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基本情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09727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6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业基本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银行业基本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银行业基本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银行业基本情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银行业基本情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行业基本情况.docx

《银行业基本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业基本情况.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行业基本情况.docx

银行业基本情况

银行业基本情况

目录

一、我国银行业的历史4

1.1984年以前4

2.1984年-1994年4

3.1994年-2003年4

4.2003年至今4

二、银行业现状及分类6

1.四大商业银行7

2.其他全国性商业银行7

3.城市商业银行及城市信用社8

4.农村金融机构8

5.外资金融机构9

6.其他金融机构9

三、银行业的发展趋势10

1.银行业规模不断扩大10

2.银行业务领域逐步拓宽,产品服务向多元化发展10

(1)综合经营模式10

(2)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11

(3)外汇交易产品及服务11

(4)个人金融服务12

(5)中小企业金融服务13

(6)客户服务及创新能力13

3.资产质量的提高与资本金的强化14

4.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14

(1)其他全国性商业银行:

作用日益重要15

(2)外资银行:

入股国内银行及开展业务15

四、银行业的外部环境19

(一)政策与法律环境19

1.银行业的监管架构19

(1)中国银监会19

(2)人民银行19

(3)其他监管机构20

2.我国银行业的监管内容20

3.巴塞尔资本协议对我国银行业的监管影响20

4.我国银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21

(二)经济环境22

1.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也很突出22

2.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营环境不断改善23

(1)金融市场体系23

(2)金融监管体系24

(3)金融宏观调控体系25

(三)技术环境26

1.信息技术广泛应用26

2.全国信用信息系统的开发26

五、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因素27

(一)信用风险27

1.与贷款业务相关的风险27

(1)与贷款组合相关的风险27

(2)与贷款集中性相关的风险28

(3)与本行不良贷款状况相关的风险28

2.与投资业务相关的风险28

3.与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28

4.与表外业务相关的风险28

(1)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28

(2)信用证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29

(3)保函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29

(二)流动性风险29

(三)市场风险29

1.利率风险29

(1)非交易性利率风险30

(2)交易性利率风险30

2.汇率风险31

(四)管理风险31

1.操作风险31

2.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速度可能与业务发展速度不匹32

3.分支机构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32

4.与资产保全相关的风险32

5.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风险32

(五)竞争风险32

(六)政策和环境风险33

1.与经营许可政策变化相关的风险33

2.与货币政策变化相关的风险33

3.与监管相关的风险33

4.与经济环境变化相关的风险34

5.与法律相关的风险34

(七)其他风险34

1.A股及H股市场不同市场特征可能导致的风险34

2.与物业相关的风险34

一、我国银行业的历史

资料来源: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招股说明书

1.1984年以前

1953年我国建立了集中的国家银行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不仅是我国的中央银行,还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如吸纳存款、发放贷款、进行结算和清算服务。

这段时期内,中国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国际业务机构;中国建设银行前称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直属财政部,主要负责管理和分配指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政府资金;而中国农业银行则为中国农业提供融资服务,于1965年被并入中国人民银行。

这一银行体系一直维持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经济改革起步。

20世纪70年代末,作为经济改革的一部分,我国政府开始改革银行体系,我国政府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为设立国家专业银行。

1979年初,政府将中国农业银行及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拆出来,并将中国建设银行置于国务院的直接监管之下。

这三家银行被指定分别专门从事农业融资、外汇和贸易融资以及建筑和基础建设融资业务。

1983年年末,国务院正式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和我国银行体系的主要监管机构。

2.1984年-1994年

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1月1日,作为被指定专门从事城市商业融资的国家专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原有的商业银行功能随即被转移至工行。

国务院允许四家国家专业银行在其商业运营方面拥有有限度的自主权,并准许它们在其专业领域外开展其他商业银行业务。

自80年代中期起,在政府鼓励和推动下,一批股份制中小型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建立。

然而,在这一时期,我国的银行体系仍然受政府计划及政策所严格限制,银行经营没有实现自主化和商业化。

3.1994年-2003年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鼓励国家专业银行在更加商业化的基础上运营。

1994年,我国政府建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担国家专业银行的主要政策性贷款功能。

据此,四家国家专业银行转化为国有商业银行。

1995年,我国实施《商业银行法》,规定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自主运营、自担风险及自负盈亏。

然而,由于当时我国经济处于过渡期,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在很大程度上继续受到政府的约束。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政府采取了进一步措施,以改善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并增强其资本基础。

1998年,财政部发行2,700亿元的特别国债作为股本注入四大商业银行以提高其资本充足率。

1999年,我国政府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即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主要从事收购及管理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中国人民银行亦规定所有我国的商业银行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指令,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执行严格的授信政策和授权机制。

2003年,中国银监会成立,承担了中国人民银行大部分银行业监管职能,成为我国主要的银行业监管者。

4.2003年至今

2003年末,我国政府开始对我国银行业进行重大重组。

2003年12月,汇金公司分别向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注资225亿美元。

在2004年完成注资之后,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进行了不良资产的处置或核销、引入了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并发行了次级债券。

中国工商银行重组始于2005年4月,当时汇金公司向工行注资150亿美元,而财政部则保留了当时原有的1,240亿元的资本金。

除四大商业银行外,财政部及汇金于2004年以股本形式一共向交通银行注资80亿元,随后交通银行将约530亿元的不良贷款转移给资产管理公司。

通过以上努力,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得到大大改善。

同时,许多其他全国性商业银行通过自身努力,多年来不断改善资产质量,降低不良率。

除交通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外,其他全国性商业银行未得到政府协助,它们通过一般经营手段包括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体制、核销或剥离转让不良贷款,改善其资产质量,降低不良率。

另外,近年来许多其他全国性商业银行通过在国内外市场上市,增强资本实力并采用国际化最佳管理惯例,其资产质量也因此受益。

目前,我国已有14家银行在A股市场上公开上市,其中包括11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和3家城市商业银行,其上市时间及其上市的基本信息:

证券

代码

证券简称

注册资本

(亿元)

成立日期

首发上市日期

首发价格

(元)

首发市盈率

(摊薄)

资产总计

(2007中报/亿元)

601398

工商银行

3,340

2005-10-28

2006-10-27

3.12

27.34

83,039.88

601939

建设银行

2,337

2004-9-17

2007-9-25

6.45

32.91

61,177.91

601988

中国银行

2,538

2004-8-26

2006-7-5

3.08

24.23

58,385.91

601328

交通银行

490

1987-3-30

2007-5-15

7.9

31.28

21,330.48

600036

招商银行

147

1987-3-31

2002-4-9

7.3

 

11,087.76

601998

中信银行

390

2006-12-31

2007-4-27

5.8

59.62

8,685.49

600016

民生银行

145

1996-2-7

2000-12-19

11.8

 

8,521.00

601166

兴业银行

50

1988-7-20

2007-2-5

15.98

32.5

8,155.55

600000

浦发银行

44

1992-10-19

1999-11-10

10

26.3

7,698.54

600015

华夏银行

42

1998-3-18

2003-9-12

5.6

19.86

4,810.21

000001

深发展A

23

1987-12-28

1991-4-3

40

 

3,140.56

601009

南京银行

18

1996-2-6

2007-7-19

11

34.45

754.65

002142

宁波银行

25

1997-4-10

2007-7-19

9.2

36.39

669.19

601169

北京银行

62

1996-1-29

2007-9-19

12.5

36.38

 

二、银行业现状及分类

资料来源: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招股说明书

国內银行类机构大致可分为七类,即四大商业银行、其他全国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外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前身是邮政储汇局,成立于2007年3月21日。

由于成立日期尚短,缺乏公开数据。

下表列出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各类金融机构的总资产、负债数额及相应的市场份额:

下表列出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各类金融机构的存、贷款总额及其相应的市场份额:

5.四大商业银行

四大商业银行在国内银行市场扮演重要的角色,自成立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主要的融资来源。

虽然四大商业银行原为国有企业,但部分已于近年进行重组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而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则于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截至2006年12月31日,四大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额及贷款总额分别占全国银行业存款总额及贷款总额的55.6%和54.3%。

下表列出截至2005年12月31日,四大银行的分行数目、总资产、存款和贷款。

(待更新)

6.其他全国性商业银行

截至2006年末,我国境内共有13家其他全国性商业银行。

这些其他全国性商业银行获准在全国范围内从事商业银行业务,而它们的股权则分别由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其他投资者所持有。

多数其他全国性商业银行成立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其整体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而四大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则逐渐缩小。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其他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占全国银行业总资产的比例已由2002年12月31日的13.0%上升到16.3%。

而其存款总额及贷款总额分别占全国银行业存款总额及贷款总额的17.1%和19.8%。

下表列出了截至2005年12月31日止,其他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数目、总资产、总存款和总贷款。

(待更新)

7.城市商业银行及城市信用社

城市商业银行及城市信用社通常在获得经营许可的地域范围内经营各类商业银行业务。

目前,已有数家城市商业银行获准在所在地以外的区域跨区经营。

截至2006年12月31日,城市商业银行及城市信用社的存款总额及贷款总额分别占全国银行业存款总额及贷款总额的6.9%和7.0%。

8.农村金融机构

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及农村合作银行,农村金融机构也是区域性金融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为所在地的农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务。

截至2006年12月31日,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总额及贷款总额分别占全国银行业存款总额及贷款总额的11.5%和12.5%。

2006年底开始,银监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在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及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

9.外资金融机构

外资金融机构包括外国银行分支机构、外商独资银行及合资银行。

按照我国加入WTO的承诺,我国政府已于2006年底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范围和服务对象范围的限制。

截至2006年12月31日,已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74家外资银行在我国25个城市设立200家分行和14家法人机构,其中9家外资银行获准在中国设立法人银行,外资金融机构的存款总额及贷款总额分别占全国银行业存款总额及贷款总额的0.8%和2.3%。

10.其他金融机构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我国银行业其他金融机构还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54家信托公司,70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6家金融租赁公司,7家汽车金融公司,1家货币经济公司和1家邮政储蓄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在其前身邮政储汇局的基础上,于2006年12月31日由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是中国按存款规模排名第五大银行。

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总额及贷款总额分别占全国银行业存款总额及贷款总额的8.1%和4.1%。

三、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招股说明书

11.银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银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迅速成长。

银行一直以来并将继续成为企业的重要融资来源和国内储蓄的首选方式。

根据人民银行所公布的资料,2006年银行贷款占总融资金额达71.1%,其余28.9.%为发行债券和股票融资。

2002年12月31日到2006年12月31日期间,我国银行类机构的人民币贷款与存款总额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4.5%和18.4%。

下表列出我国银行类机构于截至所示日期止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总额及各自的年复合增长率。

12.银行业务领域逐步拓宽,产品服务向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银行业务的领域正在不断拓宽。

不论是从银行产品的种类还是从银行服务的对象上来说,皆是如此。

(1)综合经营模式

根据《商业银行法》,我国金融行业实行分业经营,但实际上部分银行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集银行、证券、保险等于一体的综合经营模式。

2005年2月出台的《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允许商业银行通过子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综合经营。

目前,为加速新业务的拓展,适应客户服务需求特点的变化,各银行加快了综合化经营试点的步伐,推进向证券、保险、资产管理、金融租赁等业务领域的延伸。

银行业务和产品的不断创新,收入来源的多元化,为银行改善收入结构、实现业务转型创造了条件。

此外,2005年和2006年还出台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等,这些办法的颁布有利于丰富银行的投资产品种类,拓宽银行中间业务领域、完善银行业务模式、缓解资本充足的压力,加快商业银行的创新,促进银行业务多元化。

国内金融服务业近年在投资银行、保险及资产管理等其他金融产品及服务方面有所增加,对不同种类的投资银行产品及服务(如债券和股票承销、并购、项目融资和证券化)的需求也会增加。

虽然国内私人股本投资近年来大幅增加,但相对来说并不成熟。

保险业务近年同样迅速发展。

根据中国保监会的统计,国内保险公司的保费总额由2000年的1,598亿元增加至2004年的4,318亿元。

与此同时,根据《2005年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的资料,证券投资基金的数目由2000年的34个上升至2004年的161个,管理的资产则由2000年的562亿元增加至2004年的3,309亿元。

(待更新)

(2)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

近年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迅速,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中间业务收入大幅提高,不仅给银行盈利带来新的增长点,而且有利于改善收入结构,提高收入的稳定性。

过去我国商业银行在银行服务收取手续费和佣金等方面受到较多限制,自2001年起,我国政府开始允许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有更大的灵活性,2003年中国银监会、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除人民币基本结算类业务和中国银监会、国家发改委确定的服务项目实行政府指导价外,其他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服务价格,由商业银行自行制定和调整。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资料,1995年至2004年间,四大商业银行境内机构的手续费和佣金收入由69亿元增至38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2%。

2005年国内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与总收入的比例低于10%,大大低于其他较成熟的市场。

(待更新)随着我国政府持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以及我国商业银行一直致力于扩大服务品种,继续致力于满足公司和个人客户对金融产品与服务不断增长的深层次需求,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占我国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比重预计将会上升。

(3)外汇交易产品及服务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从2002年至2006年,我国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了近三倍,2006年底达到了17,60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9.8%。

下表列明了2002年至2006年间我国的进出口增长速度:

2002年至2006年期间,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年复合增长率为7.1%,2006年达到694亿美元。

下表列明了2002年至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增长情况:

我国外贸的强劲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的持续流入、及我国政府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政策,预期将会带动未来对外汇产品和服务的更大需求,例如外汇贷款、国际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

目前(2007年3月),我国四大商业银行和三家其他全国性商业银行,已经获得了经营远期外汇对冲交易的执照。

自2005年7月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市场对以规避汇率风险为目的的对冲服务产生了更大的需求。

随着我国逐步放开对衍生品市场的管制和外汇市场的的深入改革,预期我国外汇衍生产品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4)个人金融服务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模式的转化,消费金融及个人理财产品成为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我国个人金融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离不开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下表列出于所示期间,我国个人收入的主要指标和各自的年复合增长率:

●个人贷款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全国个人贷款总额为2.4万亿元,占全国贷款总额的10.7%和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4.6%。

2002年12月3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我国个人贷款的年复合增长率是22.5%。

与日本和美国相比,我国的个人贷款业务将继续呈现出极大的增长潜力。

住房按揭贷款一般占个人贷款的大部分。

自我国政府于80年代推行住房体制改革以来,个人拥有住房数量不断增加,带动住房按揭贷款持续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02年12月31日,住房按揭贷款总额达8,258亿元,而截至2006年12月31日已增加至约2.0万亿元。

我国政府自2006年4月推行并于2006年6月实施若干新货币政策及其他监控措施以抑制房地产及其他行业过热的情况。

其中包括增加最低首付要求,将按揭住房物业首付比例由原来的20%调高至30%。

●银行卡

近年来,我国的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

根据中国银联的数据,全国银行卡流通总数由2001年12月31日的3.8亿张增至2006年12月31日的11.75亿张。

电子银行终端机网络也迅速扩展。

借计卡是我国主要银行卡品种。

根据中国银联统计,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我国共发行约11.19亿张借计卡,较2005年12月31日增长21.6%。

另外,为争取零售客户,我国商业银行正不断改善借记卡的功能及服务范围,例如,借记卡除可在自动柜员机提存现金和在商店购物付款外,一些银行还允许客户利用借记卡进行各类网上交易。

信用卡在我国的使用量远低于其他发达经济体系。

根据中国银联的统计,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我国大约共有5,600万张已发行的信用卡,其中大部分是准贷记卡(这类信用卡需要存入现金方可获得计息授信额度)或者是只能在我国使用的人民币信用卡。

根据中国银联的统计,截至2005年12月31日,VISA国际组织及Mastercard国际组织于我国已发行并可在海外使用的双币信用卡仅约有1,000万张。

除我国信用卡业务历史较短外,其他导致我国信用卡渗透率较低的原因还包括:

严格的经营许可限制、销售网点相对较少、全国性的消费征信信息系统使用时间尚短以及传统以现金为主的消费文化。

不过,由于越来越多商户开始接纳信用卡付款,而国内消费者日渐习惯以信用卡消费,信用卡的需求预期会迅速增长。

鉴于获得信用卡业务经营许可的银行越来越多以及中国银联的发展,我国的信用卡业务预期将有更大的增长。

此外,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平均家庭收入的上升预期将带动信用卡的需求。

●理财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预计我国富裕人士的数量也将有所增加。

根据Capgenmini和美林刊发的《2006年亚太地区财富报告》,2005年我国约有32万名金融资产达到100万美元或以上的富裕人士。

2005年,这些富裕人口共拥有15,900亿美元金融资产。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于2005年12月刊发的报告,估计我国的富裕人士数目在未来几年内将以每年约13%的速度增长。

本行相信这些相对较富裕的人士将在传统银行产品和服务之外,对全面及个性化的理财顾问服务的需求有所增加。

为满足这些需求,不少国内商业银行推出了贵宾理财服务,一般包括提供个人理财咨询服务及其他增值服务。

由于这些服务通常是提供给金融资产相对较高的客户,因此成为商业银行用来吸引相对较富裕客户的重要推广平台,更可借此机会推销其他金融产品与服务。

此外,近年来普通个人的理财业务增长也相当迅速。

以开放式基金为例,其发行量从2001年的117亿份增加至2005年的1,018亿份,年复合增长率71.7%。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开放式基金总资产净值达到3,869亿元。

(待更新)而随着我国金融体系创新和银行业综合化经营业务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个人理财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预计将会继续快速增长。

目前,各银行已经纷纷推出各类投资理财服务并新增大量理财专业人员,2006年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达到4,000亿元。

(5)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另一方面,随着资本市场的加速发展,大型企业的融资更多地转向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将成为银行开拓的重要市场,2005年,银监会颁布《银行开展小企业信贷业务指导意见》,鼓励商业银行拓展小企业信贷业务。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截至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200多万户,创造的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全国小企业贷款余额为5.35万亿元,占比达到23.7%。

目前,各家银行加大了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力度,包括建立专门团队、有针对性地设计业务流程和定价标准、推出新的产品等,预计未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将成为银行业争夺的焦点。

(6)客户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