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鉴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81962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鉴赏.docx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鉴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鉴赏.docx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鉴赏

2012学年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鉴赏复习

班别姓名学号

(一)《山中杂诗》【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山际”是指(1分)

2、“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

谈谈你的看法。

(2分)

3、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

(二)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幽篁”、“深林”分别是什么?

(2分)

2、结合诗句分析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三)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半轮秋”指的是(1分)

2、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2分)

3、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四)《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玉笛”是指。

(1分)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2分)

3、写出揭示诗歌主旨的诗句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五)《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漫漫”的意思是;“龙钟”在这里的意思是。

(2分)

2、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3分)

(六)《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独怜”是什么意思?

请赏析这前两句诗。

(3分)

2、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

(2分)

(七)《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2分)

2、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3分)

(八)《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解释“苍苍”“杳杳”,并体会一下它们的妙处。

(3分)

2、中国古诗往往以“寄托遥深”显示无穷的艺术魅力,这首诗短短二十字,却含义丰富,请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可以结合人物的身份,诗歌的环境等理解分析。

)(2分)

(九)《约客》(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2分)

3、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

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3分)

(十)《论诗》(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诗中“李杜”指的是(2分)

2、 这首诗给我们什么启示?

(3分)

2012学年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鉴赏复习

班别姓名学号

(一)《山中杂诗》【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山际”是指(1分)

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2、“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

谈谈你的看法。

(2分)

不能。

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

所以不能改。

3、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

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

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烘托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二)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幽篁”、“深林”分别是什么?

(2分)

幽篁:

幽深茂密的竹林

深林:

幽深的竹林

2、结合诗句分析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从“独坐、弹琴、长啸”这些词看出诗人虽然独处竹林间,却能自我娱乐,享受与月相伴,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三)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半轮秋”指的是(1分)

半圆的秋月,上弦月或下弦月

2、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2分)

答:

“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

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示秋夜行船的事。

3、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人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旅行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他的行江体验和对故乡(朋友)的思念之情。

(四)《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玉笛”是指精美的笛子。

(1分)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2分)

①“暗”有“隐约”之意,“谁家”,就是听者不清楚笛音在何处,“谁”与“暗”照应。

②“从“散”字引出“满”,仿佛笛音无处不在,无处不闻。

③一二句极写夜的宁静,笛声悠扬,反衬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为下文“思乡”的情感表达作好铺垫。

3、写出揭示诗歌主旨的诗句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的思乡之情。

(五)《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漫漫”的意思是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龙钟”在这里的意思是沾湿。

(2分)

2、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3分)

答:

①不矛盾。

②一二句诗人远赴边塞,停歇间,独自回首遥远的归家路,不禁想家落泪,入情入理。

③三四句与入京使“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平安”是家人最牵挂的,所以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男子思家的深情。

三四句的轻描淡写其实是对一二句“浓情“的呼应和承接。

(六)《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独怜”是什么意思?

请赏析前两句诗。

(3分)

“独怜”:

偏爱。

诗的前二句是说:

诗人偏爱涧边生长的幽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流露着诗人闲静恬淡的心情。

2、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

(2分)

“舟自横”三字,一说小舟处此清闲之地,闲而无用,表达诗人的不被重用的忧伤情怀;一说小舟处此激流之中,坦荡悠然,表达诗人的宽广胸怀。

两种心情交织在一起,构成诗歌丰富的精神内涵。

(七)《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2分)

“落花时节”既交代与旧友相逢的季节——暮春,又暗喻唐朝由盛入衰的局面,还暗指人生的岁月匆匆,两人又到了暮年。

2、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3分)

表现手法:

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

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八)《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解释“苍苍”“杳杳”,并体会一下它们的妙处。

(3分)

苍苍:

深青色。

杳杳:

深远的样子。

“苍苍”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杳杳”写竹林寺的深远。

这两组词极精练地描绘出一幅深远的青山寺庙图。

2、中国古诗往往以“寄托遥深”显示无穷的艺术魅力,这首诗短短二十字,却含义丰富,请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可以结合人物的身份,诗歌的环境等理解分析。

)(2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虽怀才不遇但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感。

送别青山独归的僧人背影,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

(九)《约客》(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2分)

“家家雨”描绘出夏季梅雨的繁密,又暗示了客人不能赴约原因,流露出诗人对天气的无奈。

“处处蛙”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气氛,还烘托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

2、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

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3分)

当时待客时悠然而略显孤寂、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

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

(十)《论诗》(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诗中“李杜”指的是李白、杜甫(2分)

2、 这首诗给我们什么启示?

(3分)

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

不仅是诗歌,其他领域也如此,我们要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不能因循守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