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2806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7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A卷.docx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A卷.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A卷.docx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A卷

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中6月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A卷)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为了巩固统治,西周时期用血缘关系来维系统治集团内部稳定的政治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D.宗法制

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定都于

A.长安

B.建康

C.咸阳

D.洛阳

3.清朝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设立内阁

B.取消世家大族的特权

C.设立军机处

D.废除丞相制度

4.古代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度,其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执政官

D.元老院

5.根据英国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掌握制定法律、决定国家重大经济决策等大权的是

A.议会

B.国王

C.内阁

D.最高法院

6.1787年颁布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分,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是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7.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历史文献是

A.《共产党宣言》

B.《社会契约论》

C.《论法的精神》

D.《十日谈》

8.《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其提出者是

A.洪秀全

B.洪仁玕

C.陈玉成

D.李秀成

9.标志者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党“一大”召开

10.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任务,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了

A.土地革命

B.抗日战争

C.国民革命

D.南昌起义

11.抗日战争时期由八路军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2.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

B.共产主义

C.三民主义

D.新民主主义

1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这次会议召开于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78年

14.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基层民主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扩大,1998年通过的此类法律文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5.1992年,祖国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A.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和平方式统一中国

16.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一超”是指

A.美国

B.欧盟

C.日本

D.俄罗斯

17.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前夕说:

“我们现在的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

”这里的“新敌人”是指

A.美国

B.德国

C.苏联

D.日本

18.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万隆会议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日内瓦会议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19.下列属于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是

A.玉米

B.番薯

C.辣椒

D.水稻

20.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发生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1.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一处对外通商。

这一处是

A.上海

B.泉州

C.宁波

D.广州

22.曾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建立了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的是

A.西班牙B.英国C.法国D.荷兰

23.17世纪,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24.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继续推行自由放任政策的时任总统是

A.罗斯福B.林肯C.胡佛D.柯立芝

25.苏俄国内战争期间(1918~1920年),严重缺粮。

为解决前线粮荒,苏俄政府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要求农民交粮食税

C.广泛建立集体农庄

D.全面开展开荒运动

26.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经济之初,大都照搬苏联经济模式。

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之一是

A.偏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B.片面发展重工业

C.企业自主权过大

D.地方工业管理权过大

27.1956年,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的形势下,对当时国内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分析的会议是

A.一届人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2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这次会议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A.阶级斗争

B.文化建设

C.政治建设

D.经济建设

29.倡导“削减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联合国

30.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标志是

A.1957年《罗马条约》签订

B.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C.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D.1999年欧元问世

31.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其设计者是

A.陈独秀B.詹天佑C.林则徐D.袁隆平

32.先秦诸子学说中,有一学术流派主张变法革新,受到秦国的推崇,成为秦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

这学术流派是(  )

A.墨家B.法家C.道家D.儒家

33.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书体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这种书体是

A.篆书B.隶书C.行书D.楷书

34.清代融合多种剧种,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的艺术是

A.昆曲B.越剧C.京剧D.杂剧

35.古希腊一位著名思想家说: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这位思想家是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哥拉)B.苏格拉底

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36.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并为近代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基础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B.哥白尼C.牛顿D.普朗克

37.1977年,国家开始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

其中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的是

A.恢复高考制度B.扫除文盲教育

C.通过《义务教育法》D.建立起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38.在孙中山的思想中,民生主义的内容有

A.“创立民国”

B.“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C.“平均地权”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39.发表《纯粹理性批判》,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总结的著名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40.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是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论十大关系》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南方谈话”

41.史料记载汉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

与周朝措施的共同点是

A.以加强中央集权制为目标B.改变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局面

C.试图通过分封来巩固统治D.推动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发展

42.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说:

“我们全都是希腊人。

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和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

”与这则史料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宗教改革

B.光荣革命

C.文艺复兴

D.新航路开辟

43.罗马法规定:

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

这反映了罗马法

A.对近代西方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B.注重保护贵族的利益

C.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D.提倡社会各阶层的平等权利

44.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比较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民贵君轻”等儒家伦理赞不绝口。

由此可推知,伏尔泰推崇中国儒家思想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B.探究儒家伦理的实质

C.抨击天主教会的腐败

D.批判欧洲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5.有学者说:

“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A.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B.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

C.促进了社会移风易俗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46.“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番话描述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

这个历史事件是

A.挺进大别山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47.1927~1931年间,中国共产党掀起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可以用来描述这一时期革命斗争特点的有

A.“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48.“通过对外援助这种方法,美国保持着对全世界的影响和控制地位,并支持着本来肯定会倒向或投向共产主义阵营的国家。

”美国的具体做法是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创建北美自由贸易区

D.推动欧洲区域一体化

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这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50.明朝中后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清朝前期又出现了“计工受值”。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苏州

A.官营手工业发达

B.商品经济日益兴盛

C.小农经济走向衰落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51.18世纪60年代,英国棉纺业的技术变革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这里的技术变革指

A.珍妮纺纱机发明B.改良蒸汽机问世C.电动机发明D.内燃机发明

52.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列强入侵和外国商品的涌入,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其中逐渐解体的经济形态是

A.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53.1930~1932年,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自由贸易政策,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对外国商品征收重税。

英国还和各殖民地、附属国结成“英镑集团”,采取共同保护关税政策。

这反映了当时西方国家

A.步调一致,联合解决经济危机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54.有学者认为,苏联的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

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

A.是斯大林的创举,应长期坚持

B.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唯一途径

C.在一定时期适合苏联国情,有一定的合理性

D.阻碍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55.有报道指出,欧元问世后,欧盟各个国家的普通老百姓只有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普通民众反对欧洲经济和政治统一

B.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举步维艰

C.欧洲一体化始终维持在经济层面

D.欧元阻碍了欧洲市场的一体化

56.世界银行的条例中写道:

“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与资源的开发。

”据此可知,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之一是

A.稳定国际汇率

B.消除贸易壁垒

C.提供发展援助

D.促进经济全球化

57.南宋朱熹主张“格物致知”,而格物就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

明代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强调

A.道德修养

B.君主专制

C.科学真理

D.经世致用

58.有一部中国古典小说,以一对贵族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中心,描写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当时社会种种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及其日益衰亡的历史趋势。

这部古典小说是

A.《水浒传》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儒林外史》

59.马丁·路德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由此可以推知,马丁•路德主张

A.教会由世俗政权接管

B.《圣经》由教会解释

C.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D.世俗政权高于教会

60.袁世凯统治时期,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全国到处成立“孔教会”“尊孔会”“孔道会”等组织,定孔教为“国教”的主张也甚器尘上。

针对该现象,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发起思想革命,打出的旗号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德先生”与“赛先生”D.“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二、多选题

61.北宋初年,一方面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另一方面,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这些举措客观上

A.改变了唐末以来地方割据局面

B.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增强了对抗外敌的军事实力

D.加重了国家财政的负担

62.某西方学者认为,19世纪提出的“两个假说都带有革命性,它们猛烈冲击着关于人类和人生的传统看法,使人不得不重新考虑许多以前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

”这里提到的“两个假说”分别是指

A.进化论

B.相对论

C.社会契约论

D.马克思主义

63.清朝与列强签订的《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在内容上都有的条款是

A.允许在中国设厂

B.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

64.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在中国革命根据地的现象有

A.农民积极加入人民公社B.翻身农民积极参加红军

C.“打土豪,分田地”D.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猛

6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亚洲和非洲殖民地人民的反西方情绪,美国常常督促其欧洲盟国实行非殖民化的政策;而欧洲盟国认为,华盛顿不仅未能理解问题的复杂性,而且往往居心叵测。

这反映的是

A.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

B.两个敌对阵营之间的矛盾

C.西方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

D.东欧和西欧之间的矛盾

66.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

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

永佃制的盛行

A.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提高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C.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D.减轻了佃农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67.1500~1600年间欧洲小麦年产量变化不大,但以黄金计价的小麦价格上涨极大。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

C.资产阶级革命

D.殖民掠夺

68.茶、丝和丝制品在中国出口商品中的比重,导致下表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丝的国际竞争力减弱B.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C.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瓦解D.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动

69.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改革是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能够为这一论点提供有利证据的是,二者都

A.注重发展商品经济

B.允许私人开办企业

C.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

D.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70.随着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和受苏共“二十大”的影响,毛泽东及时地提出了以苏联为鉴,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并提出了不少极具深远意义的理论和思想原则。

这些理论和思想原则有

A.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B.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团结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西周时期,为了巩固统治,确立的用血缘关系来维系统治集团内部稳定的政治制度,D项正确;三公九卿制是秦汉中央官制,A项错误;郡县制是秦汉时期的地方管理制度,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C项不符合题意。

2.C

【详解】

根据所学,秦统一后的都城在咸阳,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

3.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清朝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军机处的设立。

答案选C。

设立内阁和废除丞相是在明朝,排除AD。

取消世家大族特权不属于清朝皇权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B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只要能将知识再现和具有简单分析问题能力即可做出。

4.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主要政治机构中,公民大会是雅典政治中的最重要决策机构,雅典国家重要的决策都通过公民大会决策,A项正确。

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排除B。

雅典执政官是通过选举的方式产生,与材料不符,排除C。

雅典民主政治时期元老院的权利不断削弱,后来权利几乎被取消,排除D。

【点睛】

本题属于记忆型选择题,熟悉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内容即可知道答案。

5.A

【详解】

结合课本知识可知,1689年后掌握制定法律、决定国家重大经济决策等大权的是英国议会,故A正确;《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故B错误;英国内阁的正式形成在1721年,故C错误;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与材料不符,故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689年英国通过了旨在限制国王权力的《权利法案》,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议会掌握了制定法律和决定国家重大经济决策等大权。

6.B

【详解】

1787年宪法属于美国,美国是典型三权分立制国家,B正确。

A和D是君主立宪制国家。

C是议会共和制国家。

故排除ACD。

7.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主义诞生,故A正确;《社会契约论》属于启蒙运动时期的卢梭,与材料无关,故B排除;《论法的精神》属于孟德斯鸠,故C排除;《十日谈》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故D排除。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8.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在洪秀全支持下颁布了《资政新篇》,成为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故B项正确;洪秀全颁布的是《天朝田亩制度》,故A项错误;陈玉成、李秀成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重要的军事将领,没有提出《资政新篇》,故CD错误。

9.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显示了巨大力量,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B项正确;中国的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A项错误;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并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C项错误;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民大革命的开始,D项不符合题意。

10.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口号,发动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队的黑暗统治,故C正确;土地革命是共产党领导的,不是国共合作,故A错误;抗日战争是国共合作抗日,不是为了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任务,故B错误;南昌起义是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不是国共合作,故D错误。

11.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彭德怀在华北组织了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故B正确;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都是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抗战的史实,故ACD错误。

12.D

【详解】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故D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排除A;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目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B;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无关,排除C。

13.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体现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故B项正确,A、C、D选项均错误,故排除。

14.A

【详解】

199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故答案为A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通过的,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宪法,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1984年通过的,排除C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通过的,排除D项。

15.B

【解析】

1992年祖国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故答案为B项。

海峡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是在2008年,排除A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排除C项;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排除D项。

16.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因此“一超”是指美国,故A项正确;欧盟、日本和俄罗斯属于“多强”,故BCD项排除。

17.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昨天的光荣的盟国”排除B、D两项;二战结束前后,英国与美国始终是盟国,排除A项;但二战结束前后美苏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对手,此后开始了“冷战”。

18.C

【详解】

1954年,为了顺利解决印度支那问题,中国参加了在日内瓦举行的中美英等国参加的会议。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因此C正确;万隆会议属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与的亚非国际会议,A排除;第26届联大,中国重返联合国,B排除;中国未参加不结盟运动,D排除。

故选C。

19.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水稻的培植是在原始社会后期,玉米、辣椒、番薯传入中国是在明朝中后期,即新航路开辟后。

由此可知,D项正确,ABC错误。

20.D

【解析】

秦汉时期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故A错误;隋唐时期和宋元时期民营手工业虽然有所发展,但并未超过官营手工业,故BC都错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白银流通、商品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故D正确。

故选D。

21.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前只允许广州十三行对外进行贸易,答案为D。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2.B

【解析】

17世纪以后,英国走上殖民争夺道路,相继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下半叶成为世界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故ACD错误,B项正确。

23.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荷兰,故C项正确;西班牙、葡萄牙兴盛于15、16世纪,故AB项排除;英国兴盛于18世纪,故D项排除。

【点睛】

“17世纪”是关键的时间信息。

24.C

【解析】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总统胡佛继续推行自由放任政策,使得经济危机迟迟得不到缓解,故C项正确。

罗斯福是胡佛之后上台。

林肯是内战期间执政。

柯立芝是大危机之前执政。

故ABD三项排除。

25.A

【详解】

苏俄战争期间为了满足前线红军粮食问题,实行余粮收集制,A正确;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