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判断是非题之欧阳史创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9608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判断是非题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伤寒论判断是非题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伤寒论判断是非题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伤寒论判断是非题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伤寒论判断是非题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伤寒论判断是非题之欧阳史创编.docx

《伤寒论判断是非题之欧阳史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判断是非题之欧阳史创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伤寒论判断是非题之欧阳史创编.docx

伤寒论判断是非题之欧阳史创编

是非判断题:

时间:

2021.02.10

创作:

欧阳史

1.太阳温病属于广义伤寒的范畴。

答案:

对。

2.太阳经输证既是葛根汤证

答案:

错。

3.凡脉浮者,均是太阳病。

答案:

错。

4.凡恶寒者,均是太阳病。

答案:

错。

5.太阳病传变与时日密切相关。

答案:

错。

6.风家,指常患太阳中风的患者。

答案:

错。

7.桂枝汤证就是太阳中风证。

答案:

错。

8.“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是指阳气浮盛,而阴气柔弱。

答案:

错。

9.只要方药组成是“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五味,即称桂枝汤。

答案:

错。

10.桂枝汤组方要点是桂枝与芍药的剂量比例相等。

答案:

对。

11.桂枝汤证的“自汗出”均由风寒袭表,营卫不和所致。

答案:

错。

12.患者脏无他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亦为桂枝汤证

答案:

对。

13.凡桂枝汤证,其脉必浮缓。

答案:

错。

14.“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是指服桂枝汤的副反应。

答案:

错。

15.桂枝加葛根汤方药组成是桂枝汤加葛根。

答案:

对。

16.桂枝加附子汤既是桂枝汤与附子汤的合方。

答案:

错。

17.桂枝去芍药汤证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属于内伤杂病的范畴。

答案:

错。

18.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答案:

错。

19.大青龙汤证的病机是:

伤寒表虚,兼内有郁热。

答案:

错。

20.大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发热,葛根汤主之。

答案:

错。

21.麻黄汤证的病机是:

风寒外束,卫阳不固,营阴失守。

答案:

错。

22.太阳伤寒证与太阳中风证的鉴别要点是:

汗之有无及脉之浮缓与浮紧。

答案:

对。

23.葛根汤的方药组成是:

麻黄汤加葛根。

答案:

错。

24.小青龙汤证的病机是:

风寒束表,内有水饮。

服小青龙汤后,由“不渴”转为“口渴”者,表明寒饮已消,是病欲解之佳兆。

答案:

对。

25.小青龙汤的方药组成是:

麻黄、芍药、细辛、生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

答案:

错。

26.桂枝麻黄各半汤是因各取原方一半量而得名

答案:

错。

27.桂枝麻黄各半汤证的治法为微发其汗

答案:

错。

28.桂枝二麻黄一汤证的治法为小发其汗

答案:

错。

29.坏证是指因误治而致病情发生变化,已无六经病证候可循的病证。

答案:

对。

30.原文“病人身太热”,中的“太”字当“大”讲。

答案:

对。

31.桂枝麻黄各半汤与桂枝二麻黄一汤药物相同。

答案:

对。

32.坏病的治则是急急扶正。

答案:

错。

33.60条"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

所以然者,阴阳俱虚".的病机是因下后复汗致阳亡阴伤。

答案:

对。

34.90条"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

是针对表里同病的治则。

答案:

错。

35.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用四逆汤的目的是回阳救逆。

答案:

错。

36.“发汗吐下后,心烦,”伴少气者,用栀子甘草豉汤治疗。

答案:

对。

37.“发汗吐下后,心烦,”伴呕者,用栀子生姜豉汤治疗。

答案:

对。

38.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干姜汤治疗。

答案:

错。

39.栀子厚朴汤的病机是胸膈有热,中焦有寒。

答案:

错。

40.栀子干姜汤的病机是邪热留扰胸膈,气机阻滞于腹。

答案:

错。

41.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应见汗出而喘,身热或高或低,尚有口渴、苔黄、脉数等证。

答案:

对。

42.葛根黄芩黄连汤证应见发热、脉浮数。

答案:

错。

43.葛根芩连汤证的下利应伴里急后重。

答案:

错。

44.汉代的度量衡一兩是二十四銖。

答案:

对。

45.栀子豉汤中“心烦”“心中懊憹”“胸中窒”“心中结痛”的病机均为无形邪热郁于胸膈。

答案:

对。

46.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加桂汤主之。

答案:

错。

47.桂枝甘草汤服法是分温再服。

答案:

错。

48.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答案:

对。

49.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的辨证要点是:

阵发性气从少腹上冲心、伴心悸等。

答案:

错。

50.桂枝加桂汤证的病机是:

心阳虚,下焦阴寒之气乘虚上逆。

答案:

对。

5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中茯苓先煎、用量独重的目的是健脾安神。

答案:

错。

52.桂枝加桂是桂枝汤又加桂枝二两组成的。

答案:

对。

53.炙甘草汤由甘草、生地黄、桂枝、麻仁、生姜、大枣、人参、阿胶组成。

答案:

错。

54.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结。

答案:

错。

55.炙甘草煎煮时,需要清酒七升。

答案:

对。

56.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病机是:

心阳虚弱,心神不敛。

答案:

对。

57.真武汤由茯苓、芍药、干姜、白术、附子组成。

答案:

错。

58.干草干姜汤证的辨证要点是脚孪急,筋脉失养;而芍药甘草汤证的辨证要点是肢厥,烦躁,吐逆。

答案:

错。

59.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干姜附子汤主之。

答案:

错。

60.小建中汤中由桂枝汤倍用芍药加饴糖组成。

答案:

对。

61.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答案:

对。

62.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用生姜的目的是温胃止呕。

答案:

错。

63.茯苓四逆汤证与甘草干姜汤证共同的辨证要点是肢厥,烦躁。

答案:

对。

64.真武汤证的病机特点是少阴阳虚,阴液不继。

答案:

错。

65.结脉属阳,代脉属阴。

答案:

错。

66.清热止利,和胃降逆是黄连汤的功效。

答案:

错。

67.黄连汤由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芍药而成。

答案:

错。

68.黄连汤中桂枝的功用是平冲降逆。

答案:

错。

69.结胸证本虚标实,证属虚实挟杂。

答案:

错。

70.脏结证病邪内盛,其证为实。

答案:

错。

71.结胸证与脏结证都以胸胁脘腹疼痛拒按为临床特征。

答案:

对。

72.寸脉浮主邪热内陷胸腹;关脉沉主痰水停于中焦。

答案:

错。

73.大结胸证与湿热发黄证均可见“但头汗出”一症。

答案:

对。

74.“结胸三证”是指大陷胸汤证、大陷胸丸证和小陷胸汤证。

答案:

错。

75.大柴胡汤证为“热结在里”;大陷胸汤证为“水结在胸胁”。

答案:

对。

76.大陷胸汤中甘遂的用法是与大黄同煎。

答案:

错。

77.大陷胸汤证涉及阳明腑实者可见潮热,谵语的表现。

答案:

错。

78.大陷胸丸即大陷胸汤改汤为丸,药物组成完全相同。

答案:

错。

79.结胸证皆属里证、热证、实证、阳证。

答案:

错。

80.攻下破结是治疗结胸证的主要方法。

答案:

对。

81.大陷胸汤证与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均可见沉紧之脉。

答案:

对。

82.寸脉浮,关脉沉是小结胸证的脉象特点。

答案:

错。

83.三物白散是因方中三味药物其色皆白,又为散剂而得名。

答案:

对。

84.寒实结胸证的治法是攻补兼施,温脏散结。

答案:

错。

85.脏结证的治疗可采用温散寒邪,攻逐痰水之法。

答案:

错。

86.“心下痞”是五芩散证的主证之一。

答案:

错。

87.大黄黄连泻心汤就是由大黄、黄连两味药物组成。

答案:

错。

88.麻沸汤即开水。

答案:

对。

89.噫气即嗳气。

答案:

对。

90.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煎服法是:

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渣,分温再服。

答案:

对。

91.甘草泻心汤的药物组成是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剂量而成。

答案:

对。

92.半夏泻心汤去黄芩、黄连加旋覆花、代赭石,即为旋覆代赭汤。

答案:

错。

93.半夏泻心汤,减少干姜剂量,另加生姜,即为生姜泻心汤。

答案:

对。

94.“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

勿治之,得小便利”者为愈后不良。

答案:

错。

95.附子泻心汤证的治法是泄热消痞,扶阳解表。

答案:

错。

97.赤石脂禹余粮汤证出现下利不止为脾胃虚寒,中气下陷所致。

答案:

错。

98.甘草泻心汤的功效是:

和胃降逆消痞。

答案:

错。

99.旋覆代赭汤证的临床证候是:

腹中痛,心下痞硬,欲呕吐,肠鸣下利。

答案:

错。

100.热痞证的主证是:

心下痞,按之濡,关脉浮。

答案:

对。

101.心下痞、呕吐、下利、噫气不除均为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证之一。

答案:

错。

102.半夏泻心汤方与黄连汤方的药物组成比较,其区别是:

前方有半夏无黄连,后方有黄连无半夏。

答案:

错。

103.生姜泻心汤证的治法是和胃补中,降逆消痞。

答案:

错。

104.赤石脂禹余粮汤的功效为补脾温中,固摄止利。

答案:

错。

105.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证是:

呕而肠鸣,心下痞,下利。

答案:

对。

106.阳明病的证候均属实证、热证。

答案:

错。

107.阳明实证的主要治法是导下通便。

答案:

错。

108.无汗、小便不利是导致发黄的主要因素。

答案:

对。

109.病至阳明,则不可能再传它经。

答案:

错。

110.“胃家”是指胃而言。

答案:

错。

111.胃家实是指阳明实证而言。

答案:

错。

112.阳明病的外证可见于阳明热证和实证中。

答案:

对。

113.脉大为阳盛内实之征,仅见于阳明热证。

答案:

错。

114.阳明病的特点是不恶寒反恶热,不可能见恶寒。

答案:

错。

115.心中懊憹,饥不能食是胃阴虚有热的独特表现。

答案:

错。

116.脉见浮滑,即为表里同病。

答案:

错。

117.见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即可诊为阳明腑实证。

答案:

错。

118.白虎加人参汤证可见恶风、恶寒。

答案:

对。

119.伤寒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亦不可与白虎加人参汤。

答案:

对。

120.猪苓汤证属里证,不可见浮脉。

答案:

错。

121.调胃承气汤证可不出现腹痛、便秘。

答案:

对。

122.“脉滑而疾”是小承气汤证的主脉。

答案:

错。

123.大承气汤证可见大便不硬反易。

答案:

对。

124.大承气汤用于急下时,主要是攻下燥热,而非攻下积聚。

答案:

对。

12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是热实腹满的特征。

答案:

对。

126.脾约证就是麻子仁丸证。

答案:

对。

127.茵陈蒿汤与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功效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

错。

128.谷瘅有湿热、寒湿之分。

答案:

对。

129.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

答案:

对。

130.茵陈蒿汤证属湿热发黄。

答案:

对。

131.谵语与郑声都属实证。

答案:

错。

132.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嚥,是热在气分。

答案:

错。

133.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功效除了清热利湿外,还能解表散邪。

答案:

对。

134.服吴茱萸汤后,呕吐加剧是属上焦病证。

答案:

对。

135.脾约证的病机是胃热肠燥津亏。

答案:

对。

136.阳明病,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

答案:

对。

137.阳明病,用小承气汤后,不转失气者,不可攻之。

答案:

对。

138.阳明蓄血证由阳明热证与蓄血证组成。

答案:

对。

139.热入血室是邪热侵犯血分的病证。

答案:

对。

140.栀子柏皮汤证是湿热发黄轻证。

答案:

对。

141.阳明病见固瘕,可攻下。

答案:

错。

142.阳明病可以有寒证。

答案:

对。

143.茵陈蒿汤与栀子柏皮汤中均有大黄。

答案:

错。

144.阳明蓄血证与太阳蓄血证的治法、方药是相同的。

答案:

对。

145.谷瘅当有发黄的症状。

答案:

对。

146.少阳病的成因,主要由他经传入。

即因太阳失治误治,邪传少阳,或因三阴正气来复转出少阳。

答案:

错。

147.少阳中风证病机即与风邪有关也与火气有关。

答案:

对。

148.小柴胡汤方中和解少阳之邪热的首要药物是柴胡。

答案:

对。

149.小柴胡汤去滓再煎之法,是为了调和药味。

答案:

错。

150.少阳柴胡证若兼虚寒腹痛者,宜先用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再投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答案:

错。

151.若太阴虚寒腹痛而脉弦者,以小建中汤,温中补虚,而腹痛不除时,可再投以小柴胡汤治之。

答案:

对。

152.大柴胡汤证既可有大便难,也可有下利。

答案:

对。

153.大柴胡汤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的合方

答案:

错。

154.凡少阳阳明同病,即当以大柴胡汤和解兼以通下治之。

答案:

错。

155.柴胡加芒硝汤即是小柴胡汤原方加芒硝而成。

答案:

错。

156.太阴病属里虚寒证。

答案:

对。

157.太阴中风的特点是四肢烦疼。

答案:

对。

158.太阴病腹满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的腹胀满病机相同,都属虚满。

答案:

对。

159.太阴病提纲证的表现有胸下结硬

答案:

错。

160.四肢(肢节)烦疼可见于太阴中风,亦可见于少阳兼太阳证。

答案:

对。

161.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这里“易动”是易于行动之意。

答案:

错。

162.太阴病发黄为身黄,目黄,小便黄。

答案:

对。

163.太阴病下利而口渴,是由脾不散精所致。

答案:

错。

164.太阴中风脉见阳微阴涩为阳虚而营血不足。

答案:

错。

165.太阴病的病机是“藏有寒”。

答案:

对。

166.“小便色白”即是小便呈乳白色。

答案:

错。

167.少阴病中的“但欲寐”,是由于高热引起的神昏嗜睡状态。

答案:

错。

168.少阴病总属正气亏虚,故一切攻伐之法均不可用。

答案:

错。

169.四逆汤中,炙甘草的主要作用是调和诸药。

答案:

错。

170.通脉四逆汤是四逆汤加当归,木通,细辛,大枣而成。

答案:

错。

171.少阴病,如果见脉细而沉数,则不可用下法。

答案:

对。

172.通脉四逆汤证中的面色赤,是由于少阴阴液亏虚,阴虚则热所致。

答案:

错。

173.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白头翁汤主之。

答案:

错。

174.白通加猪胆汁汤中,猪胆汁不是必须药物。

答案:

对。

175.服用白通加猪胆汁汤后,如患者出现脉息突然回复,是向愈的表现。

答案:

错。

176.附子汤在《伤寒论》用附子的诸方中附子的用量最大。

答案:

错。

177.黄连阿胶汤证的病机属心肾不交。

答案:

对。

178.真武汤的辩证要点是:

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下利。

答案:

对。

179、黄连阿胶汤的煎法是: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四味,取两升,去渣,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

答案:

错。

180.黄连阿胶汤与栀子豉汤的心烦同属“虚烦”范畴。

答案:

错。

181.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黄连阿胶汤主之。

答案:

错。

182.五苓散与猪苓汤共有的药物是茯苓,猪苓,白术。

答案:

错。

183.少阴三急下证证属:

少阴水亏土燥,真阴将竭。

答案:

对。

184.猪苓汤与五苓散的共有主证是:

脉浮,发热,小便不利

答案:

对。

185.少阴病,吐利,烦躁,四逆者死。

答案:

对。

186.四逆散证出现四逆证是因肝胃气滞而阳郁所致。

答案:

对。

187.甘草汤和桔梗汤中甘草皆生用,目的在于清热解毒。

答案:

对。

188.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桔梗汤主之。

答案:

错。

189.苦酒汤的服法是:

食后冷服。

答案:

错。

190.少阴客寒咽痛证,可与甘草汤或桂枝汤。

答案:

错。

191.猪肤汤的功效是:

滋肾润肺补脾。

答案:

对。

192.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答案:

对。

193.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不治。

答案:

错。

194.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

脉不至者,死。

答案:

错。

195.苦酒汤和黄连阿胶汤中皆用鸡子黄以养阴血。

答案:

错。

196.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当汗出而愈。

答案:

错。

197.半夏散及汤的药物组成是:

半夏、桔梗、甘草。

答案:

错。

198.四逆散证若腹中痛,宜加重芍药用量以缓急止痛。

答案:

错。

199.厥阴病是伤寒六经病证的最后阶段。

因此,病至厥阴必然是一派阴极阳衰、阴阳离绝的危重证候。

答案:

错。

200.厥阴病提纲证的消渴应治以五苓散。

答案:

错。

201.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用治上热下寒相格拒之证。

答案:

对。

202.当归四逆汤的组成是四逆汤加当归。

答案:

错。

203.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用水煎煮。

答案:

错。

204.厥热胜复中厥多热少则主病退。

答案:

错。

205.《伤寒论》中厥逆证有寒厥、热厥、痰厥、蛔厥、脏厥、水厥、血虚寒凝厥、气厥八种类型。

答案:

错。

206.寒厥治疗宜用吴茱萸汤。

答案:

错。

207.“厥应下之”是热厥的治疗原则。

此处“下之”指攻下。

答案:

错。

208.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厥。

答案:

错。

209.“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指一切厥证均不宜使用下法。

答案:

错。

210.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宜下。

答案:

错。

211.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大陷胸汤。

答案:

错。

212.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治宜小陷胸汤。

答案:

错。

213.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后攻其表。

答案:

对。

214.虚寒下利阳气来复太过的表现除了脉数、口渴等热性症状之外,还会发生便脓血。

答案:

对。

215.虚寒下利日数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答案:

对。

216.厥阴中风脉微浮为病进。

答案:

错。

217.厥阴病欲解时,阳复口渴用乌梅丸治疗。

答案:

错。

218.厥阴病欲解时从辰至午时。

答案:

错。

时间:

2021.02.10

创作:

欧阳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