观地观察他周围活动着的人物和发生着的事件的人。

他说;“法国本身正在创造自己的历史,我不过是一个记述它的书记而已。

我一面作恶行和善德的记录,描写性格,记述社会生活中的最主要事件,一面恐怕写着历史家忘却了的历史——正在描写风俗史。

”巴尔扎克的话表明()

8、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

A、使矛盾双方发生对抗

B、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C、在事物质变过程中,促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的分解,新的统一体的产生

D、消除矛盾双方的对立

E、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9、“辩证法不知道什么绝对分明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不知道什么无条件的普遍的‘非此即彼!

’,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过渡,除了‘非此即彼!

’,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并且使对立互为中介;辩证方法是唯一的、最高度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

”由此论断可知,唯物辩证法的特征是()

A、肯定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但并不否认它们这间的区别

B、除了“非此即彼”也承认“亦此亦彼”

C、把世界看作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正确处理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唯物辩证法所了解的联系是以否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

E、以唯物论为基础的科学思维方法

10、真理向谬误的转化,具体表现为()

A、人类并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B、真理与谬误这两个对立的方面都是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C、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统一,二者之间既贯穿着斗争性,又具有统一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E、真理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如果孤立其中某一个原理,它就会变成谬误

※1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2、判定一种上层建筑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主要看()。

A、能否使自己的经济基础保持相对稳定

B、能决定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能否促进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的发展

D、能否帮助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得到巩固

E、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进步

13、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表述正确的是()

A构成了资本主义国家上层建筑的主要内容

B它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C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D是人类文化糟粕,应该全部抛弃

※1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立场和方法是(ABD)

A依赖社会发展规律展望未来

B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C从细节上详细地描绘未来社会的特征,以便人们在将来遵守

D只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未来的实践

E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立场和方法的继续

※15、《淮南子·说林训》:

“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削足适履”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意思是说为了穿上比脚小的鞋子而将脚削小。

这种做法违背了()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原理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原理

C、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D、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

E、主观意志要服从客观物质条件的原理

※16、“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

这个论断揭示了()。

A、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

B、认识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

C、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E、科学的认识规律

※17、社会基本矛盾是(BD)

A、先进的阶级和落后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C、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E、社会中各党派之间的矛盾

18、相对剩余价值是( ) 

A、在工作日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B、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延长工作日实现的 

C、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E、劳动力价值下降的结果 

※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 

A、它并未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B、资产阶级国家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表资产阶级整体利益 

D、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矛盾 

E、资产阶级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生活 

※20、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和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迅速发展的原因包括(ABDE )

A、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 

B、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社会制度的根本转变  

D、国内竞争的推动  

E、国际竞争的刺激 

※2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因为:

(ABDE)

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C、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优越

D、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E、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需要艰苦的过程

※22、.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

(ABCDE)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一切冲突的萌芽

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D、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E、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

※23、共产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D、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

C、国家和阶级依然存在,只不过不存在剥削阶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