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三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97935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6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三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三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三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三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三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三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三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三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三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三模地理试题解析版

聊城市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

地理(三)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我国古人常用后天八卦图(下雨)表示日出、日落方位,并用《定太阳出没歌》来概括十二个月中的日出、日落方位。

这首歌其中一句是“五月出艮归乾上”,歌诀中的月份为农历月。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离、兑、坎、震四宫代表的方向依次是()

A.东、南、西、北B.南、西、北、东

C.南、东、北、西D.北、西、南、东

2.太阳从巽宫方向升起,坤宫方向落下时()

A.海南岛正午太阳高度最大B.北京的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C.索马里海域渔业活动繁忙D.青岛日出时物影朝向西北

【答案】1.B2.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根据我国不同季节的日出日落方位分析,农历五月即公历6月前后,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所以艮为东北,乾为西北。

由此可知离为南方,兑为西方,坎为北方,震为东方。

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太阳从巽宫方向升起,坤宫方向落下时,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为冬季,此时海南岛正午太阳高度较小,A错误;冬季北京昼短夜长,昼夜长短相差较大,B错误;冬季索马里海域盛行东北季风,向岸风,夏季吹离岸风时,有上升补偿流,渔业活动才繁忙,C错误;青岛冬季日出东南,物影朝向西北,D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方位:

规律一:

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

规律二: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北。

规律三:

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南。

热点是岩石圈板块之下提供炽热岩浆的固定源地,火山喷发是热点在地表的重要表现。

美国西部的黄石国家公园位于北美大陆下面的热点上方,在过去的200万年间,黄石公园发生了由同一热点引发的三次大型火山喷发,如下面左图所示。

下面右图示意在肖松尼湖和刘易斯湖位置发生的一次火山喷发,在这里只喷发了火山灰和火山碎屑,并未形成火山体,在那之后,经过地质变迁,最终形成两个火山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推测过去的200万年间美洲板块的移动方向是()

A.自西北向东南B.自西南向东北

C.自东南向西北D.自东北向西南

4.正确表示右图所示湖泊形成过程的是()

A.内力作用—地面隆起—火山碎屑喷出—地面下陷—积水成湖

B.内力作用—火山碎屑喷出—地面隆起—外力沉积—积水成湖

C.内力作用—地面隆起—外力沉积—地面下陷—积水成湖

D.外力作用—火山碎屑喷出—外力沉积—地面下陷—积水成湖

【答案】3.D4.A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据图可知,三处火山大致呈现西南东北方向分布,且形成时间上,西南方向的形成时间更早,东北方向的形成时间更晚,根据热点的定义:

热点是岩石圈板块之下提供炽热岩浆的固定源地,热点是固定的,那么形成的火山位置发生改变只有可能是板块的移动导致火山的位置不同,据此可知,板块的移动方向为自东北向西南方向移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湖泊是洼地积水而成,洼地不可能是外力沉积而来,B错误;据材料在肖松尼湖和刘易斯湖位置发生的一次火山喷发,在这里只喷发了火山灰和火山碎屑,并未形成火山体,在那之后,经过地质变迁,最终形成两个火山湖分析,由于内力作用,大量岩浆上升,导致地面隆起,火山灰、火山碎屑沿着两个湖泊所在的位置的地下裂隙喷出喷出,火山喷发结束后,经过地质变迁(地面下陷),形成洼地,最终积水成湖。

A正确;CD错误;故选A。

【点睛】火山湖形成过程:

炙热的地下岩浆上升沿着地壳的裂缝喷发出来,当冲向高空的喷出物沿着抛物线的路径降落下来,就围绕着喷出口的周围渐渐堆积出圆锥形的山丘,反复喷发,就会形成火山锥。

火口处大量很轻的浮石被喷走,许多挥发性的物质被散失,火山锥的尖顶又没有后续岩浆支撑而塌陷,变成漏斗状洼地,形成湖盆。

降水、积雪融化、地下水补给等等,塌陷的火山口逐渐储水,最终就会积水成湖。

下图分别表示我国东北部分地区某年12月1日~次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时段,该地区()

A.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高B.气温偏低值山区比平原大

C.降水增幅由东向西增大D.降水量中部地区增加显著

6.图示时段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正确的是()

A.春播提前B.生长期变长

C.易发生春旱D.土壤耕作难度变大

【答案】5.C6.D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图甲:

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A错误。

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B正确。

图乙:

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C正确;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D错误。

故选C。

【6题详解】

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AB错误。

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土壤中含水量过大,不易发生春旱,但是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影响的有关知识。

注意:

图中距平值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差,不是实际气温和降水量。

河床的冲淤与河流含沙量和输沙能力有密切关系,当河流的含沙量小于其输沙能力时,河床就会被冲刷,当河流的含沙量大于其输沙能力时,河床就会淤积。

三峡大坝蓄水后对其下游荆江河段的径流量和含沙量产生了明显影响,也影响到河床的冲淤过程。

宜昌站和螺山站是荆江河段上游和下游的两个水文监测站,下图为两站在三峡大坝蓄水前后的含沙量变化过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三峡大坝蓄水前后荆江河段冲淤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蓄水前,丰水期以冲刷为主B.蓄水前,枯水期以淤积为主

C.蓄水后,全年以冲刷为主D.蓄水后,全年以淤积为主

8.三峡大坝蓄水后,荆江河段()

A.流速减慢B.河床加深C.水位上升D.洪涝加剧

【答案】7.C8.B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提图判断,三峡大坝蓄水前,丰水期,宜昌站(上游)含沙量大于螺山站(下游),说明泥沙在河床淤积,A错误;枯水期,宜昌站(上游)含沙量小于螺山站(下游),说明河床被径流冲刷,B错误;三峡大坝蓄水后,全年宜昌站(上游)含沙量小于螺山站(下游),说明全年河床被径流冲刷,C正确,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蓄水后,荆江河段河床全年被径流冲刷,河流通航航道加深,泄洪能力增强,流速加快,B正确,A错误;由于三峡水库的调蓄作用,枯水期河流水位上升,汛期河流水位下降,洪涝灾害减轻,CD错误;故选B。

【点睛】修建水坝利弊:

利:

1、调节河流径流,改善库区气候(减小温差、增加空气湿度);2、可以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

弊:

第一、对库区上游的影响:

1、水库蓄水蓄沙,水质下降,洄游产卵的生物数量减少;2、淹没农田,居民要离开家乡。

第二、对库区的影响:

1、库区水质富营养化,水位上升使得地下水上升,蒸发加剧,导致库区耕地盐碱化;2、蓄水使得库区压力增大,可能诱发新的地质灾害如库区地震;第三、对库区下游的影响:

1、下游泥沙沉积减弱,有机质沉积减少,径流量减少,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紧张;2、入海口因沉积减缓,加之海浪侵蚀使得三角洲(海岸线)后退威胁沿海地区;3、入海口营养物质减少,影响动植物生存。

农地边际化是指农田按照耕作难易程度被逐渐挤出农业生产的过程。

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让很多农民放弃边际化农地。

下表为某研究机构2011年在石柱县(地处渝鄂交界的武陵山区)的32个乡镇229个村进行农地边际化调查的统计数据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影响因素

指标分级

2011年实际耕地面积(Km²)

2011年承包耕地面积(Km²)

边际化耕地面积(Km²)

边际化率(%)

海拔(m)

<450

7232.07

7969.27

737.20

9.25

450—750

11931.37

13449.52

1518.15

11.29

750—1000

16188.83

18462.42

2273.59

12.31

1000—1500

22374.32

27411.36

5037.04

18.38

≥1500

2229.49

4239.38

2009.89

47.41

坡度(°)

<2

18243.78

21508.12

3264.34

15.18

2—6

9277.01

11052.81

1775.80

16.07

6—15

18782.45

22071.69

3289.24

14.90

15—25

10314.96

12590.94

2275.98

18.08

≥25

3337.88

4308.39

970.52

22.53

道路连接度

≤0.45

31491.93

39423.52

7931.59

20.12

0.45—0.5

17133.62

19447.36

2313.74

11.90

0.5—0.55

8828.45

9932.00

1103.55

11.11

0.55—0.6

2097.27

2297.78

200.51

8.73

≥0.6

404.81

431.29

26.48

6.14

9.关于边际化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边际化率是边际化耕地面积与实际耕地面积的比值

B.边际化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C.边际化率与坡度大小完全呈正相关

D.道路连接度与边际化率大致呈正相关

10.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下列会导致武陵山区边际化率降低的是()

A.农村劳动力非农化B.留守劳动力老龄化

C.小农经营的方式D.微型机械设备推广使用

11.针对武陵山区的边际化耕地,最适宜的处理方式是()

A.生态恢复B.修建别墅区

C.调整农业结构D.梯田化耕作

【答案】9.B10.D11.A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和表中数据可知,边际化率是农民放弃边际化农地与实际耕地面积的比值,A错误;由材料、表中数据可知,地势高低与边际化率大致呈正相关,B正确;根据表中数据,坡度在6-15°边际化率低于2—6°,C错误;道路连接度与边际化率大致呈负相关,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使劳动力减少,留守劳动力老龄化,劳动能力减弱,都会使边际化率升高,A、B错误;小农经营的方式,生产规模小、效益低,会使边际化率升高,C错误;微型农机设备在山区推广,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会使边际化率降低,D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山区边际化耕地,采用生态恢复的处理方式,即有利于保持水土,又有利于保护环境,A正确;修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