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七年级 语文 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
《新部编七年级 语文 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七年级 语文 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新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细水长流
蓝雪冰儿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
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
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
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
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
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
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
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
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
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
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
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
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
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
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
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
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
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
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
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
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
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
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
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
我说,是啊,细水长流。
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
我说,妈活得比你累。
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
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
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
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
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
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
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选文有删改)
(1)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
原因是什么?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下列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
②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
(4)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
【答案】
(1)“命好”是指:
①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②不跟人闹意见(人缘好)。
原因:
老刘:
①包容,不争长短;②豁达,不计得失。
(2)①内容上交待矛盾冲突的起因(或故事发生的背景):
天大旱;邻居又不在家。
②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作铺垫。
(3)①“急”这里有“着急、生气”的意思,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不满,突出母亲“视地如命”。
②“急切”有“迫不及待”的意思,突出母亲内心的兴奋及对父亲言行的认同。
(4)①父亲的内心像阳光一样明亮;②父亲的言行像阳光一样温暖了周围的人;③邻居的回馈、母亲的理解像阳光一样让父亲感到温暖、幸福;④进一步升华了“水长流,情长在”的主题。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结合第一段分析即可。
“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
”通过这个句子可以总结得出。
其原因也可以用原文回答:
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可以总结出,包容和不计较个人得失等原因。
(2)细读第4段,不难发现,内容上交待矛盾冲突的起因(或故事发生的背景):
天大旱;邻居又不在家。
在结构上,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作铺垫。
(3)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
(4)此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阳光”既指现实中的太阳的光,也指父亲的心情,母亲的理解,邻里之间的和睦等。
故答案为:
⑴命好”是指:
①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②不跟人闹意见(人缘好)原因:
老刘:
①包容,不争长短;②豁达,不计得失。
⑵①内容上交待矛盾冲突的起因(或故事发生的背景):
天大旱;邻居又不在家。
②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作铺垫。
⑶①“急”这里有“着急、生气”的意思,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不满,突出母亲“视地如命”。
②“急切”有“迫不及待”的意思,突出母亲内心的兴奋及对父亲言行的认同。
⑷①父亲的内心像阳光一样明亮;②父亲的言行像阳光一样温暖了周围的人;③邻居的回馈、母亲的理解像阳光一样让父亲感到温暖、幸福;④进一步升华了“水长流,情长在”的主题。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巩固归纳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解答时考生要先分析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子加以概括,整合信息整理出答案。
⑵考生解答时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把握,要看清文段在文中的位置,要明白处在不同位置的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不同的,其次要注意发现该文段在内容和主题方面的作用。
⑶考生对语句中重点词汇的含义的理解,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其表达效果。
⑷考生解答此题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注意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结构上与文章的关系,二是内容上与文章的关系。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________。
(2)文中划线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________。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划线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5)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
为什么?
(6)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
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7)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
为什么?
【答案】
(1)集中体现了母爱;象征“我”的新生活,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
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
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3)第一处:
“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
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
“别人告诉我……”。
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4)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5)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6)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7)①“秋天”是背景,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解析】【分析】
(1)通读全文,可知“看花”是全文叙述的中心事件;集中体现了母爱;象征“我”的新生活,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
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
(3)回答此题,要认真通读全文,找出插叙的语句,并结合语句及上下文来分析其作用。
(4)“扑”和“挡”两个动词是细节描写,写出了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的内容,感人至深。
(5)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6)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7)“秋天”是背景,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故答案为:
(1)集中体现了母爱;象征“我”的新生活,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
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
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3)第一处:
“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
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
“别人告诉我……”。
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4)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5)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6)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7)①“秋天”是背景,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点评】记叙文阅读,首先要读懂文章内容,根据题目具体分析。
其中赏析词语首先要解释词语的本义,然后分析在句子中的含义和作用;主观发挥题目,要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3.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火车上的故事
尤今
①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四人同室的软卧票。
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然而,别无其他选择,也只好随遇而安了。
②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
浅灰色的高领套头毛衣,极为得体地配以轶灰色的西式套装衣裤;染黑了的短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方形的细枢眼镜,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一股斯文淡定的书卷味儿。
③举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几天前专程到湛江去约稿,现在,大功告成,启程回家。
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
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
“请各位注意:
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
”妇人转头对我说道:
“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静。
”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
④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
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
她身材高大,穿了1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
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
“嗨,回广州啊?
”老编辑微微领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
⑤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
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
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
“吃,你们吃,不要客气!
”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
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
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
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⑥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
依据惯例,他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
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
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
查票员要她说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
“啊,我记不清啦!
”好脾气的查票员并没有坚持,便走了出去。
⑦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
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
过了约莫一盏茶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
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了投诉:
“我要换房!
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
”稽查员说:
“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
不会有问題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眷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
”“出了事,再来追查,不是太迟了吗!
”老编辑生气地说。
“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
”稽查员淡定地回应。
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
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竞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⑧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
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给她喝。
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
老编辑内心感激,连声道谢。
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相人”呀!
⑨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
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眼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
“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
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
”老编辑涨红了脸,愧疚地说:
“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
”女人微笑着说:
“没有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
⑩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1)老编辑的情感、态度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变化着。
阅读选文,将表格补充完整。
故事情节
老编辑的情感、态度
中年妇女走进车厢
眸子里原告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
________
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别一边去
脸色更难看了
中年妇女忘带身份证
毫不客气地提出投诉
________
________
(2)结合语境,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⑧段事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文章结尾处作者表示“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你认为作者能从这堂课上学到什么?
(请写出三点)
【答案】
(1)中年妇女把零食摊放在桌上,嗑的瓜子壳扔了一地(中年妇女在车厢里嗑瓜子吃零食);中年妇女热心照顾发病的老编辑;内心感激,连声道谢(愧疚)
(2)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多种零食的味儿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各种令人不快的味道充斥着整个车厢,引人反感。
②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准确地写出了中年妇女照顾老编辑时体贴、忙碌的情形,体现了她待人热情,乐于助人。
(3)①不应“以貌相人”。
②对与自己不同阶层或不同类型的人要宽容以待。
③场合要注意自己的举止文明。
④要做一个善良友爱、乐于助人的人。
⑤不必太在乎他人对自己的一时误解,坚定地做一个“好人”。
【解析】【分析】
(1)一栏,为情节概括题。
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二栏,为概括情感态度题。
分析人物的情感态度要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
人物的心理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
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
如此题中年妇女热心照顾发病的老编辑这一情节,使老编辑的情感态度变为内心感激和愧疚了。
(2)欣赏文句。
①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多种零食的味儿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各种令人不快的味道,引人反感。
要答出对人物情感的作用。
②考查描写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
“取出”“帮她喷”“为她搓药油”“倒出热水”“喂她喝”“替她盖好被子”,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准确地写出了中年妇女照顾老编辑时体贴、忙碌的情形,体现了她待人热情,乐于助人。
答作用不能忽略对人物形象的意义。
(3)题干“一分为二的观点概括评价文中的中年妇女”。
要通过情节和描写的分析,先概括人物性格,然后看看这些性格的好坏。
如中年妇女热心照顾发病的老编辑的情节,说明她是个心地善良、热情体贴、乐于助人的女人;如“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予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的行为,说明她是一个举止粗俗的女人。
故答案为:
(1)中年妇女把零食摊放在桌上,嗑的瓜子壳扔了一地(中年妇女在车厢里嗑瓜子吃零食);中年妇女热心照顾发病的老编辑;内心感激,连声道谢(愧疚);
(2)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多种零食的味儿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各种令人不快的味道充斥着整个车厢,引人反感。
②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准确地写出了中年妇女照顾老编辑时体贴、忙碌的情形,体现了她待人热情,乐于助人;(3)①不应“以貌相人”。
②对与自己不同阶层或不同类型的人要宽容以待。
③场合要注意自己的举止文明。
④要做一个善良友爱、乐于助人的人。
⑤不必太在乎他人对自己的一时误解,坚定地做一个“好人”。
【点评】情节概括题。
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概括情感态度题。
分析人物的情感态度要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
人物的心理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
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
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与一朵云对酌
马德
(一)
有一年,大雪,到山上去追野兔子。
四野尽白。
深可没膝的雪,覆了远山近水。
四下里,好多野兔的足印,仿佛它们的挣扎和喘息还在,我们说,赶紧追!
追了半天,又冷又累又饿。
我们四处找柴禾,树上的枯枝,沟洞里的树叶,崖缝间的鸟窝,田鼠洞里的豆英,统统搜罗了来,扒开一片雪,然后,点起了火。
雪,以及寒冷,纷纷从火堆四周撤退。
而我们,在温暖里一边烤着火,一边烤着干粮,一边大声说笑,一边高声放歌。
空旷的四野里,鸟都不敢飞过来,哪还有野兔子的踪影。
那一次,我们一个兔子没逮着。
心底里,却捡拾回来无穷的快乐。
(二)
我有一个朋友,是位画家。
有一天,他邀我到郊外,干什么?
看蚂蚁。
他在一只肥硕的蚂蚁屁股上,轻点一丝朱红。
整个上午,我们盯着这只红屁股的家伙,一会儿拖回一只空麦壳,一会儿在巴掌大的地方逡巡一阵子,一会儿对着一根高挑的草疑神疑鬼,一会儿优雅地为另一只蚂蚁让路,一会儿又急匆匆地去打上一架。
我们两个人,仿佛是被它牵着,一会儿驻足在这一处,一会儿又蹲踞在另一处,一会儿手舞足蹈,一会儿又凝神屏息。
我们看它,它一定也好奇地打量着我们两个傻傻的家伙。
被盯梢终究是郁闷的。
那天,它突然钻进窝里,半天没出来。
我们的心,在等待中,竟好像也被困在了幽深的地底,半天,没上来。
赏玩一只蚂蚁,与被一只蚂蚁捉弄,都是一种欢喜。
(三)
草坪上,几个小孩在玩水。
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挽着裤管。
后来,裤脚湿了,裤子湿了,上衣湿了。
再后来,鼻翼上是水,耳垂上是水,发梢上是水,浑身上下,都是水。
这是初秋的下午,天已经凉了。
水玩过,几个孩子又在玩“骑马打仗”的游戏。
两两配对,骑在“马”上的孩子,与对方骑在“马”上的孩子,在“马”的跑动中,以脚角力,互相蹬踏。
一两个回合,三五个趔趄,七八声嬉笑,个个便摔翻在地上。
再起来,身上泥一片,水一片,伤一块,痛一块,然后闹一声,嚷一声,继续玩。
一个人,若没有从这样的童年走过来,一定不是从诗意中长大的。
(四)
大冬天,街上冷得难见一个人。
到水果摊前买水果。
不见摊主,只见旁边一个女人,上身是红红的羽绒服,下身是过膝的皮裙,高筒的靴子,背对着我,一边哼唱着,一边和着旋律,正翩翩独舞呢。
这么冷的天,真好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