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提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77687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历史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八上历史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八上历史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八上历史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八上历史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历史提纲.docx

《八上历史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历史提纲.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历史提纲.docx

八上历史提纲

厉庄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制卷:

刘宏歌审核:

韦有彪

第一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

鸦片输入的危害:

伤害身体、白银大量外流、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

虎门销烟。

(民族英雄)

禁烟措施:

缉拿烟贩交出鸦片、保证以后不再走私鸦片、允许和外商有正当贸易。

虎门销烟的意义:

表明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2.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工业原料。

(2)直接原因(借口):

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

(3)结果: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4战败原因:

清朝的腐朽落后(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3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丧失)

(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4)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关税主权丧失)

影响: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严重危害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3)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4)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魏源《海国图志》

(1)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

(2)“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向外国学习。

制夷:

抵抗外国侵略,使中国富强。

(3)“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义:

开启向西方学习的先河,对洋务运动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课劫难中的抗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

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

修约遭拒。

(2)参战国家:

英、法联军为主凶。

(3)主要经过:

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

(4)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北京条约》

(5)影响: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2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时间不平等条约的名称割占领土范围割占领土面积

1858年<<瑷珲条约>>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北京条约>>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

1864年<<堪分西北界约记>>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平方千米

19世纪80年代<<改订条约>>和以后的五个堪界议定书中国西北部7平方千米

3、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1884年,根据左宗棠的建议,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三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起因:

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经过:

1894年,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李鸿章的“避战保船”使中国失去了黄海制海权,

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同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4)影响:

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第四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义和团运动

(1)背景:

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2)兴起:

参加者多是农民和手工业者。

进行反清活动,1900年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号

2、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杨村阻击。

攻占天津,随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1)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加上利息共9.8亿两

(2)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3)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

(4)在北京东郊民巷设立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4影响: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攻占北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战争性质: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四次战争的比较:

战争名称时间条约及内容影响

鸦片战争1840年《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白银;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4、协定关税。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甲午战争1894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1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军费2亿两白银;

3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八国联军1900年《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侵华战争

1、赔款4.5亿两白银;

2、严禁成立反帝组织;

3、允许各国在战略要地驻兵;

4、使馆驻兵。

2、外国资本主义是怎样侵略中国,把中国一步步地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1)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3)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渊。

第6课近代化的探索

一、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2)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3)学习对象:

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4)代表人物:

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为口号

(6)主要内容:

①创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是最大的军事工业)

②创办新式学堂

③派遣留学生

④筹建新式陆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⑤创办民用工业

(7)结果:

甲午战争(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8)性质:

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9)评价:

消极:

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

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西方列强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0)失败根本原因:

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11)开办民用工业的目的:

辅助军事工业

三、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张实业救国创办南通大生纱厂

四、詹天佑

京张铁路(北京——张家口),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1895年

1、公车:

汉代用公家的马车接送被选拔的读书人赴京,后来作为进京应试举人的称谓。

2、公车上书: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等1300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要求变法图强,称“公车上书”。

3、背景: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

4、结果:

没成功.

5、影响:

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二、严复《天演论》——推动维新运动发展

1、公车上书失败以后,维新派在各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制造变法舆论。

2、《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物竞天择)介绍到中国,认为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于器械、而在于制度,只有变法,才能“自强保种”。

3、康有为称赞严复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三、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维新变法的高潮(1898)

(1)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时间:

1898年6月11日到1898年9月21日共103天,故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3)标志:

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4)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5)学习对象:

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

(6)“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上: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经济上:

发展农工商业.

文化教育上: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废除八股文。

军事上:

训练新式陆海军;

(7)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一场政治改良运动。

(8)失败原因:

①维新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大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②.采取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国情.③脱离群众。

(9)历史意义: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第8课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兴中会: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夏威夷)成立

2、中国同盟会:

(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2)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4)机关刊物:

<<民报>>

(5)革命目标:

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6)三民主义:

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创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简称三民主义.其中,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三民主义的意义(作用):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1)主力:

湖北新军

(2)经过:

1911年10月10日,熊秉坤率领,冲向楚望台军械库,当晚占武昌.12日武汉三镇全部光复。

史称’’辛亥革命’’

(3)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4)历史意义: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

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同时成立了参议院。

1912年为民国元年。

2、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标志——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

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两大旗帜——“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

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激发了广大新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二、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1、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陈独秀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以白话文运动为发端的文学革命

三、文学巨匠——鲁迅

1、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对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进行深刻批判。

3、鲁迅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四、中国近代化历程

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请列举这三个阶段中的重大事件。

1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军事生产技术

2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维新变法,宣传维新思想;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3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

第10课清末明初的文化与教育

一、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1)1898年戊戌变法,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

(2)梁启超起草京师大学堂的学堂章程,其办学原则:

以中国的传统学科为主体,引进一些西方学科,构成中西结合的课程内容。

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二、废科举、兴学堂

1、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2、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三、《申报》的创办

在上海创办,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质的报纸。

《申报》紧密结合社会生活,报道大量的社会新闻,是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

四、商务印书馆的兴办

1897年在上海创办,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1、照相术与19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4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

2、1895年,电影诞生于法国,1896年,传入中国,当时称为“西洋影戏”,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揭开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二、剪发辫、改称呼

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三、服饰的变化

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服装;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有特色的服装;

在女士服饰方面,高领服装开始流行。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一、五四爱国运动

(1)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说明: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2)斗争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3)经过:

时间5.4---6。

46.5—6月底

重心北京上海

主力学生工人

斗争方式集会、游行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

(4)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5)性质:

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6)五四精神: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7)意义: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时间:

1921年7月

(2)地点:

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

(3)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4)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

中国共产党

党的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党当前的任务:

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党的领导机构:

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5)成立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各地建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6)意义:

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

3、中共创建时期的“南陈北李”指:

陈独秀、李大钊

4、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的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5、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无产阶级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6、5月4日后来成为“中国青年节”主要是因为

A、北京学生首先发起了五四运动B、青年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

C、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D中国青年发扬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一、黄埔军校的创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1、时间:

1924.5(在中共的建议下创建)2、创立者:

孙中山

3、地点:

广州黄埔4、目的:

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5、性质:

国共合作后创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6、领导机构:

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7,特点:

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8、作用: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北伐战争

1、时间:

1926、7,国民革命军10万人从广州出师北伐

2、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目的: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4、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

5、方针:

集中精力、各个歼敌,先向湖南湖北进军,消灭吴佩孚;然后向东,消灭孙传芳;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

6、先锋:

叶挺独立团,取得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胜利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7、结果:

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北伐的目的有没有达到?

原因是什么?

答:

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而最后的结果是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没有消灭张作霖的统治,没有打倒帝国主义和统一全国。

原因在于: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背叛了革命。

北伐成功了,但为何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答:

蒋介石等人背叛革命,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政府;旧军阀被打败,但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直接原因:

军事实力急速膨胀

(2)事件:

1927.4.12,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大批青红帮武装流氓,冒充工人,向上海工人纠察队发动突然袭击。

借口“工人内讧”,打死打伤300

2、南京国民政府: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随后,国民党在各地“清共”,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八一南昌起义

1、时间:

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

2、领导: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3、结果:

胜利后,在转战中失败。

4、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革命摇篮井冈山

1、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湖南起义。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意义:

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3、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胜利会师部队改编为

工农红军第四军。

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三、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利。

(从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出发)

(2)性质:

战略大转移。

(3)经过:

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红一、二、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

(陕西、甘肃、云南、四川、贵州、西藏)

(4)遵义会议(1935年1月)

①内容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意义: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长征胜利意义:

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6)长征精神:

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严守纪律,不怕牺牲,坚定信念等。

长征经历的大山:

五岭、乌蒙山、岷山大河:

金沙江、大渡河

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得到的教训:

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星星之火指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一、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

1、1931.9.18,日本诬陷中国军队炸毁柳条湖段铁路,发动“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了局部侵华战争。

2、结果: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在内的东北三省沦陷,使3000万同胞过着亡国奴生活。

使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不朽的民族战歌

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后来作为新中国国歌。

三、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主要原因是:

(1)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满。

(2)蒋介石还强令张杨两人进攻陕北的红军。

2、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称为“西安事变”。

3、目的:

逼蒋抗日

4、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并派周恩来到西安谈判,经过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最终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5、结果:

和平解决

6、影响:

成为扭转时局势局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关键是:

中共所作的努力,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目的是要集中力量消灭红军)西安事变的发生,从根本上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一、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全面抗战)

1、时间:

1937年7月7日

2、地点:

北京宛平城

3、经过:

日本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

4、中国军人浴血奋战,佟麟阁和赵登禹为国捐躯。

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军调集大批军队,向北平、天津、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

二、共赴国难

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两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对军队进行改编: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对军队的改编,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三、南京大屠杀

1、1937年12月,日本占领南京,屠杀了中国军民达三十万以上,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2、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

3、日本在甲午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期间都曾大肆屠杀中国人民。

阅读下列材料:

1、关于南京大屠杀,日本一直否认其存在,并在中学历史教材中把“侵略”该为“进入”,把南京大屠杀改写成南京事件。

而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东史郎把他战时日记公布于世,却引起一场官司败诉。

回答:

(1)说出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及屠杀的人数1937.1230万

(2)日本政府为什么要修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为战争推卸责任,转移人民视线

(3)东史郎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历史不能篡改,日本侵华历史不能掩盖;人民是正视历史、勇于承担责任的

(4)由此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不忘国耻,认真学习,建设我们的国家,使国家强大。

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一、血战台儿庄

1、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国民政府军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2、意义:

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二、百团大战

1、目的:

为了粉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进攻,

2、时间1940年8月,彭德怀领导了百团大战

3、影响: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4、其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台儿庄战役:

(国民党)正面战场被动防御

时间1938年指挥者李宗仁

意义取得了重大胜利;鼓舞了抗战士气

百团大战:

(共产党)敌后战场主动进攻

时间1940年指挥者彭德怀

意义中国军队主动抗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代表人物主要事迹

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