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docx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1、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 心脏、血管、血液 组成。
血管遍布全身各处是运输各种营养物质与废物的通道。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
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运输养料与废物。
血 管
功 能
血 管 特 点
分布
动脉
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
管壁最厚,血流最快
大多在身体的较深部位
静脉/青筋
将全身血液送回心脏
管腔最大,血流慢
大多分布在身体的较浅部位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的动脉和静脉,物质交换场所
管壁最薄,红细胞单个通过,血流最慢
数量多分布广身体各处
人体内能出现脉搏现象的血管只有动脉。
人的血细胞主要由红骨髓产生。
①血液的成分图
血液的成分
血浆
含水、葡萄糖、无机盐、蛋白质等,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
红细胞:
双凹陷圆饼状,成熟后无细胞核,数量最多,能运输氧与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
较大,都有细胞核,数量较少,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与保护的功能。
血小板:
最小、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能止血凝血。
红细胞中有血红蛋白(含铁),其特性是:
氧浓度高易与氧结合,氧浓度低易与氧分离。
贫血原因:
红细胞少 或 血红蛋白低。
患急性炎症或白血病:
白细胞 数量增多。
②输血原则:
同型血原则。
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ml不影响健康。
成年人血液的总量为体重的7%~8%。
能接受任何血型但不能输给别的血型的是:
AB型血; 能输给任何血型但不能接受别的血型的是:
O型血。
输血时血型不合,会凝集成团,堵塞毛细血管的是:
红细胞。
③如图:
上下腔静脉
↓(静脉血)
肺静脉
↓(动脉血)
右心房
左心房
右心室
左心室
↓(静脉血)
肺动脉
↓(动脉血)
主动脉
心腔的位置:
心房在上,心室在下。
与心腔相连的血管:
(心)房静(脉) (心)室动(脉),左主(动脉) 右肺(动脉)
血液循环流动的方向:
静脉→心房→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
瓣膜 心肌壁最厚的一个心腔是:
左心室。
健康成年人的血压一般为收缩压(高压)12~18.7kPa(90~140mmHg),舒张压(低压)8~12kPa(60~90mmHg)。
高血压:
舒张压(>12千帕斯卡(kPa),如17.7 kPa /13 kPa就是高血压。
4血液循环途径及成分变化
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血→静脉血)
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网→脉静脉→左心房(静脉血→动脉血)
人体内血液循环中的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通过心脏连通在一起,组成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动脉血:
含氧多,颜色鲜红。
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静脉血:
含氧少,颜色暗红。
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
⑤心血管疾病:
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
⑴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给心脏的肌肉运来氧气和养料,同时运走代谢废物,最终流入右心房。
⑵冠心病:
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导致心脏的肌肉缺血的病变。
如心绞痛(心脏肌肉暂时性缺血而胸闷、心前区疼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被凝血堵塞,血液不流通)。
⑶冠心病成因:
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
预防的有效方法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防治意识。
患心绞痛的病人的急救药物:
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
2.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
(功能:
排泄废物)
排泄:
人体排出废物的过程。
废物有二氧化碳,尿素、尿酸、多余的水分等。
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
泌尿系统排出尿液,排出大部分水、尿素、无机盐。
皮肤排出汗液,排出少量水、无机盐、尿素。
排遗:
从消化系统排出食物残渣(粪便)的过程。
排出废物的三条途径:
①呼吸系统 ② 泌尿系统③ 皮肤
②泌尿系统的组成从上往下有: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是排尿的通道。
膀胱:
贮存尿液的器官。
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
肾单位结构如下: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囊
肾小球
肾小管
③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发生的部位,成分的变化
血液
滤过作用
--------→
肾小球
原尿
重吸收作用
--------→
肾小管
尿液
原尿形成的部位:
肾小囊。
(1)滤过作用:
滤去血液中大分子的蛋白质,血细胞,形成原尿。
原尿成分的特点:
原尿比血液少蛋白质、血细胞,但含葡萄糖;
(2)重吸收作用:
把原尿中对人有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重吸收回血液,形成尿液。
尿液成分的特点:
尿液废物浓度大,无葡萄糖。
肾小球发炎的症状:
①尿液中出现蛋白质、血细胞;②同时血液中白细胞变多。
人一昼夜形成原尿约150升,而尿液只有1.5升的原因是:
因为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原因是:
膀胱有暂贮尿液的作用。
【人体排尿,有排除废物的作用,对调节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
】
④皮肤分 表皮 与 真皮 两部分。
表皮中有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吸收紫外线,保护人体;深层皮肤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可使皮肤再生。
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有弹性和韧性。
3、生命活动调节有 神经调节 和 激素调节 两种方式。
①神经系统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神经元。
神经元由细胞体与突起两部分组成。
神经元的功能是: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
高级中枢
大脑
感觉、运动、语言、视觉、听觉等高级中枢
灰质由神经元体系炮构成(大脑皮层)
白质由神经纤维构成
脑干
生命中枢,与呼吸和心跳有关
小脑
协调全身肌肉活动,维持身体平衡
脊髓
低级中枢
有反射、传导的功能。
【脊髓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人的神经系统有脑、脊髓以及他们发出的神经三部分组成。
②人体神经调节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
反射。
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反射弧(反射弧是神经结构)的五个神经结构: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p38)
③人类所特有的中枢:
语言中枢。
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射是人特有的反射条件。
如:
谈虎色变、话梅止渴。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很重要,非条件反射是生物生存的基础,条件反射提高了生物的适应能力。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是:
类型
形成
控制中枢
例
联系
非条件反射
(低级反射)
生来就会的本能
脊髓
如膝跳反射、吃梅子有唾液,缩手反射,吮吸反射等
非条件反射受条件反射的控制
条件反射
(高级反射)
在非条件反射基本上通过学习形成
大脑、皮质
动物表演,画饼充饥、、望而生畏
④眼是人体观察事物形成视觉,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
眼由眼球和眼球的附属结构组成。
眼球是眼的主要结构,近似球体,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均为无色透明、无血管结构,具有折光作用】构成。
眼球的附属结构包括眼睑、睫毛、结膜、泪腺、眼肌等;其作用为保护眼球。
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5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第二大信息来源。
而是人体形成听觉的重要器官。
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耳
外耳
耳廓:
收集声波
外耳道:
将声波传入中耳
中耳
鼓膜
中耳是传导声波的通道。
鼓室通过一条咽鼓管与咽部相通,调节鼓室压力,使鼓膜内外眼里平衡。
鼓室
3块听小骨
内耳
半规管
两者与身体平衡有关。
前厅
耳蜗:
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把振动变成与听觉有关的信息。
它与听觉的形成有关。
人体对信息的来源感知由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
皮肤是人体做大的感觉器官。
痛觉是人体的一个重要触觉。
6人体的分泌腺:
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血液,有垂体、胸腺、甲状腺、胰岛、性腺。
外分泌腺——有导管, 有胰腺、唾液腺、肝脏、肠腺等消化腺和汗腺。
胰腺既有外分泌腺,又有内分泌腺(胰岛)
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为激素)
外分泌腺(有导管)
分泌
器官
垂体
甲状腺
胸腺
胰岛
性腺
女卵巢
男睾丸
分泌物
生长激素
甲状腺素
胸腺激素
胰岛素
雌激素
雄激素
作用
调节生长发育
促生长、神经兴奋
调节糖代谢,利用和转化血糖
7激素与缺乏症:
(1)侏儒症:
幼年时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巨人症:
幼年时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分泌太多;
(2)糖尿病:
胰岛素分泌不足。
治疗:
注射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
(3)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成人缺碘或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应多食海带、紫菜。
呆小症:
婴幼儿缺碘或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4.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对人体有支持、保护、运动功能。
骨的基本结构包括:
骨膜、骨质(骨松质和骨密质)和骨髓。
骨折后能再生愈合的原因:
骨膜中有成骨细胞 。
终生红色,有造血功能的是——骨松质里的骨髓。
幼年时红色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黄色失去造血功能的是:
骨髓腔中的骨髓。
①骨连结的三种方式:
①脑颅骨→不活动连结 ②椎骨→半活动连结 ③关节→活动连接 。
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
人的骨骼由206块骨连接而成,他们分为头骨、躯干骨、四肢骨三大部分。
②骨骼肌由肌腱、肌腹构成,是随意肌。
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人体大约有600块骨骼肌,它们有不同的功能,可以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骨骼肌的特性是:
骨骼肌受到刺激【刺激是来自神经系统传来的兴奋。
】,就会收缩、舒张、牵动所附着的骨连结活动,产生各种动作。
骨骼肌群在运动中是协作关系。
5、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①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其中,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因而也可说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 ②骨骼(骨和骨连接)是动物形体的基础,为肌肉提供了附着点。
③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④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③动物行为类型:
觅食行为、争斗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蜜蜂、蚂蚁)。
防御行为如逃跑、静止不动、装死、集体防御、壁虎断尾、释放臭气等。
动物行为按获得过程分:
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控制,是本能)和后天性行为(即学习行为)。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④动物行为的特点:
⑴行为都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
⑵行为都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利于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⑶行为都是动物体内遗传基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6、生态系统的稳定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碳—氧平衡
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
①植物吸收的水分有90%以上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气孔是叶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蒸腾作用的门户:
气孔。
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蒸腾作用:
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还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和无机盐的运输;降低叶表面的温度。
②在自然界中,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不断地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循环着。
碳—氧平衡公式: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
呼吸、燃烧、分解
③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流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限度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
如森林的调节能力>农田,海洋的调节能力>河流。
第七单元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一、植物的生殖与发育
1、生物的生殖发育方式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①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无性生殖包括:
出芽生殖(如水螅、酵母菌等)和营养生殖(如嫁接、扦插、压条等)、分裂生殖(如细菌、草履虫等)、孢子生殖(如青霉、曲霉等)。
②营养生殖
⑴植物依靠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的无性生殖,又叫做营养生殖。
⑵嫁接:
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suì],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zhēn]木。
嫁接时,必须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嫁接 :
{【芽接:
有桃、山楂、苹果等;】【枝接:
柑、橘等】。
}
⑶扦插:
马铃薯、葡萄、月季、秋海棠等。
(4)压条:
夹竹桃、桂花等。
营养繁殖:
用根、茎、叶来繁殖植物的方法。
有扦插(如插柳)、嫁接、压条、组织培养,都属于无性生殖。
③植物组织培养是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
④营养生殖(嫁接)的优点:
能够保持植物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植物生殖的速度。
2、植物的有性生殖一般是指由亲代产生生殖细胞,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植物有性生殖的优点:
能综合双亲的优良性状,提高后代的生活力。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包括开花、传粉、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
(P93)
①植物的传粉
自花传粉:
同一朵花的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给雌蕊,如,水稻等; 异花传粉:
一朵花的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给另一朵花的雌蕊。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绿色开花植物的个体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植物的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可以发育成植物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
果实种子的多少与每个子房中的胚珠的多少有关。
③花最主要的结构:
雄蕊与雌蕊。
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
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的现象 ,叫双受精。
子房发育过程示意图
④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不同点
相同点
子叶
胚乳
营养贮藏位置
蚕豆种子
2片
无胚乳
子叶
都有种皮和胚
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
玉米种子
1片
有胚乳
胚乳
用碘液检验变蓝色的部位——蚕豆的子叶、玉米的胚乳(含淀粉)。
种子的主要部分是:
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小麦、玉米种子实际是果实)
⑤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内部条件:
有完好的活的胚。
最先伸出种皮的是胚根→植物的根; 胚轴→茎 胚芽→茎的主干 侧芽→侧枝
二、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大多数动物和植物,包括我们人类,是通过有性生殖繁衍后代。
有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各提供一半遗传信息,结合成一个新个体。
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和人一样是胎生。
而昆虫、鱼类、两栖类和鸟类等大多是卵生动物。
1、昆虫的生殖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如蚕、蜜蜂、菜粉蝶、苍蝇、蚊等)。
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等)。
【变态发育:
指幼体与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明显差别的发育。
】
2、家蚕的生殖与发育
⑴家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四次蜕皮和四眠; 要经过四个时期: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⑵完全变态发育:
幼虫和成虫时期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
如蚊、蝇、蜜蜂等。
3、蝗虫的生殖与发育
⑴蝗虫的幼虫经过五次蜕皮;要经历三个发育时期:
受精卵→幼虫→成虫。
⑵不完全变态发育:
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
如蟋蟀、蟑螂、蝼蛄等。
⑶灭蝗虫、菜粉蝶等昆虫的最佳时期是幼虫时期。
4、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5、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①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等发面有显著不同,这种发育称为变态发育。
②蛙的发育过程: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蝌蚪的呼吸:
外鳃→内鳃→肺;先后肢后前肢。
③两栖类的生殖、发育过程不能完全摆脱水的束缚,因而它们的生活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④常见的两栖动物还有蟾蜍、蝾螈和大鲵等。
动 物
发育类型
发育过程
青蛙
变态发育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蚕 蜂 蝶 蚊 蝇 蜻蜓 蚁 蛾
完全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
蝗虫 蟑螂 蟋蟀
不完全变态发育
卵→若虫→成虫
6、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先体内发育后体外发育;多数具有筑巢、求偶、交配、产卵等行为,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①鸟类的生殖发育经历求偶、交配、筑巢、产卵、育雏等阶段,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鸟卵的结构主要是由卵黄、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卵带和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鸟)组成的。
雏鸟主要有早成鸟和晚成鸟两种类型。
②鸟类的发育过程:
受精卵→胚胎→雏鸟。
③早成鸟:
鸡、鸭、鹅、大雁等; 晚成鸟:
家鸽、燕子、麻雀等。
7、体外受精——鱼类、两栖类 体内受精——昆虫、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①胎生动物:
哺乳动物。
体内发育,胎儿发育的营养来自于母体,胎生能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②卵生动物:
鸟类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昆虫。
体外发育,胚胎发育的营养全部来自于受精卵。
鸟卵的结构包括:
卵壳、卵壳膜、卵白、卵黄及胚盘等。
鸟卵胚胎发育的部位:
胚盘。
8、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动物能够通过运动,主动地、有目的地迅速改变其空间位置。
陆生动物中的鸟类和昆虫能够飞行和滑翔。
①动物的运动器官:
鱼——鳍,昆虫——翅,蜥蜴——四肢,鸟——翼,草履虫——纤毛,变形虫——伪足,蚂蚁——分节足、翅。
②蚂蚁等昆虫的足分节,依靠足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分节的足产生运动。
运动时,一般是以一侧的前足、后足和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进行交替运动。
③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消化吸收 呼吸作用 释放能量
食物───→细胞───→ATP───→肌肉
④动物运动的意义:
主动适应环境;有利于觅食和逃避敌害等。
还能迅速迁移到更为适宜的栖息地和生殖场所,从而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繁殖。
9、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在自然界中多种多样的活动以及动物的体态、发声和其他所以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
①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觅食行为:
如蜘蛛织网等;
防御行为:
对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十分重要; 生殖行为:
能够是动物的子代数量增加,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社群行为:
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除生殖以外的各种联系的行为; 其他行为:
某些鸟类的迁徙行为,某些鱼类周期性、定向性的洄游行为等。
②社群行为的特征是:
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蚂蚁、白蚁、蜜蜂等动物有社群行为。
动物行为的意义是有利于生存和生殖,大大提高了生存机会和生活质量。
③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
④后天性行为:
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后天性行为主要与神经系统中的大脑皮层有关,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
10、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
动物的行为的产生是动物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激素)的调控。
动物越高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三、人的生殖和发育
1、精子是男性体内繁衍后代的生殖细胞,卵细胞是女性体内繁衍后代上的生殖细胞。
受精: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睾丸:
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受精的场所——输卵管
卵巢:
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胎儿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胎儿从母体获得氧气和养料,排出废物的结构是:
胎盘和脐带。
2、人的发育的两个阶段:
胚胎发育(从受精卵开始,在母体内大约280天)与胚后发育(从新生儿开始,可分为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和成年期)。
男女两性生殖器官的差异叫作第一性征。
青春期发育受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
①青春期最明显特点——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②青春期最突出特征——性器官的发育、性功能的成熟
③男性的第二性征:
长胡须,喉结突出,声调降低。
第二性征主要受性激素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