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模拟卷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0228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模拟卷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模拟卷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模拟卷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模拟卷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模拟卷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模拟卷及答案.docx

《高三语文模拟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模拟卷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模拟卷及答案.docx

高三语文模拟卷及答案

2010-2011年石油中学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

宝鸡石油中学辛红英

说明:

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Ⅱ卷的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试题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甲?

?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汇入了人们审美的心理因素,逐渐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

?

?

桃花文化历史悠久,从《桃之夭夭》一直唱到《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桃花文化还具有普遍性,举凡恋爱、婚姻等人生喜庆活动,桃花总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

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

民俗中的“踏青”,采撷的也多是几枝早开的俏丽桃花。

至于与桃树、桃实相关的文化事象,几乎无所不在:

“桃都”天鸡报晓、王母蟠桃盛宴、寿星捧桃、春日桃符、“桃李满天下”……

桃花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人的自然观。

人类诞生于大自然,与大自然永远有一根剪不断的脐带。

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

“咏春”的诗文,倾注了中国文人的炽热情感;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

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推动着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

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

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现对永恒的自然、永恒的生命的向往。

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化精神。

中国的文人,一方面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理想,另一方面,又要准备在理想之梦被击碎时“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的休憩与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理想世界。

桃花源作为一个“理想世界”,作为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人学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

中国一些文人并非不知道桃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子的《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求宇宙、社会和人生意义的思维模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选自《中国的桃花文化》)

1.对本文第二段“从《桃之夭夭》一直唱到《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文化将贯穿于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从《诗经》到现代诗。

B.桃花文化代代沿袭。

从先秦到今天,以至将来,绵延不断。

C.桃花文化从《诗经》的“十五国”,逐渐遍布于赤县神州。

D.研究桃花文化,可以找到一条研究中国诗歌发展的线索。

2.对文中提到的“儒与庄禅互补”,分析不当的是()

A.“经世致用”的追求,与“超凡脱俗”的矛盾统一。

B.“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C.“治国”时也寻求“逍遥”,失意时也苦苦追求。

D.既积极参与“治国”,于不得已时又寻求解脱。

3.不属于“中国文化人的自然观”的一项是()

A.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

“咏春”的诗文,倾注了中国文人的炽热情感。

B.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

C.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推动着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

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现对永恒的自然、永恒的生命的向往。

D.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这样说来,表现生命的本质力量和情感意识就应该细致描写桃花。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

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

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

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

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

陈灭,与世基入隋。

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注]。

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

大业中,累至秘书郎。

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

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

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

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

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

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

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

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

太宗尝曰:

“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贞观八年,进封县公。

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

“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

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

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

”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

世南曰:

“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

上之所好,下

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

不敢奉诏。

”帝曰:

“朕试卿耳!

”赐帛五十匹。

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

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

帝每称其五绝:

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

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新唐书·虞世南传》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二十七)

[注]二陆:

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帝高荔行高:

推崇

B.而赡博不及也赡:

丰富

C.故议者方晋二陆方:

正直

D.与秦王俊交辟之辟:

征召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虞世南忠直诚恳的一组是(3分)()

①世南躬贫约,一不改②世南抱持号诉请代

③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④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

⑤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⑥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

A.①③

⑥B.②④⑤C.①②⑤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世南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他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有时甚至几十天也不梳洗。

B.虞世南和哥哥世基一起在隋朝任职。

虞世南在文章清劲上不如世基,但他学问渊博,也不像哥哥好样善于用花言巧语来博得皇帝的喜爱。

C.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一带闹水灾的情况,虞世南劝太宗借鉴汉文帝时陇右地震,采取郡国不来贡献,给民众以恩惠的办法来稳定局面。

D.在皇上作宫体诗叫虞世南依韵唱和这件事上,虞世南认为皇上作的诗诗体不雅正,担心自己唱和的诗一旦

传于世,会引起不好的影响。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

(5分)

译文:

(2)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卜算子

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注]迟日:

指和煦的春日。

8.这首宋词是咏空谷幽兰之词,作者为什么要写“松竹梅”这三个意象?

(5分)

9.请简要分析“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蕴含的丰富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四题任选三题)

⑴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⑵怨灵修之浩荡兮,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谣诼谓余以善淫。

(屈原《离骚》)

⑶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⑷__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

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乙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注意:

只能

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船魂

王海群

夕阳西下,晚风渐起。

鸟蟒河缓缓地流,“半江瑟瑟半江红”。

河对岸静泊着水泥船,岸上还是低矮的小茅棚,它们的主人还是艄公何大伯吗?

何大伯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

当年我和母亲去外婆家,搭的就是他的船。

我和

同船玩闹的另一个孩子都落水了。

何大伯跳下水,救起了我,另一个孩子却让激流永远地

卷走了。

那是他自己的孩子小驹儿呀……

何大伯,今天我看你来了。

可是,我却怕何大伯认出我来。

一个老者走出了小茅棚,望望对岸。

船过来了。

是何大伯!

我的心突突地跳起来。

他老了,背弯了,头发、胡子全白了。

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

深深

的愧疚压着我的心,假如他的驹儿不被激流卷走,假如他的第二个儿子还在他身边……

何大伯看了我一眼,扭过头,说了声:

“上船吧,同志。

难道他真不认识我了?

我工作了,成了一名年轻的法官,已有9年没来看他了。

不认识也好,哦,不,也许怪我没先叫他,可是……

上了船,他只是摇桨,默不作声,我打破了宁静,说:

“今天没什么风浪嘛,老人家。

”“有风

浪也不怕,撑船的怕什么风浪?

”声音沙哑,却带着当年的豪气。

船到河心,夕阳已落,河水一片混沌。

“这水比以前浑多了。

”我说。

“清水也好,浑水也好,只要有船,就能渡人。

’’何大伯接过我的话,眼睛却不看我,只是摇桨。

“还要有像你这样的老艄公才行啊。

”我说。

“不行,老喽。

再干6年,我小儿子白龙回来啦,就交给他。

他说得那样平静,我的心却提上嗓子眼,不敢看他。

船到岸边,我身上没零钱,只好掏出一张百元钞给他。

“怎么,用大票子吓我?

”他露出一丝笑意。

他边点钱边说:

“现在我烟酒都断了。

等儿子回来,我想买条新船。

“买条新船好啊。

”我说。

“只是,我看,光靠我这条船不行啊。

”大伯叹了口气:

“别看我老了,但还看得清。

你看,有些伢整天不务正业,偷吃扒拿,就是不上过日子这条船;有的当干部,不但不吃苦在前,还多吃多拿,坑害百姓,不给政府撑好船。

最叫我憋气的是政

府要法办,让他们吃点苦,受点教育,家里还护着,请客送礼,替他们开脱。

要我说,没有政府这条大船,老百姓的一河清水就让他们搅浑了,迟早他们把自己给呛死。

我边听边点头赞许。

何大伯,你或许不知道,你的小儿子白龙的案子就是我判的啊。

20

年前,你为了救我失去了大儿子驹儿,可是后来,我却没给你的小儿子白龙留一点情面……

“你看,天不早了,快回去吧,我这人瞎罗嗦。

我百感交集下了船。

回望对岸又有人朝河边走来,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复又上船

,“老

人家,我想帮你摆一次渡。

老人疑惑地看了我一畦。

我抓过竹篙,一头抵向岸边。

一双手,一双厚实、温暖的手死死地捂住了我拿竹篙的手。

我扭头看他,他却侧脸,目光投向了远方浩渺苍茫的水面,嘴中嗫嚅着什么……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运用第一人称写法,讲述主人公“我’’在乘老艄公何大伯的船渡乌蟒河过程中

和何大伯多次交往的故事。

B.写老艄公“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是以外貌描写来表现他失

去孩子驹儿后的沉痛心情。

C.何大伯对“我”有救命之恩,可“我”却没有因此而宽容他犯罪的小儿子,这说明

“我”是一个秉公执法的法官。

D.“我”提出摆渡这一请求,是希望我与老人相互谅解,而“老人疑惑地看了我一眼”,

是对我的要求一时的不理解。

E.“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一句景物描写展示了一幅十分美丽的夕阳西下时的河景,同

时也起到了烘托人物的作用。

-

(2)小说从“我”不主动介绍自己,自认为何大伯没有认出乞我,,来这个角度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3)从小说的叙述和描写上,哪些地方能看出何大伯已经认出我来了?

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的题目“船魂”,含意丰富,请结合全文,从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一代才女林徽因

林杉

阳光正在窗户上泼洒着桔黄色的写意。

林徽因用目光寻找着那一对靛蓝色的小鸟,它们在窗外的竹梢上跳着、唱着,仿佛从唐诗中飞来的鸟儿,阳光梳理着它们轻灵的羽毛。

有时它们便跳到窗台上来,在这个狭长的窄窄的舞台上蹁跹着。

林徽因多么羡慕窗外的一切,羡慕在窗台上舞蹈的小鸟,她也需要那么一小点儿平凡而简单的欢乐,而此刻,她却只能躺在病床上,一任阳光在窗棂上涂抹着晨昏。

从大足(四川一地名)考察回来之后,因劳累又受了风寒,她的肺病再次复发,连续几周,高烧四十不退。

上坝村无医无药,梁思成去李庄镇请来史语所的医生为她诊治,无奈他也学会了打针。

艰苦的日子伴着川南的冬天来临了,营造学社的经费几近枯竭,中美庚款基金会已不再补贴,只好靠重庆的教育部那杯水车薪的资助。

成员的工资也失去了保障,幸亏史语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负责人傅斯年和李济伸出援助之手,把营造学社的五人划入他们的编制,每个人才能拿到一点固定的薪水。

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人的工资大部分都买了昂贵的药品,用在生活上的开支就拮据起来,每月开了工资,必须马上去买药、买米,通货膨胀如洪水猛兽,稍迟几天,就会化作废纸一堆。

林徽因吃得很少,身体日渐消瘦,几乎不成人形,在重庆领事馆的费正清夫妇,托人捎来一点奶粉,像吃油一样谨慎地用着,为了改善一下伙食,梁思成不得不学着蒸馒头、煮饭、做菜,他还从当地老乡那儿学会了腌菜和用桔皮做果酱。

实在没有钱用的时候,梁思成只得到宜宾委托商行去当卖衣物。

衣服当完了,便只好把宝贝一样留下来的派克金笔和手表送到那山一样巍峨的柜台上。

账房先生对梁思成视为生命的东西,却越来越表现出冷漠和不耐烦。

一支二十年日夜伴随他的金笔,一只从万里之遥的美国绮色佳购得的手表,当出的价钱只能在市场上买两条草鱼。

拿回家去,他神色凄然地说:

“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

林徽因除了苦笑,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唯一没有当掉的就是那架留声机了。

在最艰苦的日子里,音乐成了他们的药品和粮食。

林徽因喜欢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作品,一曲《维也纳森林故事》、一曲《月光水仙女之舞》、一曲《胡桃夹子》,就把人带入一个奇幻的世界,只有在音乐里才能同遥远的先哲对话,让心灵听到明日的传闻,只有音乐才能让他们暂时忘掉苦难。

从这只黑色底片上旋转出来的音乐,把浸渍在盐水里的心,悄悄地冰释了。

那音符是一群精灵,因为它们的降临,这两间简陋的屋子里充满了光辉。

阴冷的冬天,在大面积地退去。

音乐的芳香,在所有的空间弥漫着—个季节的活力。

更多的时候,林徽因以书为伴,雪莱和拜伦的诗伴她挨过沉默、孤寂的时光。

那些诗句,一个字一个字地在她的心里生长着:

你那百折不挠的灵魂——/天上和人间的暴风雨/怎能摧毁你的果敢和坚忍/你给了我们有力的教训/你是一个标记,一个象征/标志着人的命运和力量/和你相同,人也有神的一半/是浊流来自圣洁的源泉。

当她觉得自己的生命快要耗尽的时候,她便从这些诗句中,重新汲取到了力量,如同一个在沙漠里跋涉太久的旅人,惊喜地发现了甘泉和绿洲。

病情稍微好些的时候,林徽因便躺在小帆布床上整理资料,做读书笔记,为梁思成写作《中国建筑史》作准备。

那张小小的帆布床周围总是堆满了书籍和资料。

林徽因、梁思成和大家一起商量恢复营造学社已经停了几年的社刊。

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川,出版刊物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李庄乡下。

没有印刷设备,他们就用药水、药纸书写石印。

黄宗江的才华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他把绘制那些平面、立体、刨面的墨线图一揽子包了下来。

他描出的建筑图式甚至可与照片乱真。

从抄写、绘图、石印、折页、装订,学社的同仁一起动手,最紧张的时候,连家属和孩子们也都参与了劳动。

一期刊物漂漂亮亮地出版的时候,大家高兴得又笑又跳。

继抗战前的六期汇刊之后,第七期刊物便诞生在这两间简陋的农舍里。

向命运喘息的人,却终究不会把自己抵押给命运。

有时候,命运当胸一拳,会击倒一个虎背熊腰的壮汉,然而,林徽因却顽强地抗争着。

窗子外面的景色变幻着,田野重新勃发生机,雨后的甘蔗林,可以听到清脆的拔节的声音,那声音如火苗般燃烧着。

棒棒鸟照旧是窗台上的客人,它们洞悉所有季节的秘密,林徽因把她的诗句写在纸上的时候,阳光仍旧在窗户上泼洒着桔黄色的写意。

(选自《一代才女林徽因》,有改动)

(1).下列表述不符合文章原意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描写了阳光的明艳、小鸟的欢乐、甘蔗拔节的清脆声,这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物表现了林徽因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生命的热爱与渴望。

B.从大足考察回来后,林徽因因劳累、风寒,肺病再次复发,连续几周,高烧四十度不退。

说明野外考察工作是艰苦而危险的。

C.在最艰苦的日子里,林徽因唯一没有当掉的就是那架留声机,因为音乐是他们夫妇俩的药品和粮食。

D.更多的时候,林徽因以书为伴,书籍伴她挨过沉默、孤寂的时光,从这些书籍中她重新汲取到了力量。

E.病情稍微好些的时候,林徽因便躺在小帆布床上整理资料,做读书笔记,那张小小的帆布床周围总是堆满了书籍和资料,为她写作《中国建筑史》作准备。

(2).文章塑造了林徽因坚强的形象,赞美之间是如何满足传记作品客观真实的要求?

(6分)

(3).在林徽因最艰难的日子里,是什么支撑她走过这一段人生之路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4).综观全文,林徽因在当时有着怎样的遭遇?

在她与命运的抗争中,表现出了哪些可贵的品质?

对你有什么启发?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名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那山坡上如织锦的田畴,现出成熟的庄稼,色彩斑斓,白色的房舍点缀其间,饮烟袅袅。

那景象,真真就是一处世外桃源。

B.自1907年到2007年,中国话剧已走过了整整100年。

日前,话剧界的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黄剧目。

C.有关专家认为,方便食品将是21世纪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而在主食上,方便面则是首当其冲,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D.这家饭庄已经过彻底翻修,与他当年光顾的时候大不一样;加盖了楼层,营业面积扩大了几倍,内外装潢也有天壤之别。

14.下列名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大连港集装箱码头的扩建将使我省的水路航运跨上一个新台阶,也成为东北地区物资集散转运的第一港口。

B.贾平凹的长篇力作《秦腔》,以一个陕南村镇为焦点,书写了农民沉重的负担及农村文化失落所寄予的深层忧虑。

C.根据上不第2009年土地报告,上海有300家土地“批而未用”的公司中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等在册。

D.博客逐渐被视为一种用来推广企业的新渠道,博客与手机结合在一起,可以让供应商与顾客之间进行实时交流。

15.依次填入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2010年1月3日在东莞闭幕的国际动漫版权交易会上,最吸引普通观众的是COSP—LAY(漫画角色表演),相对于周围展位常见的毛绒公仔形象,COSPLAY的台上更显另类、有趣。

,。

,。

,。

作为动漫演出产业的一部分,新潮时尚的COSPLAY越来越不可或缺。

①吸引了全国各地和海外共450家着名原创及衍生品企业参展

②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就是动漫产业园

③6个项目的金额就占了半壁江山

④而总共120项的动漫版权交易总金额更是高达82亿元

⑤首届国际动漫版权交易会由国家广电总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⑥展会期间,签订的动漫版权交易合同动上辄亿

A.①②⑤⑥③④B.⑤①⑥④②③C.①⑥③④⑤②D.⑤②⑥④①③

16.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起来。

(5分)

云南省委宣传部新来的年轻人,39岁的伍皓,正在中国的边陲地区刮起影响全国的新闻改革风。

通过“新闻执政”,伍皓力求尝试带动公开与透明,缓解民怨。

伍皓的比赫是,一壶已经烧开的水,①还使劲儿捂着盖子,结果②是连壶底都被烧穿;③盖子一揭,④有可能会烫着自己的手,但沸腾的民意也就会变为蒸汽慢莜瓦⑤,他“宁愿被烫手,绝不愿意被烧穿”。

17.仿照下面的示例,把“许诺”另换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的句子使用

比喻的修辞手法,两个比喻句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

(6分)

有人说,许诺通常分为两种:

一种如清茶,倒一杯是一杯;一种如啤酒,才倒半杯,便已泡沫翻腾。

答: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天晚上,我陪女儿练习造句,用的词是“活泼”。

女儿说:

“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

”我说:

“对,再造一句。

”女儿想了想,说:

“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

”我说:

“对。

等等,不对!

”女儿不懂我要说什么。

我的本意是赞赏她说的句子的,并以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

这句“水很活泼”,真是非常非常活泼,要是再进一步,就是写诗了。

孩子的语言本来都是很生动的,大人七教八教,规范自‘然是规范了,但也枯萎了。

我对女儿说:

“你造的这个句子是一个很好的句子。

但是,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造。

”女儿一脸不解地问:

“为什么?

”是啊,我也想问为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以两首歌的名字,写出历史之悠久。

A、D局限为“诗歌”。

C谈的是地域)(3分)

2.C(按“儒”的观点,“治国”应“身体力行”,“失意”才追求“逍遥”。

从文中可理解出以上含义。

)(3分)

3.D?

“表现生命的本质力量和情感意识就应该细致描写桃花”不和作者的观点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C(比,与……相比。

5.D(①是说虞世南安于贫困,有节操的;②是说虞世南对待兄长的深厚情谊的;⑤是说皇帝听从虞世南劝谏的。

6.D(“此诗一传”,指皇帝写的宫体诗一旦传开,不是“自己唱和的诗”。

7.

(1)虞世南多次上表请求退休,皇帝不接受他的请求,并升任他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决推辞,又改任秘书监。

(译出大意给2分,“乞骸骨”“听”“辞”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皇上认为他说的对,于是

派遣使者赈济灾民,辨明而从宽处理讼案,大多予以赦免。

(译出大意给2分,“然”“赈”“狱”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虞世南,是越州余姚人。

他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他的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前后十多年,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甚至几十天不洗脸梳头。

他的文章委婉多彩,他很崇拜仆射徐陵的文章,徐陵也说虞世南的文风颇象自己,因此虞世南得以文章着名。

陈朝天嘉年间,他的父亲虞荔逝世,虞世南由于过分悲伤,损害了身体,几乎坚持不住。

陈文帝敬重虞荔的品德高尚,又了解到他的两个儿子都很博学,派人到他家里帮忙照顾,召任虞世南为建安王的法曹参军。

陈朝灭亡,和哥哥世基在隋朝任职。

世基的文章清劲,超过了世南,但丰富广博不如世南,二人在当时都有很高的声望,评论者将他兄弟二人比作晋朝的陆机、陆云兄弟。

在隋炀帝杨广作晋王的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