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上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114.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97817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年级上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1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一年级上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1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一年级上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1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一年级上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1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一年级上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1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年级上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114.docx

《初一年级上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1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年级上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114.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年级上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114.docx

初一年级上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114

初一年级(上)数学期中考试阅卷分析

初一年级数学组吕明

初一年级(上)期中考试于2015年11月2日全天进行,在全组努力下,当天就完成了数学阅卷工作。

本次考试,数学试卷由初二年级老师出题,满分120分,总题量32道题,大大超出平时的常规题量25道题。

其中选择题10题,分值20分,填空题10题,分值30分,解答题共七大题,分值70分。

年级平均分90.3分,90分以上的有10个班,不到90分的有四个班,最高分9班平均95.4分,最低分6班平均分83分。

这份测试卷虽紧扣教材,但超过教材难度,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灵活学习的能力。

此份考题不论是难度还是题量都远超云大附中、师大实验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的水平,但我们的学生平均拿到了90.3分,说明平时我们组除了重视课堂教学、集体备课外,每周的年级统一周末试卷、周日晚上的年级周考以及备课组的重点内容加强训练是非常有效的。

潘静老师批改的第二大题(填空题)简况

1、原题为: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0题,共30分)

11.的倒数是.

12.比较大小:

﹣﹣.

13.在数轴上点P到原点的距离为5,点P表示的数.

14.绝对值不大于2.5的整数有.

15.在下列代数式中中,单项式共有个.

16.数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

17.已知a、b满足=-|b+3|,则的值为.

18.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m的绝对值是2,则=.

19.按下面程序计算:

输入,则输出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__.

20.如图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图案1是由4个组成的,图案2是由7个组成的,依此,第n个图案是由个组成的.

2、评分标准:

每题3分,共10题,共30分

3、阅卷结果:

此题年级平均分21.27分,难度0.71,区分度0.30,标准差5.15。

4、学生出错分析:

11、出错原因主要在区分不清倒数和相反数的概念,做成了求相反数;

12、负数的大小比较,概念不清;

13、主要错误在于只写了一个5,没有考虑-5;

14、主要错误原因在于漏了0,或者漏了负数;

15、大部分错误答案是填了5个,区别不清是不是单项式;

16、主要错误原因在于要么填了数字,要么填成-b,要么就是答案没有化简。

填成数字主要是因为学生带数字进去算以后没有把数字还原,填成-b主要是因为去掉绝对值以后没有考虑绝对值前面是负号;

17、这个题目主要错误是空着没填,也就是不会做。

学生不能识别实际上就是的形式;

18、错误原因在于相反数、倒数概念不清;

19、错误原因在于第二步平方-x,很多学生减去的是而不是;

20、这题改卷比较松,没有加括号和没有化简的只要答案对都给分了,做错的基本上是不会做,找不到规律。

这次考试填空题并不乐观,均分不高,由此可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基本概念的教学,备好新课,备好数学概念。

刘晓清老师批改的第21题简况:

1.原题:

21.先把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再用“<”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3.5,-(-2)2,-1,-2,.

2.评分标准:

没写“解”扣1分;画数轴时没有体现“三要素”扣3分;画点表示数时只要有一个位置错误,就扣3分;用“<”排列数时,只要有一个顺序错误,就扣3分。

3.阅卷结果:

此题满分6分,年级平均分4.65分,难度0.77,区分度0.31,标准差1.96

4.学生出错分析:

此题是一个对于数的认识,绝对值,乘方运算、数轴的画法以及在数轴上表示数的题,学生对于此类问题应该是比较熟悉了的,可是画数轴,数的大小比较,对于正负数的认识等方面还有些欠缺。

满鹏老师批改的第22题简况:

1、原题:

22.计算题(

(1)

(2)每题4分,(3)(4)(5)每题5分,共23分)

(1)

(2)

(3)(4)

(5)

2、评分标准:

(1)、

(2)小题计算题化简的1分,计算过程得一分,结果得2分。

第(3)小题计算一个正确得1分,两个得2分,三个得3分,结果正确得2分

第(4)小题乘对一个得1分(共3分),结果正确得2分

第(5)小题乘对一个得1分(共3分),结果正确得2分

3、阅卷结果:

此题满分23分,年级平均分20.79分,难度0.52,区分度0.42,标准差2.78。

4、学生出错分析:

此题是七年级第一章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题,学生对此类计算题已经做的很多,所以只扣了2.21分,但有部分学生体现出对加减乘除运算法则的不熟悉和计算过程中粗心忘记添加负号以及乘方部分判断正负号的熟悉。

(1)小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算对,只有部分学生去完括号以后计算错误或者出现23-41=18的错误情况。

(2)小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算对,只有部分学生去完括号以后分数化成小数化错。

第(3)小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算对,有部分学生把后面的先进行计算,导致错误。

第(4)小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用分配律乘来,只是负号判断错误。

第(5)小题是问题最多的,部分学生把算的1,部分学生在这里的正负号和乘方算错,还有部分学生先算减法,把-1和先减了。

计算题是考查学生认真、仔细的题目,难度不大但计算过程繁琐,稍微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需要学生细心计算,仔细检查。

 

唐建斌老师批改的第23题简况:

1、原题:

23.

(1)(5分)化简

(2)(6分)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2、评分标准:

(1)小题去括号3分,结果2分。

(2)小题去括号2分,结果2分,求值2分。

3、阅卷结果:

(1)小题5分,年级平均分4.34分,难度0.87,区分度0.29,标准差1.46;第

(2)小题6分,年级平均分4.84分,难度0.81,区分度0.40,标准差2.03

5、学生出错分析:

此题是整式的加减,主要考察学生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基本运算能力,全年级大部分同学掌握较好。

出错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去括号漏乘括号中的一项;

(2)去括号符号的变化出错;

(3)少写某一项;

(4)合并同类项时系数计算出错

(5)求值带入时负数不打括号,结果计算错误。

整式的化简与求值,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加强训练,学生并不是不会,而是粗心,尤其是学困生,一定要让他们多拿这部分题目的分数,提高得分率。

郭自忠老师批改的第24题简况

1、原题24.(6分)已知+=0,求的值。

 

2、评分标准:

(1)求出x、y的值得1分,

(2)化简对得3分

(3)求值得2分,共6分。

3、阅卷结果:

此题满分6分,年级平均分4.88分,难度0.19,区分度0.81。

4、学生出错分析:

1.x、y的值得1分学生都基本能得;

2.去括号错误导致化简错误;

3.化简对的同学,代值计算错误,原因是代值不打括号,符号错误。

刘晓清老师批改的第25题简况:

1.原题:

25.(6分)有一题是计算的值,其中.甲同学把“错抄成但他计算的结果也是正确的,试说明理由,并求出这个结果.

 

2.评分标准:

没写“解”扣1分;化简正确给4分,说明理由给1分,代入计算正确给1分。

3.阅卷结果:

此题满分6分,年级平均分3.81分,难度0.63,区分度0.65,标准差2.7

4.学生出错分析:

此题其实是一个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问题。

可是,一些学生对于去括号会出现问题,导致合并同类项以及最后得出这一结果不是顺利的。

高敏老师批改的第26题简况:

1、(8分)某食品厂从生产的袋装食品中随机抽样检测20袋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质量,超过或不足的质量分别用正、负数表示,例如+2表示该袋食品超过标准质量2g,现记录如下:

与标准质量的误差(g)

-5

-2

0

+1

+3

+6

袋数

5

3

3

4

2

3

(1)在抽取的样品中,最重的那袋食品的质量比最轻的那袋多了多少克?

(2)若标准质量为100g/袋,则这次抽样检测的总质量是多少克?

 

2、评分标准:

(1)小题4分,

(2)小题4分.

6、阅卷结果:

此题满分8分,年级平均分5.73分,难度0.59,区分度0.53,标准差2.70。

7、学生出错分析:

(1)问,大部分学生都做对,得了4分,但是有部分找不对最重和最轻的质量,还有个别同学算成6-5=1。

(2)问只有少数同学做对,主要问题是没有读清题意,直接用-5-2+0+1+3+6=3算总的多了3g,没有读清题意中有20袋.

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题型多样性.

吕明老师批改的第27题简况:

1、原题:

27.(10分)如图,点P、Q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8、4,点P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点Q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设点P、Q同时出发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

(1)若运动2秒时,则点P表示的数为_______,点P、Q之间的距离是______个单位;

(2)经过__________秒后,点P、Q重合;

(3)试探究:

经过多少秒后,点P、Q两点间的距离为6个单位.

2、评分标准:

(1)小题2个空,各为2分,共4分,

(2)小题一个空2分

第(3)小题应分两种情况分析,一种情况2分,共4分

8、阅卷结果:

此题满分10分,年级平均分5.17分,难度0.52,区分度0.42,标准差2.78。

9、学生出错分析:

此题是一个动点问题,学生对此类问题还没有遇到过,最能表现一个学生是否能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

(1)问,会分析的学生在数轴上向右移动:

2个单位/秒*2秒=4个单位,即可在数轴上得出点P的坐标是-4,此时点Q也向右移动了:

1个单位/秒*2秒=2个单位,此时点Q表示的数是6。

但大部分学生能做对第一空,可第二空却未能得出。

(2)问是方程中的追及问题,但难度降低了,只须填对即可,学生用小学知识进行推理,P、Q两点相距12个单位,速度相差每秒一个单位,故需12秒可让P点追上Q点。

第(3)问只有8个学生对PQ两点开始相距6个单位,及赶上后超过相距6个单位两种情况都做了分析。

大部分学生只对第一种情况得出了结果,思考不够严密。

压轴题是考查学生灵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题目,难度大一些、灵活性强一些,需要严密地来思考问题,分类分析来得出问题的结果,怎样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数学老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总体分析:

一、学生卷面分析:

 

    1、有理数的计算是初一年级的重点、难点问题,由于我们组加强了有理数的计算训练,第22题23分的计算年级平均分达到了20.8分。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

表现在学生判断题、应用题,有些学生个别有错误,主要原因学生在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新知体验不深,头脑中建立的概念不清晰、不扎实。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表现在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卷面上有不少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小数点、漏做题等低级错误。

   

四、改进措施:

 

1 、要充分利用备课和开展教研活动,加强研读“课标”和“教材”,切实把握好课程标准,准确掌握新课标的理念、教学内容和知识的难度要求,使用好教材。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3、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

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只有这样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