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应知应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0762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应知应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应知应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应知应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应知应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应知应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应知应会.docx

《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应知应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应知应会.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应知应会.docx

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应知应会

优质护理服务应知应会

一、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主题:

夯实护理基础提供满意服务。

二、工作目标:

达到三个满意:

患者、家属满意,社会、政府满意,医生、护士满意。

三、重要性:

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转变“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夯实基础护理,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护理质量,推进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满意的护理服务,增进医患和谐。

四、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革护理模式,夯实基础护理,发展专科护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履行护士职责,医患关系和谐,提高护理质量,提供满意服务。

1、切入点:

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

2、落脚点:

履行护士职责,全面护理好患者。

3、关键点:

提高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科学管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五、开展优质护理单项否决条件:

1、优质护理病房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0.4:

1

2、每名责任护士分管病人不超过8人

3、护士收入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前明显增加。

六、工作模式的三个特点:

1、全面负责,提供连续护理服务;

2、分床包干,落实护理工作职责,每个病人都有固定护士管。

3、分层使用,体现岗位能级对应。

七、责任护士职责:

1、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科室实行弹性排班。

保证治疗、护理高峰时段及节假日、双休日有充足的人员,保障整体护理顺利实施,保证患者安全。

2、完善病房护士的分组管理。

各科室根据床位数分为2-3组,每组设责任组长1名,由3-4级护士承担;成员由1-4级护士组成,负责一定数量病人,平均6-8人。

为患者提供病情观察、治疗、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

3、责任护士掌握分管病人的“十知道”(床号、姓名、年龄、诊断、病情、阳性体征、主要治疗用药、护理、心理、饮食、排泄、睡眠)。

八、各层级护士工作职责

1、助理护士(N0)

工作职责:

(1)遵守医院和科室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在上级护士指导下完成基础护理操作和一般护理工作。

(3)以适宜的沟通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

(4)独立完成患者的生活护理;

(5)完成学习及培训计划。

2、一级护士(N1)

工作职责:

(1)在护士长、上级护士指导下独立完成所管病人的各项护理工作。

(2)、按照护理工作流程、标准、技术规范完成各项基础护理和部分专科护理工作。

(3)完成护理计划的实施,观察患者病情,及时与医生、患者、家属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及时发现患者需求,解决存在问题。

(4)负责实施患者的健康教育,术前、术后指导、检查前指导、用药、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等。

(5)参加护理查房和病例讨论。

参与成人继续教育、业务培训,提高学历,完成各项学习培训计划。

3、二级护士(N2)

工作职责:

(1)在护士长、上级护士指导下实施所分管病人的各项护理工作

(2)按照护理工作流程、标准、技术规范完成各项工作。

(3)熟练使用各种抢救器材和药品。

按要求完成病情观察及记录。

参与急、重症病人抢救及护理查房等工作。

(4)参与临床带教工作和病区管理。

拟定患者护理计划,并负责护理质量控制。

(5)完成病人评估,制定患者安全措施。

(6)检查指导下级护士健康教育执行情况,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知晓情况,及时发现并缓解患者心理问题,施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7)可担任质控小组骨干,指导下级护士的临床实践。

在护士长、上级护士指导下实施所分管病人的各项护理工作。

4、三级护士(N3)

工作职责:

(1)在护士长领导下,负责分管病人的各项护理工作,保证危重病人护理质量。

(2)运用护理程序开展工作,带领下级护士对分管病人进行评估、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并评价实施效果。

(3)及时记录、检查、修改下级护士的护理记录及护理计划单。

(4)协助护士长做好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并持续改进。

(5)承担实习护士临床教学任务。

(6)完成本职称范围内继续教育,完成院内在职培训,参与护理科研。

(7)负责护理病历质控,组织护理查房。

在护士长领导下,负责分管病人的各项护理工作,保证危重病人护理质量。

5、四级护士(N4)

岗位职责:

(1)参加专科新知识、新技能学习培训,把握本学科的护理发展方向。

(2)参与实施和监控专科护理知识与技术的教学与训练。

(3)指导并参与专科疑、难危重病例的会诊。

(4)发现工作中须研究的护理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5)评价并指导专科护士开展工作,对下级护士进行指导及专科护理培训。

(6)参与策划和管理专科护理工作。

八、实行护士绩效考核:

根据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度等制定护士绩效考核方案,从德、能、勤、绩方面对护士进行考核,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九、我院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情况:

1、2011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肿瘤科、妇科、

中医科、内三科)

2、2012年在全院推开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3、2013年已通过优质护理服务验收仍在老院(北院)的科室:

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中医科、皮肤科、儿科;2013年已通过验收搬迁至新院科室有:

产一科、产二科、儿科、新生儿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眼科、耳鼻喉科、肿瘤科、妇科、计划生育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骨一科、

骨二科、烧伤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

4、新成立科室:

消化内科、血液内科、康复医学科、肾内科、风湿免疫科、口腔科、神经内科。

十、优质护理实施方案进度安排:

1、第一阶段:

2018年12月-2019年1月(宣传动员)

2、第二阶段:

2019年2月-2019年5月(完善提高)

3、第三阶段:

2019年6月-2019年8月(总结验收)

十一、主要护理核心制度

值班、交接班制度

(一)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

(二)值班人员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按时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工作;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负责接受新入院患者。

(三)按时书写交接班报告,报告要求真实、清晰、简明扼要,有连贯性。

(四)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各项护理工作和记录,整理好物品,特殊情况应作详细交班。

白班应为夜班做好充分的工作准备。

如抢救物品、用物及常规用物等。

(五)按时交接班,清点交班物品、药品、阅读交班报告、护理记录等。

在接班者未接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接班中发现患者病情、治疗、器械、毒麻精神贵重药品、物品等问题应当面提出,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因交接不清,而引发的问题应由接班者负责。

(六)每日晨参加交接班,值班护士报告患者流动情况和新入院、危重、手术前后、特殊检查等患者的病情,做到“一巡视、四看、五清楚、五查”。

“一巡视”:

交接班人员应共同巡视重危、大手术及病情有特殊变化的患者,进行床旁交接班。

接班者应了解病区患者在位和去向。

“四看”:

看医嘱本、看交班报告、看重点患者体温单、看各项护理记录是否完整。

“五清楚”:

对毒麻精神药品的数量当面交接清楚,并登记签名,做到钥匙随身带;对新入、手术、产后、重危患者的病情交接清楚;待执行的医嘱及各种临时治疗等交接清楚;对大手术、危重患者、正在静脉输血、输液或特殊检查的患者必须到床旁交接清楚;急救器材、药品及有关物品交接清楚。

“五查”:

查看新入院患者的初步处理情况;查手术患者准备是否完善;查危、重、瘫痪患者皮肤;查患者排泄物处理是否妥善;查患者各种导管是否通畅。

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查对制度

临床科室查对制度

  

(一)处理医嘱、转抄服药卡、注射卡、护理单等时,必须认真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执行医嘱时应注明时间并签字。

医嘱要班班查对,每天总查对。

每周大查对一次,护士长参加并签名。

每次查对后进行登记,参与查对者签名。

  

(二)执行医嘱及各项处置时要做到“三查”、“七对”。

  三查:

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

  七对:

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

  (三)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

抢救时医师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执行时必须复诵一遍,确定无误后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

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开医嘱(不超过6小时)。

  (四)输血:

取血时应和血库发血者共同查对。

  三查:

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八对:

姓名、床号、住院号、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及剂量。

  在确定无误后方可取回,输血前由两人按上述项目复查一遍。

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24小时,以备必要时查对。

将血袋上的条形码粘贴于交叉配血报告单上,入病历保存。

  (五)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瓶标签上的药名、失效期、批号和药品质量,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

摆药后须经两人查对后再执行。

  (六)抽取各种血标本在注入容器前,应再次核对标签上的各项内容,确保无误。

手术查对制度

  1、六查十二对:

  六查:

(1)接到患者时查

(2)患者入手术间时查(3)麻醉前查(4)消毒皮肤前查(5)开刀时查(6)关闭体腔前后查。

  十二对:

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带物品药品、药物过敏史及有无特殊感染、手术所用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及数量是否符合。

  2、手术取下标本,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无误后方可与病理检验单一并送检。

  3、手术标本送检过程中各环节严格交接查对,并双方签字。

  (八)供应室查对制度

  1、回收器械物品时:

查对名称、数量,初步处理情况,器物完好程度。

  2、清洗消毒时:

查对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及配制浓度;浸泡消毒时间、酶洗前残余消毒液是否冲洗干净。

  3、包装时:

查对器械敷料的名称、数量、质量、湿度。

  4、灭菌前:

查对器械敷料包装规格是否符合要求,装放方法是否正确;灭菌器各种仪表、程序控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5、灭菌后:

查试验包化学指示卡是否变色、有无湿包。

植入器械每次灭菌时进行生物学监测。

  6、发放各类灭菌物品时:

查对名称、数量、外观质量、灭菌标识等。

  7、随时查供应室备用的各种诊疗包是否在有效期内及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8、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

要查对批批检验报告单,并进行抽样检查。

  9、及时对护理缺陷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改进。

消毒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

  一、护理人员上班时要衣帽整齐、清洁、穿护士鞋;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

  二、无菌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无菌器械、容器等按规定时间灭菌与更换消毒液。

  三、手术室、产房、婴儿室、隔离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等应有严格的消毒制度,并遵照执行。

  四、传染病人及保护性隔离病人所住的病室应定时进行消毒,所用的家具、器皿、被服、餐具等用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后再用。

尽量使用一次性器械、物品,以便处理。

  五、病区要求做到一床一套湿扫床,床头柜一桌一布,每次用后经消毒液浸泡后备用。

  六、治疗室、病室、厕所用的拖把擦布,应严格区分(拖把应有明显标记)。

  七、凡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均需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处理。

  八、凡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病人,都要实行床边及用具隔离,做到病人一览表有标记。

  九、病人住院时使用的生活用品出院后必须经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十、病室应每日清晨及下午开窗通风,每次15-30分钟,以保持空气清新。

医嘱执行制度

(一)凡用于患者的各类药品、检查和操作项目,医师均应下达医嘱;护士处理医嘱应准确、及时,不得涂改。

护士应遵医嘱为病人实施各种治疗和护理。

(二)值班护士必须认真阅读医嘱,并确认患者的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填写各种执行卡

执行者应根据执行卡内容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三)除抢救病人外,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

抢救病人时对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应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医师及时补开医嘱,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后再执行。

(四)护士每班查对医嘱,每周由护士长组织查对一次,并做好查对记录。

给药制度

  

(一)护士必须严格根据医嘱给药,不得擅自更改,对有疑问的医嘱,应了解清楚后方可给药,避免盲目执行。

  

(二)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目的,熟悉各种常用药物的性能、用法、用量及副作用,向患者进行药物知识的介绍。

  (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三查:

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

  七对:

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

 (四)做治疗前,护士要洗手、戴帽子、口罩,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五)给药前要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需要时作过敏试验)并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

用药后要注意观察药物反应及治疗效果,如有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医师,并记录护理记录单,填写药物不良反应登记本。

  (六)用药时要检查药物有效期及有无变质。

静脉输液时要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口有无裂缝,液体有无沉淀及絮状物等。

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七)安全正确用药,合理掌握给药时间、方法,药物要做到现配现用,避免久置引起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

  (八)治疗后所用的各种物品进行初步清理后,由供应室回收处理。

口服药杯定期清洗消毒备用。

  (九)如发现给药错误,应及时报告、处理,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标识:

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红色)、二级护理(黄色)和三级护理(绿色)

特级护理:

护理对象:

病情危重,需随时观察,以便及时进行抢救的患者,如:

严重创伤、各种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等。

护理措施:

(一)设立专人24小时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

(二)制订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落实护理措施,正确执行医嘱,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单。

(三)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材,以便随时急用。

(四)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严防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

(五)了解影响患者心理变化的各种因素,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和疏导,适时进行健康教育。

质量要求:

1、保持病房环境及床单元清洁。

2、保证病人“三短”(头发短、指甲短、胡须短),“六洁”(头发、手、足、会阴、皮肤、口腔)。

3、保证各种管道在位、通畅。

4、保证病人舒适卧位。

掌握病人病情(+知道)

一级护理:

护理对象:

病情较重,需严格卧床休息及生活不能自理者。

如重大手术后、休克、瘫痪、昏迷、高热、出血、肝肾功能衰竭、早产儿等。

护理措施:

(一)每15—30分钟巡视患者一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每小时记录,有变化随时记录。

(二)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填写护理记录单,按需准备抢救药品和器材。

(三)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严防并发症。

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质量要求:

5、保持病房环境及床单元清洁。

6、保证病人“三短”(头发短、指甲短、胡须短),“六洁”(头发、手、足、会阴、皮肤、口腔)。

7、保证各种管道在位、通畅。

8、保证病人正常休息。

掌握病人病情(+知道)

二级护理:

护理对象:

病情较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患者,如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者,年老体弱、幼儿、慢性病不宜多活动者等

护理措施:

(一)1—2小时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

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

(二)给予必要的生活照顾和心理支持,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三级护理对象:

病人病情较轻或康复期的病人生活能够基本自理。

护理措施:

每班巡视病人,观察病情;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给予卫生保健指导,督促病人遵守院规,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一、接收入院、转入护士做好入院评估,筛选出高风险患者,给予告知、定期跟踪观察、规范管理,护士长24小时访视,做好跟踪记录。

、手术后患者以及日常护理危重、生活不能自理及需要重点护理的患者,护士应仔细交接和认真评估患者皮肤情况。

二、对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水肿、痴呆、营养不良、高龄老人、病情危重、强迫体位者入院或大手术后必须当日完成初次评估(用Braden压疮风险评估法),病情严重者每天评估,病情稳定者当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时,应48-72小时重复评估一次,直至评估值至正常范围;当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

三、高危患者及时填写护理记录单,24小时内由责任护士评估签名,责任组长进行督导。

四、护士长收到压疮护理记录单后在一个工作日(节假日除外)内进行跟踪,指导和督促措施实施情况。

五、详细记录患者皮肤损伤状况,如部位、范围、程度、深度(转入、大手术病人需陪送护士确认签字,外带压疮需家属确认签字)并行创面处理。

六、压疮创面评估内容:

(一)伤口大小:

(长×宽)可用直尺测量创面,头到脚方向为长,左到右为宽。

(二)深度:

将无菌止血钳直接放到伤口最深处,测量止血钳与皮肤表面平起点到止血钳头的距离。

(三)组织形态:

黑色结痂、黄色腐肉、红色肉芽组织、表皮增生、伤口组织周围硬度。

(四)渗出液:

粉红血性、黄色澄清、黄脓、绿黄脓或褐色;气味有:

无味、臭味。

(五)伤口周围皮肤或组织:

正常、泡白、粉红、深红、紫色、黑色。

七、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并做好相应记录。

八、对院内难免压疮,如:

严重低蛋白血症、强迫体位、癌症终末期等患者,入院时未发生压疮但有发生危险的病人,应按时填写难免压疮上报单,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压疮发生。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及措施

一、责任护士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入院评估,筛选出高风险患者,给予告知、定期跟踪观察、规范管理,护士长24小时访视,做好跟踪记录。

二、对于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

三、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根据医嘱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并记录,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四、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五、对老年患者、缺氧患者、体质偏弱者,要求有家属陪同,并强调夜间入厕及起床活动时格外小心,防止发生跌倒∕坠床。

六、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嘱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导致晕厥等症状。

七、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嘱其避免活动,及时通知医护人员,采取处理措施。

八、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时,护士应立即查看,通知医生检查患者坠床时的情况,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九、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十、加强巡视,认真落实分级护理指导原则。

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十一、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十二、完善警示标识,正确使用轮椅、平车等运送工具。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1、危重患者的特点是病情重而复杂,变化快,随时都有发生生命危险的可能,因此对危重患者必须给予严密、全面的观察,及时分析、评估病情变化的治疗护理的效果,提供有效护理。

2、危重患者初诊或病情变化时,如医师未到场,接诊护士应做到初步抢救处理,如吸氧、开辟静脉通道等,待医师赶到后密切配合抢救。

执行口头医嘱必须复述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所有安瓿,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之,事后督促医生及时、据实补记医嘱,并签署全名。

每1-2小时巡视1次,注意观察病情,观察特殊治疗和特殊用药用的反应及效果。

3、危重护理记录应正确、准时、清晰,记录患者病情、用药、特殊治疗及检查的时间、出入量等,时间记录至分钟,并签署全名。

4、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如眼、口、皮肤、大小便及呼吸道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5、做好各种导管护理,当患者身上导管较多时,各导管标识应明确、醒目、清洁、衔接正确、牢固,避免误用,观察各种引流液的色、质、量并准确记录,保持通畅。

6、及时正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引流液等标本,及时送检。

7、严密观察和记录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掌握患者主要治疗、护理及潜在并发症的风险做好预防性护理。

8、对意识丧失、谵妄、躁动的患者要注意保护其安全,酌情使用保护具,防止意外发生(使用保护具必须告知)。

9、各项操作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必要时两人配合进行,严防误伤、烫伤、咬伤、抓伤、撞伤、坠床等情况发生。

10、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增强了解、支持,对创伤性检查和护理操作必须取得患者或家人知情同意,尊重患者人格,维护患者隐私和自主权。

11、护理中遇到疑难问题,护士长应及时组织讨论,酌情申请院内护理会诊,解决护理难题。

12、因病情需要转院、转科、手术时,须严格执行转交接制度。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

一、重点环节包括以下内容:

(一)重点环节:

患者交接、患者身份识别、药品管理、输血管理、标本采集管理、围手术期、病人管道管理、压疮预防、防跌倒、坠床、有创护理操作等。

(二)重点时段:

午间、夜班、节假日、工作繁忙时。

(三)重点病人:

疑难危重病人、新入院病人、手术病人、老年病人、接受特殊检查和治疗的病人、有自杀倾向的病人等。

(四)重点员工:

实习护士、新护士、进修护士、情绪不稳定、近期遭遇生活事件的护士。

二、严格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制度、护理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

三、病房针对重点环节,结合本科的工作特点,提出并落实具体、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以保证病人的护理安全。

四、护士长应组织有关人员加强重点时段的交接班管理和人员管理,根据病房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安排人力,对重点时段的工作、人员、工作衔接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并在排班中体现。

五、根据护士的能力和经验,有针对性地安排重点病人的护理工作,及时检查和评价护理效果,加强对重点病人的交接、查对和病情观察,并体现在护理记录中。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

 二、各科室有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案,预防其发生。

  三、各科室应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表,及时据实登记。

  四、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要及时评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如实上报,并积极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五、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的报告时间:

当事人应立即报告值班医师、护士长及科主任。

一般不良事件发生后要求24小时内报告;重大不良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立即报告护理部,必要时上报分管副院长。

  七、各科室应认真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由当事人填写发生不良事件的经过、对病人造成的影响及本人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和建议。

护士长应负责组织对缺陷、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时调查研究,组织科内讨论,对发生缺陷进行调查,分析整个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层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事件的真实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或方案。

护士长将讨论结果和改进意见在一周内上报护理部。

八、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事件进行讨论,提交处理意见;造成不良影响时,应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九、发生不良事件后,护士长对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应作认真的分析,确定根本原因,及时制订改进措施,并且跟踪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定期对病区的护理安全情况分析研讨,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订相关的防范措施。

  十、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按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处理。

十一、鼓励医院全体员工参与病人的安全管理,主动上报不良事件。

  十二、护理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