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8239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PPT 页数:144 大小: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ppt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ppt(1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ppt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纲剖析,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知识与应用,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试卷分析,第一章小学教育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二、小学教育三、教育科学研究四、教师专业发展,【考纲要求】,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方法。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广义:

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狭义:

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1.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

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属性:

永恒性、历史性、独立性,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2.教育要素教育者:

教育的主导受教育者:

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3.教育功能,4.教育起源(观点&代表人物),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5.教育的发展古代教育: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形式已比较完备近代教育。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0世纪后的教育: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6.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

(2)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7.学制形式上的发展前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

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非制度化教育: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学制考点汇总,1.旧中国的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完整体系的学制是以现代学制的出现为标志。

(1)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但并未实施的学制。

主要抄袭日本,公布于壬寅年,故称之。

(2)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第一个颁布并实施的学制,规定男女不许同校,轻视女子教育,体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

1.旧中国的学制,(3)1912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4)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的,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并一直沿用至全国解放初期。

2.中国现代学制的建立,

(1)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这个学制包括了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体系,学校分为四段六级;我国现行学制以该学制为基础有所发展,小学和中学有“六三三制”和“五四三制”

(2)1995年通过的教育法,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3)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主要有“六三制”和“五四制”。

3.西方现代学制的发展,西方现代中小学系统的形式有两条基本途径:

一是自上而下的发展,二是自上而下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三种学制类型。

(1)双轨制;

(2)单轨制;(3)分支制,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8.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制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两种教育制度,

(1)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它具有强制性、免费性(不收学费、杂费)和普及性(三个基本性质)。

(2)终身教育制度1929年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注终身教育;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出版终身教育导论使终身教育理念得到迅猛发展;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标志着教育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

(提出了终身教育的“四个支柱”: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二、教育学,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观点+代表人物+著作)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1)孔子;

(2)学记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

(1)苏格拉底;

(2)柏拉图;(3)亚里士多德,2.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观点+代表人物+著作)教育学科的建立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大教学论。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7761841)的普通教育学的面世,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三、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的。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三、教育心理学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出版的书籍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等各心理学科。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三、教育心理学3.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势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三、教育心理学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三、教育心理学5.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同是服务于教育实践的教育学科,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教育学的理论对于教育心理学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它们各自研究的对象不同;在研究角度和方法上的着眼点也有一定差异。

【典型考题】,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出自()A.论语B.学记C.大学D.孟子答案:

B2.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A.夏朝B.殷商C.西周D.战国答案:

A,【典型考题】,3.“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才能成为一个的人”夸美纽斯的这句话话意在说明教育是()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答案:

C4.社会发展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其关系可概括为()。

A.制约与促进B.共性与个性C.影响与干涉D.培养与推动答案:

A,【典型考题】,4.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甚至摆脱社会影响的法国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奇B洛克C卢梭D杜威答案:

C5.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责是()。

A.培养能力B.依法执教C.教书育人D.传授知识答案:

C,【典型考题】,6.孔子主张学习过程应包含四个基本环节,它们是()。

A.知、情、意、行B.导、学、习、行C.闻、行、忠、信D.学、思、习、行7.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

这种教育目的观的价值取向是()。

A社会本位B伦理本位C科学本位D个人本位,【典型考题】,7.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甚至摆脱社会影响的法国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奇B洛克C卢梭D杜威答案:

C8.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责是()。

A.培养能力B.依法执教C.教书育人D.传授知识答案:

C,【典型考题】,9.国家中长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国教育发展的工作方针包括()。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均衡发展A.B.C.D.答案:

C10.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卢梭的爱弥儿B.斯宾塞的教育论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答案:

D,第二节小学教育,一、小学教育1.小学教育的特点一是决定于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二是决定于小学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实施中的基础地位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2.小学教育的特征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3.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第二节小学教育,二、学校管理1.小学教育的组织与运行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它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

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

学校建筑、校园布局、教学设备、图书馆制度文化:

传统、仪式和规章,第二节小学教育,2.小学教育的组织与运行学校管理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内容:

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总务工作管理方法:

行政方法;法律方法;教育方法;经济方法;学术方法,第二节小学教育,5.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管理制度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第二节小学教育,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改革的背景适应全球发展的需要和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的呼唤个人发展的需求人类生存发展的要求人力资源持续发展的需要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第二节小学教育,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改革的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是:

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二节小学教育,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3.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二节小学教育,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4.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二节小学教育,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4.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