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word教案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1539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word教案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选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word教案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选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word教案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选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word教案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选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word教案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word教案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

《精选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word教案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word教案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word教案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

精选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word教案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九年级册第十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单元内容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主备人

 

教材分析

内容特点:

从知识的内容来看,本单元不属于核心部分,只是化学知识扩展与应用的范畴,并且教材的教学要求不高,大多确定为知道、了解层次,但是这些知识有利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丰富了学生的一些生活常识,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构特点:

《化学与生活》单元的总体知识内容属于化学新课程的一级主题,其中有四个二级主题,分别为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健康以及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等。

简单介绍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包括人体的元素、分类、存在形式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两部分内容。

有机合成材料,重点介绍了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三种合成材料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一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

一、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

(1)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

哪些食物富含糖类或油脂或蛋白质或纤维素?

(2)氨基酸在体内的作用是什么?

(3)淀粉的代谢过程。

二、知道某些物质(CO、甲醛、黄曲霉毒素有损人体健康,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

(1)CO如何使人中毒?

(2)甲醛使人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3)黄曲霉毒素使人中毒原因是什么?

三、了解某些元素如:

Ca、Fe、Zn、I、F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人体缺乏Ca、Fe、Zn元素对人体分别有什么影响?

四、初步认识在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们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五、能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六、了解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了解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七、用简单的实验区分棉线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织成的不料?

八、用简单的实验区分热固性和热塑性塑料?

用实验区分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

教学重点

⑴、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⑵、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难点

⑴、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

⑵、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影响。

教学方法

与手段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查阅资料,搜集一些样品做教学资源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比如有机合成材料,一方面给咱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快乐,但不合理的运用又会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

3、培养开放性思维,可以以使用塑料制品的利与弊开展辩论赛,让学生在展示自我才能的同时获得知识。

课时划分

课题一: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1课时

课题二: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1课时

课题三:

有机合成材料            1课时

单元复习                        1课时

课题

12-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型

新授

课时编号

学习目标

1、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物质,掌握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2、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查阅资料和讨论等活动,学会自主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3、通过学习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合理安排饮食的意识,增强自我保健和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难点:

了解营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集体备课

个性设计

一、情景创设

同学们都吃过饭了吗?

我们每天为什么要吃饭啊?

为什么光吃饭还不行,还要吃菜呢?

(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得出我们人类维持生命和健康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

二、小组合作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在生物学和化学中已经知道了不少。

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常见的盐,本单元所涉及的无机盐将在下一个课题中进行研究。

本课题我们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四类有机物的营养物质。

请分组阅读教材P87~92,讨论并完成P87、P92两处的课堂练习。

交流汇报:

各小组汇报小组的讨论成果。

巩固提高

①特殊的蛋白质──酶;维生素的音译名:

Vitamin-维他命;

②演示:

碘与淀粉的反应:

单质碘+淀粉显蓝色。

课堂练习组间抢答

给我们平时常吃的食物找“家”:

米饭、羊肉、苹果、白菜、牛肉、花生、糖果、猪肉、黄瓜、鲜奶、鱼肉、玉米、鸡蛋、柑橘、萝卜、蒜苗、雪梨。

主要含蛋白质的有              ;主要含糖类的有              ;

主要含油脂的有              ;主要含维生素的有              。

三、探究辨析

①抛砖引玉:

警方常用“指纹显示”来破案。

方法一:

取一个蒸发皿,加入少量的碘酒后,微微加热,将留有手指印的证物(纸张或器皿)放在蒸发皿上方,过一会儿可显示出清晰的指纹(其原因是手指上的油脂在器皿或纸张上,而碘可溶于油脂中,从而显示出指纹来);方法二:

将硝酸银溶液小心地涂抹在案情证物上,再用光照,则在物证上会显示出黑色的指纹来。

(其原因是手指上的汗迹中含有无机盐NaCl等,与AgNO3反应生成了AgCl,经光照,AgCl分解产生黑色银的微粒,而显示出黑色指纹)。

②学生实验探究维生素C的性质:

取3片医用维生素C(也可用学生自备的水果、果汁),碾碎后溶于10mL水中并过滤,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入几滴紫色的石蕊试液,观察,可见    。

说明维生素C的水溶液呈    性,医学上常把维生素C称之为    (可查阅资料或访问医护人员)。

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条件下易被破坏。

请想一想,如何食用新鲜黄瓜,才能充分利用黄瓜中丰富的维生素C。

四、交流展示(“我”在维持人类生命和健康中的作用)

课前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收集四类有机营养物的生理功用(每小组负责一类),并用第一人称“我”写成汇报交流材料。

五、警钟长鸣(多媒体展示)

①吸烟与疾病。

图片:

肺癌患者的肺与正常人的肺的比较。

②资料:

甲醛浸泡的鸡爪和水产品。

③资料:

硫黄熏制的白木耳。

④市场上销售的毒大米和毒笋。

⑤关注生活中所见到的“黄曲霉菌”。

⑥关注居室装修中的“隐形杀手”──甲醛、苯。

感悟交流:

看了之后你们有何感受?

六、学后反思深化提高

①我们应怎样关注健康、关爱生命?

②我们应怎样合理安排膳食?

调查我们学校的食谱是否符合健康要求,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③我们为什么不能偏食、挑食?

我们为什么要多吃蔬菜?

七、课堂练习

1.2002年5月31日是第15个世界无烟日。

本年的主题是“无烟体育,清洁的比赛”,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烟焦、一氧化碳等上千种有毒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烟可以增强抵抗力B.公共场所吸烟不影响他人健康

C.香烟烟雾是一种纯净物D.CO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

2.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其化学式为H2O2)可自行分解成水和氧气,但速率很小。

如果在捣碎的生的马铃薯中加入3%的H2O2溶液,会发现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

如果将3%的H2O2溶液加入煮熟的马铃薯块中,则看不到有气泡产生。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将3%的H2O2溶液加入到捣碎的生马铃薯中产生气体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分析H2O2在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中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现象?

七、课后调研

你认为“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民间说法有科学道理吗?

建议你做一做下面的调查研究:

参考课本P94页习题3中提供的数据,记录自己(或他人)每天行走多少路,大约消耗多少油脂?

根据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之比,制定一个科学的走路锻炼计划,并坚持实施,做好记录,分析结果,在适当的时候完成调查研究报告。

 

课后反思

 

课题

12-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型

新授

课时编号

学习目标

1、了解人体的基本组成元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2、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学习重难点

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即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集体备课

个性设计

一、情景导入

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等,其中氮、磷、钾需要量较大。

有人说:

人体是一个元素的仓库,那么人体内含有多少种元素?

其中哪些元素含量较多?

哪些元素自然界中不能供给,还需要人工供给的?

二、合作探究活动一

①将学生收集到的商标或说明书中人体所需元素主要功能及来源在全班交流。

甲:

我是钙元素,在人体中只含2%。

如果少了我,人就会得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等病。

我来源于奶类、豆类等食物中及人工制造的补钙保健品内。

乙:

我是碘元素。

老钙兄,我虽然没有你的含量多,但我的功劳可不小。

若少了我,人就会思维迟钝、得甲状腺肿大病。

我主要来源于海产品、加碘盐中。

你家里用的是加碘盐吗?

丙:

我知道加碘盐要防潮、密封储存,待食物煮好后再放入,而不能把加碘盐放入锅中久煮。

丁:

铁老弟我呢,虽然我比不上你们,但人体缺少了我,就会造成缺铁性贫血。

你知道为什么炒菜的锅会用我吗?

我在很多食物中存在,如肝脏、蛋、鱼、豆类、芹菜等。

师:

据国际互联网上报道:

“目前世界上有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

联合国卫生组织考察和研究,认为我国使用的铁锅是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理想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

请同学们围绕推广使用铁锅炊具做一次即兴发言,课后写一篇宣传稿。

②引导学生看书P94~95及资料表12-1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化学元素。

③讨论归纳。

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

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及维生素(主要有         元素)

以无机盐形式存在的:

         元素(主要有         )         含量超过0.01%

         元素(主要有         )         含量小于0.01%

三、合作探究活动二

①引导学生观察三幅图片

猜出疾病名称: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你知道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吗?

②指导学生看书P92~93及表12-2一些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适宜摄入量

③开展P95的讨论。

四、合作探究活动三

①阅读P95的资料,填写下表。

元素

元素符号

该元素的作用

摄入量过少的后果

摄入量过多的后果

补充途径

 

 

 

 

 

 

 

 

 

 

 

 

 

 

 

 

 

 

 

 

 

  

  

  

  

②你家里炒菜做饭用铁锅还是铝锅?

用什么锅较好?

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五、反思与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

六、课堂练习

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铁B、钾C、钙D、钠

2.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为食物长时间煎炸后所产生的微量的丙烯醛

(化学式C3H4O)等有毒物质,会损害人体健康。

有关丙烯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9:

1:

2

C.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3:

4:

1D.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3.水为六大营养素之一,喝什么样的水好?

4.有人认为:

淘米次数越多越干净,你认为如何?

5.有人认为“药补不如食补”,根据本节所学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七、作业布置

1、请课代表将同学们收集的商品、药品的说明书整理、分类搞一次展示活动,并与兄弟班进行交流。

2、调查与研究

收集有关补钙、补铁、补锌的商品说明书,了解和比较其主要成分、功能、使用说明等,并对这“三补”的人群进行分类统计,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呢?

 

课后反思

课题

12-3有机合成材料

课型

新授

课时编号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有机物,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2、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

集体备课

个性设计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

瓷器。

师:

对!

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

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活动探究一

提出问题:

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97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投影展示学生表格的填写并汇报讨论结果。

动画演示:

石油中跳出一个个乙烯分子,乙烯分子连成链状。

小结:

有机物中碳原子间可以连接成碳链或碳环,因此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通常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像乙烯这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称为小分子,由有机高分子合成的材料称为有机合成材料。

活动探究二

提出问题:

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

学生实验:

撕扯塑料薄膜

撕扯方向

用力程度

撕口形状

原因分析

 

 

 

 

加热塑料片

所用样品

操作步骤

现象

分析原因

塑料袋片

 

 

 

锅柄碎片

 

 

 

通过此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小结:

链状高分子都具有热塑性,加热软化后可以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也可制成纤维;网状高分子加热后不会熔化,具有热固性,这种塑料一旦加工成型后,不能通过加热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

幻灯片展示:

1.“塑料王”聚四氟乙烯制品。

2.具有热固性的尿素甲醛制品。

3.电线的包皮聚氯乙烯。

4.聚苯乙烯制成的灯饰。

5.日本铃木汽车公司制造的全塑汽车。

活动探究三

提出问题:

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纤维织成,实验台面上的三种不同颜色的毛线都是纤维制品。

学生实验:

燃烧不同颜色的线

线的颜色

燃烧时的现象

结论

 

 

 

 

 

 

 

 

 

提出问题:

1、买衣服时,怎样知道面料的种类呢?

2、穿不同布料的服装时,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活动探究四

幻灯片展示:

人工割胶图

提出问题:

树木最忌割皮,人们却常常在清晨割这种树的皮,它是什么树?

生:

橡胶树。

幻灯片展示:

汽车、飞机、轮船、垫圈、运输带等。

三、分组辩论

小结过渡:

1907年世界上第一个合成高分子材料──酚醛塑料诞生,20世纪30~40年代合成了许多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此后合成高分子工业发展迅速,同时废弃物的剧增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1984年,在意大利东侧亚德里亚海打捞上来一头死鲸,解剖后发现,该鲸竟是吞食了50多个塑料袋窒息身亡。

辩论

幻灯片展示:

塑料垃圾对大自然的污染。

学生小组辩论:

使用塑料的利与弊。

幻灯片展示:

1.医用可水解的手套。

2.加了淀粉可生物降解的饭盒。

3.塑料包装制品的回收标志。

欣赏录像录像播放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四、总结归纳、深化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

五、课外拓展作业

1.试着修补家中裂口的塑料凉鞋,试着给食品袋封口,并写下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2.用简单的方法鉴别家中的一些纤维,并按照棉织物、毛织物、合成纤维来分类。

 

课后反思

 

课题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

课型

复习

课时编号

学习目标

(1)梳理本单元各知识点的关系,巩固所学知识。

(2)加深对营养物质以及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了解;加深对合成材料的认识。

(3)加深学生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对本单元各知识点的关系进行梳理,加深同学们对它们的理解。

(2)巩固所学知识。

集体备课

个性设计

一、创设情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及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合成材料的发明和使用的重要意义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二、小组合作基础复习形成网络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如下题目(投影)

一、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1、人类重要的六种营养素

蛋白质

糖类

油脂

维生素

无机盐

主要功能

食物来源

热能

2、蛋白质、糖类(如淀粉)在人体内的转化

尿素+CO2+水+能量(供能)

(1)食物蛋白质()

新的氨基酸

(2)淀粉麦芽糖葡萄糖CO2+水+能量(供能)

3、有害化学物质:

(使蛋白质变性)、(煤气中毒)、香烟烟气、黄曲、霉素等。

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1、人体中化学元素的种类、分类和存在形式

种类

分类

存在形式

备注

常量元素(含量.>0.01%)

微量元素

(含量<0.01%)

50多种。

最多的四中:

含量较多的有11种。

它们是:

(1)必需元素。

如:

等。

(2)非必需元素。

(3)。

如:

Hg、Pb、Ba等。

除O、C、H、N外,多数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微量元素的摄入要合理。

过多或过少对健康都可能不利。

2、几种化学元素对人体的重要影响

元素名称

钾和钠

摄入多少对人体的影响

3、化学元素在人体中的存在形式

在人体中,除、、、几种元素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外,其余的元素主要以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

三、有机合成材料

1.有机化合物:

指含()化合物(CO、CO2、H2CO3、碳酸盐除外)。

如:

酒精、淀粉等。

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几万~几百万)的有机化合物(也称聚合物)。

如:

淀粉、聚乙稀等。

3.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天然有机高级分子材料:

天然纤维(棉、蚕丝、羊毛、苎麻等)和天然橡胶。

合成纤维:

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腈纶。

合成橡胶:

丁苯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胶。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热固性塑料(网状结构):

电木(即酚醛塑料)。

热塑性塑料(链状结构):

聚乙烯塑料。

塑料

注意:

加热能,可反复加工的是塑料;加工成型后,受热的是塑料。

4.废弃塑料带来的污染———“污染”

解决办法:

1.减少使用;2.重复使用;3.使用降解塑料;4.。

三、精讲点拨总结规律

课件展示上述题目参考答案,精讲存在的问题。

四、总结回顾,深化提高

各小组将自己的小结与课件展示内容进行比对、填空、识记。

对学生进行适时激励评价

五、课堂练习

六、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题同步复习练习。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