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物理信息题的处理技巧训练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7463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三 物理信息题的处理技巧训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专题十三 物理信息题的处理技巧训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专题十三 物理信息题的处理技巧训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专题十三 物理信息题的处理技巧训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专题十三 物理信息题的处理技巧训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三 物理信息题的处理技巧训练题.docx

《专题十三 物理信息题的处理技巧训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三 物理信息题的处理技巧训练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十三 物理信息题的处理技巧训练题.docx

专题十三物理信息题的处理技巧训练题

2008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十三物理信息题的处理技巧训练题

【方法与规律】

一、高考命题特点及走势

信息给予型命题,其特点是立意高(取材于课外社会热点或科技信息),而落点低(题中所给予信息与中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主要考查学生自学阅读能力,对信息统摄提炼能力,联想类比,抽象概括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及综合运用新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该题型对能力考查的功能显著,有较高的区分度,能够较好的预测考生将来学习的潜能,尤其符合“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的高考命题方向,从而成为近几年高考试卷中频现的亮点之一.

近几年来,获取并处理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了高考考查的热点,这是一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核。

目前在高考中要求考生处理的信息主要为文字信息和图表信息。

文字信息又分为知识信息和情境信息两种;图表信息也分为图片(照片)信息和函数图表信息。

文字信息往往被一大堆文字所掩盖,各种有用信息间的关系也不是一眼能看穿的;图表信息则更为隐蔽。

因此,获取并处理信息的能力,更要引起重视、提高。

获取并处理信息,可参考以下几点:

1、对信息,特别是文字信息要重在理解。

理解是最基础的一环,理解了其中的新术语、新概念,实际上也就是接受了信息,有了进一步处理的基础。

2、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到思维的链接点,并由此展开思维,确定思路,就能提起一条关系链,而游离于这条关系链之外的一些信息则是无用的干扰信息。

3、要在比较中认识事物,通过比较找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

“比较”常常是发现隐蔽信息的有效方法。

4、要有坚实的物理知识和技能作基础。

高考中接触的信息,除了要求考生理解外,还要求将他“与已学过的知识结合、重组、转移、迁移”,“并能与已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

如图1所示的一道题,要求判断那一对线是220V线圈的两个头,那一对是6V的。

面对同一幅图,基础不扎实的同学的注意点随意性很大,有的关注线包两侧略微的不对称性,有的关注引线离铁心的距离,甚至在标注字母的顺序上猜测。

基础扎实的同学在观察前就会想到6V线圈电流大,导线应该粗些;这时他去看照片,关注的自然就是导线的粗细。

二、信息给予题突破策略

1.处理信息题的思维程序

2.突破信息题两环节

(1)寻找有效信息与相关旧知识的联系,挖掘题目的切入点,即突破点.

(2)必要时采用“对比法”“移植法”“联想虚拟法”构建起物理模型(如“条件”模型,客体模型,过程模型等).

【经典例题】

【例题1】柯受良驾驶汽车飞越黄河,汽车从最高点开始到着地为止这一过程的运动可以看作平抛运动。

记者从侧面用照相机通过多次曝光,拍摄到汽车在经过最高点以后的三副运动照片如图2所示,相邻两次曝光时间间隔相等,均为Δt,已知汽车的长度为l,则

A.从左边一幅照片可推算出汽车的水平分速度的大小

B.从左边一幅照片可推算出汽车曾经到达的最大高度

C.从中间一幅照片可推算出汽车的水平分速度的大小和汽车曾经到达的最大高度

D.从右边一幅照片可推算出汽车的水平分速度的大小

【解析】首先应动态的看照片,每幅照片中三个汽车的像是同一辆汽车在不同时刻的像,根据题目的描述,应是由高到低依次出现的,而且相邻两像对应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均为已知的Δt。

题目中“汽车的长度为l”这一已知条件至关重要,我们量出汽车在照片中的长度,就能得到照片与实际场景的比例,这样照片中各点间的真实距离都能算出。

物理知识告诉我们,汽车在通过最高点后的运动,可抽象为质点的平抛运动,因此水平方向为匀速运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

关于水平速度,由于汽车在空中相邻的两个像对应的真实距离能算出,这段运动对应的时间Δt已知,因此由左、中两幅照片中的任意一幅都能算出水平速度。

至于右边的一幅,因为汽车在空中的像只有一个,而紧接着的在地上的像不一定是刚着地时的像(汽车刚着地时,可能是在两次拍摄之间),因此在这个Δt内,可能有一段时间做的已经不是平抛运动了,水平方向不是匀速的。

所以用该照片无法计算出水平速度。

关于最大高度,应分析竖直方向,同时对不同照片进行比较。

左边一幅,没拍到地面,肯定不能计算最大高度。

右边一幅,空中只有一个像,无法分析其自由落体运动。

中间一幅,相邻像的两个真实距离均能知道,借用处理纸带的方法,能算出中间那个像对应的速度,进而由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算出最高点这个位置的高度,再加上这个位置的离地高度即可得到汽车离地的最大高度。

因此该题选A、C。

这是一道很典型的频闪照片的题,给我们很多分析频闪照片的启示:

要能看出动态、要关注照片比例、要先确定运动的性质,以便在其指引下分析,多幅照片要进行细致的比较。

【例题2】发光晶体二极管是电器上做指示灯用的一种电子元件。

它的电路符号如图3所示,正常使用时,带“+”号的一端接高电势,带“-”的一端接低电势。

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测得它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它的电流I的关系数据如表中所示。

U/V

0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I/mA

0

0.4

0.9

1.5

2.3

3.2

4.3

5.4

6.8

9.3

12

15

19

24

30

37

(1)在图4中的虚线框内画出该同学的实验电路图。

(实验用电压表内组RV约为10kΩ,电流表内阻RmA约为100Ω)

(2)在图5中的小方格纸上用描点法画出U-I图线。

(3)若发光二极管的最佳工作电压为2.0V,而电源是由内阻不计、电动势为1.5V的两节干电池串联而成。

根据画出的伏安特性曲线上的信息分析,应该串联一个阻值多大的电阻后与电源接成闭合电路,才能使二极管工作在最佳状态?

【解析】

(1)我们知道同时测定二极管上的电流和电压时,有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两种接法。

而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压又有分压式和限流式两种接法。

画电路前,首先必须对这两个问题作出选择。

内、外接法要根据二极管的电阻大小确定,但题目没有直接提供电阻的大致数值。

分压还是限流要根据电压调节的需要确定。

这两个问题为表格信息的分析提供了方向。

由欧姆定律分析表格中的每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发光二极管的电阻是变化的,变化的范围大约在100Ω~500Ω之间。

比较,属于小电阻,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又从表格中得到信息,实验时,电压必须从0开始增大,因此滑动变阻器必须接成分压器的形式。

所以实验电路如图6所示。

(2)将表格提供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可画出U-I图线如图7中的曲线所示。

(3)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由UD=E-IR还可以画出一条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该图线是一条直线。

其物理意义是:

它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是需串电阻的数值。

找出两点即能画出该线。

因为两条曲线都是二极管必须遵守的,所以实际的工作点必定是它们的交点,按题意应是UD=2V的点,这可以从已画出的特性曲线上找到,即图7中的P点。

另一点是当I=0时,UD=E=3V的点。

由这两点连成的直线即图7中的MN。

由其斜率得应串的电阻为R=83.3Ω。

点评:

有了初步的思考,才可以有目的的分析表格提供的信息。

图象表示必须遵守的规律,元件的状态必须在图象上。

如果同一元件在同一坐标系中可画两个图象,就表示它的状态必须同时在这两条曲线上,交点就是它的实际状态。

【例题3】(2001年高考上海卷)

(1)1791年,米被定义为:

在经过巴黎的子午线上,取从赤道到北极长度的一千万分之一。

请由此估算地球的半径R。

(答案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为1.5×1011m,太阳以平行光束入射到地面。

地球表面有2/3的面积被水面覆盖,太阳在一年中辐射到地球表面水面部分的总能量W约为1.87×1024J。

设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平均反射率为7%,而且将吸收到的35%的能量重新辐射出去。

太阳辐射可将水面的水蒸发(设在常温、常压下蒸发1kg水需要2.2×106J的能量),而后凝结成雨滴降落到地面。

(a)估算整个地球表面的年平均降雨量(以毫米表示,球面积为4πR2)。

(b)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中只有约50%到达地面,W只是其中一部分。

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没能全部到达地面,这是为什么?

请举出两个理由。

【解析】

(1)题的描述给了我们关于“米”的定义的新知识。

该题考查我们能否理解这一定义,并根据对它的理解解答问题。

根据地理知识,经过巴黎的子午线就是通过该处的经线,其长度等于2πR,R是地球的半径。

经线上从赤道到北极的长度是经线的四分之一,按“米”的定义,它应该是米的1.00×107倍。

因此有

2πR×1/4=1.00×107m

解得R=6.37×106m

(2)(a)该题给出了许多信息,要抓住关键问题,找出各种因素的关系从而提取有用的信息,丢弃干扰信息。

这里,“降雨量的多少有什么决定?

”应是思维的起点。

显然蒸发的水量等于降雨量,蒸发的水量又取决于水吸收的用于蒸发的能量,该能量从根本上说来源于太阳能,但中途经过了七折八扣,这可以从能量W开始考虑。

W是已经到达水面的能量,但反射要打一折扣;吸收后,一部分仍以能量形式辐射出去,又一次打折扣;这以后留下来的才是用于蒸发水的。

因此这两个折扣以及W和水的汽化热都是有用的信息。

其他如“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为1.5×1011m”、“地球表面2/3的面积被水面所覆盖”等都是无用的信息。

现可列出下式

W×0.93×0.65=2.2×106m

解得蒸发的水量m=5.14×1017kg

该水量要平均降到地球的表面,要计算地球的表面积,需要知道地球的半径R,这可利用第

(1)小题的结果。

设降雨量为h(实际上是降到地面的水层的厚度),有

m=ρ4πR2h

得h=1.01×103mm

整个地球表面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0×103mm

(b)大气层的吸收,大气层的散射或反射,云层遮挡等。

点评:

面对大量信息,抓住关系链是筛选信息的有效办法。

[例4]阅读下列信息,并结合该信息解题:

图1

(1)开普勒从1609年~1619年发表了著名的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其中第一定律为:

所有的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太阳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三定律:

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实践证明,开普勒三定律也适用于其他中心天体的卫星运动.(2)从地球表面向火星发射火星探测器.设地球和火星都在同一平面上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火星轨道半径Rm为地球轨道半径R0的1.500倍,简单而又比较节省能量的发射过程可分为两步进行:

第一步,在地球表面用火箭对探测器进行加速,使之获得足够动能,从而脱离地球引力作用成为一个沿地球轨道运动的人造行星.第二步是在适当时刻点燃与探测器连在一起的火箭发动机,在短时间内对探测器沿原方向加速,使其速度数值增加到适当值,从而使得探测器沿着一个与地球轨道及火星轨道分别在长轴两端相切的半个椭圆轨道正好

图8

射到火星上(图8),当探测器脱离地球并沿地球公转轨道稳定运行后,在某年3月1日零时测得探测器与火星之间的角距离为60°,如图2所示,问应在何年何月何日点燃探测器上的火箭发动机方能使探测器恰好落在火星表面?

(时间计算仅需精确到日),已知地球半径为:

Re=6.4×106 m;

=1.840;

=1.400

【解析】考查考生摄取提炼信息获取新知的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B级要求.

考生面对冗长的题干,不能迅速读懂题意获取信息,对探测器的发射情景理解不透,找不到清晰的解题思路.

(题中信息:

“从地面向火星发射火星探测器的两个步骤……”,表明:

为使探测器落到火星上,必须选择适当时机点燃探测器上的发动机,使探测器沿椭圆轨道到达火星轨道的相切点,同时,火星也恰好运行到该点,为此必须首先确定点燃时刻两者的相对位置)

因探测器在地球公转轨道运行周期Td与地球公转周期Te相等:

Td=Te=365天

探测器在点火前绕太阳转动角速度

ωd=ωe=

=0.986°/天

探测器沿椭圆轨道的半长轴:

Rd=

=1.25R0

由(题中信息)开普勒第三定律得

探测器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周期

T′d=Te

=365×1.400天=510天

因此,探测器从点火到到达火星所需时间:

t=

=255天

火星公转周期:

Tm=Te

=365×1.840天=671天

火星绕太阳转动的角速度:

ωm=

=0.537°/天

由于探测器运行至火星需255天,在此期间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角度:

θ1=ωmt=0.537×255=137°

即:

探测器在椭圆轨道近日点点火时,火星在远日点的切点之前137°.

亦即,点燃火箭发动机时,探测器与火星角距离应为

θ2=180°-θ1=43°(如图9)

已知某年3月1日零时,探测器与火星角距离为60°(火星在前,探测器在后)为使其角距离变为θ2=43°,必须等待t′时间

图9

则:

ωdt′-ωmt′=60°-43°=17°

所以:

t′=

天≈38天

故点燃发动机时刻应为当年3月1日后38天,即4月7日.

图10

[例5]电视机显像管实际上是一只阴极射线管.图10所示是一阴极射线主要构造示意图,A、B是偏转磁场,可使电子在水平方向偏转,C、D是偏转电场,可使电子在竖直方向偏转.当A、B和C、D不接电压时,电子枪发出的电子经加速后以v=1.6×106 m/s的速度沿水平直线MN垂直打到竖直的荧光屏P的中心O上.以O为

原点以竖直方向为y轴,水平方向为x轴建立坐标系.当在A、B和C、D间分别接上恒定电压后,电子在磁场中沿-x方向偏转了0.02m,打在屏上的(-0.14,-0.15)点,已知磁场沿MN方向的宽度为0.06 m,电场沿MN方向的宽度为0.08 m,电场右边缘到屏的距离为0.08 m,电子从磁场射出后立即进入电场,且从电场的右边界射出.(电子的质量m=9×10-31 kg,电量e=1.6×10-19C)试求:

(1)磁场和电场的方向,并说明电子在磁场区、电场区、无场区的运动过程.

(2)磁感应强度和电场强度.

【解析】考查考生获取并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B级要求.

图37-5

考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想象不出电子在磁场和电场中的偏转情景,无法综合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规律来求解.

因为磁场可使电子在水平方向上偏转,欲使电子打在x=-0.14m点上,电子刚进入磁场时受力应指向-x方向,由左手定则知磁场方向竖直向上.

因为电场可使电子在竖直方向上,欲使电子打在y=-0.15m点上,电子在电场中受力应沿-y方向,电场方向也应向上.电子进入磁场后,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迹如图5.电子进入电场时速度仍为v,方向偏转了θ角,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

图11

电子在电场中y方向分运动的轨迹可用图11表示.

电子从电场右边界进入无场区做匀速直线运动,最终打在屏上.

(2)设电子在磁场中的轨道半径为R,沿-x方向偏转距离为x,

则有x=0.02m(R-x)2+0.062=R2

解得R=0.1m由R=

B=

T=9×10-5T

设电子在电场中向下偏转距离为y,电子在电场区、无场区的运动时间是相同的,设为t,由图6看出t=

,由磁场中三角形可看出,cosθ=

=0.8,故t=

s=

×10-6s在无场区,电子在-y方向的距离是0.15-y=

t·t解得y=0.05m

由y=

at2得

E=

 N/C=144N/C

【专题训练】

1.(1999年上海卷)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起动时的加速度(轿车起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加速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8所示。

如果拍摄时每隔2s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4.5m,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约为   (  )

A.1m/s2

B.2m/s2

C.3m/s2

D.14m/s2

2、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每次曝光时木块的位置,如图31-3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图31-3

A.在时刻t2以及时刻t3两木块速度相同

B.在时刻t3两木块速度相同

C.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

D.在时刻t4和时刻t5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

3、如图37-7,是一个测定液面高度的传感器在导线芯的外面涂上一层绝缘物质,放在导电液体中,导线芯和导电液体构成电容器的两极,把这两极接入外电路,当外电路中的电流变化说明电容值增大时,则导电液体的深度h变化为

A.h增大

图37-7

B.h减小

C.h不变

D.无法确定

图37-8

4、在核电站的反应堆中,是靠熔化的钠来传递核燃料棒产生的热量的.抽动液态钠的“泵”的传动机械部分不允许和钠接触,因此常使用一种称为“电磁泵”的机械.图37-8所示这种“泵”的结构,N、S为磁铁的两极,c为放在磁场中的耐热导管,熔融的钠从其中流过,v为钠液的流动方向,要使钠液加速,加在导管中钠液的电流方向应为

A.由下流向上(c→a)

B.由上流向下(a→c)

C.逆着v方向(b→a)

D.顺着v方向(a→b)

5、1999年11月20日,我国发射了“神舟号”载人飞船,次日载人舱着陆,实验获得成功.载人舱在将要着陆之前,由于空气的阻力作用,有一段匀速下落过程,若空气的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载入人的质量为m,则此过程中载人舱的速度应为________.

6、利用超声波遇到物体发生反射,可测定物体运动的有关参量.图37-9甲中仪器A和B通过电缆线驳接,B为超声波发射与接收一体化装置,而仪器A为B提供超声波信号源而且能将B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进行处理并在屏幕上显示其波形.

 

图37-9

现固定装置B,并将它对准匀速行驶的小车C,使其每隔固定时间T0.发射一短促的超声波脉冲(如图37-9乙中幅度较大的波形),而B接收到的由小车C反射回的超声波经仪器A处理后显示如图37-9乙中幅度小的波形.反射波滞后的时间已在图37-9乙中示出,其中T和ΔT为已知量,另外还知道该测定条件下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为v0,试根据所给信息可判断小车的运动方向为________.(填“向左”或“向右”),速度大小为________.

7、图1是用高电阻放电法测电容的实验电路图。

其原理是测出电容器在充电电压为U时所带的电荷量Q,从而求出其电容C。

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⑴按电路图接好实验电路⑵接通电键S,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使微安表的指针接近满刻度,记下这时的电压表读数U0=6.2V和微安表读数I0=490μA⑶断开电键S并同时开始计时,每隔5秒钟或10秒钟读一次微安表的读数i,将读数记录在预先设计的表格中⑷根据表格中的12组数据,以t为横坐标,i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图2中用“×”表示)。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和图象,可以估算出当电容器两端电压为U0时该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0约为___________C,从而算出该电容器的电容约为________F。

8.用弯曲的导线环把一个铜片和一块锌片连接起来,并安装在一块绝缘浮标上,然后让其悬浮在稀硫酸溶液中(如图9所示)。

如果把该装置放在地球赤道上某地,并使弯曲导线平面与地磁方向平行,则在地磁场作用下,导线环及浮标将怎样运动?

 

9.汤姆生在测定阴极射线荷质比时采用的方法是利用电场、磁场偏转法,即测出阴极射线在匀强电场或匀强磁场中穿过一定距离时的偏角(如图10(A))。

设匀强电场强度为E,阴极射线垂直电场射入、穿过水平距离L后的运动偏角为θ(θ较小,θ≈tgθ);以匀强磁场(B)代替电场,测出经过同样长的一段弧长L的运动偏角为ψ(如图10(B)),试以E、B、L、θ、ψ表示组成阴极射线粒子荷质比q/m的关系式。

10.磁流体发电技术是世界上正在研究的新兴技术,它有效率高(可达45~55%,火力发电效率为30%)、少污染等优点。

将一束等离子体(高温下电离的气体、含有大量带正电和带负电的微粒)以声速的0.8~2.5倍的速度喷射入匀强磁场中,磁场中有两块金属板A、B(相当于电源的两个极,并与外电阻R相连),这时A、B上就积聚电荷产生电压,设粒子所带电量为q,进入磁场的喷射速度是v,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AB间的距离为d。

(如图所示)

(1)说明磁流体发电中能量的转换关系,求出两极间电压的最大值。

(2)设磁流体发电机内阻为r,当外电阻R是多少时输出功率最大?

并求最大输出功率。

11.实验证实:

电子在穿过原子晶格时也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这说明电子和光子一样也具有波粒二相性。

这种物质粒子的波叫物质波。

质量为m的电子以速度v运动时,其物质波的波长λ可表示为λ=h/mv,如果取电子质量为m=0.9×10-30Kg,电子电荷量为e=1.6×10-19C,普朗克常数为h=6.6×10-34Js,求:

⑴动能为2000eV的电子的动量p⑵动能为2000eV的电子的波长λ(答案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12.图为一种加速度仪的示意图。

质量为m的振子两端连有劲度均为K的轻弹簧,电源的电动势为E,不计内阻,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为R,有效长度为L,系统静止时滑动触头位于滑动变阻器正中,这时电压表指针恰好在刻度盘正中。

求:

⑴系统的加速度a(以向右为正)和电压表读数U的函数关系式。

⑵将电压表刻度改为加速度刻度后,其刻度是均匀的还是不均匀的?

为什么?

⑶若电压表指针指在满刻度的3/4位置,此时系统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如何?

13.微观世界有一个重要的规律叫“不确定关系”。

能量的不确定关系是

,ΔE是粒子所处的能量状态的不确定范围;Δt是在此能量状态下粒子存在的时间范围;h是普朗克常量(6.63×10-34JS)。

从此式可知,能量的不可确定值ΔE一旦肯定,那么时间的不可确定性的范围必定要大于某一值,即

,反过来也一样。

现在可以用能量的不确定关系来估算氢光谱每一根谱线的“宽度”,即频率范围。

根据玻尔理论,光谱是原子中电子从激发态回到较低能量状态时发出的光子产生的。

若已知氢原子在某一激发态的“寿命”Δt=10-9s,它回到基态时产生光谱的频率范围

有多大?

 

14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问题:

自然界中的物体由于具有一定的温度,会不断向外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因与温度有关,称为热辐射,热辐射具有如下特点:

①辐射的能量中包含各种波长的电磁波;②物体温度越高,单位时间从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辐射的能量越大;③在辐射的总能量中,各种波长所占的百分比不同.

处于一定温度的物体在向外辐射电磁能量的同时,也要吸收由其他物体辐射的电磁能量,如果它处在平衡状态,则能量保持不变.若不考虑物体表面性质对辐射与吸收的影响.我们定义一种理想的物体.它能100%地吸收入射到其表面的电磁辐射.这样的物体称为黑体.单位时间内从黑体表面单位面积辐射的电磁波的总能量与黑体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即

P0=σT4,其中常量σ=5.67×10-8 W/m2·K4.

在下面的问题中,把研究对象都简单地看作黑体.

有关数据及数学公式:

太阳半径Rx=696000km,太阳表面温度T=5770K,火星半径r=3395 km,球面积S=4πR2,其中R为球半径.

(1)太阳热辐射能量的绝大多数集中在波长为2×10-7 m~1×102 m范围内,求相应的频率范围.

(2)每小时从太阳表面辐射的总能量为多少?

(3)火星受到来自太阳的辐射可认为垂直射到面积为πr2(r为火星半径)的圆盘上,已知太阳到火星的距离约为太阳半径的400倍,忽略其他天体及宇宙空间的辐射,试估算火星的平均温度.

 

15.太阳现正处于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