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概念核心经验.docx
《量概念核心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量概念核心经验.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量概念核心经验
量的比较核心经验
一、确定属性特征是量的比较之重要前提。
在量的比较中,确定区分物体不同的属性特征是一个基本前提。
即使是一个物体,也有许多不同的属性特征可以进行比较与测量。
了解和确定物体的属性特征是进行比较的重要前提。
对于大小、长短、高矮、粗细、薄厚等一些基本量的特征和属性,从数学概念的理解上他们是需要界定和分辨清楚的,尤其是关于长短、粗细、高矮、厚薄等量的差异,因为他们涉及到长度的问题,如果教师给幼儿的这些概念是模糊不清的,那么就会造成他对于这些物体认识上的局限。
所以对于这类物体的概念是要进行详细说明的。
因此,再让儿童进行量的比较时,教师对于教具的选择很重要。
首先,应突出某种量的比较,便于幼儿进行正确的判断与区分。
其次,就是教具的摆放。
二、语言可用来识别和描述特定的属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数学认知”的第二条目标中明确提出4-5岁的儿童要“能够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粗细、长短、高矮、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进行描述。
”可见,用正确的语言来识别和描述物体量的差异是量的比较的基本要求。
用丰富的语言来识别和描述特定的属性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小年龄的幼儿而言,他们可能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有关量差异的一些感性经验,但感知和区分并不能用准确清晰的语言加以描述,他们有的时候会用“大小”,来概括和表达所有其它的量差异。
因此,让幼儿不仅会说更大、也会说更长、更重等非常重要,他也是儿童数学思维抽象性水平的具体反映。
三、量的比较具有相对性、传递性。
所谓量的相对性就是指由于比较的两两对象之不同,量的属性特征也是相对而非绝对。
对于量的相对性和传递性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在相关的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通过分解的、有序的、层层深入式的两两比较帮助幼儿体验并逐步理解相对性和传递性。
由于量的比较是通过对两个(或以上)不同量的物体的比较来认识的,因此,教学重点若是通过物体的比较帮助儿童体会量的相对性的话,在活动设计中,教师应先让幼儿确定哪两个物体比,比什么,不能只出示一个物体就问幼儿是大是小或是长是短。
对于年龄小的幼儿,则需要教师有步骤的启发和引导。
以上三条核心经验要点有助于教师在决定帮助幼儿感知和区分量的差异时应强调:
1、鼓励幼儿在生活去发现和比较物体量的不同差异。
在此,教师对第一条核心经验的要点的理解很关键:
确定属性特征是量的比较之重要前提。
教师要搞清楚不同属性特征的差异所在,尤其是在比较过程中材料地选择与摆放要有助于幼儿对其差异量的区分与把握。
2、为了帮助幼儿更清晰的认识物体量的差异,学会用正确的语言加以描述和表征很重要。
它关系到对第二条核心经验的理解,语言可用来识别和描述特定的属性,它能帮助幼儿从“数学行动”走向“数学语言”,从具体表象走向概括抽象。
3、对于幼儿来说,第三条核心经验要点是最抽象的:
量的比较具有相对性、传递性。
随着幼儿幼儿年龄的增长、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
他们会逐渐加深对这一条经验的理解,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懂得这是幼儿量差异比较的难点和重点所在,也应等待和引导幼儿的冲突性思考和认知的重建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