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2910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docx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docx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

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推荐工作的补充说明

一、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同意,科技部批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自2013年起增设创新团队奖励,每年奖励数量不超过3个。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授予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团队协作为根底,依托一定的科研平台,围绕一个学科、领域或某个研究方向,进展长期合作研究与开发,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并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得到同行公认的科研群体。

创新团队奖励不分等级,严格按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标准评审、授奖。

二、创新团队应是经有关部门确认的且在行业或学科领域得到公认的优秀研究团队,团队的研究方向属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开展规划》的重点领域或国际重大科技前沿热点问题,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国际领先,拥有经授权并有效的发明专利或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已取得多项惠与经济开展、社会开展、国防建设和根底研究的重大原创性成果。

三、创新团队应实现人才聚集、资源整合度以与开放度高,队伍结构合理,组织管理先进,机制运行良好,支持单位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平台,团队持续研发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强,具有能够长期保持国家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的实力和条件。

四、创新团队带头人应为业界公认的国家级学术带头人,或担任过本创新团队主要研究领域方面的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或核心技术负责人,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

五、创新团队应在本团队研究方向、领域取得持续突破和长期累积成就;团队成果曾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不应仅以单个获奖项目成果作为主要支撑;团队成员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不应仅以最高奖获得者获奖时所依托的成果作为主要支撑;应重点说明团队在曾获奖励之后的后续成就。

六、创新团队的推荐不受“同一人同一年度只能作为一个推荐项目的完成人参加国家科技奖励评审〞、“曾经推荐但未获奖的项目再次推荐需隔一年以上〞、“作为项目完成人获奖后再次作为项目完成人报奖被推荐需隔两年以上〞等规定的限制。

七、创新团队推荐材料需登录我办网上平台报送,全部推荐材料均不得涉密。

如有团队工作容涉密的,推荐材料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展脱密,并提供主要支持单位委员会进展审查后出具的不涉密证明。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书

(年度)

一、根本情况

序号:

编号:

提名者

 

团队名称

研究方向

团队带头人

主要支持单位

团队成立时间

学科分类名称

1

代码

2

代码

3

代码

所属国民经济行业

所属国家重点开展领域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制

二、提名意见

〔一〕提名者情况

提名者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

联系

电子

传真

提名意见:

 

提名该团队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

声明:

本单位遵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与其实施细如此的有关规定,承诺遵守评审工作纪律,所提供的提名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与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

如有材料虚假或违纪行为,愿意承当相应责任并承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调查处理。

法人代表签名:

单位〔盖章〕

年月日年月日

〔二〕团队简介

〔限2页〕

 

〔三〕团队主要科技成就与开展情况

〔限6页〕

(一)团队建设情况

 

(二)创新能力与水平

 

(三)学术影响与社会贡献

 

(四)持续开展与服务能力

 

三、团队情况附表

附表一:

团队构成

〔一〕成员结构

总人数

年龄结构

65周岁以上

%

50-65周岁

%

35-50周岁

%

35周岁以下

%

专业技术职务

正高级

副高级

中级

%

%

%

学历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本科

%

%

%

〔二〕主要成员

序号

性别

年龄

专业技术职务

所在单位

研究领域

团队工作时间〔年〕

1

2

3

其他主要成员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附表二:

团队标志性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团队主要成员中的完成人/排名

研发起止日期

正式应用〔公开发表〕日期

依托计划名称和编号〔不超过3项〕

证明材料编号

1

2

3

4

5

附表三:

发表论文专著情况

序号

论文专著名称

影响

因子

年卷页码〔xx年xx卷xx页〕

发表时间〔xx年xx月xx日〕

通讯作者

第一作者

国作者〔排序〕

SCI他引次数

他引

总次数

是否国完成

证明材料编号

1

2

3

4

5

 

补充说明:

附表四:

学术交流情况

序号

会议名称

时间

地点

主办单位

报告人

报告题目

证明材料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附表五:

所获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情况

序号

知识产权类别

授权项目名称

国〔区〕别

授权号

授权日期

证书编号

权利人

发明人

所对应标志性成果

证明材料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附表六:

团队承当科研项目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研发

经费

〔万元〕

项目来源

项目

编号

研发起止

时间

状态

〔在研/已验收〕

负责人

本团队主要成员中参与人/排序

证明材料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附表七:

团队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或国际奖励情况

序号

获奖对象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奖励

等级

授奖

单位

团队主要成员中完成人/排名

证明材料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附表八:

团队主要科技成就变化趋势

〔一〕发表论文专著情况

〔二〕学术交流情况

〔三〕所获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情况

〔四〕团队承当项目与科研经费情况

〔五〕团队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六〕其他

 

附表九:

团队合作情况汇总表

类别

成果名称

本团队中合作者/排序

备注

标志性成果

发表论文专著情况

所获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情况

团队承当科研项目情况

团队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附表十:

团队主要成员情况

团队带头人情况表

姓名

性别

序号

出生年月

出生地

民族

是否归国人员

归国时间

技术职称

最高学历

最高学位

毕业学校

毕业时间

所学专业

电子

办公

移动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工作单位

行政职务

二级单位

党派

参加本团队的起止时间

自至

主要学习经历

科研工作经历

 

主要学术兼职

 

代表性成果

 

 

代表性论文和著作

 

获奖励情况

 

对团队开展的贡献:

 

声明:

本人遵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与其实施细如此的有关规定,承诺遵守评审工作纪律,保证所提供的有关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与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

如有材料虚假或违纪行为,愿意承当相应责任并承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

年月日

其他团队主要成员情况表

姓名

性别

序号

出生年月

出生地

民族

是否归国人员

归国时间

技术职称

最高学历

最高学位

毕业学校

毕业时间

所学专业

电子

办公

移动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工作单位

行政职务

二级单位

党派

参加本团队的起止时间

自至

团队职务

对团队开展的贡献:

 

声明:

本人遵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与其实施细如此的有关规定,承诺遵守评审工作纪律,保证所提供的有关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与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

如有材料虚假或违纪行为,愿意承当相应责任并承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

年月日

附表十一:

支持单位情况

单位名称

序号

所在地

是否主要支持单位

单位性质

电子信箱

传真

法定代表人

单位

移动

联系人

单位

移动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对团队开展的贡献:

〔限600字〕

 

声明:

本单位确认主要成员情况表容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与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

如产生争议,愿意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法定代表人签名:

单位〔盖章〕

年月日年月日

附表十二:

附件列表

 

序号

附件编号

附件名称

备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书》填写要求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书》是评审的根底文件和主要依据,原如此上由提名者提供,以第三人称表述。

提名书中关于被提名团队的情况简介、创新能力、影响与贡献的评价等提名理由以与相关的证明材料等必须由提名者审慎作出、如实填写;有关团队构成、标志性成果、科研工作情况与团队成员情况等客观容与其佐证材料可以由被提名团队与其支持单位提供,但提名者要对有关容认真严格审查,并承诺对提名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提名书中所有容应根据本填写要求,按照规定的格式、栏目与所列标题的要求,如实填写。

形审不合格的提名书退回提名者,不予提交评审。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书》包括书面提名书和电子版提名书两种形式。

书面提名书包括主件和附件,主件为系统提交电子版的打印件〔带系统水印〕,附件原如此不超过65页,双面打印〔复印〕,左侧竖向装订成册,不要另外附加封面。

页面大小为A4〔高297毫米,宽210毫米〕,容所用字体为宋体,字号不小于小四号字,行距不小于18磅,标题和图表文字自行设置〔建议为黑体、仿宋、楷体〕。

电子版附件容应与书面附件保持一致〔除有特别说明的外〕,按照附件编号顺序合成,书面附件页面应注明编号顺序。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书》的有关容根据需要可向社会进展公示。

各局部填写说明如下:

一、根本情况

1.《提名者》,填写提名者名称,并按要求加盖公章。

2.《团队名称》,填写团队名称,应为“XXXX创新团队〞。

团队命名要表现团队技术领域或方向,同时要以单位或个人冠名来限定围,一是用唯一法人单位加以限定;二是以个人冠名,冠名人应是业界公认的有杰出贡献的专家或学者,同时应为团队带头人之一。

团队名称不能使用产品名称、工程或项目名称、应用系统名以与非研究领域、学科方向等容作为命名。

3.《研究方向》,团队研究方向应属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开展规划》的重点领域或国际重大科技前沿热点问题。

4.《团队带头人》,应为团队科研学术带头人,最多不超过3人,排第一位的应为目前工作在一线的实际带头人。

5.《主要支持单位》,只填写1个对创新团队起主要支撑作用的法人单位。

6.《团队成立时间》,填写团队形成日期,原如此上在10年以上。

该时间可以是团队形成的批准文件或项目立项书、任务下达书、合同签署材料等明确的团队形成时间,提供必要旁证材料,不超过3页;成立时间证明材料的附件编号应居首位。

7.《学科分类名称》,按照国家学科分类标准〔参考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以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依据,最多可以填写3个学科名称,按照与团队研究方向的严密程度排序。

8.《所属国民经济行业》,选择团队研究方向所属相应门类填写。

9.《所属国家重点开展领域》,所属领域应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开展规划》的重点或热点领域。

二、提名意见

〔一〕提名者情况

提名者应在认真填写提名书容、审查团队和主要支持单位资格、确认团队情况附表与佐证材料真实性的根底上,在本栏中对团队创新能力、学术水平、影响与贡献等方面作出客观评价,说明提名理由,阅读提名者声明并由法人代表签名,在书面提名书的首页和本页加盖单位公章。

〔二〕团队简介

限2页。

应客观、准确、扼要地介绍创新团队的根本情况,包括团队建设与开展情况,研究方向、创新能力与水平、社会贡献和业界评价、未来规划、支撑条件以与为社会服务的能力等。

〔三〕团队主要科技成就与开展情况

限6页。

应从团队建设情况、团队创新能力与水平、学术影响与社会贡献、持续开展与服务能力等方面客观、准确地对创新团队进展全面阐述,可简要介绍主要创新成果情况,重点突出团队学术研究和自主创新特点。

所列所有成果与支撑材料应限于国立项或以国为主完成的科学研究成果。

该局部是提名书的核心容,也是评价团队、处理异议的重要依据。

团队建设情况:

指团队结构的合理性,包括团队开展概况、组织管理、专家队伍、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等方面,应重点介绍团队建设情况包括运行机制、组织管理、文化建设等,人才产出情况包括主要成员的学术水平、道德风尚、合作能力,人才培养模式与其成效等。

创新能力与水平:

指团队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创新程度,技术水平是否达到国外同类项目最好水平,核心成果的原创性程度,包括创新能力概况、代表性成果、论文论著、知识产权等方面,应重点介绍成果产出情况,即不超过5项正式应用、公开发表或整体验收三年以上的标志性研究成果的水平,按重要程度排序。

同时可适当介绍近三年的研究进展与重大突破。

学术影响与社会贡献:

指团队在国外学术界与行业的学术影响和地位,以与团队科研成果对推动科学开展、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安全,促进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开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等。

持续开展与服务能力:

指团队承当重大科研任务能力和对未来开展的战略规划,团队依托的支撑平台和保障条件,以与为社会服务的能力等,应包括科研任务、开展规划、支撑条件、社会服务等方面。

三、团队情况附表

本栏目共12个附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表1-7限1页,表8、9限2页〕,应能充分表现团队的创新能力和主要成员之间的合作情况。

所有附表的旁证材料应统一编号,并注明编号以便检索,不需重复提供。

附表一:

团队构成

1.《成员结构》,根据实际情况统计本团队科研工作人员,不计入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非科研岗人员,填写团队实际成员总数〔不限于15名主要成员〕与在性别、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和学历等方面的数据与分布情况,百分号前填写该类所占成员总数的百分比。

2.《主要成员》,填写团队当前的主要成员信息,均应为中国公民,人数不超过15人,其中带头人不超过3人。

因去世、退休、调任等原因已离开团队的,可不再列为主要成员,对其贡献可在团队情况介绍与附件中作出相关说明。

下文中除有特别说明,所有涉与到填写“团队主要成员〞的均指该栏中所填的成员。

列为主要成员者,在附表2-7中应有成果支持和贡献表现。

附表二:

团队标志性成果

填写最能表现团队“创新能力与水平〞的不超过5项标志性成果〔第一完成人应为团队主要成员〕,按重要程度排序,需要填写参与该成果的团队主要成员与其排名。

旁证材料不超过10页,每项成果应说明该成果正式应用、公开发表或整体验收满三年以上,参与该成果的所有人员与其排名。

有关要求如下:

标志性成果为论文的书面附件提交论文首页,电子版附件提交全文;专著书面附件提交页,电子版附件提交首页、页、文献页与核心容原文。

论文或专著应公开发表三年以上〔即2015年1月1日以前发表〕,并须提交发表时间的证明。

标志性成果为知识产权或技术标准的,授权专利应提供专利说明书扉页与相关核心容,其他应视情况提供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证书、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等知识产权证明的复印件,技术标准的备案证明复印件。

标志性成果为国家法律法规要求通过审批的,应在获得行政审批后应用三年以上。

如:

新药、医疗器械、动植物新品种、农药、化肥、兽药、食品、通信设备、压力容器、标准等,须提交批准文件的复印件,且审批时间应在2015年1月1日前。

标志性成果需国家或有关部门验收的,需验收满三年,如土木建筑工程类,通过验收时间应在2015年1月1日前。

其他应用型的成果应提交应用单位提供的应用证明。

须加盖法人公章。

可选择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提供。

至少应有1份是原件,且能证明本成果已正式应用三年以上〔即2015年1月1日以前应用〕。

标志性成果在2017年与以前已经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视作正式应用、公开发表或整体验收满三年以上,可不再提供旁证材料〔所填标志性成果名称必须与获得国家奖项目名称一致〕,但所获国家奖情况应列入附表七。

附表三:

发表论文专著情况

填写团队主要成员公开发表的论文专著情况。

代表性论文专著应与五项标志性成果密切相关,且公开发表满三年以上,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应为团队主要成员,国作者〔排序〕一栏应按顺序写明该论文或专著的全部国作者,属于团队主要成员的加粗表示。

按重要程度排序,不超过5篇。

对于某些学科论文没有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概念的,表格相应栏目可不填写,但要以文字作说明。

旁证材料不超过6页,应包括所列所有论文专著的SCI他人引用和他引总次数检索报告结论。

论文的书面附件提交论文首页,电子版附件提交全文;专著书面附件提交页,电子版附件提交首页、页、文献页与核心容原文。

“他人引用〞是指所列论文专著作者之外的其他学者的引用,所列论文专著作者之间〔包括团队成员之间〕的引用属于自引,不得计算在。

附表四:

学术交流情况

填写团队主要成员在重要国际性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情况,不超过10项。

旁证材料不超过5页,应说明与代表性成果有关的5项国际性学术会议特邀报告的时间、地点、主讲人、主讲题目。

附表五:

所获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情况

填写经授权并有效的主要核心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应与五项标志性成果密切相关且应填写与第几项标志性成果对应,不超过10项,其中权利人和发明人两栏应分别写明全部权利人或发明人。

旁证材料不超过5页,只提供每项标志性成果不超过1件最核心的知识产权的相关附件,应为授权专利的专利说明书扉页与相关核心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证书、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等知识产权证明的复印件,技术标准的备案证明复印件。

附表六:

团队承当科研项目情况

填写团队近十年承当的已经验收或在研的重大科研项目,项目负责人应为团队主要成员。

按重要程度排序,不超过10项。

旁证材料不超过10页,应为项目计划任务书的项目根本信息页,应包含项目名称,起止时间,依托单位、负责人与参与人员等情况。

附表七:

团队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或国际奖励情况

填写团队集体、主要成员与重要技术成果所获国家科技奖励或国际奖励的情况。

获奖成果的前5名完成人中应有团队主要成员,不是团队主要成员的完成人不填。

按重要程度排序,不超过10项。

旁证材料不超过10页,应提供获奖证书复印件〔如该证书不能表现全部获奖人的,需在复印件上注明全部获奖人员与排序,加盖主要支持单位公章〕,如所获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可不再提供旁证材料。

附表八:

团队主要科技成就变化趋势

是以柱形图或折线图等图表形式展示近10年团队所获所有成果、知识产权、科研项目与经费等变化趋势,可以分页但不超过2页。

发表论文专著情况应在同一图中分别用论文、专著总数和SCI他引次数来分别描述;

学术交流情况应在同一图中分别用国际、国情况分别来描述;

所获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情况应在同一图中分别用授权发明专利、其他授权专利、其他〔软件著作权、标准等〕来分别描述;

团队承当项目与科研经费情况应在同一图中分别用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与科研经费来分别描述;

团队曾获国家科技奖或国际奖励情况应在同一图中分别用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