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docx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绝密★启用前
2013-2014学年度?
?
?
学校12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左传》记载晋国大夫赵简子曾于公元前493年作战时宣誓说: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
”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遭到破坏B.分封等级秩序变动
C.县的面积比郡大D.郡县行政组织出现
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3.图1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
图2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
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
其特点不包括
A.嫡长子继承制
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C.“国”与“家”结合
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4.历史学家黄仁宇说:
“(周朝)800年的统治中,影响之深远,常使历史学家难于区分,究竟某些特色是周朝的还是中国人的性格?
”产生这一疑惑的原因是
①宗法观念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形成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②宗法制使中国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长期受到压制
③分封制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虽被取消,但其影响贯穿中国古代
④分封制有利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5.有学者认为:
“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
A.实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集中B.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共主
C.具有血缘政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特点D.西周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方式
6.“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
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
”材料主要表明
A.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B.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
C.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D.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
7.历史学家指出:
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确切的说,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分封制下贵族拥有世袭特权B.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的特点
C.郡国并行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D.贵族兼并土地愈演愈烈
8.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
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
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
9.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
“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
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10.浙江临安钱氏族谱贯穿“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记载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份等内容,成为联结海内外钱氏宗亲的桥梁和纽带。
浙江临安钱氏重视修订族谱,说明
①中国古代宗法制影响深远②弘扬传统美德是社会的需要
③中国古代分封制根深蒂固④传统小农经济孕育了强烈的家庭观念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1.《春秋左传》中记载:
“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无适:
没有嫡子。
钧:
均等。
)这段记载说明
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12.安德森认为“很吊诡的是,前现代的帝国与王国竞能够轻易地维系他们对极度多样而异质并且经常是居住在不相连的领土上的臣民的长期统治。
”在中国古代史上,能回答安德森这一疑问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
13.长孙无忌等人奉命修撰的《唐律疏议》曰:
“立嫡者本拟承袭。
嫡妻之长子为嫡子。
不依此立,是名违法,合徒一年。
‘即嫡妻年五十以上无子者’,谓妇人年五十以上不复乳育,故许立庶子为嫡,皆先立长,不立长者亦徒一年’。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宗法制度开始受到法律保护B.唐代宗法观念基本源于周制
C.庶出子弟不可能获得继承权D.唐代在地方仍然实行分封制
14.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一”。
他们的主张是基于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
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
15.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
“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分封制B.封建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
16.“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
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A.世袭制度B.等级制度C.宗法制度D.分封制度
17.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
“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这段话意在揭示()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C.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
D.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18.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十分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的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明显不平衡
19.(2013安徽检测)有学者认为:
“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B.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20.下表是西周的封国──齐国某位卿大夫的家庭成员表,你认为将来谁会是卿大夫的合法继承人
妻妾儿子一般称谓
妻(正室)①三子(20岁)②四子(13岁)
妾一(侧室)③长子(27岁)
妾二(侧室)④二子(24岁)
A.① B.② C.③ D.④
21.中华民族起初不过山东、河南等处的小小几个部落,几千年间不断成长,最后长成泱泱雄风的大国。
以下地区属于自秦朝开始就归入中央王朝版图的是
①云贵地区②西藏地区③岭南地区④东北地区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22.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23.1975年湖北省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秦律十八种》,其中《工律》记载:
“为器同物者,
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
”《金布律》要求:
“买卖往来,商品各婴其贾(价格)。
”对以上记录认
识准确的是()
A.秦朝的经济法规简略粗疏,轻罪重刑B.秦朝政府控制了农副产品的市场交易
C.统一度最衡强化统治,加重百姓负担D.秦朝重视运用法律管理社会经济生活
24.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
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25.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中央集权制度确立④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6.“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
“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
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这体现了皇帝制
A.皇权独尊B.皇权专制C.君权神授D.皇位世袭
27.中国古代为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被迫采取严格的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并以儒家、法家等学说来论证这种社会管理方式的合理性,以强化指令性管理。
这种“指令性社会”指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中央集权制D.行省制
28.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29.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
“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
……皇帝及中央有权监察地方官吏的政务、财政和有无不法行为之权。
”上述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首先始于
A.夏朝B.西周C.秦朝D.汉朝
30.据史书记载:
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
“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
收支多少钱粮?
”周勃惶恐不能答。
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
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
A.监察百官之职B.审议决策之权C.上传下达之责D.专司行政之事
31.有学者认为,正是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本身葬送了大秦帝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皇权高度集中导致暴政加速覆亡B.争夺皇位的战争瓦解了大秦政权
C.朝议制度未能制约皇帝独断专行D.皇帝制度超越了社会的发展水平
32.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某学者在具体考证秦朝设郡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方面的资料,其中相对可信的应是
A.《汉书》的记载B.民间的传说C.史学家的论文D.秦简的记述
3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黄宗羲所说现象直接导致中国古代政治
A.中央集权B.机构臃肿C.高效清明D.腐败严重
34.秦庄襄王名楚,秦始皇称帝后,即下令将湖北楚州改称荆州。
秦始皇讳政,秦朝改正月为端月。
秦汉之际的策士蒯彻,死后又因汉武帝刘彻即位,而在《史记》、《汉书》中,被称作蒯通。
这些事情反映了
A.避讳现象从汉朝开始出现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D.百姓对秦汉帝王将相的尊敬
35.有人说,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会泛滥成灾。
在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也存在着对官僚的监督。
下列官职中最早具备监察职能的是()
A.太尉B.御史大夫C.丞相D.刺史
36.《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该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37.“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
材料中“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指()
A.完成了国家统一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修筑了万里长城D.暴政而亡为后世留下惨痛教训
38.《汉书·贾山传》载: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
A.郡县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三公九卿制
39.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
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
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
40.贾谊在《过秦论》中说: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秦始皇为能够“制六合”而采取直接的有效措施是
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统一文字
C.统一货币D.统一度量衡
41.有学者认为,正是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本身葬送了大秦帝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皇权高度集中导致暴政加速覆亡B.争夺皇位的战争瓦解了大秦政权
C.朝议制度未能制约皇帝独断专行D.皇帝制度超越了社会的发展水平
42.《汉书·地理志》言:
“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
”这说明秦朝采取的制度是
A.皇帝制度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43.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是
A、管理军事B、监察百官C、执掌群臣奏章D、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44.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
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45.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东就国……”
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
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
”
46.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47.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
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
A.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B.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C.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
48.汉承秦制,官秩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官阶在100石以上者,每月有俸16斛~350斛不等。
第二类是斗食、佐史之秩,斗食月俸11斛,或岁俸不满百石,计日而食一斗二升,故称斗食;佐史月俸八斛。
第三类是少吏,秩无规定。
秦汉时期采取官秩分类的主要目的是()
A.拓宽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用人权D.实现选贤任能
49.张老师讲解下幅知识结构图时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
A.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内部的森严等级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
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
50.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置太尉一职,但今天留下来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经任命过哪一位人物担任过此职,最可能的原因是
A.太尉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皇帝认为其权力重大,不轻易任命
B.秦始皇自己直接控制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C.太尉负责监督百官,秦始皇缺乏可以担任此一重任的优秀人才
D.秦朝短命而亡,未来得及任命
51.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门下省审核后,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秦、唐、元B.汉、宋、明C.秦、元、清D.秦、唐、明
52.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
“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
”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
53.《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
”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秦朝的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
B.周朝末年,维持数百年的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
C.秦朝统治者针对分封制弊端,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D.为防止分封制的弊端,所有官员通过考试方式产生
54.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下列现象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
55.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
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隋唐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始由郡县两级转变成州、郡、县三级制。
56.南朝刘勰在其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中说: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也是欧洲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中国的官僚制度逐步取代世卿世禄制②中国确立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体系
③古罗马正式颁布了第一部成文的法典④梭伦改革将雅典引向民主政治的轨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7.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收藏一件秦权(秤砣),上面刻着秦朝通行的文字“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
(一),歉疑(疑惑不明)者皆明壹之。
”该文物有助于研究
①秦朝制度②秦始皇功绩③古代文字演变④秦朝灭亡原因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8.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
“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据此,你认为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最主要是因为他()
A.兼并了六国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59.西汉儒学宗师董仲舒说:
“秦┈┈重禁文字,不得挟书,弃捐礼谊而恶闻之,其心欲尽灭先王之道┈┈┈故立为天子十四岁而国破亡矣。
”对上述材料的评述正确的是()
A.对秦朝的焚书坑儒予以否定B.对秦朝统一文字政策予以肯定
C.正确分析了秦朝灭亡的原因D.主张独尊儒术
60.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C.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61.某史学家认为:
“后世官制,变化繁赜。
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
”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
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B.秦朝的中央官制体现此“原理”
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
D.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
62.秦统一后设置的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
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县令
63.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的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64.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突出的作用是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的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65.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皇帝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6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
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7.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三公九卿制B.权力高度集中C.皇位继承制D.国家统一
68.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诸卿
6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建立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C.宗法式家族制度的形成D.世卿世禄制确立
70.史学家吕思勉在论述中国古代的“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
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其中“郡县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和宗法制C.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