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实验学校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等四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3802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实验学校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等四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实验学校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等四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实验学校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等四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实验学校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等四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实验学校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等四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实验学校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等四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实验学校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等四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实验学校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等四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实验学校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等四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实验学校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等四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实验学校、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等四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美好健康兴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B.对污水进行综合治理

C.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

D.鼓励购买轿车,限制公共交通的发展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石墨用作电池的电极

B.氮气用作粮食的保护气

C.小苏打用作治疗胃酸过多

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3.规范实验操作是我们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你认为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倾倒CO2

C.O2验满

D.量取液体

4.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汞AgB.干冰H2O

C.硫原子SD.铵根离子NH3+

5.银杏果中含有银杏酸(银杏酸化学式为C22H34O3),下列有关银杏酸说法正确的()

A.从宏观上看:

银杏酸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从微观上看:

银杏酸由22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C.从类别上看:

银杏酸属于有机化合物

D.从质量上看:

银杏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点燃棉线,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7.洗涤是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洗涤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后试管壁上留下的红色物质,用稀硫酸浸泡除去

B.汽车修理工用汽油洗涤手上的油污

C.沾有油污的炉具,用含有碱性的清洁剂清洗

D.做完碘升华实验后的试管,用酒精洗

8.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

B.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C.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D.氟元素和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9.下列常见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①陶瓷②有机玻璃③铝合金④塑料⑤钢材⑥玻璃钢⑦碳纤维

A.③⑤B.①C.⑥⑦D.②④

10.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

物质性质与用途

B

安全知识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

乙醇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氮气性质稳定——填充食品袋防腐

工业用盐中毒——由亚硝酸钠引起

煤矿瓦斯爆炸——由天然气引起

工业酒精中毒——由甲醇引起

C

元素与人体的健康

D

日常生活经验

缺铁元素——引起贫血

缺碘元素——易得甲状腺肿大

缺维生素C——坏血病

使煤燃烧更旺——把煤做成蜂窝煤

去除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乳化

洗铝锅上的脏物——用钢丝球洗刷

A.AB.BC.CD.D

1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C.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形成160g溶液

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温,甲先达到饱和

12.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图①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4B.图②对应的物质是化合物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D.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

13.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NaCl(杂质Na2CO3)

除杂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B

MnO2、KCl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C

NH3(H2O)

干燥

将气体通过装有浓硫酸的干燥装置

D

NaOH、Ca(OH)2

鉴别

分别加入Na2CO3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

A.AB.BC.CD.D

14.某工厂的废水中含有MgSO4和FeCl3,技术人员逐渐加入NaOH溶液调节废水的pH,先后分离出两种沉淀,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固体A是Mg(OH)2

B.操作①和②完全相同

C.固体B加热的产物是两种常见氧化物,则另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H2O

D.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2SO4、NaCl、NaOH

二、多选题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加入Fe(OH)3固体,溶液变红色

B.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某盐溶液,有固体析出,蛋白质不一定变性

C.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农作物生长需要N、P、K等元素,为了增加肥效,可把NH4H2PO4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三、填空题

16.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Ⅰ.我国的高铁发展世界瞩目,高铁站房一般为框架结构,屋盖采用焊接球钢网架,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屋面为铝镁锰金属板,站台上均设置无柱雨棚。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钢锭能制成钢丝是利用了钢的______(选填“延展性”或“导热性”);

(2)铝、镁、锰三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不同;

(3)镁原子结构示意图见如图,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______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

(4)铝镁锰金属板用作房屋面板,是因为铝镁锰合金具有____特性(写出一条)。

Ⅱ.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农作物的秸秆可作为造纸原料,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

(1)纤维素属于____(填“糖类”、“油脂”或“蛋白质”)。

(2)纤维素由___种元素组成,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

(3)造纸产生大量含氢氧化钠的废水。

NaOH中的阳离子符号表示为__;

(4)三氧化二铋(Bi2O3)是制作防火纸的材料之一。

Bi2O3中铋元素的化合价为__。

四、实验题

17.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

②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______(选填序号)和D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当D装置出现__现象时表明氧气已经集满。

(3)实验室可用装置B或C制H2,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B装置的优点是__。

用E装置收集H2,气体应从__(选填“a”或“b”)端通入。

(4)有同学将实验室制得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未变浑浊,于是作如图探究:

①实验室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②装置F、H中溶液变浑浊,G中溶液不变浑浊,则原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__。

③装置G的作用是__。

五、推断题

18.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含有四种元素的盐,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原理:

A和B反应生成C、D和E三种物质,通过光合作用D和E反应生成F和G,煤气主要成分H在F中燃烧生成E,I和D反应只生成J,J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A的俗称是_____,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

(2)D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I的用途是_____(答1点即可);H在F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19.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金属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回顾)

(1)将两块金属片进行相互刻划。

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

(2)用坩埚钳夹住一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较高温度时,轻轻摇晃,发现熔化的铝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

(资料:

铝的熔点660℃,氧化铝的熔点2054℃。

)。

请解释原因________。

(实验探究)铝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

将打磨过的铝片放在15%氯化铜溶液中,观察到铝片表面逸出大量无色气体,且附着红色物质,过一段时间还有白色沉淀产生。

利用温度传感器和pH传感器监测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实验反思)

(1)写出生成红色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结合图1分析,铝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无色气体是___(填名称)。

(提出问题)白色沉淀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氯化亚铜(CuCl)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②CuCl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无色的Cu(NH3)2+和Cl-。

③Cu(NH3)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Cl-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方案)将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沉淀过滤出来,并洗涤干净后,加入浓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将无色溶液分为两份,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试管取其中一份溶液,滴加适量AgNO3溶液

___

该溶液中含有Cl-

将另一份溶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

____

该溶液中含有Cu(NH3)2+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确定,该白色固体是CuCl。

(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将Cu粉与15%CuCl2溶液混合,没有观察到白色沉淀。

在老师的启发下,结合图2“温度-时间变化曲线”,对实验进行改进,确证了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CuCl。

请你写出改进后的实验方案是_____。

经过讨论CuCl是Cu与CuCl2化合反应生成。

(思维拓展)金属锌、铜和稀硫酸构成化学电池(如图)。

观察到铜片表面有气泡(H2),小电珠发光、烧杯中溶液始终无色。

下列关于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___。

(填序号)。

A铜与稀硫酸发生了置换反应B铜的金属活动性变得比锌强

C烧杯中溶液的pH会逐渐增大D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七、计算题

20.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98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请计算:

(1)配制98g5%的稀硫酸,需要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的体积为多少(列计算式)?

若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配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5%(填“大于”、“小于”、“等于”)。

稀释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当a为100g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1.D

【解析】

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即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防止污染环境,故A正确;

B、对污水进行综合治理可以防止污染水资源,故B正确;

C、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故C正确;

D、过多的私家车会加重环境的污染,应该鼓励公共交通的发展,以减少环境的污染,故D错误.

故选D.

2.A

【分析】

【详解】

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氮气用作粮食的保护气;小苏打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生石灰用作干燥剂这三个变化中都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因此对应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故选A。

3.B

【详解】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倾倒二氧化碳时,应从下层蜡烛的一侧倾倒,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

A、汞是Hg,故选项错误;

B、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故选项错误;

C、硫原子表示为S,故选项正确;

D、铵根离子表示为NH4+,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C

【详解】

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银杏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银杏酸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银杏酸是由银杏酸分子构成的,每个银杏酸分子是由22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由化学式可知,银杏酸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D、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因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故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比=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12×22):

(1×34):

(16×3)=132:

17:

24,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D

【详解】

A、棉线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点燃棉线,有烧纸的气味,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燃烧,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气能支持燃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A

【详解】

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后试管壁上留下的红色固体是铜,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故不能用稀硫酸浸泡除去,故A错误;

B、汽油可以溶解油污,所以汽车修理工可以用汽油洗涤手上的油污,故B正确;

C、含有氢氧化钠的清洁剂显碱性,油污可以与碱反应,所以沾有油污的炉具,用含有氢氧化钠的清洁剂清洗,故C正确;

D、碘可以溶解在酒精中,所以做完碘升华实验后的试管,用酒精洗,故D正确。

故选A。

8.D

【分析】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就属于第几周期。

【详解】

A、氟原子是9号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则核外电子数为9,故A正确;

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故B正确;

C、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

D、氟元素和氯元素核外电子层数不同,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不同周期,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睛】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9.D

【详解】

①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②有机玻璃属于合成材料;③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④塑料属于合成材料;⑤钢材属于金属材料;⑥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⑦碳纤维属于复合材料.常见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②④。

故选D。

10.D

【详解】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把金属氧化物中的金属还原出来,故可用于冶炼金属;乙醇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且放出热量,可用作燃料;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填充食品袋防腐,A正确;

B、工业用盐中毒是因为含有有毒的亚硝酸钠引起的;煤矿瓦斯爆炸是因为含有可燃性的甲烷引起的;工业酒精中毒含有有毒的甲醇引起的,B正确;

C、缺铁元素易得贫血;缺碘元素易得甲状腺肿大;缺维生素C易引发坏血病,C正确;

D、为了使煤燃烧更旺可以把煤做成蜂窝煤,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去除衣服上的油污可用汽油清洗,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洗铝锅上的脏物不能用钢丝球洗刷,因为铝的表面有一层保护膜,用钢丝球洗刷会破坏保护层,D不正确。

故选D。

11.D

【详解】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g,故A错误;

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能确定,故B错误;

C、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形成150g溶液,故C错误;

D、在t1°C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g,而加入的是20g,不可能达到饱和,同时降温,甲先降到溶解度为20g时的温度,所以是甲物质先饱和,故D正确。

故选D。

12.C

【详解】

A、由图①分子的微观构成可知,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2,选项A错误;

B、由图②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图②对应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属于单质,选项B错误;

C、由反应前后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没有变化,选项C正确;

D、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选项D错误。

故选C。

13.C

【详解】

A、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得到氯化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可以得到氯化钾和二氧化锰,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浓硫酸能和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14.B

【详解】

A、固体A最终对应硫酸镁,且是和氢氧化钠反应所得,所以为氢氧化镁Mg(OH)2,说法正确;

B、操作①是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即过滤操作;操作②是从溶液中获得晶体,即蒸发,不相同,说法错误;

C、固体B即氢氧化铁,加热的产物是两种常见氧化物为氧化铁和水,则另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H2O,说法正确;

D、溶液a除了可能含有NaOH外,还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物氯化钠以及硫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对应的化学式为NaCl、Na2SO4。

说法正确。

故选B。

15.BC

【详解】

A.氢氧化铁难溶于水,不会产生氢氧根离子,所以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B.某些盐溶液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不能发生变性,故正确;

C.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正确;

D.NH4H2PO4中含有铵根离子,而草木灰显碱性,二者能反应释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所以二者不能混合使用,故错误。

故选BC。

16.延展性质子数失去硬度大,耐腐蚀等糖类31:

8Na++3

【详解】

Ⅰ、

(1)钢锭能制成钢丝,是利用了钢的延展性;

(2)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铝、镁、锰三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3)由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4)铝镁锰金属板用作房屋面板,是因为铝镁锰合金具有硬度大、耐腐蚀等特性;

Ⅱ、

(1)纤维素属于糖类;

(2)由化学式[(C6H10O5)n]可知,纤维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0n:

(16×5)n=1:

8;

(3)氢氧化钠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钠离子是阳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钠离子表示为:

Na+;

(4)氧元素通常显-2价,设Bi2O3中铋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

2x+(-2)×3=0,x=+3。

17.长颈漏斗A2KClO3

2KCl+3O2↑催化作用水被排尽,瓶口有大量气泡向外逸出Zn+H2SO4=ZnSO4+H2↑可以控制反应速率a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中混有较多氯化氢气体检验氯化氢气体是否已除尽

【详解】

(1)据图可知仪器②是长颈漏斗;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可选用装置A和D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当D装置出现气泡从集气瓶口外逸现象时表明氧气已经集满;

(3)实验室可用装置B或C制H2,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B装置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用E装置收集H2,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气体应从a端通入;

(4)①实验室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装置F、H中溶液变浑浊,是因为F中氯化氢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氯化银,H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G中溶液不变浑浊,说明氯化氢被F装置完全吸收,则原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

③装置G的作用是检验氯化氢是否被F装置完全吸收。

18.小苏打NaHCO3+HCl=NaCl+H2O+CO2↑复分解反应6CO2+6H2O

C6H12O6+6O2作干燥剂2CO+O2

2CO2

【分析】

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含有四种元素的盐,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所以A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通过光合作用D和E反应生成F和G,煤气主要成分H在F中燃烧生成E,所以H是一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F是氧气,I和D反应只生成J,所以I是氧化钙,D是水,J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所以J是氢氧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所以G是葡萄糖,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A是碳酸氢钠,俗称是小苏打;A和B的反应是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HCl=NaCl+H2O+CO2↑,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故填:

小苏打;NaHCO3+HCl=NaCl+H2O+CO2↑;复分解反应。

(2)D是H2O,E是CO2,水和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CO2+6H2O

C6H12O6+6O2;

故填:

6CO2+6H2O

C6H12O6+6O2。

(3)I是氧化钙,I的用途是干燥剂;H在F中燃烧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CO+O2

2CO2;

故填:

干燥剂;2CO+O2

2CO2。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9.比较硬度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2Al+3CuCl2=2AlCl3+3Cu氢气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蓝加热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若加热出现白色沉淀,则Cu与CuCl2反应生成CuClABD

【详解】

[实验回顾]

(1)将两块金属片进行相互刻划。

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比较两种金属的硬度;

(2)发现熔化的铝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是因为铝箔表面有一层氧化铝,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

[实验反思]

(1)生成红色物质,是因为铝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CuCl2═2AlCl3+3Cu;

(2)结合图1分析可知溶液显酸性,铝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无色气体是铝和酸反应生成的氢气;

[实验方案]用试管取其中一份溶液,滴加适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了白色沉淀氯化银;

将另一份溶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无色溶液变蓝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Cu(NH3)2+,Cu(NH3)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

[反思与评价]结合图2“温度-时间变化曲线”可知铝和氯化铜溶液反应放热,改进后的实验方案是将Cu粉与15%CuCl2溶液加热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若加热出现白色沉淀,则Cu与CuCl2反应生成CuCl;

[思维拓展]A、铜与稀硫酸不能反应,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氢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烧杯中随着稀硫酸的反应,酸性减弱,溶液的pH会逐渐增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D、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20.

(1)

÷1.84g/mL;大于;搅拌,加快热量散失;

(2)4%

【详解】

(1)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配制98g5%的稀硫酸,需要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的体积为

÷1.84g/mL≈2.7mL;

若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则量取的硫酸体积偏大,配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5%;

稀释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快热量散失;

(2)设氢氧化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