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2016.1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卡上,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宋代《管氏地理指蒙》指出:
铁属金,按五行生克说,金生水,而北方属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
铁产生于磁石,磁石是受阳气的孕育而产生的,阳气属火,位于南方,因此南方相当于磁针之母。
这种理论到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才有所改变,其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明朝传统科技的进步 B.科举制对科技的促进
C.欧亚两洲交流的加强D.海禁政策被政府否定
2、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3、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
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
A.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B.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C.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
4、下表是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攻防数据,材料最能说明( )
进攻比率
武汉会战前
日方
百分之九十四
中方
百分之六
武汉会战后至1939年
日方
百分之五十六
中方
百分之四十四
日军每日前进
公里数
武汉会战前
四十公里
1939年底
二百公尺
1940年底
不进反退
A.日本速战速决的失败 B.日本攻占中国大片国土
C.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D.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
5、顾炎武在《肇域志.江南九》中说:
“地产木棉,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并济。
”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
A.农耕经济已包含了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
B.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占据经济中重要地位
C.赋税主要来源于棉花种植业以及棉纺织业
D.发达的棉纺织业中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6、在1787年宪法制定时,詹姆斯·麦迪逊将参议院的用途描述为“一个抗御……反覆与激情的必要防护。
”华盛顿说:
“我们将法条(来自众议院)倒入参议院碟子里冷一冷。
”这说明参议院的创立者希望:
A.使参、众两院分权与制衡B.参议院行事更加审慎严谨
C.参议院注重维护州权利D.众议院完全控制立法权
7、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095796
3.5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8、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
“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
”这说明开平煤矿( )
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B.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
C.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D.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
9、《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
“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
”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
A.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C.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D.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10、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写道:
“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格不菲的珍珠。
诚然,中共是苏联的宝贝,但是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
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
”该材料可说明()
A.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原因B.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D.苏联支持国民党反共
11、从1840年至1945年这百年来,爱国主义演进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萌芽,但并未完形,爱国主义重在行动……在第二阶段,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爱国主义从自发到自觉,从情绪到理性,现代爱国主义观念形成。
你认为这两个阶段最确切的分界线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
12、1943年蒋介石出版了《中国之命运》。
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
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目的之一在于()
A.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B.以自由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C.以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D.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13.1878年德国颁布了“反社会党人法”即“非常法”规定各地警察有权禁止各种集
会、协会和出版物……在俄国,1905年革命失败后,斯托雷平政府在1907年就封闭了159个工会,1908年封闭了100个。
以上材料主要表明当时的欧洲( )
A.资本主义各国矛盾激化 B.工人运动风起云涌
C.资产阶级统治加强 D.各国民主运动陷入低潮
14、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取其谐音,戏称为“围脖”。
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2010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
有人说:
“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 )
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
B.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
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D.没有看到问题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15、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
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
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在于()
A.反对轮番而治B.提倡妇女参政C.主张人民主权D.宣扬人文精神
16、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
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A.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B.由各邦分享军事、外交大权
C.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D.体现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
17、马克思说,帝国主义时代“集中补充了积累的作用,使工业资本家能够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
”这实际上()
A.肯定了生产与资本的互动作用B.道出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
C.揭示了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秘密D.夸大了资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18、有学者指出,十月革命是否具有成熟的经济、政治、文化前提?
“从政治上看,十月革命确实是一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社会主义革命,但从经济和文化上看,十月革命又带有明显的民主革命的性质”。
其意在说明十月革命()
A.是典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B.缺乏成熟的革命理论指导
C.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D.并非完全的社会主义革命
19、下面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保守的经济政策而衰落
B.B代表中国,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
C.C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D.D代表德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其后发展更迅速
20、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把“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与以前的“言论自由”和“信仰自由”并列为“四大自由”。
这是资本主义政治理念的重大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
A.增强资本运作过程的自由度B.重新定位政府的经济职能
C.建立更全面合理的劳资关系D.全面保障工人的合法利益
21.某一时期的资料记载:
工资制定应把评定工分和评定工资级别制结合起来,供给制必须有所限制,以约束农村中的二流子和懒汉……有些地方出现了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责任制。
材料说明()
A.中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B.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仍在继续
C.中国在努力克服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D.是大跃进造成的严重后果
22.下面是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1926年
工业产量比重
生产资料生产
40.7%
43.7%
48.1%
43.4%
43.9%
消费资料生产
59.3%
56.3%
51.9%
56.6%
56.1%
以下有关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结论,符合表中信息的是( )
A.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稳定增长 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基础之上
C.为以后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祸根 D.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
23、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
%)(摘自《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中国
北部
中国
西北
长江
上游
长江
中游
长江
下游
东南
沿海
两广
地区
云贵
地区
共计
1843年
4.2
4.9
4.1
4.5
7.4
5.8
7.0
4.0
5.1
1893年
4.8
5.4
4.7
5.2
10.6
6.4
8.7
4.5
6.0
对上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城市化整体上发展缓慢 B.长江下游、两广地区城市化比率最高
C.城市化主因是通商口岸商品经济发展 D.手工工场的兴办吸纳了大量劳动力
24、美国著名政治学专家塞缪尔·享廷顿在他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得出结论: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共产主义世界的重大变动,冷战的国际体系成为历史。
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
”作者旨在强调()
A.文明冲突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B.政治上的区别决定着文化区别
C.各国文化差别明显影响政府决策D.多样化的文明之间互补和共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16)宗族是指由父系血缘关系连接而成的群体,宗族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基层管理模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中叶到清中叶,是徽州宗族对乡村的统治不断加强的时期。
宗族通过修谱、建祠、祭祀、团拜活动,从思想上、组织上加强了统治,又通过制定族规家法,把族人的言行限制在宗族规定的范围内。
……宗祠往往置有义仓、义宅,使贫乏的族人不至于饿死,……在乡村修桥、修路、修筑水利设施等项工程上,宗族承担起了组织者的责任,在解决水利设施的纠纷等事务中,宗族的权威和作用实际上要大于保甲。
——摘编自《明清时期徽州的宗族制度》
材料二近代宗族组织的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
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
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其中规定:
族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族首领由选举产生,不再由辈份、年龄等因素决定……近代族学的教育对象从男子变为包括女子;生源从族人子弟扩大到外姓子弟;教学内容从单一读旧书变为谈格物之学,族学从宗族制度中脱离开来。
——摘编自《中国族谱之研究》《戴氏修谱——族约》
材料三建国初期宗族制度开始衰退,其主要原因是土地改革取消了族田,“耕者有其田”的实行使农民的生存有了基本保障,对家族依附的必要性大大减弱,宗族制度的衰落成为一种必然。
1958年……农民回归向宗主寻求生存保障,使宗族制度获得增强。
1978年后人们对宗族制度的依附减弱。
——摘编自《功能转换与当代中国农村宗族制度演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宗族制度存在的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外因角度阐述近代宗族制度出现变化的原因。
(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的宗族作用在1958年后增强和1978年后减弱的经济原因各是什么?
(4分)
26.(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英国是第一个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但英国的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巨大的人文灾难。
随着财富的积累,英国的穷人不是减少了,反而增加了,1867年占家庭总数约3/4的劳动者家庭在国民总收入中只占有不到40%的份额,不到家庭总数1/200的上层收入者其收入总额超过了国民总收入的1/4。
根据教会慈善机构报道,1833年,埃尔德莱有一个织工,一家7口,4个人工作,全部收入在扣除房租、工具等后,所剩只有每星期2先令,这点钱要供全家人的吃穿。
当时的英国工厂,大量使用童工,除工作时间长、工资少之外,劳动安全毫无保障,机器一旦出事故,受害童工就被赶出工厂,再也没有人过问。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材料二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限制儿童的工作时间并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
根据《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定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靠劳动谋生。
1920年颁布的《失业保险法》,政府扩展了1911年的计划,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
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工劳动者。
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
——《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
材料三英国的经历给我们留下这样的思考:
工业化的目的是什么?
现代化的目的又是什么?
如果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的不是造福于人,这种工业化和现代化有什么意义?
如果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的只是为少数人造福而伤害多数人,这样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不是不发生更好?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带来人文危机的表现。
(5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为解决工业革命带来的人文危机,英国政府扮演了什么角色并采取了哪些举措?
(12分)
(3)结合上述材料,你怎样理解工业革命与人文危机之间的冲突?
(7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阅四载……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
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
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守,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朕欲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为万世之太平。
……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
——摘自日本天皇《终战诏书》(1945年8月15日)
从上述材料中指出两处你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并加以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C
C
C
B
B
B
C
A
A
B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C
D
A
C
A
D
C
B
C
D
D
A
25.
(1)经济: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2分)
政治:
稳定社会秩序,巩固专制统治。
(2分)
(2)外:
侵略战争打开国门;列强经济侵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传入。
(4分,答对两点即可)
内:
民主运动的推动;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反封建思想的传播(自由、平等思想的传入)。
(4分,答对两点即可)
(3)增强原因:
人民公社化运动和三年经济困难使农业生产下降,农民生活困难。
(2分)
衰退原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2分)
26
(1)贫富分化;工人收入低;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危险恶劣;生活艰难、童工受虐(5分)
(2)角色:
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
(6分)。
举措:
在工人为争取生存而斗争的压力下,英国政府制定了关于教育、劳动、卫生、
社会救济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社会立法从《工厂法》开始,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奖勤惩懒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底层民众的劳动权利,改善了生活条件。
(6分)
(3)上述材料折射了工业革命时期物质文明与人文主义的强烈冲撞,这是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时期必然经历的痛苦阶段。
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通过社会立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弥补工业革命的过失,虽然时间长、代价大,但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人文主义灾难。
钱乘旦的思考具有普世的人文关怀,受人尊敬;但是工业化与人文主义不是截然对立,我们要思考的是怎样化解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人文灾难,而非是否进行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问题。
(7分)
27.答案示例:
其一:
认为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维护东亚秩序的安定,并非要侵犯他国领土和主权。
(2分)
说明:
日本自30年代以来,通过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策动华北白治;打造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等均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的严重侵犯,是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的侵略行径。
“诏书”所言绝非历史事实。
(4分)
其二:
将日本无条件投降说成是“终战”。
(2分)
说明:
1945年,面对德意等法西斯的惨败,在世界反法西斯势力的强大压力之下,美苏对日作战和中国军民的反攻使日本帝国主义丧失了继续顽抗的可能,接受了“无条件投降”。
这并非是“终战”。
(4分)(注:
若考生从“诏书”语气的角度分析,如回答“诏书”没有体现对于战争的悔意等内容,应同等给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