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9530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6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

《江西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

江西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36分)

1.(6分)(2017高二上·长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

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

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得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

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

我的看法是:

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选自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序言》,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但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偏狭。

B.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

C.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著作,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

D.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

B.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

C.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注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

D.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B.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

C.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D.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

2.(10分)(2017高三下·武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周有光的传奇人生

周有光年轻时的经历并不算顺利,甚至有一种隐隐的“错位”:

大学毕业,本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去当外交官,他却选择了学经济;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的毕业生,都到美国留学,可他由于经济原因去了日本;本想到日本京都大学去向著名经济学家河上肇学经济,河上肇却被捕入狱,周有光只好专攻日语;本来可以在海外享受优裕的生活,他却毅然选择了回国;本来研究经济已经有所成就,他却被指定研究语言。

面对这样的“错位”人生,他却很坦然:

“人生很难按照你的计划进行,因为历史的浪潮把你的计划几乎都打破了。

1955年,时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的周有光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会议,会议结束后,组织通知他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

而早在1920年,周有光就参加过上海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改革运动当时还受到苏联支持。

于是周有光扔下经济学,半路出家一头扎进语言学中。

改行之后的周有光到北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参加拟定拼音方案的工作,该方案于1958年正式公布。

而这段“改行”的经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既来之,则安之”。

“改行要真正改行,就要深入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

一直到今天,我都没有离开这个机构。

“有人曾给我们讲笑话:

你们太笨了,26个字母干三年。

”周有光回想起这段往事仍不忘调侃,但他认为,“这三年时间花得还是很值得”。

“事实上,直到今天还有人在提意见,而他们提的意见我们都研究过,几乎没有新的意见。

今天就得到了这么点安慰。

”1958年,周有光就开始在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讲授汉字改革课程,讲义《汉字改革概论》也于1961年出版。

周有光曾有“周百科”的外号,拜其连襟沈从文所赐。

1980年开始,他成为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中方三委员之一,另两位委员是刘尊棋和钱伟长。

谈到当年翻译《百科全书》的细节时,周有光称,“我们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不过由于当时国内购买力很差,就压缩成10本,称为《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此后,周有光又曾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社科部分总编委。

80岁时,周有光决定让生命重新开始。

他把80岁当作0岁,甚至92岁那年,收到一份贺卡,上面写着:

祝贺12岁的老爷爷新春快乐!

提起这事,老先生乐不可支。

“开阔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这是后辈学者对周有光的评价。

当世界各地出现了“汉语热”时,一些人推断21世纪将是汉语的世纪,周有光保持了相当的冷静:

“汉语的国际地位,应当作恰如其分的正确估计。

汉语的国际性最弱,这是很多中国人不愿意承认的,但是,不承认并不能改变事实。

要想改变事实,只有改变汉语本身,提高汉语的规范化水平。

专业研究因年老体衰告一段落,不再参加社会活动。

但他并未停止思考,更未放弃一名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

他在桑榆晚年再扬帆,开辟新领域——研究社会现实问题,撰写有关文化、历史背景的文章。

晚年的周有光又先后出版《百岁新稿》《朝闻道集》等数部新作。

周有光曾在纪念自己华诞的座谈会上通过视频向大家问好。

他在视频中说到读书,称“读书要和生活发生关系,如果读了书不能立言,就白读了”。

在旁人眼中,老人依然在与时俱进。

虽然处于高龄但却天天上网,喜欢接触电脑,对外面的事情了解得很清楚,也有自己的看法。

相关链接:

①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经济学家。

1955年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XX百科)②目前每个国家都生活在传统文化和国际现代文化之中,享受“双文化”生活。

(金玉良《老藤椅慢慢摇:

周有光和他的时代》)③叶圣陶曾说:

“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都会幸福一辈子。

”周有光娶的就是张允和,夫妻相敬如宾70年。

(XX百科)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有光年轻时的经历并不算顺利,甚至有一种隐隐的“错位”,但是他却能坦然的面对自己错位的人生。

B.1955年,组织上通知他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主要原因就是周有光有参加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经历。

C.周有光娶了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之一张允和,夫妻相敬如宾70年,与沈从文成为连襟,这也是他人生“传奇”的一个方面。

D.周有光在多个领域都有所建树,这与他有着“开阔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还有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感是分不开的。

(2)

下列对材料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半路出家研究语言学,周有光并没有多大怨言,到后来一直没有离开过语言学研究,这体现了一个学者的时代担当和奉献精神。

B.“周百科”的外号,虽是沈从文所赐,但从周有光参与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和参与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来看,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C.作为“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的研究非常扎实,人们对《汉语拼音方案》也没有提出多少批评意见。

D.周有光晚年仍研究社会现实问题,撰写有关文化、历史背景的文章,并对所谓的“汉语热”有着冷静的思考。

E.本文记叙了周有关的传奇一生和他对祖国语言文字工作的杰出贡献,表现了他热爱国家、勇于担当、与时俱进、淡泊名利的优秀品格。

(3)

作为人物传记,本文引用了周有光先生的很多话语,请结合文本概述这样表达的好处。

3.(20分)(2017·常州模拟)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问题。

悲伤的耳朵

夏榆

1990年,当时的东德人满怀幸福地拆除柏林墙,他们拿着铁锤、钢钎,拿着铁锹和绳索,成群结队的人站在那面巨墙下,有的人骑在墙头上,他们用各种工具对付这面矗立在他们生活中长达半个世纪的隔离墙。

在这些人里边有中年人,也有孩子。

有人在拆除的过程中流下了热泪。

那些激动的人都感觉到随着这面巨大的隔离墙的倒塌他们获得了新生。

有很多世界著名的歌星在柏林波茨坦广场举办了场面浩大的摇滚音乐会,在那个时刻,只有摇滚才能表达他们获得自由以后的狂欢和幸福。

一面巨大的模拟柏林墙在燃烧起来的摇滚的激情中崩塌,全世界都看到了这个时刻,看到了这个场景。

我没有看到。

我没有办法获得世界的这个讯息。

那时候我被隔离在世界之外,隔离我的不是具体的墙,而是一种生活。

我告诉母亲我想当一个作家,母亲很高兴,但是不相信。

母亲不能把写作的行为跟我联系起来,在她看来两者之间距离遥远。

虽然她并不明白我写出的那些文字所代表的确切意义,但是她能明白那些文字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她很骄傲我有当作家的梦想,但她又很担心我有这个梦想。

母亲说只怕你是有那个心没那个命。

我并没有顾虑母亲的担忧。

我想我可以不当作家,但我还是要写作。

写作就像我在黑暗中穿行时候头顶的一盏灯,它照亮了我的道路。

我那时还热爱萨特。

萨特说:

词语高于一切。

当人看见一棵梧桐树的时候,其实是在等待着关于这棵梧桐树的形容词。

只有这个形容词,有关对于梧桐树的表达才使得这种凝视具有了意义。

他说,人的一切生活经历都凝聚在对“说出的存在”即对一切的审查之中。

萨特的这个想法帮助了我,他使我重新打量自己的生活。

我试图为自己的生活命名,试图说出我的生活的存在。

那是我写作行为的开始。

我在一个精神近于荒漠的地方开始自己对写作的梦想,由我的幻想而赋予的写作行为的神圣感和崇高感那时候被我深深地迷恋。

我把那种书写的姿态看成是我每天的仪式,在工作完毕走出矿井洗过澡之后回家,我必要先把我脑子里涌动的想法用词语呈现出来。

我经常跟母亲交谈,告诉她我的理想。

这样做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能获得母亲的理解和支持。

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抵抗父亲对我的生活的控制和操纵。

父亲想让我找女人,想让我结婚,延嗣后代。

在父亲看来那是真实的生活。

他想象不出我还应该有什么别样的生活。

他觉得男人就不能婆婆妈妈,不能怯懦不能软骨头。

男人骨头软就没法儿在世上活。

父亲认为我每天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纸上纯粹是瞎扯淡。

他看到我彻夜亮着灯在纸上写着那些始终没有名堂的字就愤怒。

他觉得我是中了邪。

父亲在北山上开垦了两亩地,他在那里种植了玉米、粟子、莜麦和马铃薯。

父亲出了窑以后就上山照看他的田地。

父亲不满意我的时候就会让我往山上的庄稼地送粪。

那是我绝望的时刻。

我挑着装满粪肥的箩筐穿过巷口往后山走,很快我就感到肩头被挑着箩筐的扁担磨压的疼痛,我的双腿发软,脚步踉跄,虚汗直流,但我除了咬紧牙关挺着往前走没有别的办法。

那时那条山路和箩筐里的粪肥一样令我厌恶和仇恨。

父亲并不怜悯我,他要看着我把那些箩筐里的粪肥挑到山上,倒在他的面前为止。

柏林墙倒塌了。

L摘下耳机对我说。

他把插在半导体上的耳机插头拔下来,把半导体的音频旋钮调大,我听到一阵急骤的音乐,然后有一个男人说出了东德人拆除柏林墙的消息。

同时还有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获释,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还有捷克荒诞派剧作家哈维尔当选捷克总统的消息。

我觉得我发现了一个秘密。

为什么L知道很多事情而我不知道;为什么L可以知道世界的很多讯息,而我无从获悉。

我看着他的那个普通的袖珍型半导体。

只要把调频调到某一个波段的时候就能获悉那些来自地球另一端的声音。

那些声音完全不同于我们以往听到的声音。

我在历史课本中看到过柏林墙。

历史教科书里说:

柏林墙是一堵伟大的墙,它的修建使一个国家抵御着另一个国家的影响和侵蚀。

那时候我感觉到真实的悲伤。

那些声音让我看到我和一个真实的世界有多远。

我认为我的耳朵是为真实的声音准备的,就像我的眼睛是为世间的真相准备的。

我的耳朵跟真实的声音相遇的时候,我既悲伤又幸福。

我用积攒的钱给自己买了一个半导体收音机。

从这个机子里传来各种不同的声音,我的耳朵第一次享受到声音的盛宴。

我贪婪地吸纳那些声音。

我甚至觉得我的耳朵是为那些讯息准备的。

我很快乐。

我感觉到隐秘的快乐和幸福。

父亲不满意我的生活,也不满意我的行为。

他很愤怒。

父亲跟母亲说:

这小子成天胡思乱想,得给他找个女人,找个女人结婚生上个娃儿他就老实了。

父亲想用一个女人拴住我。

母亲也想让我找一个女人,但母亲希望我能被一个女人照顾和爱。

他们的出发点不一样,但我全部反对。

我不领他们任何人的情面。

说好的媒人带女孩子到我家相亲的时间,我带着我的半导体收音机在外边游荡,直到他们离开了我才回家。

父亲很愤怒。

父亲在家门前截住我。

他看着我戴着耳机摇头晃脑的样子,劈脸就给我一个耳光。

我还没来得及反应,他就把我的收音机夺去。

父亲愤怒已极,他把我的半导体扔倒脚下,父亲眼里冒着火,用脚来回踩。

我的收音机,我亲爱的收音机就那样成了父亲愤怒的牺牲品。

(1)

第2段中“一种生活”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请概括。

(2)

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①我试图为自己的生活命名,试图说出我的生活的存在。

②我的耳朵跟真实的声音相遇的时候,我既悲伤又幸福。

(3)

文章第11段插入历史教科书的说法有何作用?

(4)

有人认为本文写的是个人生存的艰难,也有人说写的是个人精神突围的艰难,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和感悟。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8分)

4.(8分)(2015高一上·桐乡期中)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余自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隙:

暇,空闲的时候    

B.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回:

曲折    

C.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披:

拨开    

D.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缘:

攀缘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①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C.①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①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

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用来说明“西山之怪特”的一组是()

①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②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③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④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⑤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4)

以下对本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游众山写起,然后笔锋一转,写宴游西山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第一段对第二段起衬托作用。

B.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结束全文。

C.西山之怪特美和作者受到挫折却不甘沉沦的人格美相互映照,作者的“情”与西山的“景”完全融为一体,最后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

D.作者陶醉于西山风景的“怪特”之中,不觉“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作者醉倒山中,无法行走,以致天黑了还没有能够回去。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8分)

5.(8分)(2019高一上·齐齐哈尔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①

(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

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

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②障泥:

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

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四、默写(共1题;共5分)

6.(5分)(2018高三上·遵义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五、选择题(共2题;共4分)

7.(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电信以先进技术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潮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

B.税收是我国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国计民生中占有无以复加的重要地位。

C.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罗贯中运用生动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胸无城府却又自作聪明、十分迂腐可笑的蒋干形象。

D.这个潜伏已久的特务,平日装得一副老实相,倒也没人能看透他,哪知今天他居然赤膊上阵了,一下子露出了狐狸尾巴。

8.(2分)(2015高二上·沈阳期中)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们虽在文学创作历程中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作品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当下军旅小说写作的空白,是部队文学阵营中的颇具潜力的一支创作队伍。

B.“新生代”偏好对个人体验进行精确捕捉和极致表达,突出个体的存在意义,并且在叙事方式上有所创新,以此来实现文学理想和诗学空间。

C.在世界读书日那一天,长春学人书店开展了各种与读书、评书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受长春各层次读书爱好者的欢迎与好评。

D.提起大仲马,你一定会想到的是《基督山伯爵》。

其实,这位法国大文豪本人最满意的作品不是那些脍炙人口的小说,而是一本美食著作。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5分)

9.(2分)(2016高一上·武邑月考)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发布了高考改革方案,从2016年起,将语文分值从150分提高到180分,英语分值从150分降低到100分。

另外,英语一年两次考试,考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成绩三年有效,如高一已考了100分,高二高三可不考英语了。

这个方案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以下是某校师生的一段对话,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

要求:

符合情境,简明,连贯。

生甲:

为英语降低到100分叫好,有利于我们学习减负。

生乙:

①________?

即使英语只考50分,竞争一样会很激烈。

生甲:

高一已考了100分,高二高三可不考英语了。

英语只是一种语言工具,是回归理性的时候了。

生乙:

也是,②________。

老师:

这次高考改革不是简单的分值增减,而是国人开始重视母语的学习,更理性地看待外语学习的体现。

10.(3分)(2019高二上·泾县期中)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转基因技术既可加快农作物和家畜品种的改良速度,提高人类食物的品质,又可以生产珍贵的药用蛋白,________。

但是,________是否会造成潜在的危险?

大量转基因生物会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转基因产品会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________,但一些科学家担心对生命进行“任意修改”所创造出的新型遗传基因和生物可能会危害到人类,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遗传基因污染,而这种新的污染很难被消除。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转基因技术的负面影响做了大量研究,相关报道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