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2718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思想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思想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思想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思想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思想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思想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思想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思想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思想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思想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一、学生课前或课外学习活动设计

小组合作:

选取两个区域分析其文化特色,各区域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提示:

可以从服饰、饮食、戏剧、建筑文化等方面比较)

二、课堂学生学习效果评测工具和方法设计

采用《导学案》辅助方式进行教学,使用PowerPoint课件和传统的教具。

三、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中华文化发展历程,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的中华优秀文化,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通过比较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与近代衰微,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3.借助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2.为什么各地文化既有各自区域特色又有中华文化的共同特征?

3.如何理解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展示《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

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学生齐声朗读

引经据典,让学生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展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一:

通过探究中华文化的见证,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学习目标二:

对比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与近代衰微,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学习目标三:

通过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解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

观看大屏幕,自己找出需要学习的内容

阅读学习目标

 

自主探究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

通过探究中华文化的见证,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见证

展示探究问题

展示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自主探究1:

阅读课本P62-63探寻中华文化古代辉煌历程,并与其他古代文明发展历程进行比较。

时间3分钟,课件提示

自主探究2:

阅读课本P64,探究中华文化的见证有什么,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2分钟)

课件展示我国的部分史书典籍,课件引领学生概括汉字与史书典籍的地位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推进新课

根据老师提问,回归书本,逐步思考,感受古代辉煌的中华文化,我国史书典籍的数量规模之大,并结合课本谈一谈汉字与史书典籍的地位与各自的作用。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对点训练

展示问题

自主思考并回答

加强对汉字地位作用的理解记忆

合作探究

重点突破

学习目标二:

对比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与近代衰微,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展示情境材料

合作探究1:

结合史实和所学知识,分析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要求:

小组为单位,时间3分钟,每组一名主发言人并有记录,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板书记录展示的成果

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课件文字展示,并且与课本知识相融合

先自主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回答

情境探究,用生活事例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过渡

刚才通过一系列学习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这是从纵向历史轨迹来看的,千古未绝,让我们继续来领略中华文化的神韵,体味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三:

通过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解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

展示《饮酒•其五》与《不第后赋菊》两首诗

自主探究3:

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结合材料思考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

自主思考4:

你能举出几个中华文化中科学技术独特领先的例子吗?

播放视频《都江堰水利工程》引导学生思考

自主思考5:

观看视频后有什么感悟?

以都江堰为代表的古代科技具有什么特点和地位?

归纳总结

根据学生展示动力任务,归纳小结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

展示民族语言文字和民族特色舞蹈

展示情境材料:

汉族与少数民族同庆春节

合作探究2:

材料体现了我国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

(要求:

小组为单位,时间3分钟,每组一名主发言人并有记录,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提问

板书记录讨论成果

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

组织学生构建本课知识网络

 

学生赏析

 

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

 

学生展示小组合作内容

 

学生合作讨论

展示讨论成果

 

学生通过诗歌赏析,领略中华文化的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观看视频,感受中国科学技术在世界地位。

 

小组合作在活动中进行探究,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回归书本,适时点拨。

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总结提升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培养了什么能力?

明白了什么道理?

思维导图小结

学生自主总结

思维导图

课堂总结

厘清逻辑

层层展开

知识整合

自我检测

组织学生做课件中的题目

学生做题

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见证

(二)历程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认识了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综合我们这节课所学,就会发现:

首先,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首先从古代辉煌的历程中体现出来;其次,从汉字与史学典籍中体现出来,最后,还体现在近代中国,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与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中。

在老师的引领过程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把握,提高认识问题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的学习,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为本部分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学生已有地理知识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理因素对区域文化形成的影响,学生已近初步具备了尊重民族文化的意识,现在的高中生视野开阔,对文化的了解也相对较多。

学生课后小组合作选取选取两个区域比较其文化特色,分析各区域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我们的中华文化》效果分析

目标一:

通过探究中华文化发展历程,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的中华优秀文化,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效果分析】课堂上,小组采用自学成果展示的形式,在展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其他同学通过参与解疑答惑,进一步举例印证观点,有效地达成了学习目标。

目标二:

对比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与近代衰微,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效果分析】对于这一学习目标的达成,教师设计了课堂“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景下,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好的达成了学习目标,通过“目标检测”的环节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目标三:

通过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解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

【效果分析】对于这一学习目标的达成,通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探讨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度高,目标达成效果比较好。

教材分析

本课的地位

第三单元是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逻辑延伸。

了解什么是文化,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知道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在特性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体会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的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是为了更深刻的理解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之中伟大民族精神,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正因为如此,第三单元是全书的核心所在。

同时作为全书整个链条上极其重要的一环,第三单元又是第四单元的逻辑起点。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本课的内容

本课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两框构成。

第一框题阐释了中华文化的一个特点:

源远流长,引导学生一同感受5000多年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引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第二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一博大精深,引导学生感受具有丰富而绚丽内涵的文学艺术,凝聚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精神和丰富创造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共同装扮中华文化百花园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体会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无穷魅力,从而更自觉和更自信的肩负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历史史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2.为什么各地文化既有各自区域特色又有中华文化的共同特征?

3.如何理解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本课内容一课时完成,新授课。

 

评测练习

【易错易混】

1.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

2.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

3.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 ()

4.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

5.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

6.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

7.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

8.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特有的()

9.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首位位置()

10.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

例1(2008年江苏卷)“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

例2.“横平竖直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紧密相连,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从形意到声韵组合都极富美感,这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

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B.博大精深C.具有包容性D.具有地域性

例3.中华世纪坛序中“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

A.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征B.源远流长、绵延不断的特征

C.神秘莫测、至高无上的特征D.一脉相承、求同存异的特征

例4.为了维护汉语的规范性和纯洁性,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要求一些不规范的英文生造词、直接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用法必须剔除出中文出版物。

清除这种“不中不西”的词汇是有道理的,因为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任何一种语言都要拒绝外来词汇 

③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④文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材料分析题

2016年9月5日下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落幕。

“半湖月色偏宜夜,十里荷香已欲秋。

”G20杭州峰会的大型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从《春江花月夜》到《高山流水》、从《茉莉花》到《梁祝》、从天鹅湖到欢乐颂……实现了“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的完美结合,既贯通古今又融汇中西,在展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把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50分钟的时间里让中外嘉宾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请运用“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知识,阐述晚会为什么能引起中外嘉宾的情感共鸣?

课后反思

本课时的学习目标设定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体现课堂思维的层进度,突出文本学习的重难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目标始终贯穿课堂且最后得到具体落实。

学生应该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在老师创设的环境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更加努力的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要给与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深度挖掘材料与知识点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

本节课知识点较多,设计教学时考虑到了内容较多,对学生的要求就比较高,很容易疲劳,从而造成注意力下降,时间分配把握上还需紧凑,要分清主次,避免平铺直叙,模糊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