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4AMIHDB3编译码实验.docx
《实验4AMIHDB3编译码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4AMIHDB3编译码实验.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院14电本班
AMI/HDB3编译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AMI/HDB3码编译码规则;
2.了解AMI/HDB3码编译码实现方法。
二、实验仪器
1.AMI/HDB3编译码模块,位号:
F(实物图片如下)
2.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位号:
G
3.20M双踪示波器1台
4.信号连接线1根
三、实验原理
AMI码的全称是传号交替反转码。
这是一种将消息代码0(空号)和1(传号)按如下规则进行编码的码:
代码的0仍变换为传输码的0,而把代码中的1交替地变换为传输码的+1、-1、+1、-1…
由于AMI码的信号交替反转,故由它决定的基带信号将出现正负脉冲交替,而0电位保持不变的规律。
由此看出,这种基带信号无直流成分,且只有很小的低频成分,因而它特别适宜在不允许这些成分通过的信道中传输。
从AMI码的编码规则看出,它已从一个二进制符号序列变成了一个三进制符号序列,而且也是一个二进制符号变换成一个三进制符号。
把一个二进制符号变换成一个三进制符号所构成的码称为1B/1T码型。
AMI码除有上述特点外,还有编译码电路简单及便于观察误码情况等优点,它是一种基本的线路码,并得到广泛采用。
但是,AMI码有一个重要缺点,即当它用来获取定时信息时,由于它可能出现长的连0串,因而会造成提取定时信号的困难。
为了保持AMI码的优点而克服其缺点,人们提出了许多改进的方法,HDB3码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
HDB3码是三阶高密度码的简称。
HDB3码保留了AMI码所有的优点(如前所述),还可将连“0”码限制在3个以内,克服了AMI码出现长连“0”过多,对提取定时钟不利的缺点。
HDB3码的功率谱基本上与AMI码类似。
由于HDB3码诸多优点,所以CCITT建议把HDB3码作为PCM传输系统的线路码型。
如何由二进制码转换成HDB3码呢?
HDB3码编码规则如下:
1.二进制序列中的“0”码在HDB3码中仍编为“0”码,但当出现四个连“0”码时,用取代节000V或B00V代替四个连“0”码。
取代节中的V码、B码均代表“1”码,它们可正可负(即V+=+1,V-=-1,B+=+1,B-=-1)。
2.取代节的安排顺序是:
先用000V,当它不能用时,再用B00V。
000V取代节的安排要满足以下两个要求:
(1)各取代节之间的V码要极性交替出现(为了保证传号码极性交替出现,不引入直流成份)。
(2)V码要与前一个传号码的极性相同(为了在接收端能识别出哪个是原始传号码,哪个是V码?
以恢复成原二进制码序列)。
当上述两个要求能同时满足时,用000V代替原二进制码序列中的4个连“0”(用000V+或000V-);而当上述两个要求不能同时满足时,则改用B00V(B+00V+或B-00V-,实质上是将取代节000V中第一个“0”码改成B码)。
3.HDB3码序列中的传号码(包括“1”码、V码和B码)除V码外要满足极性交替出现的原则。
下面我们举个例子来具体说明一下,如何将二进制码转换成HDB3码。
二进制码序列:
10000101000001110000000001
HDB3码码序列:
V+-1000V-+10–1B+00V0–1+1–1000V-B+00V+0–1
从上例可以看出两点:
(1)当两个取代节之间原始传号码的个数为奇数时,后边取代节用000V;当两个取代节之间原始传号码的个数为偶数时,后边取代节用B00V
(2)V码破坏了传号码极性交替出现的原则,所以叫破坏点;而B码未破坏传号码极性交替出现的原则,叫非破坏点。
虽然HDB3码的编码规则比较复杂,但译码却比较简单。
从上述原理看出,每一个破坏符号V总是与前一非0符号同极性(包括B在内)。
这就是说,从收到的符号序列中可以容易地找到破坏点V于是也断定V符号及其前面的3个符号必是连0符号,从而恢复4个码,再将所有-1变成+1后便得到原消息代码。
本模块是采用SC22103专用芯片实现AMI/HDB3编译码的。
在该电路中,没有采用复杂的线圈耦合的方法来实现AMI/HDB3码的变换,而是采用TL084对HDB3码输出进行变换。
编码模块中,输入的码流由SC22103的1脚在2脚时钟信号的推动下输入,HDB3码与AMI码功能由20K01选择。
专用芯片的14、15脚为正向编码和负相编码输出,正负编码再通过相加器变换成AMI/HDB3码。
译码模块中,译码电路接收正负电平的AMI/HDB3码,整流后获得同步时钟,并通过处理获得正向编码和负向编码,送往译码电路的SC22103专用芯片的11、13脚。
正确译码之后21TP01与20P01的波形应一致,但由于HDB3码的编译码规则较复杂,当前的输出HDB3码字与前4个码字有关,因而HDB3码的编译码时延较大。
四、各测量点及开关的作用
20K01:
1-2,实现AMI功能;2-3,实现HDB3功能
20P01:
数字基带信码输入铆孔。
可从“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引入不同的数字信号进行编码,如全“1”、全“0”及其它码组等。
拨码器4SW02:
当设置为“01110”时,则4P01输出由4SW01拨码器设置的8比特数据,速率为64K;当设置为“00001”时,则4P01输出15位的伪随机码数据,速率为32K。
20TP01:
AMI或HDB3码编译码的64KHz工作时钟测试点。
20TP02:
AMI或HDB3码编码时的负向波形输出测试点。
20TP03:
AMI或HDB3码编码时的正向波形输出测试点。
20TP04:
AMI或HDB3码编码输出测试点。
20P02:
译码数字基带信码输出铆孔。
注:
20TP02、20TP03、20TP04编码输出信号,都比数字基带信号20P01延时4个编码时钟周期,20TP01作为4连0检测用;20P02译码还原输出的数字基带信号,也比数字编码信号21TP04延时4个译码时钟周期。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插入有关实验模块:
在关闭系统电源的条件下,将AMI/HDB3编译码模块、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分别插到通信原理底板插座上(位号为:
F、G)。
(具体位置可见底板右上角的“实验模块位置分布表”)。
注意模块插头与底板插座的防呆口一致,模块位号与底板位号的一致。
2.信号线连接:
用专用导线将4P01、20P01连接。
注意连接铆孔箭头指向,将输出铆孔连接输入铆孔。
3.加电:
打开系统电源开关,底板的电源指示灯正常显示。
若电源指示灯显示不正常,请立即关闭电源,查找异常原因。
4.AMI码测试:
1)跳线开关20K01选择1-2脚连,即实现AMI功能。
2)拨码器4SW02:
设置为“01110”,拨码器4SW01设置“11111111”。
即给AMI编码系统送入全“1”信号。
观察有关测试点波形,分析实现原理,记录有关波形。
分析:
原信号:
11111111
AMI:
+1-1+1-1+1-1+1-1
AMI码是归零码,所以:
代码的0仍变换为传输码的0,而把代码中的1交替地变换为传输码的+1、-1、+1、-1…AMI码的信号交替反转,故由它决定的基带信号将出现正负脉冲交替,而0电位保持不变的规律。
3)拨码器4SW02:
设置为“01110”,拨码器4SW01设置“00000000”。
,即给AMI编码系统送入全“0”信号。
观察有关测试点波形,特别注意20TP04点编码波形,分析原因。
分析:
代码的0仍变换为传输码的0
4)拨码器4SW02:
设置为“00001”,即给AMI编码系统送入复杂信号(32K的15位m序列)。
对照20TP01点时钟读出4P01点的码序列,根据AMI编码规则,画出其编码波形。
再观察有关测试点波形,验证自己的想法。
记录有关波形。
5.HDB3码测试:
1)跳线开关20K01选择2-3脚连,即实现HDB3功能。
2)拨码器4SW02:
设置为“01110”,拨码器4SW01设置“11111111”。
即给HDB3编码系统送入全“1”信号。
观察有关测试点波形,分析实现原理,记录有关波形。
分析:
二进制序列中的“0”码在HDB3码中仍编为“0”码,但当出现四个连“0”码时,用取代节000V或B00V代替四个连“0”码。
取代节中的V码、B码均代表“1”码,它们可正可负(即V+=+1,V-=-1,B+=+1,B-=-1)。
3)拨码器4SW02:
设置为“01110”,拨码器4SW01设置“00000000”。
,即给HDB3编码系统送入全“0”信号。
观察有关测试点波形,特别注意20TP04点编码波形,分析原因。
分析:
当两个取代节之间原始传号码的个数为奇数时,后边取代节用000V;当两个取代节之间原始传号码的个数为偶数时,后边取代节用B00V
4)拨码器4SW02:
设置为“00001”,即给HDB3编码系统送入复杂信号(32K的15位m序列)。
对照20TP01点时钟读出4P01点的码序列,根据HDB3编码规则,画出其编码波形。
再观察有关测试点波形,验证自己的想法。
记录有关波形。
6.关机拆线:
实验结束,关闭电源,拆除信号连线,并按要求放置好实验模块。
注:
因AMI或HDB3码的编码时钟固定为64KHZ,所以送入的基带数据速率必须是2的n次方,且不能超过64Kb/s。
另外,低于64Kb/s码元将本编码模块识别成64Kb/s的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