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丽水服务业发展现状的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3325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12丽水服务业发展现状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312丽水服务业发展现状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312丽水服务业发展现状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312丽水服务业发展现状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312丽水服务业发展现状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12丽水服务业发展现状的研究.docx

《312丽水服务业发展现状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2丽水服务业发展现状的研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12丽水服务业发展现状的研究.docx

312丽水服务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312丽水服务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服务业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概念,在国内习惯称为第三产业,是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

服务业种类繁杂、部门庞大,涵盖流通领域、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领域、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领域、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领域。

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

服务业发展问题,与我市经济增长、竞争力增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城乡就业人口吸纳以及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等问题密切相关,是我市“十一五”时期乃至二十一世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本文运用我市第一次经济普查的翔实资料,分析研究我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剖析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以及成因,对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对策思路作初步探讨。

第一部分 丽水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根据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

2004年末,我市共有服务业法人单位9995家,占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的72.0%;从业人员15.33万人,占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42.6%。

其中,企业法人单位2999家,从业人员5.20万人;机关事业法人单位2336家,从业人员7.29万人;其他法人单位4660家,从业人员2.84万人。

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总计902.69亿元,全年营业收入185.03亿元(详见表1)。

表1丽水市服务业法人单位基本情况

指标名称

全部法人

企业法人

机关事业法人

其他法人

单位数

从业人员

单位数

从业人员

单位数

从业人员

单位数

从业人员

(个)

(人)

(个)

(人)

(个)

(人)

(个)

(人)

1

2

3

4

7

8

9

10

总  计

9995

153326

2999

51990

2336

72884

4660

2845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52

8275

121

7181

30

1088

1

6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76

3248

259

2657

16

588

1

3

批发和零售业

1372

15960

1372

15960

住宿和餐饮业

144

5015

142

5004

1

5

1

6

金融业

89

7426

87

7024

2

402

房地产业

287

4022

240

3521

46

496

1

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97

5125

403

4330

58

525

36

270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432

5517

192

3305

205

1967

35

245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8

2798

39

826

69

1972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87

978

63

760

19

171

5

47

教育

577

27539

31

565

508

25888

38

1086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378

11765

25

627

320

10885

33

25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29

1794

25

230

88

1481

16

83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5467

53864

974

27416

4493

26448

2004年,我市从事服务业的个体经营户达7.41万户,占全市个体经营户总数的85.2%,吸纳就业人员12.35万人,占全市个体就业人员的67.6%,全年营业收入112.10亿元,占全市个体经营收入总量的71.1%。

我市个体服务业涉及十大行业,但主要集中分布在批发零售、交通运输、和住宿餐饮三个行业。

其中个体批发零售阵营最大,经营户达3.91万户,占52.8%,就业人员5.92万人,占47.9%,营业收入82.53亿元,占73.6%(详见表2)。

表2丽水市个体服务业分行业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户数(户)

从业人员(万人)

营业收入(亿元)

合计

74111

12.35

112.10

交通运输业

16392

2.00

11.06

批发零售业

39093

5.92

82.53

住宿餐饮业

7206

2.13

10.57

房地产业

74

0.01

0.0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75

0.11

0.41

教育 

801

0.30

0.68

卫生和福利业

1412

0.22

1.55

居民服务业

4524

0.96

2.4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618

0.16

0.82

其他服务业

3416

0.54

2.00

二、结构特点

丽水服务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非公有制企业比重较高。

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外开放和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我市非公有制服务业企业已居主导地位。

2004年,全市非公有制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2223个,占全部服务业企业数的74.1%;从业人员2.70万人,占全部服务业企业的51.9%,非公有制服务业企业的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的比重比全省高出7.2和10.4个百分点(详见表3)。

表3按注册类型分的服务业企业单位数和从业人数

 

单位数(个)

比重%

从业人数(人)

比重%

合计

2999

100.0

51990

100.0

#非公有经济

2223

74.1

27002

51.9

国有企业

182

6.1

8620

16.6

集体企业

251

8.4

4253

8.2

股份合作企业 

21

0.7

367

0.7

联营企业

11

0.4

252

0.5

有限责任公司

276

9.2

8572

16.5

股份有限公司

25

0.8

2869

5.5

私营企业 

2214

73.8

26348

50.7

其他内资企业

10

0.3

55

0.1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3

0.1

397

0.8

外商投资企业

6

0.2

257

0.5

2、行政事业单位比重较高。

丽水地域较大,县乡两级机构较多,机关事业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比重较高。

2004年,机关事业法人单位2336个,从业人员7.29万人,分别占全部服务业的23.4%和47.6%,比全省水平分别高出7.8和13.4个百分点,在各类服务业中仍居优势地位。

3、市区服务业比重较高。

撤地设市后的丽水市区城市集聚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市区服务业的中心地位愈发突出。

2004年,市区服务业法人单位2583个,占全市服务业单位的25.8%;从业人员5.07万人,占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的33.1%。

2005年市区服务业创造增加值38.6亿元,占全市的30.8%,人均服务业增加值10327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1倍(详见表4)。

表42005年丽水市分县(市、区)服务业增加值

 

增加值(亿元)

比重(%)

人均增加值(元)

占全市比重(%)

全市

125.00

100.0

4973

100.0

市区

38.60

30.8

10327

207.7

青田

17.54

14.0

3669

73.8

缙云

16.49

13.2

3759

75.6

遂昌

10.63

8.5

4675

94.0

松阳

8.75

7.0

3782

76.1

云和

9.06

7.2

8209

165.1

庆元

6.18

4.9

3113

62.6

景宁

6.13

4.9

3460

69.6

龙泉

11.75

9.4

4220

84.9

三、发展状况

1、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在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的精神指引下,我市在继续发展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旅游、信息、咨询等新兴产业,规范和发展金融、保险业;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健全资产评估、业务代理等中介服务,全市服务业进入了一个全面快速的发展时期。

2005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5亿元,是1992年第一次第三产业普查时的9.3倍,是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129倍。

特别是近十年来,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上升。

1997年我市服务业发生了质的转变,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实现了三次产业结构的历史性变化,结构比重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转变。

进入廿一世纪后,我市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服务业的地位也明显上升。

“十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以15.8%的年均速度增长,平均增速高于“九五”时期的5.8个百分点。

服务业占当年全市生产总值比例的由1978年的20.3%上升到2005年的40.9%,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也由1993年的27.9%提高到2005年的44.6%。

(详见表5)。

表5丽水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及增速

单位:

亿元、%

年份

生产总值

增速

三产增加值

增速

三产占GDP的比重

1978

4.77

0.97

20.3

1990

26.45

4.4

8.69

5.6

32.9

1991

31.72

14.5

10.77

15.0

33.9

1992

40.49

14.7

13.49

18.1

33.3

1993

55.63

13.8

15.76

11.4

28.3

1994

76.51

13.3

23.81

19.0

31.1

1995

94.43

12.0

27.64

13.4

29.3

“八五”年均

13.7

15.4

1996

106.56

9.9

34.02

12.8

31.9

1997

112.82

10.1

38.07

9.8

33.7

1998

116.05

5.4

40.94

8.1

35.3

1999

122.17

7.9

44.35

7.0

36.3

2000

136.76

11.2

50.37

12.2

36.8

“九五”年均

8.9

10.0

2001

158.97

15.8

59.57

23.2

37.5

2002

185.10

13.1

72.94

12.3

39.4

2003

220.29

14.1

90.00

13.1

40.9

2004

262.75

14.7

105.71

13.6

40.2

2005

305.99

14.3

125.00

16.9

40.9

“十五”年均

14.4

15.8

2、从业人数不断增加,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

由于科技的进步、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国有企业改制,使一、二产业转移出大批富余劳动力,加上人口的自然增长,新成长的劳动力增加,就业成了社会稳定的一大突出问题。

而服务业行业众多,集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于一体,能广泛提供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的就业机会,有较大的就业容纳能力。

除了吸收大量新增就业人员外,还接收了大批农村转移和从第二产业分流下岗的人员。

1992年,我市服务业从业人数25.06万人,到2005年底,已增至41.15万人。

平均每年以3.9%的速度递增,十三年净增从业人员16.09万人。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的比重也由1992年的18.5%,上升到2005年的28.9%。

这表明,在目前第一产业就业已经基本饱和、第二产业就业相对困难的情况下,服务业已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在就业方面发挥着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极大地缓解了就业压力。

3、生产税的不断增长,已成为税收新的增长点。

随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服务业提供的税收越来越成为全市税收新的增长点。

2005年全市服务业生产税净额达8.30亿元,是1992年的7.9倍,年均增长17.2%。

2005年批发零售、金融、房地产和交通运输业四大行业缴纳的税收已占整个服务业的77.4%,其中批发零售业占31.1%、房地产占19.5%、金融业占13.6%、交通运输业占13.1%。

4、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已成为带动经济增长、加快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市加大对服务业特别是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教育设施、商品房等方面的建设。

“十五”期间,全市服务业的投资规模已达414.10亿元,其中,2005年投资为125.73亿元,五年服务业的投资总量是一、二产业投资总和的1.8倍。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在“十五”期间以年均36.9%速度增长,大大超过同期GDP的增长速度。

服务业投资的增长既成为扩大需求、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又加快了全市城市建设的步伐,提升城市竞争力,同时,也为我市服务业自身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传统行业蓬勃发展,新兴行业迅速崛起。

随着我国各项社会经济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我市服务业领域不断拓展,取得长足发展。

作为传统行业交通运输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两大行业,在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中起到支柱作用。

而新兴行业诸如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旅游业等异军突起,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商贸流通保持快速增长。

90年代以来,我市从体制上改变了过去国营商业和供销社独家经营的垄断局面,形成了多种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的流通体系,社会供求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随着流通领域竞争加剧,连锁店、超市、大卖场、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型经营模式似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崛起,多元化的商贸流通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宁波三江购物、联华超市、肯德基、麦当劳等一批外地商家纷纷抢滩丽水市场,本地企业也谋求做大做强,新世纪电器等家电企业进驻金龙沃尔得广场,广州本田汽车丽水专卖店开业,万家福门店数增至10个……丽水商贸整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居民购物更为方便舒心。

2005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8.10亿元,是1992年的6.7倍,年均增长15.8%。

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7.56亿元,是1992年的4.8倍,年均增长12.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2.0%。

商贸流通已成为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交通运输业驶入“快车道”。

特别是撤地设市以来,我市交通建设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交通网络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以高等级公路为骨干的公路网络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特别是公路建设最为迅速,建设规模和水平之高,均为历史上之最。

金丽温高速公路丽水段的建成通车,实现了丽水无高速公路的历史,龙丽、丽龙和缙台高速公路在2006年年底投入使用。

由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运输设备数量大幅度增加,档次大大提高,服务质量明显改善。

2005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6.03万辆,是1992年9.5倍,年均增长18.9%。

汽车客位和吨位分别达20.91万位和6.06万吨。

2005年,全市客运量4779万人,旅客周转量182831万人公里,分别比1992年增长91.3%和78.1%,平均每年增长5.1%和4.5%;货运量3197万吨,货物周转量216106万吨公里,分别比1992年增长3.9倍和1.9倍,平均每年增长13.0%和8.4%。

2005年实现增加值8.75亿元,比1992年增长3.8倍,年均增10.9%。

信息产业迅速崛起。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大发展,使得我市信息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成为服务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行业之一。

2005年我市电信业务总量11.26亿元,是1992年的24.8倍,年均增长28.0%,分别比GDP和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速高出16.1和14.8个百分点。

通信网络实现了由人工向自动、模拟向数字、小容量向大容量、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的转变,至2005年末,全市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达65.23万户,是1992年的20.2倍,平均每年增长26.0%,;1993年移动电话刚在我市推开,当年拥有量只有187户,到2005年用户数达145.39万户,每年以111%的高速增长。

固定电话(含小灵通)普及率由1992年的4.69部/百户提高到2005年的78.35部/百户,移动电话普及率由当年的每百人0.008部增加到2005年的每百人57.9部。

2005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已发展到11.6万户。

电信服务业成为引人注目的高增长行业。

房地产开发业异军突起。

随着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和住房消费各项政策的陆续出台、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住宅建设明显加快,商品房个人消费持续扩大,特别是2000年以来购买房产成为居民消费热点,有力地推动了房地产开发的大投入、高增长。

2005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4.85亿元,是1992年67倍,年均增长40.8%,增速高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17.6%,比1992年提高9个百分点。

2005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3.43亿元,是1992年的3.6倍,年均增长10.4%。

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2年的5.5%上升到2005年的10.7%。

房地产开发业成为拉动服务业增长的一个亮点。

旅游业蓬勃兴起。

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我市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市的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旅游资源开发初具规模,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高,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动。

旅游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和服务业的比重逐年提高,呈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

2005年,全市旅游者总人数为489.85万人次,其中:

国内旅游者人数485.78万人次,均为2000年的3.7倍。

旅游总收入28.20亿元,比2000年增长3.6倍,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1.48亿元,比2000年增长3.4倍。

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4.5%,上升到2005年的9.2%。

旅游业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又一新的增长点。

金融保险业稳健发展。

金融保险业的发展程度是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和资金需求扩大的实际需要,我市金融部门围绕支持经济增长和促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认真执行不同时期国家的货币政策,完善贷款营销激励和约束机制,大力优化金融资产资源配置。

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86.87亿元,是1992年的12.5倍,年均增长21.5%;各项存款余额374.40亿元,是1992年的13倍,年均增长21.8%。

存贷款快速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保险业也改变了原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的状况,到2005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10家,全年保费收入8.35亿元,是1992年的13.5倍,年均增长22.1%。

2005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4.67亿元,是1992年的6.7倍,年均增长15.7%。

占GDP比重也由3.6%上升到4.8%。

第二部分 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主要问题

我市服务业虽然得到较快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总体水平不高,服务业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竞争力弱等问题依仍十分突出。

   1、生活生产性服务发展相对滞后,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2005年我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传统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9.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1个百分点,低于周边市金华、衢州的7.7和4.8个百分点,为全省最低;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新兴行业增加值比重为32.6%,仅高于衢州,比全省和金华分别低于2.9和2.1个百分点;而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教育、卫生、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等服务性行业,增加值比重为31.5%,与衢州基本持平,分别比全省和金华高出9.9和8.7个百分点,为全省最高。

生活生产性服务发展相对滞后,结构性矛盾依然较为突出。

(详见表6)。

表6丽水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及增速

单位:

%

 

全省

金华

衢州

丽水

服务业

100.0

100.00

100.00

100.0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9.5

8.3

11.0

7.0

批发零售业

23.4

25.6

19.3

18.7

住宿餐饮业

4.1

3.7

4.4

4.2

金融业

12.5

11.2

9.4

11.7

房地产业

12.9

11.3

10.8

10.7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5.9

6.4

5.0

6.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2

5.8

3.1

3.6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2.2

1.3

2.1

1.9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2

0.9

1.0

1.8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4

2.5

2.4

2.2

教育

7.5

7.5

9.4

10.5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4.0

3.8

4.4

5.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2

0.9

1.1

1.0

管理和社会组织

8.9

10.6

16.7

15.0

   2、服务业总体规模偏小,缺乏带动区域性发展的上规模企业。

目前我市服务企业基本状况是“低、小、散、弱”,即档次低、规模小、分布散、竞争力弱,缺乏具有带动区域性发展的上规模上档次企业。

多数企业是自发投资形成的,小规模经营,服务内容仍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等行业,较高层次的知识、技术型服务业包括现代中介咨询、物流、信息等较为落后。

经营者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设想,因此,同行竞争激烈比较普遍,品牌经营理念相对落后。

据2004年经济普查资料表明,在全市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

年末资产总计50万元以下企业占44.5%;50-100万元的企业占18%;100-500万元的企业占20.1%,500-1000万元的企业占5.7%,1000-5000万元的企业占7.7%,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占4%。

全市有六成多的企业资产不到100万元,企业规模偏小。

户均人数也少,服务业法人单位户均从业人数为15.3人,不到二产企业户均从业人数的30%,服务业个体户均从业人数为1.7人,也只是二产户均从业人数的三分之一。

   3、西南山区发展相对缓慢,县域之间差距扩大。

2005年,市区人口占全市总人口14.9%,而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达30.8%,青田、缙云两县人口占36.5%,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只有27.8%,其他六县(市)人口比重为48.6%,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也只有41.4%。

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只有市区和云和两地超过全市平均水平,近80%的县都要靠市区的拉动。

特别是西南山区发展相对缓慢,龙泉、庆元、景宁三县(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下降,分别由1992年的12.9%、9.2%和6.1%下降到2005年的9.4%、4.9%和4.9%。

人均服务业增加值最低的庆元县只有全市水平的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