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材料.docx
《长春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材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春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材料
长春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材料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期末复习
二、学习目标
1、复习《唐诗五首》、《论语八则》、《小石潭记》、《陋室铭》
2、指导考试答题技巧
三、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期末考试的类型
2、学习考试答题方法
四、学习过程
(一)了解期末考试的类型
(二)了解考试答题方法
(三)复习重点课文
五、课文讲解
试卷类型
语文试卷的类型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
(二)阅读(三)写作
积累与运用一般涉及:
课内的古诗词以及课内文言文重点语句
考查课标推荐的优秀诗文篇目,注重名篇、名句的积累与运用。
阅读一般涉及:
文言文阅读(课内、课外)、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
文言文阅读:
注重常用实词的理解,注重文章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注重作品思想内容的古为今用,注重个性化的见解和感悟。
课外文言文注重结合注释理解选文内容,注重课内积累在课外的呈现。
现代文阅读:
1、注重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2、注重对选文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3、注重联系生活中的体验和感悟。
4、鼓励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名著阅读:
以积累为主,侧重对经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中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的了解。
对试卷类型有所了解后,我们就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
考试中涉及到的课内文章一般包括古诗词和课内文言文,对这些文章的考查属于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难度适中,主要面向绝大部分考生,分值为25分,因此这些课文也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小石潭记》与《陋室铭》是语文中考考纲中的重点篇章,中考出现率较高。
《唐诗五首》复习要点
考点:
根据题干要求填入正确的诗句,本课知识会出现在试卷的第一题名句的积累与运用部分,分值为1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要点:
(首联)既寄寓不必伤别之意,又起破题作用,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点明两个地点,用环境描写衬托依依惜别之情。
(颔联)表明诗人与友人同病相怜,两人情感间的共鸣句、此别为别中之别、劝慰友人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的诗句。
(颈联)点明不必伤别的理由、把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表现诗人宽阔胸襟的诗句、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千百年来的名句。
(尾联)再次劝慰友人不必伤别,更不要学儿女态的诗句,在离别之际,诗人直言相劝友人无须悲悲切切的诗句。
习题:
1、如果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感伤,不妨用王勃的诗句,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2、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
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是:
,。
3、同窗好友远行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谊:
,。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
”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答案: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登幽州台歌》
要点:
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及抑郁不平之气;
后两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
习题:
1、诗人俯仰古今,倾吐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满腔忧愤之情的诗句是:
,。
2、登楼眺望,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情绪的诗句是
,。
3、本诗与屈原《远游》中: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意境相近的诗句是:
,。
答案: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要点:
前两句:
写景兼点明时令、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写景和叙事相结合、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后两句:
借月抒怀、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浪漫主义诗风的表现、表现愁的诗句。
习题:
1、诗中与苏轼的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境相似,借月来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
2、本诗中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境相近的诗句是:
,。
3、本诗中以景写哀,衬托作者听到友人贬迁的消息后伤感的诗句是:
,。
4、本诗中借月抒怀,表达对即将远去的友人的关怀惦念之情的诗句是:
,。
5、诗中融情于景,突出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写出贬谪之地偏远的诗句是:
,。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诗人对友人强烈思念的诗句是:
,。
答案: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滁州西涧》
要点:
1、2句写春景、含有鸟的句子,含有草的句子,表达了坚守节操的志向、动静结合描写景物、表现诗人恬淡之情、借动植物写出自己安贫守节的恬淡胸襟
3、4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运用对比的手法、有志改革却回天无力,思归却又不能、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习题:
1、本诗中与寇准《春日登楼怀归》的“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2、作者借动植物写出自己安贫守节的恬淡胸襟的诗句是:
,。
3、诗中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诗人虽有志改革却回天无力,思归却又不能的两难境地的诗句是:
,。
4、诗中通过动静结合描写景物,表现诗人恬淡之情的诗句是:
,。
答案:
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要点
1、2句全篇中绝妙佳句、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对早春景色加以赞美,富有哲理,描写春天,写草的句子,写春雨的句子。
3、4句诗人的主观感受、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作者对早春景色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习题:
1、诗人透过雨丝遥望草色,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的诗句是:
,。
2、诗中描写诗人的主观感受的诗句是:
,。
3、诗中能够表现春天朦胧美的诗句是:
,。
4、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作者对早春景色的赞美与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
5、本诗中与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意境相近的诗句是:
,。
6、诗中对早春景色加以赞美,富有哲理的诗句是:
,。
7、诗中赞颂早春之美,抒发作者对京城早春景色的热爱之情的诗句是:
,。
答案: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7、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论语八则》
复习要点:
1、了解并积累孔子及《论语》的有关常识
2、能够根据题干中的要求填入正确的语句。
(孔子经典语句的积累,本考点出现在第一题诗句积累部分。
)
3、思考为学与修身的相关问题,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
习题:
1、孔子名,字。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
2、《论语》意为。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编撰而成。
它以和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并称为“四书”。
3、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认为对于自己学过的知识,应该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认为与同门的人相识是快乐的,所以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该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自己品德修养的形成,所以应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论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孔子认为对待事物应持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生活中,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随时以周围的人为借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与“取长补短”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表明人人都可以为人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说明人重在自身修养,不必要求别人一定了解自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考场上,监考教师经常引用《论语》中哪个句子告诫我们要诚实答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告诫人们要学习别人的长处,也要反思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丘,仲尼。
儒家
2、语言的论纂(zuǎn);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语录体和对话;《大学》、《中庸》、《孟子》
3、
(1)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小石潭记》
文章以生动传神之笔,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清幽美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生趣,同时寄托了作者谪居荒远之地的孤寂忧愤的心情。
考点:
1、课文的出处,作者以及作者的相关常识(试卷课内文言文第一题)
2、课内重点词语的意思(试卷课内文言文第二题)
3、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试卷课内文言文第三、四、五题)
4、课文的背诵默写(试卷第一大题古诗文默写)
复习要点:
1、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本文是他被贬到永州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是备受称道的名篇。
2、原文语句填空:
①描写小石潭全貌的语句: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②可以看出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语句:
伐竹取道。
③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④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
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
游览顺序:
发现小潭—潭中游鱼—小潭源头—游览感受
4、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是怎样写水“清”这一特点的?
你由此还能联想到哪些与它有关的古诗文名句?
明确:
(1)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先正面落笔,勾勒了潭水清澈的特点(水尤清洌),然后用侧面烘托手法,虽无一字写水,却处处在写水的清澈,用“潭中鱼可百许头”写鱼历历可数,又像在空中游动一般,阳光照射,影子落在石头上,此段文字用鱼、阳光、影子烘托出水的清澈。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5、作者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
抓住溪身的蜿蜒曲折,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写小溪,就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
通过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6、本文描写小石潭融情入景,在小石潭的自然风光中,投入了作者本人的身影。
结合写作背景,试分析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明确:
作者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甚至把这种幽静渗透到人的心灵里,把景物与心情结合起来,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身世遭遇的反映,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7、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
文章以生动传神之笔,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清幽美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生趣,同时寄托了作者谪居荒远之地的孤寂忧愤的心情。
《陋室铭》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这种文体,或歌颂赞美,或有所警戒。
2、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
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伟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考点:
1、课文的出处,作者以及作者的相关常识(试卷课内文言文第一题)
2、课内重点词语的意思(试卷课内文言文第二题)
3、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试卷课内文言文第三、四、五题)
4、课文的背诵默写(试卷第一大题古诗文默写)
复习要点: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铭:
古代的一种文体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本文主旨句(点题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全文点睛句:
孔子云:
何陋之有?
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类比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孔子云:
何陋之有?
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他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二)本文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洁伟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问答题
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
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答:
比兴的手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2、本文对陋室是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
这几方面突出了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
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
陋室特征:
雅。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
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出作者对这一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4、对于陋室的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上下文联系)
答:
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5、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
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
运用类比的手法。
用古代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答:
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这一核心。
现代文阅读
不同文体、类型的问题,解答的思路和方式不一样,集中复习训练阶段,同学们更要有意识地进行归纳、总结并融会贯通。
下面就几种典型考点的答题思路、技巧为同学们作指导:
1、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一是搞清楚词语的本义,二是分析这些词语在文句中的表意作用,三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内涵。
2、理解某个句子的含义或分析句子的作用
(1)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要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语,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或主旨,并联系句子的修辞、表现手法等,用通顺、明白的语言把深层含义诠释出来。
(2)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可以从它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表达方式等来进行。
在文章开头:
开篇点题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或总领下文,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记叙文),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记叙文)等。
在文章中间:
承上启下(过渡)。
如果句子单独成段,还有强调的作用。
在文章末尾:
(强调)中心,深化(升华)主题;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等。
3、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
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描写事物、表现对象的特征(表现了人物或作者的感情)。
排比,反复:
增强语言气势,强调对象的特点(记叙文、说明文),作者的观点、感情(议论文、记叙文),加强节奏感。
反问,设问:
强调某些内容,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4、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然环境(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点明时间、地点,增加事件的真实性;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2)社会环境(与故事有关的社会状况或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的描写: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等。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
40分钟)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
1、,随风直到夜郎西。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3、,。
可怜白发生。
4、,,人比黄花瘦。
5、离别赠诗,是古代文人送别时常见的形式,在赠别诗中,有许多诗词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请写出你知道的连续的两句诗或词并写出作者和出处。
诗、词句:
,。
作者和出处,。
二、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甲)阅读《陋室铭》,回答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6、选文的作者是,字,朝家。
7、解释加点的字或词:
(1)谈笑有鸿儒()
(2)无案牍之劳形()
(3)惟吾德馨()(4)斯是陋室()
8、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乙)课外文言文阅读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
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
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经历多日,不能得售③。
心生疲厌,以为苦恼。
见人卖炭,时得速售。
便生念言:
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
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④。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注释】①长者子:
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
②沉水:
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
③售:
卖出去。
④直:
通“值”。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方得一车()②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11、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二)现代文阅读
母亲的羽衣
(1)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细看儿子已经垂睫睡去,女儿却犹自瞪着坏坏的眼睛。
忽然,她一把抱紧我的脖子:
“妈妈,你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
”
(2)女儿的问话充满童真和稚气。
我真的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但这句问话却像一把无形的钥匙,开启了情感与记忆的箱箧……
(3)许多年前,那时我自己还是小女孩,我总是惊奇地窥伺着母亲。
记忆中母亲晒箱子的时候就是我兴奋欲狂的时候。
(4)母亲的樟木箱子又深又沉,像一个浑沌黝黑初生的宇宙。
我还记得的是阳光下竹竿上富丽夺人的颜色,怪异却又严肃的樟脑味,以及我在母亲喝禁声中东摸摸西探探的快乐。
(5)我唯一真正记得的一件东西是幅漂亮的湘绣被面,雪白的缎子上,绣着兔子、翠绿的小白菜和红艳欲滴的小萝卜。
母亲一边整理,一面会回过头来说:
“别碰,别碰,等你结婚送给你。
”
(6)那幅湘绣后来好像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我也没有细问。
但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打开箱子时那份欣悦自足的表情,会让我觉得她忽然不属于周遭的世界,那时候她会忘记晚饭,忘记我扎辫子的红绒绳。
(7)除了晒箱子,母亲最爱回顾的是早逝的外公对她的宠爱。
外公总喜欢带她上街去吃点心,而当年的肴肉和汤包又是如何好吃,甚至煎得两面黄的炒面和冰糖豆浆都是超乎我想象力之外的美味。
(8)每听她说那些事的时候,我都惊讶万分——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红烧肉和新炒的蔬菜简直就是理所当然地放在父亲面前的,她自己的面前永远是一盘杂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锅饭”。
(9)母亲每讲起那些事,总有无限的温柔,她既不感伤,也不怨叹,只是那样平静地说着,并不想把那个世界拉回来。
下一顿饭她仍然会坐在老地方吃那盘剩菜;而到夜晚,她会照例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
她一直都负责把自己牢锁在这个家里……
(10)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
像故事中的小织女,她们都曾住在星河之畔,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几曾烦心挂虑?
她们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得痴然如醉。
(11)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把洁白的羽衣拍了又拍,无声无息的关上箱子,藏好钥匙。
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
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
——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
(12)女儿没有得到答案,哪肯善罢。
双臂将我的脖颈搂得更紧:
“妈妈?
你到底是不是仙女变的?
”
(13)我回过神来,却又一时愣住,我究竟是不是仙女变的,我不想也不方便告诉她什么,只胡乱应付着:
“不是,妈妈不是仙女,你快睡觉。
”
(14)对我的搪塞,女儿将信将疑。
她听话地闭上眼睛,旋又不放心地睁开:
“如果你是仙女,也要教我仙法哦!
”
(15)我笑而不答,替她把被子掖好。
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
“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
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
”
(选自《张晓风经典散文》,当代世界出版社,有改动)
1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窥伺()
黝黑()
纺霓()
搪塞()
13、第(6)(7)两段中加点词语“欣悦自足”和“最爱回顾”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4分)
14、从第(7)段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在小时候倍受宠爱、尽享“美味”,而第(8)段中作者却说“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
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5、从文中可以看出“母亲”有着怎样的特点?
16、认真阅读全文,想一想,文中“母亲的羽衣”究竟指的是什么?
以此为题有什么好处?
17、你认为本文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18、正如文中所言,每一位母亲自她“决定做一个母亲”起,都自觉不自觉地脱下那件羽衣,并小心地珍藏起心中的那份美好。
其实,让母亲重新穿上那件美丽的羽衣,也是每个做儿女的共同心愿。
请以“妈妈,我已经长大了”为开头,写几句话,表达你的心愿。
(三)名著阅读
阅读选文,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