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重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1410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方剂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方剂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方剂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方剂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剂重点.docx

《方剂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重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剂重点.docx

方剂重点

第十九章治风剂

概述

1、含义凡是由辛散疏风或滋潜熄风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等作用,以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1、分类

(1)疏散外风剂——主治外风证。

(2)平熄内风剂——主治内风证。

3.使用注意

(1)必须辩别风病的内外。

(2)针对不同的病情、邪气的兼夹、病变的虚实,或灵活加减,或数法合参。

第一节疏散外风剂

疏散外风剂,适用于外风所致诸病。

川芎茶调散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症见偏正头痛或巅顶头痛,或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病机风邪外袭,上犯头目,阻遏清阳。

治法疏风止痛。

【组成】川芎、荆芥、薄荷12g,白芷、羌活、甘草各6g,细辛3g,防风4.5g

【方解】川芎——祛风止痛。

白芷、羌活、细辛——祛风止痛。

防风、薄荷、荆芥——疏风透邪。

甘草——调和诸药。

使

制方特点诸经头痛兼顾,温燥有制,升中有降。

【功效】疏风止痛。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

头痛,鼻塞,脉浮。

2、加减变化:

本方加菊花、僵蚕,名菊花茶调散,主治风热上扰的头痛。

3、现代运用: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鼻窦炎等病属外感风邪为患者。

【歌诀】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平康。

消风散

【功效】疏风止痒,清热除湿。

【主治】风毒湿热之风疹、湿疹。

皮肤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瘙痒,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有力。

【组成】当归、生地、蝉蜕、防风、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3g、甘草、木通各1.5g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

本方为治疗皮肤病的有效方剂,常用于风毒湿热之证。

临床使用当以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脉浮数为依据。

2、现代运用:

本方多用于荨麻疹、皮炎、皮肤瘙痒症、银屑病、扁平疣、疥疮、急性肾炎等属风毒湿热为患者。

3、注意事项:

本方疏风、祛湿药较多,易伤阴血,气血虚弱者不宜使用。

服药期间忌用辛辣、鱼腥、厚味、烟酒、浓茶等,以免影响疗效。

【歌诀】消风散内用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

石知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

第二节平熄内风剂

平熄内风剂,适用于内风病证。

镇肝熄风汤

【功效】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肝阳上亢,气血上逆之类中风。

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角渐形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脉弦长有力。

【组成】怀牛膝、生赭石各30g,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各15g川楝子、生麦芽、茵陈各6g,甘草4.5g

【方解】怀牛膝——引血下行,补益肝肾。

代赭石、龙牡——平肝潜阳。

龟板、白芍、天冬、玄参——滋补肝肾之阴。

川楝、麦芽——条达肝气,兼清肝热。

甘草——调和诸药。

使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

本方适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化风所致之类中风。

以头目眩晕、面色如醉、脉弦细长有力为依据。

2、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病、血管性头痛、脑卒中、眩晕综合征,也可用于癫痫小发作、癔病性晕厥、神经官能症、月经前期紧张症等属肝阳上亢者。

【歌诀】镇肝熄风芍天冬,玄牡茵陈赭膝龙;

龟板麦芽甘草楝,肝风内动有奇功。

天麻钩藤饮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

病机肝肾阴虚,阳亢化风。

治法平肝熄风,清热活血,滋补肝肾。

【组成】石决明、钩藤、川牛膝各12g,栀子、黄芩、天麻、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g

【方解】天麻、钩藤——平肝熄风。

石决明——平肝潜阳。

川牛膝——引血下行,直折阳亢。

黄芩、栀子——清热泻火。

益母草——利尿清热。

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

夜交藤、朱茯神——宁心安神。

制方特点:

方中药物,大多具有降血压的药理作用。

【功效】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

本方适用于肝肾不足,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证,临床使用当以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为依据。

2、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高血压病、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脑梗死、面神经痉挛、更年期综合征、高血脂症、颈椎病等属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者。

【歌诀】天麻钩藤石决明,栀芩杜膝与寄生;

夜藤茯神益母草,头痛眩晕失眠宁。

第二十一章祛湿剂

概述

1、含义:

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一类方剂,统称祛湿剂。

2、分类:

(1)化湿和胃剂——主治湿困脾胃证。

(2)清热祛湿剂——主治湿热证。

(3)利水渗湿剂——主治水湿内停证。

(4)温化水湿剂——主治寒湿证。

(5)祛风胜湿剂——主治风湿证。

3、使用注意:

祛湿剂燥、利太过,故素体阴虚津亏者不宜使用。

第一节化湿和胃剂

化湿和胃剂主治湿困脾胃证。

藿香正气散

【主治】外感风寒,外伤湿滞证。

症见霍乱吐泻,发热恶寒,头痛,胸隔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腻。

病机风寒束表,卫阳被郁;湿阻中焦,升降失司。

治法外散风寒,内化湿浊,兼理气和中。

【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30g、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各60g、藿香90g、甘草75g

【方解】藿香——外解风寒,内化脾湿。

苏叶、白芷——助君发散风寒。

半夏曲、厚朴——燥湿和中,降逆止呕。

桔梗——宣肺制气。

陈皮——理气,燥湿,和中。

大腹皮——行气消胀。

白术、茯苓——健脾除湿。

甘草——调和诸药。

使

制方特点:

①解表与疏里同施,升清与降浊互用;

②标本兼顾,扶正祛邪,解表、祛湿与补脾合法;

③君以藿香,一药三用,即解表、化湿、和中。

本方虽表里同治,但以治里为主;升降兼施,以降为主;标本兼顾,以治标为主;扶正祛邪,以祛邪为主。

【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

恶寒发热,胸隔满闷,脘腹胀痛,呕恶泄泻,舌苔白腻。

2、加减变化:

本方去仅保留厚朴、陈皮、甘草、白术改为苍术,名平胃散,主治湿滞脾胃证。

3、现代运用:

主要用于夏秋季节性感冒、流行性感冒、胃肠性感冒、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病属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者。

【歌诀】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

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岚瘴驱。

第二节清热祛湿剂

清热祛湿剂,适用于湿热外感,或湿热内盛,以及湿热下注所致的湿温、黄疸、霍乱、热淋、痢疾、泄泻、痿痹等证。

茵陈蒿汤

【主治】湿热黄疸。

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腹微满,口中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沉实。

病机湿热郁滞肝胆,胆汁外溢发黄。

治法清热,利湿,退黄。

【组成】茵陈18g栀子大黄各9g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方解】茵陈——清热除湿,利胆退黄。

栀子——清热利湿,退黄。

大黄——泻下通便,导湿热下行。

制方特点:

清疏、清利与清泄三法合用,全方疏利气机,通泄壅滞,务使热从二便而出。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

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小便不利,苔黄腻,脉滑数。

2、现代运用:

本方主要用于急、慢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钩端螺旋体病以及疟疾、伤寒、败血症等病属肝胆湿热蕴结者。

【歌诀】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

湿热蕴结在肝胆,清热利湿退黄良。

八正散

【主治】湿热淋证。

小便浑赤,溺时涩痛,淋漓不畅,甚或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湿热蕴结膀胱,水道不利。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组成】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木通大黄各了500g

【方解】

瞿麦、扁蓄

木通、车前子——利尿通淋。

滑石、栀子

大黄——泻下通便,导湿热下行。

甘草——调和诸药。

制方特点:

本方疏利下焦而不专治下,三焦同治。

【功效】清热泄火,利水通淋。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

以小便浑赤,溺时涩痛,淋漓不畅,苔黄腻,脉滑数为依据。

2、现代运用:

常用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等病属膀胱湿热者。

【歌诀】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

草梢瞿麦兼栀子,兼加灯草痛淋蠲。

第三节利水渗湿剂

利水渗湿剂适用于水湿内盛所致的多种病症。

五苓散

【主治】水湿内停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

病机水液内停,膀胱气化不行。

治法利水滲湿,温化膀胱之气。

【组成】茯苓、猪苓、白术各9g,泽泻15g,桂枝6g

【方解】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滲湿。

白术——益气健脾,燥湿利水。

桂枝——温化膀胱之气。

制方特点:

主以滲利,辅以甘温辛通。

【功效】利水滲湿,温阳化气。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

水肿或泄泻,小便不利,苔白。

2.现代运用:

慢性肾炎,肝硬化所致的水肿等。

【歌诀】太阳腑病用五苓,白术桂泽猪茯苓;

利水滲湿治水肿,温阳化气蓄水行。

第四节温化水湿剂

温化水湿剂,适用于阳虚气不化水或湿从寒化所致的多种病症。

真武汤

【主治】脾肾阳虚,水饮内停证。

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甚则肢体浮肿。

腹痛下利,苔白不渴,脉沉。

病机阳不化水。

治法温阳利水。

【组成】茯苓附子白芍生姜各9g白术6g

【方解】附子——温壮肾阳君

茯苓、生姜——健脾滲湿,散寒行水。

白术——健脾燥湿。

白芍——缓急止痛,防温利太过。

制方特点:

主以温阳,兼行散水、利水、燥湿。

【功效】温阳利水。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

小便不利,四肢沉重或浮肿,苔白不渴,脉沉。

2、现代运用:

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尿毒症,心力衰竭等。

【歌诀】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

阳虚水饮停为患,悸眩瞤惕保安康。

第五节祛风胜湿剂

祛风胜湿剂,适用于风湿外袭所致的头身疼痛等症。

羌活胜湿汤

【主治】风湿在表证。

头痛身重,肩背疼痛不可回顾,或腰脊重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

病机风湿在表,阻滞经络。

治法祛风胜湿止痛。

【组成】羌活、独活各6g,藁本、防风、川芎、甘草各3g,蔓荆子2g

【方解】羌活、独活——祛上下部风湿而止痛。

防风——祛风湿而解表。

藁本、川芎、蔓荆子——祛风散邪而止头痛。

甘草——调和诸药。

使

制方特点:

二活并用,上下同治,通宣周身湿痹,配伍辛温性燥之品。

【功效】祛风胜湿。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

头项肩背腰脊重痛,苔白,脉浮。

2、现代运用:

感冒、头痛、风湿性关节炎等证属风湿在表者。

【歌诀】羌活胜湿羌独芎甘蔓藁本与防风;

湿邪在表头腰重,微微发汗有异功。

独活寄生汤

【主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之痹证。

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暖,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机外感风湿,阻滞经络,肝肾两亏,气血不足。

治法祛风胜湿止痛,补肝肾,益气血。

【组成】独活9g,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人参、当归、芍药、干地黄、防风、川芎、甘草各6g

【方解】独活防风细辛秦艽——祛风湿止腰膝痹痛。

桑寄生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

当归芍药干地黄川芎——养血活血。

人参茯苓甘草——益气。

肉桂心——祛寒湿,通筋脉。

制方特点:

祛风湿,止痹痛为主,补肝肾,益气血为辅。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

腰膝疼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细弱。

2、现代运用: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症等证属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者。

【歌诀】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茯苓;

杜仲牛膝人参草,风湿顽痹屈能伸。

第二十二章祛痰剂

概述

1、含义: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祛除痰饮等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称为祛痰剂。

2、分类:

⑴燥湿化痰剂——湿痰证。

⑵清热化痰剂——热痰证。

⑶润燥化痰剂——燥痰证。

⑷温化寒痰剂——寒痰证。

⑸治风化痰剂——风痰证。

3.配伍:

⑴常配伍理气药,气顺则痰消。

⑵常配伍祛湿药,湿聚生痰。

代表方

二陈汤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隔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不欲饮食,或头晕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病机湿聚生痰,阻滞气机。

治法燥湿运脾,理气化痰。

【组成】半夏橘红各15g茯苓9g炙甘草5g(生姜7片,乌梅1个)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方解】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橘红——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茯苓——滲湿健脾。

生姜——降逆和胃

乌梅——酸收,防温燥辛散伤阴。

甘草——祛痰止咳

调和和药。

使

制方特点:

标本兼治,燥湿化痰治其标,健脾、利湿、理气治其本。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

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

2、加减变化:

本方加天麻、白术,名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风痰上扰证;若减甘草,加瓜蒌仁、胆南星、黄芩、杏仁、枳实,名清气化痰丸,主治热痰证;若去甘草、半夏,加贝母、瓜蒌、花粉、桔梗,名贝母瓜蒌散,主治燥痰证;若去二陈,加干姜、五味子、细辛,名苓甘五味姜辛汤,主治寒痰或寒饮证;若去半夏、茯苓,加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名止嗽散,主治风痰咳嗽。

3、现代运用: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胃炎、神经性呕吐、梅尼埃病等证属湿痰为患者。

【歌诀】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姜梅一并存;

燥湿化痰兼理气,湿痰为患此方珍。

第二十三章消导化积剂

1、含义:

凡具有消食导滞、软坚散结、消癥化积、消瘿散瘰等作用,治疗食积、癥积、瘿瘤、瘰疬等病证的一类方剂,统称为消导化积剂。

2.分类:

⑴消食导滞剂——主治食积停滞证。

⑵消癥化积剂——主治癥积、痞块,以及瘿瘤、瘰疬。

3.配伍与注意:

⑴常配伍理气药;

⑵不宜长期或过量服用。

第一节消食导滞剂

消食导滞剂:

适用于食积停滞证。

症见脘腹痞闷或胀痛,嗳腐吞酸,厌食呕恶等。

常用药:

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鸡内金、槟榔等。

代表方:

保和丸

【组成】山楂、神曲、莱菔子、茯苓、半夏、陈皮、连翘

【功效】消食和胃

【主治】食积轻证。

枳实导滞丸

【组成】大黄30g、枳实、神曲各15g、茯苓、黄芩、黄连、白术各9g、泽泻6g

【功效】消食导滞,清热祛湿。

【主治】湿热食积证。

第二节消癥化积剂

消癥化积剂:

适用于癥积、痞块,以及瘿瘤、瘰疬等病证。

常用药:

理气药、活血破血药、化痰利水药、软坚散结药等。

桂枝茯苓丸

【组成】桂枝、茯苓、牡丹皮、芍药、桃仁各9g

【功效】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主治】瘀血留阻胞宫证(子宫肌瘤等)。

鳖甲煎丸

【功效】行气活血,祛湿化痰,软坚消癥。

【主治】各种癥积。

现代用于血吸虫病肝脾肿大、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肝硬变,及腹腔肿瘤。

第二十四章驱虫剂

1、含义:

凡以驱虫药为主组成,具有驱虫或杀虫等作用,用以治疗人体寄生虫病的方剂,统称为驱虫剂。

2、虫的种类:

蛔虫,蛲虫,绦虫,钩虫等。

3、常用药:

苦楝皮、使君子、槟榔、贯众、花椒等。

4、代表方:

乌梅丸

【组成】乌梅、黄连各480g,附子、干姜、桂枝、细辛、黄柏、人参、当归各180g,蜀椒120g

【功效】安蛔止痛。

【主治】蛔厥证。

第二十六章治疡剂

1、含义:

凡具有散结消痈,解毒排脓,生肌敛疮等作用,用以治疗痈疽疮疡病证的一类方剂,统称为治疡剂。

2、代表方:

五味消毒饮

【组成】金银花30g,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12g

【功效】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主治】痈疖疔疮。

阳和汤

【组成】熟地30g,鹿角胶9g,白芥子6g,肉桂、甘草各3g,姜炭、麻黄各2g

【功效】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阴疽。

症见患处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

现代用于骨或关节结核、淋巴结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髓炎等。

大黄牡丹皮汤

【组成】冬瓜子30,大黄18g,桃仁12g,牡丹皮、芒硝各9g

【功效】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急性阑尾炎等)。

【思考题】

1、何谓治风剂,分为哪几类,川芎茶调散、消风散、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各主治何证?

2、何谓祛湿剂,分为哪几类,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五苓散、真武汤、独活寄生汤各主治何证?

3、何谓祛痰剂,分为哪几类,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各主治何证?

4、何谓消食化积剂,分为哪几类,保和丸主治何证,鳖甲煎丸主治西医的何病?

5、乌梅丸现代用治西医哪些疾病?

6、治疡剂中阳和汤、大黄牡丹皮汤主治西医的何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