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江剑舞人生名人故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2784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皇甫江剑舞人生名人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皇甫江剑舞人生名人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皇甫江剑舞人生名人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皇甫江剑舞人生名人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皇甫江剑舞人生名人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皇甫江剑舞人生名人故事.docx

《皇甫江剑舞人生名人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皇甫江剑舞人生名人故事.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皇甫江剑舞人生名人故事.docx

皇甫江剑舞人生名人故事

皇甫江剑舞人生

剑本身只是一件兵器。

不过,龙泉、太阿和工市三枚宝剑至今无人见过,它们是否在当时只是一个挑起战争的美丽谎言?

现在,一个复姓皇甫名叫江的藏客,希望毕其一生去寻找这三枚国之利器。

快意江湖

皇甫江的正职是国际洋酒协会中国执行董事、世界八大洋酒公司在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顾问和唯一授权的洋酒鉴定师。

他发现李白的爱好和自己相同,只是自己将李白的醉后舞剑变成了藏剑。

皇甫江收藏刀剑近十年,足迹遍及亚欧美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998年还开办“拔刀斋”网上论坛,现已发展为中国专业的古兵器研究论坛。

并著有《中国刀剑》、《刀剑春秋》、《三国神兵》、自传体文集《行走在如刃的边缘》和诗集《流光》,还经常应邀为世界知名博物馆和拍卖会鉴定古兵器。

“我不是豹头环眼的好汉,今夜却被困在风雨中的险滩。

”这是他在一次酒后品味手中之剑时,写在《风雨沙湾》一诗中的语句。

其实,皇甫江既不豹头也不环眼。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国际法专业的皇甫江熟读《春秋》和楚辞晋赋。

“一方面,我每日沉浸于卢梭、伏尔泰、托夫勒、林肯和毛姆等伟人的著作里,苦苦思索,希望能越过剑锋,成为智者;另一方面,我却放纵在古龙和旧时王谢的世界中,幻想高歌散云,嗜酒如命,挥金如土,披洒在长城之巅,飞驰于山路之间。

”皇甫江发现,每一次提起手中的古剑,都附上一层历史的烟云。

他放言,在他这个年龄群中,很难有比他更熟悉“四书五经”的人。

皇甫江自称他少年时很拉风,用他的话说,“形象嘛,就是《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维特”。

高中时他在桂林读梁羽生的《萍踪侠影》、《七剑下天山》,为之心驰神往,随即发现自己很穷,没有钱租书读,于是决心“赚钱”,后来为自己设计了一个考北大、当律师的规划。

然后,皇甫江就考上了北大,仍去租书读,惊觉书屋主人看人下菜,竟然优先租给中文系的大师兄。

一气之下,他将书屋盘下,改名“未了书屋”。

“18岁之后没再花过家里的钱。

”皇甫江说。

在大学里他倒卖过拳击手套,开过书屋,还当过“学生相士,骗日本人的钱”。

毕业后被动失业,他回到桂林在五星级酒店里打工。

1991年皇甫江干净地“挣到第一个一百万”,然后,“不挣钱了,开始折腾”。

读了多年武侠的皇甫江进而收藏冷兵器。

“读武侠和我收藏刀剑没多大关系,”皇甫江说,“很多男人都会喜欢,只是我专注地去做了。

”今天他说:

“我们被骗了。

汉代之后侠客不复,侠客精神不复,而宋代之后刀剑归库,民间不藏。

刀剑入室

1998年,中国的古董刀剑还没有形成市场,现在几千元人民币一把的古剑,当时只卖几十元。

皇甫江的5000件古刀剑藏品,大部分都是前5年买来的。

从国内的地摊、“鬼市”,到国外的拍卖行和顶级古董商,那段时间,国内外大大小小的拍卖行,只要有好刀好剑出现,就少不了皇甫江的身影,拍品一登场,他必会“疯狂举牌”。

在国内一个人玩觉得孤独,皇甫江就满世界找国外藏家交流。

“后来他们把我介绍给纽约最牛的人”。

但是,初涉此行,皇甫江也需要缴学费。

中国收藏家买错东西通常不喜欢声张,皇甫江偏偏不按常理出牌。

他曾经在北京古玩城买到许多假刀,一气之下创立中国第一个网上打假论坛,取名为“假刀劣剑”。

把他何时何地花了多少钱买了哪些假刀剑一一列了出来,这几乎得罪了所有古玩商,但从此他也在圈子里出了名。

后来古玩商纷纷送剑上门,刀剑爱好者也接踵而至。

1999年,他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里开了一个小型展览厅,用来接待络绎不绝的访客,和朋友一起喝酒聊剑。

他曾经用这样一段文字描述自己当时的生活状态:

“日光西沉,余晖映入斗室,地面拉长着的,是刀剑的影子。

旧木交椅和茶几古色古香,木纹黄褐浅黑相间。

茶几上一瓶酒、一只杯、一张巾、一柄刀——无刀鞘无把手无佩饰的一把刀条。

皇甫江所写到的这把刀,正是他当年最心爱的日本刀。

刚买来时,皇甫江认为它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1600年,还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流光”。

他把流光刀贴到论坛上,很多人都认同这是把好刀,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求此刀者数不胜数。

但对日本刀深入研究后,皇甫江才发现,它是高仿品。

从此他偃旗息鼓,再不玩日本刀了。

现在,皇甫江坐拥古代冷兵器5000余件,这在古代是足以用“私藏兵器,造反谋逆”的罪名诛灭九族的,而目前,他基本用暴殄天物的方式将自己的全部收藏“堆在房间里”。

皇甫江说:

“10年前我开始收藏刀剑的时候,中国的刀剑研究可以用荒芜来形容,当时甚至可以用一部劳斯莱斯的价钱买到中国最好的100把刀剑——当然那时候我也没有那么多钱。

错失乾隆刀

总结自己10年来的刀剑收藏,皇甫江说他的最大贡献是:

“将几近荒芜的门类变成部分人的专注。

”譬如,“现在再去收剑,乡下老农能够开出跟苏富比同样的价钱”,因为他们知道了它们的价值。

虽然皇甫江自认中国三分之一的刀剑在他手上,其中能说出历史渊源的就有300件利器,但是他还是有一个遗憾,就是没有能得到清代乾隆皇帝御制天字十七号腰刀。

为此宝刀,皇甫江曾经与当时的德国赫尔曼历史公司取得联系并报名竞拍,希望联合有识之士将此刀带回中国,却因此意外地在全世界的中国刀剑收藏圈中掀起轩然大波,导致持续了六个月之久的“宝腾”真伪和价值大讨论。

而在慕尼黑电话竞拍错失“宝腾”后,他立即飞往德国,“亲手持握、抚摸并审视”,确为真品,“骄傲和懊悔的情绪交织不断”。

事后,得到“宝腾”即将再次竞拍的消息后,在皇甫江的带领下,拔刀斋论坛十数名资深刀剑藏家分别从广东、东北飞赴首都,会合当地藏家一起出现在苏富比预展现场,但是最后,“宝腾”旁落另一个中国买家。

“虽然遗憾,好在还是落在中国人手上。

”皇甫江说,“在我所有的刀剑藏品中,只有中国的只进不出,即使要交易,也只选择日本、欧洲的藏品。

实际上,由于皇甫江凭一己之力,几乎尽收中国古刀剑(其他散藏于地方博物馆),市场上所剩无几,因此在稀缺情况下,中国古刀剑交易价格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这也推高了我未来的购买价格。

”不过,他说,中国古刀剑的真正价值属于“非卖品”。

为此,他特意以个人名义在杭州开设了一家中国古刀剑博物馆,将手中名刀名剑典藏其间,以为后世传承。

刃中见仁爱

在皇甫江收藏的5000把古刀剑中,“慈沆”是很特别的一把:

它既非高价购得,也没有金玉配饰,甚至连简单的铭文都没有,但却被皇甫江视为梦中的“龙泉、太阿和工市”。

皇甫江视“慈沆”为宝:

“我惊讶于寒冰蓝刃的光芒和完美,但更加神折于剑身的精美肌里——无数细密的花纹似云雾缭绕,更似流川一泻千里,直达剑尖。

我隐约有一种感觉,但当时无法说出。

他把照片电邮给世界各地的相剑师和藏家,但并未希望有太大的反响。

毕竟这是一把带有更多个人感觉的剑。

然后他收到了一封回信,来自遥远的异国,一个大学教授和汉学家。

“他的信温和而不失热情,洋溢而儒雅”,其中写道:

“我触目惊心,完美的淬刃仿佛宽阔如江水的两岸,锻文如千万波浪奔流,直到剑顶及海洋。

刃坚硬但含蓄,尖锐利而藏锋。

笔直的脊背如伟岸君子!

在我谦微的观点中,这是一把采用夹钢法精心锻造的明中晚期宝剑,是我看到最美丽的中国宝剑,大度而成熟。

我从刃中看到的是无尽的悲悯、宽容和仁爱。

这是一把不杀之剑。

我建议起名叫&lsquo:

慈沆&rsquo:

皇甫江震惊于他竟在海外找到了如此深刻的共鸣,他说:

“勇者无惧,智者无惑,达者无忧,而仁者,无敌。

&lsquo:

慈沆&rsquo:

是一把仁爱无尽之剑。

作为中国刀剑收藏专家,皇甫江说,他希望在中国人的身上看到中国的剑心。

而他以为,中国剑的最高境界当是庄子在《说剑》里描述的“天子之剑”:

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皇甫江发现,藏剑之后,几乎很多事情都可以用剑来诠释。

比如对于那些买醉的生意人,应该让他们去看看剑,剑是什么?

首先是是非标准,现在的普世标准就是一个钱字,是非标准也不过就是利益;其次是英雄情怀,剑中的刃就是百川流动,急中带缓。

因此作为中国图腾的剑,本身就蕴涵了跨越历史的智慧和面对一切挑战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