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设计报告.docx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设计报告.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设计报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设计报告
2010年贵州省————
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规划设计报告
项目承担单位:
————人民政府
规划设计单位:
——
编制日期:
二〇一一年四月
2010年贵州省——高标准农田建设
示范工程规划设计报告
项目承担单位:
————人民政府
负责人:
规划设计单位:
——
负责人:
戴恒勇
复核人:
蔡仕忠
编制人:
左光辉
编制日期:
二〇一一年四月
第一章综合说明
1.1项目背景及依据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要在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加快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家田。
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安排中期政策性贷款,支持力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把800个产粮大县的基本农田加快建成高标准农田,建立稳固的商品粮基地。
为贯彻国家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相关政策,从2009年开始,贵州省农业综合开发启动了15个县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
2010年,——根据《贵州省2010年农业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批复》及《贵州省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计划批复》的精神,组织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贵州省——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乐意村、天旺村耕地集中连片,水土资源条件好,生产潜力巨大,灌溉水源有保障。
但由于项目区除30%的渠道进行过砼防渗外其余渠道均为土渠,渠系利用系数极低,到处有垮塌、淤积现象,渗漏严重,根本无法满足灌溉需要。
因此造成灌区渠首水丰渠尾缺水干旱,农业生产水平低下、产量低且不稳定,制约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粮食产量得不到保障,波动性大,农民怨声载道。
县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县农发办严格执行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制度。
因此,选择——乐意村和天旺村共2个村作为进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项目区。
1.2综合说明
1.2.1项目规模
2010年贵州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20000亩(水田14000亩,旱地6000亩),项目实施后新增灌面1320亩,改善灌面11600亩,新增除涝面积700亩,改善除涝面积6300亩。
本次本工程的核心区域位于——天旺村和乐意村,核心区域总面积为438.38公顷,建设规模347.47公顷,全部为农用地。
不动工面积90.91公顷,包括农用地69.18公顷,建设用地14.87公顷,未利用地6.86公顷。
1.2.2项目类型
项目类型为整合资金投资项目。
1.2.3项目性质
项目性质为土地整理项目。
1.2.4项目地点
项目区位于贵州省————,地理位置为东经——,北纬——。
——距——城25Km,项目区域属基本农田保护区。
1.2.5项目区地貌类型
——山地、丘陵、坝地错落分布,属中山丘陵地貌。
项目区整理范围为坝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海拔在849~947m。
1.2.6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土地所有权、使用权)
土地权属为——天旺村、乐意村集体所有。
1.2.7项目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比例
项目区经过整理后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田间道路和排水沟改建,以及对原耕地进行平整后减少的田坎,预计新增耕地面积11.38公顷,新增耕地率3.28%。
1.2.8项目建设工期
项目建设工期为12个月,跨2个年度,2010年12月—2011年12月。
1.2.9项目投资预算
项目总投资2336.88万元。
其中:
工程施工费2036.58万元,(其中:
土地平整997.02万元,占工程施工费的48.96%;田间道路工程1039.55万元,占工程施工费的51.04%),占总投资的87.15%。
其它费用254.49万元(前期工作经费117.92万元;工程监理费30.55万元;竣工验收费61.10万元;业主管理费44.92万元)占总投资的10.89%;不可预见费45.82万元,占总投资的1.96%。
其中省级国土资金1140万元,市级国土资金954.10万元,其他整合资金242.78万元
1.2.10报告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情况
多年来,县农办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县国土局的指导下,镇政府也实施了许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及当地农民自发进行的土地治理,为以后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比较成熟的宝贵经验。
项目规划制定之前,通过省、市、县、镇、村各级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领导多次研究分析,以及国土、农业、水利、财政等有关业务人员反复考察论证,并对项目区人民群众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调查,当地干部群众对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积极性高,并且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同时当地群众热切盼望将项目区建成高产、稳产的农作物生产示范基地,增加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当地自然生态环境。
该项目实施是合理规划利用土地,通过整合各涉农部门资金,实施各种工程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可提高项目区的抗洪抗旱能力,土地生产潜力将得到较充分的发挥,并确保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良性循环的一项工程,它涉及到土地权属和承包关系的调整、利益分配等诸多关系千家万户农民切身利益问题;同时,该项目的实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除了国家、各级政府的资金支持外,还需要得到社会资金、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投工投劳等多渠道的人力物力的投入,这就形成了该项目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利益指向分散化的特点,要在项目实施中保证广泛的公众参与,同时要使参与者积极性和目标的协调性得到保证,为此,必须要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艰苦细致的宣传工作。
让广大群众都参与到项目中来,从而保障该项目的顺利完成。
第二章项目概况
2.1——简况
2.1.1——的地理位置
项目区所在县——位于贵州省的北部,行政隶属于——市,东临——,南接——,西与——,北靠——。
地理位置位于东经——,北纬——。
地域面积约4092.66km2。
2.1.2——的自然条件
2.1.2.1地形地貌
——地处——山脉南坡,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m以上;最高点在北面与——交界处仙人山,海拔1795m,最低处在——河与——河交汇点,海拔900m。
地势呈西北高、中南低。
县城——镇海拔940m。
2.1.2.2气候
——属亚热带黔北温和湿润气候区,温和多雨。
年平均气温13.5~15.0℃。
最冷月1月均温3.7℃,最热月7月均温24.7~25.3℃。
极端最高气温39.0℃,极端最低气温-10.0℃。
年积温为4000~4800℃。
无霜期为257~290天。
年平均日照2162小时,日照率为26%。
年平均降水量为1097.8mm。
春旱、冰雹、倒春寒、秋季细雨绵绵、低温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
2.1.2.3土壤
土壤为黄壤、石灰土、水稻土及旱作土为主,紫色土、黄棕壤也有零星分布。
谷地多为黄壤;海拔800~1400m为黄壤、石灰土交错分布;海拔1400m以上的山地上部出现黄棕壤;水稻土广泛分布于各个基本农田保护区,海拔800~1000m;旱作土分布于高阶地和山丘坡地上,以西北部和南部丘陵河谷地带居多。
2.1.3水文、地质
境内地质构造线多呈东北向,属向斜构造。
84%的地区为可溶性岩石分布。
大娄山脉贯穿西北部,丛山绵延,岭谷相间,谷坡陡,为中山峡谷地貌。
大娄山以北河谷深切,为中山、丘陵地貌。
大娄山以南广大地区为岩溶高原丘陵洼地和槽谷地貌,地势起伏较缓,高差在200m左右。
垄状丘陵和槽谷紧密相间,呈南北向延伸,还有许多成片岩溶盆地或缓丘谷地,农田广泛分布在岩溶盆地或缓丘谷地之间,是我省主要产粮区之一。
南部边缘是——深切峡谷。
2.1.4——的社会经济情况
全县土地总面积4092.66Km2,辖31个镇(乡),据2009年末统计,全县总人口1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3万),国内生产总值65.65亿元,财政收入5.88亿元,农业总产值32.70亿元,农民年均收入2906元,粮油播种面积226万亩,粮食生产总量51万吨。
2.1.5——的土地利用状况
2.1.5.1耕地利用现状
根据2009年年末统计,全县耕地123810公顷,人均耕地0.12公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2年-2020年)》确定规划期内耕地保有量119475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01725公顷,保护率为85.50%。
全县耕地中,灌溉水田36764公顷,望天田14865公顷,旱地72016公顷,菜地165公顷,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29.69%、12.01%、58.17%、0.13%。
不同坡度级别耕地面积:
小于和等于2°耕地,面积20992公顷;2°~6°耕地,面积21027公顷;6°~15°耕地,面积45258公顷;15°~25°耕地,面积29003公顷;大于25°耕地,面积7530公顷,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16.95%、16.98%、36.55%、23.34%、6.08%。
2.1.5.2耕地质量
根据《——土壤》,全县耕地质量为:
高产田土224096公顷,占耕地的18.1%;中产田土63391公顷,占耕地的51.2%;低产田土38009公顷,占耕地的30.7%。
全县有6个集中连片的万亩基本农田,分布在三岔-龙坪、——-苟江、新舟、枫香、西坪-团溪-茅栗、石板等十个镇,基本农田面积75667公顷;千亩大坝38个,分布在石板等二十个镇(乡),面积4554公顷。
全县耕地利用现状详见表2.1.5。
表2.1.5 ——耕地利用现状统计表
单位:
公顷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三级地类
面积
(公顷)
占总面积
名称
名称
名称
编号
的比例%
农用地
耕地
灌溉水田
111
36764.0
29.69
望天田
112
14865.0
12.01
旱地
114
72016.0
58.17
菜地
115
165.0
0.13
小计
123810.0
100.00
2.2项目区基本情况
2.2.1自然条件
2.2.1.1气象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其特点是:
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4.6℃,最高气温36.7℃,最低气温-4℃,无霜期283天,年日照时数1145小时,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最大瞬时风速16m/s,项目区实测最大瞬时风速18m/s。
年平均降雨量1043mm,最大年降雨量1391.3mm,最小年降雨量781.6mm,5-9月降雨相对集中,多年平均降雨量697.7mm,5-6月分降雨量最为集中,多年降雨量324mm,区内降雨年际变化不大,年内时空分布不均,光、热、雨同季利于作物生长。
2.2.1.2地形地貌
项目区位于——北东东向褶皱变形区安底背斜翼部,地势平缓,是典型的缓丘洼地,白云质灰岩、壤土和砂质壤土广泛分布于流域内。
项目区内出露三叠系中统关岭组—杨柳井组(T2g-y)、下统茅草铺组(T1m)。
主要岩性为灰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等。
地貌:
海拔高程多在875~1020米之间,平均海拔948m。
工程区地势开阔,山脉受构造控制,多呈NE向展布,为中、低山丘原区,以丘陵、坝地和垄岗槽谷地貌为主,受地质构造控制,垄岗槽谷都顺其走向延伸,平行展步,石灰岩为槽谷边界。
河流顺应地势,自西北向东南。
2.2.1.3水文、地质
项目区位于乐民河一级阶地及两岸缓坡上,覆盖层0-7.0m,地下水赋存形式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乐民河作为场区地下水排泄基准面,对区内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产生重要影响。
其中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Q
层的粗粒土中,接受降水补给,与河水互为补、排关系。
具含水层厚,分布面广,富水性好、透水性强,量丰,距河水补给源近等特点;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寒武系下、中统清虚洞组(∈1q)、高台组(∈1g)以及娄山关群(∈2-3Ls)基岩裂隙中,接受降水、河(沟)水和上覆松散堆积层地下水补给,向乐民河排泄。
区内河漫滩、一级阶地地下水位受控于乐民河,基本与河水位涨落同步,根据河水位推测和坑探、土钻的揭露情况,勘察时地下水位埋深0.7-2.5m。
据区域地下水资料,地下水水质主要为碳酸钙型水,少受生活、工业污水污染,水质较稳定,对钢筋砼基本无腐蚀性。
根据——人民政府2007年组织编制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区内无地质灾害点,项目区不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区域。
2.2.1.4土壤
土壤主要分布有多年强烈风化作用发育成的石灰土、水稻土、黄壤土。
其东南部主要分布有石灰土,中部有水稻土,西北部主要分布有黄壤土。
坡耕地多为黄粘土,山地土壤多为砂黄壤,土壤质地为壤土,通气透水。
土壤腐质较深厚,土壤PH值5—8,呈酸性至微碱性,土层深度1米以上,上表层有机腐殖物厚度在20cm左右,中层经淋溶作用的土壤厚度在30cm;底层在50cm左右。
2.2.1.5自然灾害
项目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暴雨、洪涝、雹灾及旱灾。
根据气象资料统计,县境内暴雨日数年均2.4次,出现时间在每年的4—10月间,其中5—8月占全年暴雨日数的84%;由于县内河流多穿行于岩溶地区,伏流多,河流不畅,遭遇暴雨袭击,往往河水陡涨,而低洼地消水洞排泄不畅,酿成涝灾;雹灾一般发生在3—5月,据统计,解放以来出现雹灾38次,其中3月出现5次,占出现总数的13%,4月出现22次,占出现总数的58%,5月出现11次,占出现总数的29%。
旱灾情况:
——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季降雨受季风变化的制约,因季风不稳定,当青藏高压气旋东移与太平洋高压合并控制时,往往形成全县性干旱,其次是县境内坡地多,土层薄,地面森林覆盖少,土壤保水能力差,再次是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蓄水量不足,抗旱能力低。
2.2.2自然资源条件
2.2.2.1光热资源
项目区属于中亚热带气候,具有明显的高原季风湿润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湿度大。
年无霜期283天左右,年均温度14.6℃,年积温5300~5480℃,年均降雨量1043.4mm,年平均日照1145.7小时,是——光热充足的区域。
2.2.2.2水资源
——河流属——、——水系,境内河流为雨源型山区河流,坡陡流急,洪枯水变幅大。
水面蒸发量900~1000mm,陆面蒸发量700~900mm。
项目区以浒洋水水库为水源。
浒洋水水库为中型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9.76km2,最大坝高26.5米,总库容1049万m3。
另有几个地下泉眼以及多个小山塘也可作为项目区水源。
2.2.2.3生物资源
项目区处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植被带,周边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为28.6%,林草覆盖率为39.4%,植被有松木、柏木、杉木、冬青、苦竹、慈竹、斑竹等。
项目区主要树种有杉木、松木、杉木等绿针叶乔木,分布在丘陵、坝子地带的刺槐、杨树、刺竹、冬青、苦竹、慈竹、斑竹。
传统栽培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烤烟、小麦等。
2.2.3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区总户数1350户,农业人口5922人,劳力2974个。
该地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业以及外出务工,其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是水稻、油菜、烟叶。
2009年项目区经济总收入2465万元,人均收入4162元,低于全县人均收入26元。
2.2.3土地利用现状
2.2.3.1土地利用结构
项目区总面积为438.38公顷,其中:
农用地416.65公顷,建设用地14.87公顷,未利用地6.86公顷。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详见表2.2.3-1。
表2.2.3-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统计表
单位:
公顷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统计表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三级地类
天旺片区面积(公顷)
乐意片区面积(公顷)
合计(公顷)
占地百分比
农用地
耕地
灌溉水田
84.24
156.64
240.88
54.95
旱地
8.75
67.82
76.57
17.47
园地
果园
0.00
0.23
0.23
0.05
林地
有林地
4.18
7.58
11.76
2.68
灌木林地
0.51
20.11
20.62
4.70
疏林地
0.12
0.43
0.55
0.13
未成林造林地
0.00
4.33
4.33
0.99
其它农用地
农村道路
1.33
4.83
6.16
1.41
坑塘水面
0.61
2.90
3.51
0.80
农田水利用地
2.04
3.18
5.22
1.19
田坎
13.41
33.41
46.82
10.68
建设用地
居民点用地
农村居民点
0.94
12.80
13.74
3.13
特殊用地
墓葬地
0.00
1.13
1.13
0.26
未利用地
未利用土地
荒草地
0.00
0.34
0.34
0.08
裸岩石砾地
0.20
6.32
6.52
1.49
合计
116.33
322.05
438.38
100.00
现状面积根据——国土资源局土地台帐得到。
2.2.3.2土地利用程度
根据表2.2.3-1,可以计算出该项目区整理前的土地利用程度,即:
计算该区域的土地垦殖率和土地利用率。
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72.41%
=98.44%
=160.00%
注:
已利用土地面积=农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416.65+14.87=431.52(公顷)
2.2.3.3耕地质量现状
项目区现有耕地335.83公顷,旱作土土壤类型为黄壤,水稻土以淹育型大土泥为主,土体较为深厚,自然土壤土层大于0.65m,质地轻粘至中粘,土壤的耕作层容重为1.4g/cm3左右,PH值4.8~8.0,有机质含量2~4%,全氮含量0.05~0.15%,全磷含量0.02~0.10%,全钾含量0.50~2.50%;旱作土土壤类型为黄壤,土壤熟化程度较好,土壤肥力中等。
2.2.3.4土地利用经济效果
反应项目区土地利用经济效果的指标是土地产出率。
土地生产率是指土地在现有利用水平下土地的生产能力。
土地生产率用实物型(单位面积产量)表示,也可用价值型(单位面积产值)表示,价值型也可用单位面积净产值(产值-消耗和生产资料价值)或单位面积纯收入(产值-生产成本)表示。
根据天旺村村委会提供的数据,天旺村主要农作物现有平均产量及市场价格为:
水稻:
500公斤/亩,出米率70%,大米价格2.50元/公斤。
玉米:
350公斤/亩,玉米价格2.00元/公斤
油菜:
250公斤/亩,菜籽价格3.0元/公斤。
土地利用现状耕地效益见下表2.2.3-2。
表2.2.3-2现状耕地效益表
地类
面积(公顷)
作物名称
种植比例(%)
单产(kg/公顷)
产量(kg)
单价(元/kg)
毛收益(元)
投入产出比
净产值(万元)
水田
240.88
水稻
240.88
7500
1806600
2.50
4516500
1∶2
225.83
油菜
240.88
3750
903300
3.00
2709900
1∶2.5
108.40
旱地
76.57
玉米
76.57
5250
401993
2.00
803986
1∶3
26.80
油菜
76.57
3750
287138
3.00
861414
1∶2.5
34.46
合计
317.45
8891800
395.49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基础设施条件
3.1.1交通条件
石板-——公路由南向北贯穿整个项目区,从——到天旺村仅需20分钟车程,天旺至乐意仅需5分钟车程,交通便利。
各村民组基本上都有道路通达,交通较为便利,但有的通寨农村道路需要绕行,给当地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不便,田间道、生产路走向紊乱,路面标准低,坑洼不平。
3.1.2排灌设施状况
项目区主要靠浒洋水水库进行灌溉,浒洋水水库属中型水库,总库容1049万m3,水源丰富、有保障。
但渠系工程由于年久失修,支渠配套不完善,部分已经损坏,达不到灌溉要求,需进行维修和砼防渗处理;灌区排涝渠为土沟渠,堵塞严重,排水十分不畅,导致灌区效益不能正常发挥,需进行改造。
田间渠系有30%的为砼防渗渠道,但由于实施已久,再加上原来防渗砼标号较低,目前多数存在渗漏,其余的渠道均为土渠。
3.1.3电力设施
项目区有高压电网和变电设施,电力供应充足,能满足农副产品加工及照明用电的需求。
3.1.4其他设施状况
截至2009年底,项目区内有各型农机具32台,目前耕地、播种基本实现半机械化。
项目区附近有一小型石材加工厂,对项目区无影响。
项目区边缘都是村庄及林地,没有单一的林网建设,但林木植被覆盖率较高。
3.1.5居民点发展建设现状
项目区紧靠——,由于项目区属基本农田保护区,区内居民点比较集中。
有两座老式烟叶烤房需要拆除。
3.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通过对影响项目区土地有效利用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限制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水资源充足,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地势平坦易受涝灾,排灌设施老化,雨季灾毁严重,造成农作物产量低,土地产出率下降。
(2)频繁的洪涝灾害,破坏了生产设施和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3)交通便利,但田间道、生产路路面标准低,坑洼不平,走向紊乱,不利耕作。
(4)耕地单块面积小,田坎所占比例大,生产的基础设施欠缺,而且分散,极大地限制了农业机械化作业。
(6)整体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制约土地的有效利用。
(5)地方政府底子薄,财力不足,不能进行统一规划和大规模综合治理。
综上所述,项目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资源充足,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地势平坦,排、灌沟系占地较多,设施老化,雨季洪涝灾害严重;耕地单块面积小,田坎所占比率大,生产基础设施不配套;政府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不足。
3.3土地适宜性评价
项目区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水较充沛,无霜期长,雨热同季;土壤疏松,耕作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利于耕作。
根据《——综合农业区划》和《——土地适宜性评价》,项目区内土壤主要是旱作土、水稻土。
旱作土属黄泥土为主,成土母质为石灰岩,熟化程度较高;水稻土以淹育型大土泥为主,成土母质为泥灰岩,自然土壤土层大于0.65m,土壤的耕作层容重为1.4g/cm3,PH值4.8~8.0,熟化程度较好,土壤肥力中等,土地适宜当地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通过整理,完善了田间道路,进行了排灌沟渠改造,项目区原有水田灌溉和排涝状况得以改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耕地有效面积,增强了农业后劲,提高了复种指数,同时将田土坎等改造为耕地,增加了耕地面积18.38公顷,有效缓解了人地矛盾。
3.4水土资源分析
3.4.1灌溉水源
项目区主要靠浒洋水水库进行灌溉,浒洋水水库属中型水库,总库容1049万m3,水源丰富、有保障。
另有多个泉眼和山塘。
多年平均降水量1043.4mm,年内分配不均,降水多集中在每年的5—8月,可利用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满足农作物灌溉需要,项目区集雨面积为7.8km2,地表水利用系数按0.15计算,P=85%时,乐民河流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