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故事是电影成功的关键.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979390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好故事是电影成功的关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讲好故事是电影成功的关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讲好故事是电影成功的关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讲好故事是电影成功的关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讲好故事是电影成功的关键.docx

《讲好故事是电影成功的关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好故事是电影成功的关键.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讲好故事是电影成功的关键.docx

讲好故事是电影成功的关键

讲好故事是电影成功的关键

  讲好故事是一切叙事艺术的核心所在,文学如此,电影亦莫能外。

中国作家莫言的诺贝尔讲演题目是《讲故事的人》①,他自称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他的演讲本身也是由一系列的故事组成,其中有亲身经历的故事,也有从别处拿来的故事。

莫言用故事讨论了人在体制内,如何保持真实,如何实现自我价值,以及何以为善的问题。

莫言之所以没有发表宣言式的理论主张,也没有产生对世界的看法,更没有回应获奖后遭受的批评和争议,那是因为讲故事的力量有时比其他表达方式更为强大。

在这个意义上,李安也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他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是一个好故事,影片之所以能够斩获包括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在内的诸多奖项,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其“讲故事”的能力。

中国论文网/5/view-4338899.htm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拍摄的首部3D电影,他将“最不可能被影像化的小说”搬上荧幕,大胆挑战电影界公认的最难于拍摄的实物——“孩子”、“动物”和“水”,这样一部被出品方定义为“文艺片”的电影,不仅获得业内的高度评价,而且赢得高额票房。

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让李安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又是什么让《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成为一部值得反复解读的经典,最吸引我们的到底是其中的故事,还是故事之外的东西。

这部电影的最成功之处,或许就是它的不确定性,它不仅讲了一个好故事,而且引发了关于故事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思考,而这种思考早已超越电影本身。

  一、电影如何“讲”好故事

  迄今为止,在“讲”故事上做得最成功的无疑是小说,小说是叙事艺术的巅峰,是包括电影在内的其他艺术形式不能比拟的。

在叙事层面上,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要远远超过同名电影,将小说的叙事能量最大限度地传达到电影艺术上,是一切改编电影的理想和追求,这也是很多导演想将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搬上银幕而不得的原因所在。

  首先,好故事要有恰到好处的节奏和氛围,这样故事才能“讲”好。

李安没有回避文字和影像之间的鸿沟,而是用舒缓的叙事节奏和奇幻的3D影像营造了唯美的艺术境界,用画面突出叙事主体,用视觉传达心灵,用想象塑造信仰。

电影开场的奇珍异兽,拉开了奇幻视觉的大幕,第一次出现的宗教仪式神秘庄严,无数烛火摇曳在暮色河上,让人身历其境。

少年派在漂流之前,除了像普通孩子一样读书之外,尝试与动物进行交流,还先后信仰了三种宗教,甚至冒险手拿鲜肉喂食老虎。

电影为少年派的漂流做好了铺垫,营造了理性和信仰双重氛围,一方面是父亲为代表的科学理性,告诉他“科学带领人类在这几百年取得的成就抵得上信仰于人类文明几千年的成就”,认为动物依据本能行事,而宗教并不可信;另一方面是母亲为代表的宗教信仰,告诉他“科学只能带来外在的东西,信仰是内在的需要”,认为信仰能让人灵魂安宁,而科学并非万能。

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理性和信仰之间的冲突是隐在的叙事结构,它们之间并不完全对立,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和谐共存。

宗教的神秘与安详,现实的嘈杂与残酷,两者交叉呼应、相反相成,共同构成少年派在漂流之前的叙事空间。

  其次,好故事要有表达想象力的技巧,这样故事才能“讲”妙。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奇幻”要体现在匪夷所思的经历,同时也要包括奇幻的自然景色和世外空间,以绝无仅有的画面和色彩营构电影独到的艺术世界。

为了将这种想象力变成影像,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主要采用了虚实相生、亦真亦幻的表现手法,充分利用3D技术,呈现独有的视觉奇观。

漂流之前的暴风雨真实地再现了海难的场景,这种墨色的海面色彩之后就很少出现了,更多的是超现实的大海,梦境般的美仑美奂,打破了现实与奇幻的界限。

海难之后的大海异常平静,少年派的头顶群星闪耀,小船下的巨鲸跃出水面,壮观神奇的景观让人忘却了死亡和孤独的恐惧,转而进入亦真亦幻的漂流时空。

白天的飞鱼群呼啸而过,在少年派的身上留下了清晰的伤口,又把人拉回现实。

更巧妙的是,电影别出心裁地设置了极具象征意义的食人岛,它在白天孕育生命,又在晚上生产死亡。

盘根丛生的森林和满岛的猫鼬,让人误以为来到了重生之地;美丽的小岛在夜晚竟变成了杀人于无形的魔鬼,老虎逃到了小船上,猫鼬逃到树上。

在自然面前,动物比人类更智慧,他们的举动提醒少年派——不要被眼前的美景所迷惑,生死就在一念之间。

少年派在发光的果子里发现了人类的牙齿,同时也从迷醉的幻觉中惊醒,及时离开了食人岛,获得了新生。

  最后,好故事要有鲜明的美学倾向,这样故事才能“讲”圆。

美国出品方20世纪福克斯公司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定位为“文艺片”,文艺片与商业片在美学倾向上有着鲜明的差别,这一点可以与同样获得成功的《泰坦尼克号》的比较中看出。

《泰坦尼克号》重在表现外在的视觉感受,在气势和场面上取胜。

在表现海难时,惊险而悲壮的场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用波澜壮阔的宏大场面展示众生相,突出的是悲天悯人的情怀。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重在内在的心灵体验,在细节和情感上取胜。

在沉船的危急时刻,少年派好奇地去甲板看风雨,兴高采烈地欢呼“上帝的暴风雨”,很快喜剧变成悲剧,家人瞬间消失,就连亲人之间的生死离别都没有。

显然,悲剧色彩被抽离了,死去的亲人只在少年派的回忆里、梦里才模糊浮现,剩下的只是遥远而空灵的奇幻景象。

值得注意的是,残忍的镜头发生在动物之间,一个是少年派的爸爸为了教训儿子,让老虎活生生地吞噬一只羊,让少年派知道,动物只是靠本能生存,它们没有感情;一个是海难幸存的动物之间的自相残杀,鬣狗咬死了斑马和猩猩,老虎又咬死了鬣狗。

李安没有用特效来表现动物之间的残杀,反而淡化和掩盖了应有的血腥,摈弃了好莱坞一贯的刺激肾上腺的做法,将人们的思考引向深入。

  二、电影如何讲“好故事”

  在人类的叙事史上,经典的“好故事”有很多,但每个“好故事”都要对之前的叙事有所突破,都要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质。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编自同名小说,电影的叙事结构基本忠于原著,又突出了少年派和孟加拉虎的主体地位,采用了非常规的叙事策略。

  要讲“好故事”,首先要创新叙事结构,为故事搭好框架。

在叙事结构上,小说和电影都可以根据地点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但电影更为复杂,将小说改造为一个套嵌结构。

小说的叙事结构是电影的叙事基础,一是多伦多与本地治里,二是太平洋,三是墨西哥托马坦镇贝尼托华雷斯医院。

在此基础上,电影在最后加上了多伦多的部分:

多伦多与本地治里——太平洋——墨西哥托马坦镇贝尼托华雷斯医院——多伦多,让整个叙事结构分为三个时空:

作家拜访中年派寻找故事的“现在时空”——少年派回忆童年“过去时空”——少年派漂流、获救的“奇幻时空”。

对于三个部分的处理能够看出导演的叙事功力,第一个部分可以说算是铺垫,可以简单处理,就如《泰坦尼克号》中杰克赢得船票一样;第二个部分是叙事主体,一般要浓墨重彩,将历险故事发挥到极限;第三个部分是结局,既可以圆满收尾,也可以留有悬念。

  要讲“好故事”,还要勇于突破常规,重构叙事元素。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叙事上的最大创新之处,是对第三部分的超常规发挥,最后十五分钟颠覆了原有的叙事结构,拨开了全新的叙事层次。

在这个层面里,斑马化身亚洲水手,鬣狗变成法国厨师,猩猩成为母亲,孟加拉虎成了少年派。

从逻辑上来说,这些形象既是矛盾的,又是合理的。

矛盾的是,这些形象完全颠覆了第一个故事,动物全部化身为人,让人分不清这是动物的故事,还是人的故事。

合理的是,这些形象又在感情上一一吻合,鬣狗残暴而凶狠,就如暴躁地对待母亲的法国厨师一样;猩猩温柔而不幸,恰如失去孩子的母亲;孟加拉虎杀死了鬣狗,恰如少年派想的那样。

可以认为,第二个故事是少年派的情感投射,也是少年派对奇幻历险的精神写照。

非常规叙事策略并非李安首创,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用“和而不同”的故事提供了另一个选择,这种选择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感性的。

选择权利属于每个人,就如信仰一般。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第一部分的叙事处理上,采取了放大、拉长的策略,让少年派的形象更为丰满。

既然是面向内心的叙事,光靠奇幻的影像无以支撑强大的精神张力②,需要做好充分铺垫。

从常规叙事习惯来看,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开头太拖沓了,简直与漂流毫无关系。

少年派的名字,对信仰的好奇,喂食老虎的冒险,戛然而止的初恋,父亲母亲的教导,这些情节密集地塑造和展现了少年派的形象、性格和内心,这是奇幻漂流的精神基础。

在情感上,与父亲、母亲、哥哥和恋人的关系支撑了少年派的情感世界,尽管这些人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几乎缺席。

感性、理性、爱情和信仰,这些看似抽象的叙事元素在第一部分基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既是少年派漂流的基础,又隐身其后,突出了“奇幻漂流”的主题。

  要讲“好故事”,要紧紧以“人”为中心,这样才能抓住人心。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套嵌叙事结构,充分显示了李安对“人”的理解——人具有外在和内在的双重人格。

少年派与孟加拉虎,人和动物,都是相辅相成、共同存在的,这是人的复杂性决定的。

揭露和表现人的双重人格是李安电影的一个特色,《色·戒》中的王佳芝是理性和情欲的结合,既要完成革命任务,又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卧虎藏龙》中的李慕白也是君子和浪子的合体,既遵守体制内的规则,又有突破束缚的狂野之心。

同样,少年派与老虎也是异质同构的合体,在两个不同的故事中,情节虽然不同,情感逻辑却惊人一致。

在第一个故事中,少年派与老虎是二元对立的,少年派是主体,老虎是他者(另一个主体),人的主体是理性、情感和信仰的化身,他者是动物性、本能和狂野的代表,人要征服他者获得生存。

在第二个故事中,少年派与恶人是二元对立的,少年派、母亲是主体,厨师、水手成为他者,人性与动物性的二元对立仍然是叙事的核心,人性只有战胜动物性获得生存。

  分解完电影的叙事结构,不禁令人放飞想象的翅膀,让理性与感性齐飞,科学与信仰一色。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既可以是整个人类的象征,也可以是人性的隐喻;既可以是超现实的想象,也可以是直面现实的解构;既可以是真善美的浓缩,又可以是假恶丑的提炼……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两个故事之外,似乎还隐藏着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少年派是独自完成奇幻漂流的,孟加拉虎是少年派的另一个主体,厨师、水手等也是少年派的另一个主体。

世界的真实面孔,不在于外在的装饰,而是取决于人的选择。

  注释:

  ①莫言:

《讲故事的人——2012年12月7日在瑞典学院的演讲》,《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12月10日。

  ②王冬梅:

《新世纪文学的精神生态与审美诉求》,《创作与评论》2012年第7期。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审美解放研究”(项目编号:

12FZW048)、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审美解放与文艺理论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

12CWXZ02)、南京师范大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养计划项目(项目编号:

2012bs0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枣庄学院文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