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县松桂镇王家庄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查重.docx
《庆县松桂镇王家庄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查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庆县松桂镇王家庄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查重.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庆县松桂镇王家庄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查重
前言
0.1国内外研究现状
滑坡是一种不利的地质作用,滑坡的发生可能导致居民住宅的破坏,道路的封锁,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其形成条件、因素、形成机制是多种多样的、易变的和复杂的,使其难以预测,并且治理成本相对昂贵,并且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地质工程问题之一。
滑坡治理工程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中的难点、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很多的领域,出现大量滑坡失稳工程问题,因此,需要对滑坡防治与研究。
在21世纪初,特别是自“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启动以来,国际上对滑坡灾害的研究和防治就空前活跃,各种研究得到进一步扩展和深化。
在完善现有措施的基础上,防控工程措施也越来越朝着轻型化、小型化的发展,随着机械、材料等领域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滑坡体的加固措施越来越多。
向复合、轻便、小型化和机械化施工的方向发展。
土锚钉、加筋土、格构锚等防治措施也相继采用了,进行了滑坡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国地质专业人士对各种类型滑坡的成因和形成条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们对滑坡分布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为预防和控制滑坡奠定了基础。
在对全国滑坡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地质灾害部门总结了滑坡分布的结构控制,地层岩性以及地震,气象,水文学和人类活动对滑坡分布的影响。
经济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全国及重点灾区的滑坡分布图和灾害预测图,以指导国家的发展和利用,并向公民提供了广泛而深入的防灾减灾知识,以增强防灾能力。
认识并减少人为灾难的发生。
总体说来,滑坡治理主要有三个方法:
(1)调节诱发滑坡的主控因素和诱发因素;
(2)调节滑坡体内部的力学特征,抗滑强度增加而使滑坡体不再变形;(3)调节滑坡发生条件,从根本上直接阻止滑坡整体下滑。
滑坡工程的处理主要有以下三种措施:
防滑挡土墙、抗滑桩、锚固工程。
辅助处理措施包括:
地面排水工程、前缘护脚墙,还可以采取削坡剪载、绕避、反压固脚等方法。
0.2研究目的与内容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重大滑坡灾害不断发生,滑坡失稳导致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为了减少滑坡失稳可能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及损失,因此急切地需要对滑坡做出必要的治理措施。
本课题是学生在实习单位时参与的生产项目,选取的是鹤庆县松桂镇王家庄滑坡治理工程,是为了检验在校四年学生对滑坡的诠释与应用。
王家庄滑坡在暴雨或地震条件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对王家庄26户127人,约650万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组织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是有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此次论文选择的滑坡水平投影长约32.4m,宽约85.6m,面积2773.5㎡,滑体厚1.6~7.3m,平均厚5.03m,体积13867.2m³,剪出口位于滑坡前缘陡坎底部位置。
滑坡平面形态呈弧形,前缘微有鼓丘现象。
滑坡坡向204°,滑坡地形坡度15°~20°,局部大于20°,滑坡后院(北侧)为王家庄居民院子,目前居民院子内有拉张裂缝,滑坡前缘(南侧)微有鼓丘,滑坡东侧有基岩出露,西侧为冲沟。
根据勘查工作及此次滑坡稳定性计算表明,目前王家庄滑坡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在暴雨或地震条件下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需要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去加固,依据勘查资料,对该滑坡典型剖面进行设计计算。
0.3研究的主要成果
此次设计主要成果有滑坡治理设计论文一份、滑坡治理工程设计计算书及滑坡治理设计图等。
论文内容包括王家庄滑坡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以及形态、规模、变形特征,还有滑坡的稳定性计算,稳定性评价,滑坡治理设计等;滑坡设计图包括:
(1)施工设计平面布置图;
(2)1-1’剖面设计图;(3)2-2’剖面设计图;(4)3-3’剖面设计图;(5)抗滑桩桩身配筋图;(6)挡土墙结构大样图;(7)护脚挡墙设计图;(8)监测平面布置图。
第1章工程概况
1.1项目概况
王家庄滑坡为小型牵引式浅层土质滑坡,该滑坡出露地层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褐黄色素填土、第四系残坡积层(Q4ed+dl)褐黄色(褐红色)含砾粉质黏土、三叠系上统松桂组(T3sn)全~强风化泥岩(砾岩),中心地理坐标为:
E100°15′11″、N26°21′17″,最大高程1880.26m,最小高程1869.79m,高差为10.47m,水平投影长约32.4m,宽约85.6m。
该滑坡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对王家庄居民场地稳定性影响很大,破坏后果严重,如若遇到雷雨天气或地震可能会导致该滑坡失稳,根据《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第5.1条可知,该滑坡的工程防治安全等级为Ⅲ级。
该滑坡的组成要素有滑体、滑动面(带)、滑床、滑坡台阶、滑坡裂缝等。
滑体主要有素填土和含砾粉质黏土构成,滑动面(带)位于残坡积层含砾粉质黏土与全~强风化泥岩(砾岩)的接触带,滑床岩性为全~强风化泥岩(砾岩)。
1.2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1.2.1地理位置
王家庄滑坡位于鹤庆县松桂镇王家庄。
鹤庆县位于云南西北部,云南西部横断山脉南端,云岭山脉以东,大理北端。
地理坐标为东经100°01'〜100°29'和北纬25°57'〜26°42'。
东有金沙江与永胜县分界,南与宾川县接界,西与剑川县、洱源县接壤,北与丽江市相连。
全县国土面积2395.0km2,其中山区、半山区和峡谷面积占89.7%。
县城驻地云鹤镇距昆明476.0km,距州府大理市136.0km,距丽江市39.0km、丽江机场12.0km(丽江机场位于鹤庆县境内)。
松桂镇位于鹤庆县中部,是山区、半山区乡镇,这是县城通往外区乡镇的运输路线,大丽公路和大丽铁路贯穿全境。
镇党委、政府所在地离县城27km。
东与六合、朵美相邻,西与洱源县三营接壤,北与金墩乡相邻,南与西邑镇相接。
王家庄与外界交通连接较为便利,该滑坡中后部有一条宽约2.0~2.5m的村内水泥道路,通过村内道路、乡村道路可到达松桂镇,约8.0km,交通较为方便。
1.2.2地形地貌
勘查区位于松桂盆地东侧斜坡地带。
区内山脊沿北东~南西呈长垅分布,与区内构造线的走向基本一致,山顶多呈长垣~浑圆状。
地形坡度15°~20°,局部有陡坎,地貌的形成以低中山剥蚀构造作用为主,总体地势北高南低。
最高点位于勘查区的北东部山顶地带,海拔1909.0m,最低点位于勘查区的南侧约200.0m处的王家庄河河床,海拔标高1852.0m,相对高差57.0m(见图1-1和1-2)。
王家庄滑坡总体为缓坡地形,地形坡度15°~20°,局部有陡坎,以低中山剥蚀构造地貌为主。
1.3水文气象
鹤庆县境内地表河流均属金沙江水系。
主要河流有漾弓江、落漏河、河川河、中江河、后山河等,均为金沙江一级支流。
金沙江位于鹤庆县东部边缘,在鹤庆县境内自丽江由北向南延伸,全长53.5km。
中江河、后山河、箐头河等流量均注入金沙江,流量较小。
河川径流为地表水的主要汇集形式。
勘查区总体属金沙江水系,区以外南侧约200m处发育有王家庄河(见图1-3),王家庄属中江河支流,该河流是勘查区附近较大的地表河流,王家庄距离勘查区平距200.0m,高差大于50.0m,王家庄河对勘查区影响较小。
勘查区西侧发育有1条冲沟C1(见图1-4),该冲沟与该滑坡平距20m,冲沟由北西向南东径流,发育于勘查区北西侧,发育长度约125m。
总体呈“V”型谷,沟底宽2~5m,切割深1~4m,纵坡降10~15%。
右岸坡陡于左岸坡,左岸坡度25°~30°,右岸坡度25°~35°,沟底局部有基岩出露,下游段两侧均有房屋分布,沟岸生长低矮灌木及杂草。
根据勘查资料表明,勘查期间属于雨末旱初季节,冲沟内未见水流。
由于该条冲沟与王家庄滑坡之间距离较近,对滑坡有一定影响。
1.4论文完成工作量
为查明王家庄滑坡的地层岩性、厚度、工程地质性质、结构特征情况,按勘查设计和规范要求,采用主辅剖面法进行布置勘探线,对该滑坡布置2排3列进行控制,共布置6个勘探孔3个浅井(见表1-1)。
表1-1钻探实物工作量表
工作项目
单位
完成工作量
备注
钻探
钻 孔 数
个
6
3个浅井
总 进 尺
米
136.2
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
次
9
重型动力触探
米
2.6
取样
原状土样
件
24
扰动土样
组
勘察点测量
勘察孔
个
6
3个浅井
控制 点
点
3
第2章滑坡地质条件
2.1地质构造、地震及其效应影响
2.1.1地质构造
勘查区外围的西侧发育有军营压性断裂(F2)和大松坪压扭性断裂(F14)及松桂向斜,现将其特征分述如下:
(1)断裂(见表2-1)
表2-1断裂一览表
编号
名称
走向
长度(km)
(县境内长度)
产状
所切新地层
断层标志
与勘查区的位置关系
倾向
倾角
(°)
F2
军营压性断裂
NS
23.0
W
T1-3
地层缺失,发育断层破碎带。
位于勘查区南西侧约8.6km
F14
大松坪压扭性断裂
SW
15.0
E
T1-3
地层缺失、错位。
位于勘查区北西侧9.2km
(2)褶皱构造
勘查区外围的西侧发育有松桂向斜,该向斜轴呈北东20°,南端略偏向南东,核部为三叠系上统松桂组,两翼为三叠系及二叠系地层。
东翼倾角约40°,两翼约25°~30°,不对称。
向斜开阔,两翼发育了较多次级褶皱,成雁排列,该向斜发育于勘查区西侧约4.5m,对王家庄滑坡的发育影响很小。
2.1.2地震及其效应影响
鹤庆县位于中国西部南北地震带的南部,是地壳运动剧烈、构造形态复杂、构造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自1982年至2001年,鹤庆县及附近地区发生多起地震,人类的房屋建筑均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多处受损,同时也威胁着鹤庆县及附近地区居民的生命安全。
由于地震的原因,加剧了王家庄滑坡的活动,对该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时,需考虑地震对该滑坡的影响。
2.2地层岩性
勘查区范围内主要出露地层有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残坡积层(Q4el+dl)和三叠系上统松桂组(T3sn)全~强风化泥岩、砾岩为主。
现将地层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
①素填土:
褐黄色含碎块石粉质黏土,主要为村民建房和修路开挖弃土回填形成,成分为粉质黏土、碎块石,碎块石含量约10%,斜坡下边坡有局部生活垃圾,该层厚度为0.7~4.2m。
(2)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
②含砾粉质黏土:
褐黄色、褐红色,砾石含量占10~15%,可塑~硬塑,厚度为1.6~7.3m,进村道路下边边坡有少量植物根须和杂草。
下伏为三叠系上统松桂组(T3sn)泥岩、砾岩,该层与下部基岩为不整合接触,土/岩接触面为王家庄滑坡的滑动面,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
(3)三叠系上统松桂组(T3sn)
③全~强风化泥岩、砾岩:
泥岩主要分布于王家庄滑坡及其西侧范围内,岩芯以碎石状为主,风化强烈,岩石完整整程度相对较差,镐难挖动,岩体呈泥质结构,裂隙不明显,地层产状为300°~315°∠30°~38°,承载力特征值fak=356kpa,该层可做挡土墙基础持力层。
根据钻孔揭露勘查区范围内10.1~11.3m以下多夹兰灰色煤层。
砾岩主要分布在王家庄滑坡以外东侧区域(旧学校区域),以灰白色为主,该层多呈碎石状,块径为1.0~5.0cm。
2.3水文地质条件
依据《1:
20万鹤庆幅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以及地下水埋藏分布条件,将勘查区地下水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层和人工填土层孔隙中,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d+dl)含砾粉质黏土和素填土,属松散土体,该含水层一般透水而不含水。
该类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局部由沟水和农灌水补给,同时接受山区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具有就地补给,就近排泄的特点,受耕作季节及降雨的影响,水量和水位变化较大。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含水层为三叠上统松桂组(T3sn)泥岩、砾岩。
含水层以岩石中的节理、裂隙为地下水的赋存场所及运移通道,富水性弱,主要靠大气降水及地表水渗入补给,雨季地形低洼部位有渗水现象,地下水流量枯水季动态变化较大。
依据勘查资料,地下水类型为裂隙水,泉流量小于1L/s,枯水期径流模数值1~3L/s·km²。
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地表水与孔隙水入渗补给,沿节理裂隙向深部运移和赋存,以王家河为相对侵蚀基准面,呈散流或局部片状泉点排泄形式补给地表水。
勘查区地下水类型属基岩裂隙水,根据勘查资料表明,该滑坡周围无地下水、泉点出露,区内主要接受降雨及周围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既是不计取也是径流区,顺坡向下游沟谷径流排泄到王家庄河,最终汇入金沙江。
地表水在向下渗透运移的过程中,于透水性较差的结构面形成局部的高含水夹层,湿润并软化岩土,从而形成滑动面。
2.4特殊性岩土
勘查区内没有湿陷性土、红黏土、软土、冻土、膨胀岩土和污染土,特殊性土有素填土。
①素填土:
主要为村民建房和修路开挖弃土回填形成,成分为粉质黏土、碎块石,碎块石含量约10%,斜坡下边坡有局部生活垃圾。
2.5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指标
对王家庄滑坡的各主要土层进行原位测试、室内试验以及对土的重度测定试验,各试验结果(见表2-1、表2-2、表2-3、表2-4)如下:
表2-1各土层标准贯入、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
地层编号
土层名称
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击数N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修正锤击数N63.5
统计
击数
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②
含砾粉质黏土
4.9~7.9(6.4)
9
160
③
全~强风化泥岩
6.2~9.8(8.04)
24
356
注:
4.9~7.9(6.4)——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
表2-2土工实验各土层物理指标统计表
地层编号
土层
名称
饱和
度Sr(%)
孔隙
比e
天然含水量ω(%)
比重Gs
密度
(g/cm3)
液限
ωL(%)
塑限ωp(%)
液性
指数
IL
塑性
指数
IP
①
素填土
94.2
0.75
26.12
2.71
1.55
32.26
18.38
0.56
13.88
②
含砾粉质黏土
94.58
0.71
24.67
2.71
1.61
30.84
17.57
13.28
0.54
③
全~强风化泥岩
96.33
0.71
25.45
2.71
1.58
31.42
17.27
14.15
0.57
注:
表中数值均为平均值。
表2-3土工实验各土层力学指标统计表
地层
编号
土层
名称
天然快剪试验
天然残余剪试验
天然饱和快剪试验
承载力特征值
fak
(kPa)
黏聚力
标准值
Cq(kPa)
内摩角
标准值
Φq(°)
黏聚力
标准值
Cc(kPa)
内摩角
标准值
Φcq(°)
黏聚力
标准值
C(kPa)
内摩擦角
标准值
Φ(°)
1
素填土
24.73
15.83
18.45
9.05
2
含砾粉质黏土
21.23
13.07
12.78
10.69
16.17
12.30
160
注:
表中抗剪强度指标①为平均值、②为修正值。
表2-4土层重度试验成果表
滑坡
试验编号
试验位置
试验深度(m)
岩土名称
重度值(kN/m3)
平均重度(kN/m3)
王家庄滑坡
R1
Zk4西侧
0.1~0.4
含砾粉质黏土
18.8
18.7
R2
Zk4东侧
0.2~0.6
19.2
R3
Zk5西侧
0.0-0.4
18.7
R4
Zk5东侧
0.1~0.50
18.2
R5
Zk6西侧
0.0~0.3
18.3
R6
Zk6东侧
0.0~0.40
19.1
2.6地基土工程性能
①素填土:
厚度小,分布不稳定,结构疏松,强度低且不均匀,严禁作为王家庄滑坡的基础持力层,应予以清除。
②含砾粉质黏土:
可塑~硬塑,厚1.6~7.3m,土/岩接触面为王家庄滑坡的滑动面
(带),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
③全~强风化泥岩、砾岩:
镐难挖动,呈泥质结构,裂隙不明显,承载力特征值fak=356kpa,该层可做王家庄滑坡挡土墙基础持力层。
第3章滑坡评述
3.1滑坡形态、变形特征
3.1.1滑坡形态特征
王家庄滑坡现状已形成两级台阶状地形,一级平台斜坡区域两侧缓,中间陡,两侧斜坡坡度为20°~30°,中间斜坡坡度为30°~50°;二级平台区域为缓坡地形,地形坡度为0°~5°,主要为村民房屋区。
该滑坡前后缘均为村民房屋分布,中部有一条宽约2.0~2.5m的进村道路,下部台阶(中前缘)形成宽8.0~15.0m的台阶面,台阶边坡形成一高差5~7.5m的临空面,现状为耕地。
植被弱发育,该滑坡中前缘为玉米地,周边主要发育有杂草、灌木、竹子,约为5~10%。
该滑坡主要发育由第四系素填土(Q4ml)和残坡积(Q4el+dl)含砾粉质黏土层组成,下伏地层为三叠系上统松桂组(T3sn)褐红色(褐黄色)全~强风化泥岩(砾岩),10.1~11.3m以下多夹灰兰色煤层,岩体较破碎、岩石风化较强烈。
该滑坡西侧滑带埋深稍大,东侧滑带埋深稍浅,中部滑体较厚(5.4~7.3m),中前缘滑带埋深较浅(1.6~3.3m),两侧滑动面较浅。
3.1.2滑坡变形特征
王家庄滑坡西侧中部位置为强变形区,强变形区主要以拉张裂缝为主。
该滑坡后缘为居民院子,目前已形成多条拉张裂隙,其中3条规模较大、间断分布的拉张裂隙(见图3-1、3-2、3-3、3-4)。
其特征分别为:
Lf1裂缝长约10.1m,宽1.0~3.0cm,可见深度约15.0cm,东西走向,延伸方向100°~110°,成因为该滑坡滑动坡体牵引拉裂,再加上残坡积层不均匀沉降形成的裂缝;Lf2裂缝长10.3m,宽1.0~5.0cm,可见深度10.0~30.0cm,北西~南东走向延伸方向130°~140°,成因为坡体蠕动变形及残坡积层不均匀沉降形成裂缝;Lf3裂缝长约9.8m,宽1.0~4.0cm,可见深度约10.0cm,平面形态呈弧形发育,大致东西走向,延伸方向275°~285°,成因为坡体蠕动变形及残坡积层不均匀沉降形成。
该滑坡东侧区域变形相对较弱,偶见细小裂缝,但长度较小,宽度较小。
3.2滑坡结构
(1)滑体结构
王家庄滑坡滑体主要有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和第四系残坡积层(Q4ed+dl)褐黄色(褐红色)含砾粉质黏土构成。
(2)滑动面(带)特征
岩芯滑动带较明显,力学性质较①②两层差,且含水率较①②两层高,滑动带位于残坡积与基岩岩层的接触带,岩性为含砾粉质黏土,可~软塑状土体,有明显的镜面、擦痕,且岩芯光滑,钻探施工时有轻微缩径现象,滑动面呈弧线型,倾角4°~36°,中后部稍陡,前部稍缓。
(3)滑床特征
滑床岩性为三叠系上统松桂组(T3sn)全~强风化泥岩、砾岩;泥岩主要分布于王家庄滑坡及其西侧范围内,碎石状,泥质结构,裂隙呈树枝状,地层产状为306°∠32°,10.1~11.3m以下多夹兰灰色煤层。
砾岩主要分布在滑坡以外东侧区域,灰白色,该层多呈碎石状,块径1.0~5.0cm。
3.3滑坡成因及性质
3.3.1滑坡成因
(1)主控因素
王家庄滑坡形成的主控因素包括地形、岩土及构造条件,各因素对该滑坡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地形条件
总体为缓坡地形,地形坡度15°~20°,局部有陡坎,坡度近于直立,以低中山剥蚀构造地貌为主。
2岩土条件
该滑坡主要出露的土层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和残坡积层,该层土体厚度较大,以含碎石粉质黏土和含砾粉质黏土为主,含较多亲水黏土矿物,岩体力学强度低,下伏岩石为三叠系上统松桂组(T3sn)全~强风化泥岩、砾岩,岩体风化强烈,岩石破碎,呈碎石状、块状,残坡积层与基岩岩土体力学差异较大,在较陡斜坡上易变形破坏。
3构造条件
勘查区区域地质构造较为发育,且在该滑坡区外围的西侧发育有军营压性断裂(F2)和大松坪压扭性断裂(F14)及松桂向斜,强烈的构造运动使岩体构造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在雨水作用下,土体易于饱和,力学强度易于迅速下降,不利于斜坡体稳定。
(2)诱发因素
王家庄滑坡形成的诱发因素包括水的作用、气候因素及人类工程活动,各因素对该滑坡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水的作用
勘查区降水大多都集中在雨季,雨季是坡面汇水的最佳时间,坡面汇水或雨水的直接入渗使岩土体长期浸泡,特别是雨水进入;裂隙后产生淋漓和侵蚀作用,雨水通过堆积层下渗到残坡积层,对残坡积层形成软化作用。
且加速下伏基岩的风化,扩张裂隙,降低了岩土体稳定性,加上岩土体自重和房屋加载的同时,降低了岩土体的抗剪强度,这有利于岩土体内软弱结构面的形成。
②气候因素
勘查区气候旱、雨季分明,雨季降雨集中,表层土和分化岩透水性好,在岩土体接触带附近形成软弱面,力学强度较低,遇水浸泡易软化而产生滑坡。
③人类工程活动
王家庄滑坡前后缘均为居民区,村民后缘建房增加了滑坡的荷载,加剧了滑坡的活动。
该滑坡前缘的农耕破坏了原有的稳定性和山体的完整性,而前缘的房屋建设和农耕活动则增加了临空面高度,降低了滑坡的稳定性,牵引着滑坡向前活动的可能。
该滑坡中部的进村道路对滑坡的影响也很大,道路建设及道路动荷载破坏了滑坡原有的稳定性,加剧了滑坡的活动。
3.3.2滑坡的性质
王家庄滑坡上部土体结构较松散,强度较低,雨水下渗产生淋漓和侵蚀作用,导致岩土体内部土压力增大,降低了岩体稳定性,加上岩土体自重和房屋加载的同时,降低了岩土体的抗剪强度,导致滑坡后缘院子和围墙开裂,滑坡变形以后部横向拉张裂缝为主,且滑坡前缘形成高约5.0~7.5m高的临空面,在前缘陡坎底部形成剪出口,符合牵引式滑坡特征,故该滑坡力学性质为牵引式滑坡。
第4章滑坡稳定性计算
4.1计算方法
王家庄滑坡属土质(残坡积)类型。
根据滑坡的类型和软弱面(带)形态,采用极限平衡理论来计算滑坡的稳定系数并评价滑坡的稳定性。
滑动面近似折线性型,根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GB/T32864-2016)及《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的有关要求,对该滑坡的稳定性及推力进行计算。
将滑面视为折线型,简化为二维问题进行计算。
(1)滑坡稳定性计算
公式(4-1)
其中:
公式(4-2)
公式(4-3)
公式(4-4)
式中:
——第i块段的剩余下滑力传递至第i+1块段时的传递系数(j=i),即
公式(4-5)
公式(4-6)
公式(4-7)
——第i条块的重量(kN/m);
——第i条块内聚力(kPa);
——第i条块内摩擦力(°);
——第i条块长度(m);
——第i条块滑面倾角(°);
——第i条块地下水流向(°);
——地震加速度(单位:
重加速度g);
——稳定性系数。
(2)滑坡滑推力计算
应按传递系数法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4-8)
其中,下滑力为
公式(4-9)
抗滑力为
公式(4-10)
传递系数为
公式(4-11)
孔隙水压力为
公式(4-12)
渗透压力平行滑面的分力为
公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